一三三 改装飞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长,刚刚征求了工人和技术员的各种建议,他们提出了两套方案。”陆云飞说,“一是除座舱之外,不改变飞机外形,只在飞机内部加几个小油箱。二是在左右机翼下增加2只固定副油箱,可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强度潜力,经计算不会影响整个机翼的强度。第一个方案,虽然安全,但是载油量太少,这样我们的教官带学员上天飞行,只有半个小时的训练时间。而第二种方案,虽然载油量加大,但是机翼下挂油箱进行特技动作,实在过于危险,苏联和我们军队都没有先例。”
“那你的意思是?”刘亚L问。
“我的意思是,再拨一架飞机,两种方案各改装一架,由我来试飞下,看看效果如何。”陆云飞说。
刘亚L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可以再给你架飞机。”
“谢谢首长!其实,还是人民的力量伟大,单凭我个人,我还真没有想过如何解决油箱的问题。”陆云飞说,“主席不是说过了吗?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呵呵,好好,我马上就给你拨一架。”刘亚L说。接着,他把勤务兵小张叫来,对他说:“你带云飞同志去再调一架米格-15去空军工程部的改装厂。”
另一架米格-15也被送到空军工程部的改装厂,陆云飞和工人们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劳动中。
在第一方案改装中,由于机体内部空间的限制,加装油箱和其他机件就发生矛盾,安排结果一只Y-3整流器无处安装。后经老工人老王反复考虑,想出将整流器装在炮舱缝隙里的好办法。
第二方案制造副油箱,原设计为铆接,工作量很大。老工人老许为了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动脑筋将铆接改为点焊,经试验证明点焊有足够的强度。这一改革的实现,不仅提高了副油箱的表面质量,而且使施工简化,生产周期缩短。
看着这些可爱的老工人,陆云飞心情非常激动,确实,主席说的是没有错,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当年,也是人民发明的地道战,地雷战,彻底粉碎了小鬼子的大扫荡。
陆云飞和工人们一起努力工作,甚至连1954年元旦都没有放假过节。经过努力,两个月后,两个改装任务圆满完成,陆云飞亲自试飞了两架飞机。
“第一方案保持飞机的外形,又加了足够的配重,使飞机重心有很大调整,这是改装飞机中性能最好的一架。”陆云飞说。
接着,他试飞了第二架飞机,带160公升副油箱,经简单、复杂、高级和高空特技飞行后说:“与比斯飞机性能无差别。”
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首长刘亚L,聂凤Z和空军工程部都发来了贺电。
陆云飞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将来中苏关系即将破裂,将来苏联将停止对我们中国提供飞机和发动机,他带领着工人,拆开爱尔特-45发动机,又重新拼装。可是,拆开后再重新装上的发动机,性能就不如以前了。那台被拆开再重装的发动机基本上是报废了,陆云飞只好厚着脸皮向工程部要了台新发动机,而那台老发动机只能送回苏联维修。
看着发动机的叶片,精细的结构。陆云飞想,应该是缺乏精密装配工具。还有,以后自己的发动机工业,不但需要冶金工业,还需要精密机床,精密铸造工艺等等,而这些方面,即使到了未来的21世纪,中国还是落后于国外20年。2017年,他的后代中的王牌飞行员因为国产发动机不过关而牺牲的事情,对他触动非常大,他决定,要从现在起改变这种现状!
不过,目前改装的还只是教练机,尚未改装更先进的飞机。
“这样,我把我的那架米格-17也拉过来,我们大家一起研讨下拆开重装的试验吧!”陆云飞说。
技术员小陈说:“通过拆发动机重装实验的失败,那说明我们的技术还是不过关啊!”
老工人老王说:“这样吧,拆装米格-17可以,但是我们只拆装飞机而不拆装发动机。”
“好吧,只能这样了。”陆云飞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陆云飞把自己那架机身上涂满星星的英雄米格-17送到了改装厂,在技术员和工人们的努力下,开始了对这种新型飞机的拆装。
在拆装过程中,工人们努力熟练自己的技术;而技术员们则把飞机的详细图连一颗螺丝钉都不漏的画了出来。

历史的车轮很快就进入了1954年2月2日,第二天就是中国传统重大节日——春节了,就在这一天,那架拆解的米格-17又装了回去,陆云飞亲自试飞了下飞机,性能一点都没有改变!而技术员的图纸也绘制出来了,这批老工人也有了对米格-17的足够的认识,以后,中国将可以自己生产米格-17,当然除了发动机外。
劳累了3个月的陆云飞终于可以得到几天的休息时间了,下午,他开着车回到家里。
温秀云开了门,她看着瘦了好几圈的陆云飞,说:“你啊,真是不要命了啊,人家早就准备年夜饭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呢?”
陆云飞笑了笑,说:“改装飞机呢,任务很繁重,我还真担心春节前没改完,不过还好了,现在完工了。”
哥哥,姐姐,妹妹,姐夫,妹夫,父亲和刘远光都来了,一家人欢聚一堂,庆祝着这中国传统节日。
一朵朵礼花飞上了天空,到处是爆竹声,刚刚进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国北京热闹非凡,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
而在同时,苏联,赫鲁晓F站在契卡高级会议室的台上,“我们要彻底抛弃暴君斯大L的那套,我现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我们将大力加强我们的特工组织,加强对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情报工作,这样,我初步决定,首先要做的是,将契卡组织更名,原来的契卡组织是斯大L血腥肃反活动的残暴名词之一,我们要把契卡改称——克格勃!大致定于下月13日正式改名。”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站了起来说:“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元首的命令,我们将把克格勃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
赫鲁晓F说:“原来的契卡,权利还不够大,我们要把克格勃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这样,我们要在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发展25万谍报人员!另外,为了稳定我们的伟大的军队,我们将派遣30万人进入军队,在国内,将发展150万人的特工。我们将逐步增加对克格勃的投入,在西方部分的境外谍报人员的预算,预计每年25亿美元。”
一个世界上空前强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即将出现。
而扈欣欣早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但是她不能用随身携带的微型电台给崔丽华发密电,她深知苏联特工的厉害。只是目前,他们根本不会想到中国有了她这个秘密派遣的特工进入苏联。如果她发报的话,万一电波被截获,那么中国派遣特工的事情马上败露,遭殃的不仅是她一个人,也不仅仅是崔丽华、陆云飞他们;这个将直接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到底要怎么建立情报传输渠道呢?她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不过,到了3月13日,估计正式成立克格勃的消息应该会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公开。
当然,崔丽华也考虑到了情报传输渠道的问题,她那边正在加紧训练一批特工,到时候把他们混入中苏正常往来人员之中,和扈欣欣建立联系。
正当扈欣欣在考虑的时候,大使馆人员过来说:“扈欣欣,电话!”
她跑过去,一接起话筒,里面传来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声音:“嗨,美丽的中国女孩,今天是你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扈欣欣同志,祝你春节快乐!”
扈欣欣心想,本来这小子对中国是漠不关心的,可是这小子,为了讨好她,居然什么时候去了解到今天是中国的春节了?
她说:“谢耶维奇,你好啊,很高兴听到你的声音,听到你带给我的祝福。”
“你们大使馆有庆祝活动吧?可是,我今天如果想见你的话,能不能见得到呢?”阿列克谢耶维奇说。
“你让我想想吧。”扈欣欣想了一会说,“这样吧,我们的活动是到晚上十点结束,如果我们十点见面,不知道会不会太晚了呢?”
“不晚不晚!”一听说扈欣欣说的条件,阿列克谢耶维奇不加思索就点头了,“要不然这样,我十点开车到大使馆门口等你?”
“真的啊?我真的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过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扈欣欣装出一付激动的样子。
“那好,一言为定!我十点去接你!”谢耶维奇已经是激动得连自己老爸是谁都已经忘记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