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吉田郡山大会战~前篇(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吉田郡山大会战~前篇(终)
阿国的条件其实别说小早川隆景,连毛利元就也觉得太难接受。
毛利军的主帅必须由本族人担任,毛利元就心目中的人选本是吉川元春。石见大撤退,是他对吉川元春的最后测验。结果,对方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当时如果吉川元春丢下银矿逃跑,那么毛利元就会重新判断他的人格,怀疑他势力庞大之后,会对其他兄弟不利,就象当初为了得到家督之位的自己。虽然这是毛利元就的‘优秀’基因,但每个子孙都象自己这么‘优秀’的话,他也会因此感到头疼的。
所以说,就算毛利家面临危机,还是不能同意阿国乘火打劫的条件。
看来只能等到吉川元春回来,再行商议了……
吉川元春和熊谷菊的军队入城,是几天以后的事情。
“元春,你说的明智光秀,没有和你一起进城吗?”
进城的只有吉川元春一人。连毛利元就想见一面的奇女子熊谷菊,也不见踪影。
“光秀和菊姬一起去阿国那里了。父亲这边,已经做过阿国小姐的工作了吗?”吉川元春着急地问道。
“这个嘛,想等你回来再从长计议。”
有什么好从长计议的?吉川元春急得跳脚。光秀这时候大概正在帮阿国打包行李,急着要带她逃离这座大厦将倾的城堡呢!
“来不及了!父亲大人,您这就和元春走一趟,我们去挽留光秀吧。”
“你干嘛这么看重这个人?”毛利元就不太理解地望着他的儿子,“难道他自幼熟读孙子兵法?”
“当然不是。光秀自己说,他还没时间仔细研究孙子兵法。”
“那是为什么?”毛利元就大惑不解。
“因为他是一张未写过东西的白纸呀!”
“白纸?”
“恕元春直言,父亲大人您太局限于已有的知识了。您心目中的人才,只是装载着铁炮、剑术、或者军法知识的瓷罐。然而我这次向您推荐的,却是一个刚刚开始盛水,随时在变幻自身形状的魔法罐子。瓷罐到处都有,垃圾堆里都能捡出几个。可是象光秀这样可以将所学的丁点知识扩张到极限来运用的人才,却可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能见到一个的呀!”
太玄了吧!毛利元就既没有见过这个明智光秀,也不知道应不应该点头。不过,万一真如吉川元春所说,那么把这个人从身边放走的自己,就要被万世所耻笑了。
“不管怎么说,试一下也没坏处。”毛利隆元凑过来,开始轻声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任何变数的话,一个月以后毛利家的灾难,恐怕无法化解。”
“变数……”毛利元就难得的,转身注视自己的大儿子,毛利家的名义‘家督’。
毛利的领地安芸,在日本地理上被称为‘山阳地方’。而石见的山吹城,则被称为‘山阴地方’。
山阴地方的海岸线曲折不多,天气方面阴沉古怪,而山阳则正相反。天气少雨而晴爽,不过到了这里,人们的心思却会变得象濑户内海的海岸似的曲折多变。
站在路边的光秀,汗珠子叭嗒叭嗒的朝地下掉落。然而他一动不动,心里还在想着阿国心思的古怪变化。
他本是急着想带阿国离开的。离开这里,回去妻木家的小城堡。他有种感觉,临走的时候妻木广忠好象要对自己说什么话,只是太匆忙没有说出口。到底是什么话呢?光秀急于回去,向妻木广忠问个明白。
可是阿国却好象不能理解他的心情。
“我干嘛要陪你去,见那个妻木家的小公主呢?你既然喜欢人家,就留在她的身边,还回到我这来干嘛?总之我不去。我很喜欢吉田的风景,想在这里住下了。”
原来说好光秀一到吉田郡山,两人就一起回妻木城堡的。可是阿国的心思怎么突然变了?难道因为吉川元春身边多出了一位熊谷菊,她因为竞争而意识到了吉川元春在心中的重要性?
从出云大社分社中跑出来的光秀,陷入胡思乱想之中无法自拔。这时候毛利元就和吉川元春被大批武士簇拥着,沿大路进了神社,他也没有看见。
光秀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灼热的阳光,渐渐让他感到头晕目眩。
身边传来女孩的啼哭声。是幻觉?
不是幻觉。
有少数时候,光秀会忘记周遭的环境,他的眼里只能看到自己所关心的人。但大多数时候,他不得不被迫睁大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残酷环境。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在路边的草席上啼哭。然而奇怪的是,这个小女孩身着鲜艳的和服,不太象是因贫穷而被父母遗弃的孩子。
一个持刀的武士在不远处,象是在看管小女孩,防止她逃跑。
“这是怎么回事?”光秀走过去问道。
“人柱!”那武士本来不想回答,看了一眼光秀身穿的贵族服装后不情愿地吐出两个字。
“哦……啊?人,人柱?”
如果搜索脑中相关的历史知识,那么人柱就是……
“你们要将这个小女孩活埋?”
“有什么好奇怪的?为了打仗要重筑城墙,当然需要埋人柱。中国人修长城的时候,埋了几千根人柱呢。要不然,长城哪能到现在还不倒坍?”

胡说八道!埋人柱城墙就不会倒坍,那纯粹迷信!再说了,吉田郡山城和长城那能比吗?人家中国人柱身体多结实……不对不对,人家中国人的地基打得多结实呀!
“天啊,你们简直是摧残幼苗呀!知道日本人口正在减少吗?那是因为有钱人娶了一窝子,剩下的女孩你们还不珍惜,竟然把人家活埋。你们这不仅是摧残幼苗,还是知法犯法、明知故犯、知错不改、错上加错……”
那武士听得都傻掉了,一句话也回不上来。
“受到教育,知错了吗?”
“这个……听不懂中国成语,您能不能用白话再说一遍?”
“啊!”白费唾沫了。
不过唾沫也没白费,围观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你看,群情激愤、众矢之的。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家说,你们都是可怜这小女孩才围过来的吧!”
“不是!”众人齐口答,“我们是来看打架的!”
“打架?”光秀转过头去,吓!
那武士脸都青了,不是要和自己决斗吧!自己不过说了几句公道话,不至于吧……
幸好这时候毛利元就一行人从神社里走了出来。
“光秀,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护卫武士分开了人群,光秀不认得毛利元就,只认得跟在后面的吉川元春。
“元春,你来得正好。我正在教你们的武士怎样修筑更牢固的城墙,不过他的文化太低听不懂。”
“修筑城墙?”吉川元春笑歪了嘴,“让我听听,看看我的文化水平够不够。”
“是这样的,你们的人要将这小姑娘埋做人柱,我告诉他这对加固城墙没有用处。”
“那怎么做才有用呢?”
“这个嘛,知道中国的长城吗?埋下过几千人柱的那个。”
“当然知道。”
“中国的始皇帝发明了人柱,可是他认为用什么人来做柱十分有讲究。老、弱、病、残都不行,那些人埋下去不但做不了柱,还会促使城墙加快倒坍。”
“那什么人才能做柱呢?”毛利元就听得好奇,插了一句嘴。人柱是秦始皇发明的吗?说实话还没听人说过。
“当然是要年轻力壮的。秦始皇算了算,六千六百六十是个合适的数字。这数字连天神也会敬畏,万里长城可保万年不倒。元春,你赶紧去找六千六百六十个勇敢的武士,把他们埋下去,吉田郡山城就不会被尼子大军攻破了。”
“不可能吧!”吉川元春吹胡子瞪眼,“我们毛利全军总共也才六千多人,全埋了谁来守卫城池?”
“既然有人柱,还要人守城干嘛。最多再叫几个会念咒的神官,把敌将一个个就地咒死那就得了。”
“此计甚妙。”毛利元就摸摸自己的胡子。
“妙什么呀?”吉川元春快晕了。
毛利元就其实也听出来了,光秀根本是在瞎扯。人柱和神官祈福,不知何时成了每场战争之前的例行公事。不过做完这些事情以后,该吃败仗的一方通常还是难逃恶运。
“这位光秀兄弟是有什么计策,让我们不用埋下人柱也能取胜吧。”
“我是没什么计策啦,不过中国的古人说过……”
光秀拉着吉川元春,走到一堵石头墙边。叫人拿来笔墨,他在墙上竖着写了‘百万一心’四个汉字。
这一阵闹腾,周围围观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虽然大多数百姓识字不多,但这四个字都很浅显。
吉川元春暗暗点头,心想亏光秀能找到这么通俗的几个文字。再繁杂一点的汉字,老百姓就要看不懂了。
“中国汉字,奥妙无方。中国的哲人将胜负、国家之道归纳起来,发觉只用这四个简单的字便能够表达。”
“百万一心,是什么意思?”毛利元就问。
“‘百’字可以分成‘一日’,‘万’可以念成‘一力’。‘百万一心’竖着念下去,就是‘一日一力一心’。在中国又另有一句成语叫做‘万众一心’,两者意义相同,就是每日尽一份力,每人尽一份心。我们知道,秦始皇的长城是未倒坍,但秦朝却很快倒了。这是因为始皇帝只知如何筑城,却不知如何赢得民心。他埋下人柱的时候,其实也在顺手埋葬自己的帝国呀!”
好诡异的解释。毛利元就环顾四周,只见那些伸长了脑袋的领民,还有自己身边的武士都听得不住点头。
他转过头,迎面又撞上阿国姑娘得意的目光。
自己也许疯了,竟在一瞬间生出一种想法,觉得这个名叫明智光秀的年轻人,除了训练铁炮以外还有别的用处。就象毛利隆元所说,此人是目前自己能够找到的,唯一一个‘变数’。
现在,除了同意吉川元春的意见,自己还能怎么做?
章后附:
历史上的百万一心:本章描述的事件完全真实。后来,吉川元春将写有‘百万一心’四个字的石壁挖下,在城外竖起一座纪念石碑。此事作为毛利家的经典故事而代代流传,后人曾一度以为说出这些话的人是毛利元就。直到一八一六年,长州藩武士武田泰信发现了这块石碑,这才得到事件始末真相。一八八二年,石碑的拓文被丰荣神社奉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