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敏感话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晚,“色鬼”继续阅读:
不提倡报复,又何必用当年的深仇大恨来埋下复仇的种子呢?
要树立后代的自信,又何必用过去的耻辱来让他们自卑很分担以往痛苦呢?
苦果难道要时代相传吗?
中国古代的屈辱也不少,如果都斤斤计较,为祖先雪耻,又哪里来的民族融合?
学近代史的人无不痛恨外国侵略者的,特别是日本。
如果按这样的主旋律写历史,那我们该恨的不是也包括蒙古族和满族么?
欧洲列强就不该那么恨么?
当学生的,恨不得也侵略别的国家。夺回自己的东西,洗刷过去的耻辱。
他们想到祖国软弱**贫穷落后只会感到失望气愤消沉,这是违背爱国教育初衷的。
爱国之心是天性和本能,如同在父母和家,不需要灌输太多空洞的口号。
灌输太多则无法容纳和控制,发泄偏激的盲目排外情绪,这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不相容的。
可以说我们的国民无法再承受屈辱和欺凌,他们缺的并不是爱国心。
即使不关心政治不了解历史的人,涉及到祖国利益荣誉总会同仇敌忾站在祖国一边。
反对外国侵略往往都是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强的民众,他们比政府要激进。
缺的是英明政府的决心勇气。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我们不是要忘记和否定历史,而是让它暂时沉淀。
不要活在过去痛苦的回忆中。即使有价值,如果负面影响过大,也不该接触太多。
不堪回首的往事应该学会放下和淡化,不要背负沉重的感伤压抑。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咀嚼悲怆。
我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思考现在和未来,需要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在现实中崛起。
中国近代是血泪屈辱史,难道其他国家、朝代甚至现代就没有么?
为什么侧重强化某个时期的失败来吸取教训,这教训不早知道的么?
这是朝廷统治集团的屈辱还是国人的呢?
教育不是要感受沉溺耻辱,应该学会乐观与宽容,接纳和融入世界。
多从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反思,而不是抱怨与仇恨。
否则只能是陷入自寻烦恼的无底深渊,在沮丧中无法自拔。
侵略者不就是通过制造耻辱让我们丧失信心和勇气,自我否定么?
如果我们自己都想不开,如何轻装上阵抗敌呢?
揭露自己过多的阴暗面,给自己背上沉甸甸的历史包袱,只会消沉颓废。
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自我摧残堕落毁灭。
说到耻辱,比中国耻辱更大更多更深的国家多得是。
可被历史的忧郁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还是中国。
国民对祖国的期望如同孩子对父母形象的期待是很高的。
没有激起国民的民族自尊自信自豪,如何焕发民族的自爱自强的活力与生命力?
屈辱教育是要吸取教训,奋发图强。
但这个度却需要把握,太轻描淡写或太自我贬损都是错的。
让一小段历史的屈辱夸大,不是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么?
比如一个大国,关税的降低是否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承诺和支援呢?
如果关税过高,不是说明经济实力的薄弱么?
中国的开放也可以从观念的变化去看它的积极意义,而不是总把自己放在被掠夺侵略的对象。
应该想到自己是否懂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竞争。
如果我们是强国,是否也会不顾本国利益一味照顾弱小落后国家呢?
这现实么?
历史上那些自私自利的卖国贼或麻木不仁的汉奸败类是否是爱国教育出问题呢?
是灌输不够还是太多了呢?
那道德教育失败是不是心理教育的缺失呢?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痛苦失败挫折不幸过多会使人意志消沉,他们会盲目自大掩饰极端自卑。
中国人缺乏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就缺乏面对世界和未来的良好心态。
古代别的国家不辉煌么?近代中国没有骄傲么?
为什么在自大和自卑中矛盾,在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耻辱中迷失?
在外交中我们设置了脆弱的长城心理防线,缺乏安全感。
许多中国人的身上的卑微和奴性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枷锁么?
我们的懦弱和善良,热情和奉承都混淆了。
是祖先的耻辱在对后代产生遗传,还是我们自己营造的屈辱氛围在潜移默化我们的意识?

如果我们还太脆弱,为什么要承受那么多枯涩?如果少知道比多知道好,为什么要拒绝?
既然伤疤对我们杀伤力太大,为什么不采取积极回避伤害?
太多太多的为什么,“色鬼”没时间看了,将书放进收藏书架。
正因为要追赶和超越强者,所以不能有太多不良心理负担。
正因为别人的强大优势,我们更需要自我欣赏和鼓励。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更多的收获和进步,而不是和最好的比较差距来低估自己。
历史教育也要根据心理学知识调整培养国民健康心理,中国人要真正站起来。
是从过去的阴影中摆脱,而不是把别人赶跑就开心。
我们拒绝西方的文明并不能让他们比我们落后。
需要更多乐观精神和积极心态就要体会成功的快乐而不是失败的打击,特别是转移注意力。
甚至夸大成就,淡化忽略挫折。
中国自力更生精神是可嘉的,可艰难的成功却带有被强者排斥的孤独悲壮色彩。
为什么不能合作?减少中间探索的浪费呢?
从白人和黑人的融合来看,从其他黄色人种国家与西方合作的程度看,我们还是站到了边缘。
我们没有勇气主动迈出去,因为在交往中我们缺乏优越感和自我解嘲的幽默感。
我们受历史耻辱的腐蚀毒害禁锢太深,我们民族心理有障碍,无法让自己在开放中正常。
我们的近代历史教育有问题,它封闭了国民的自信心和再生能力。
这种劣根性要根除,就要大力调整近代历史的屈辱格调和悲剧色彩,突出光明和成就。
彻底摆脱历史灾难的耻辱,冲破超负荷的悲哀牢笼。
真正治好内心的创伤,坦然骄傲地面对发达的西方,一切从新开始。
历史太多感伤和无奈,祖先的失败和挫折不该打垮下一代,不要让耻辱阴云不散。
不要让忧伤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不要让自卑情绪纠缠不休。
我们需要振奋的药剂,这就要从尘封与误解或忽略与否定的历史中挖掘。
我们并不象自己所想象和了解的那样微不足道和失败,我们并没有自己所渲染的那么可怜可悲。
历史不能凌驾我们之上让我们低头,而是由我们驾驭向上。
历史不能改写,屈辱是事实,可成就也是事实。
总想着过去的屈辱于事无补,不如换个客观角度理解和看待,不要钻牛角尖。
各国制度政策不同,误会矛盾战争胜负荣辱都是难免。
外国的经济侵略为什么不能从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投资呢?
为什么鸦片战争不反省中国外交上的狂妄与国际贸易争端?
如果按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则,耻辱不过是体现了这一竞争的结果,难道这不利于社会进步么?
我们如此大的民族牺牲和耻辱能放弃战争赔偿,还有什么承受不了呢?
日本也有过耻辱,为什么这民族没有沉沦?
因为他们崇拜征服者而我们一味仇恨与排斥。
“色鬼”看完上次收藏的书后,头脑一下兴奋起来,他在博客里建立组群,发起讨论。
话题:耻辱的历史是否应该忘记?
日本人历史教科书有问题,我们的教科书是否经得其国际评判呢?
如果日本真的从形式上反省道歉了,难道我们就高枕无忧了么?
日本要突破限制成为强国,用历史责任能遏止其发展么?
日本以强者的失败看待历史,所以他们骄傲。我们以弱者姿态记载历史,所以我们失策。
日本不会被自己的罪过束缚,我们反被自己的正义牵制着。
我们在拿历史的伤疤可怜和折磨自己,那只会让人耻笑。
屈辱心结是敌人给的,但我们自己打得更死了。
******************************************
半夜,杜仲桑寄生清楚地记得上半夜的梦,连争论的内容都记得一字不差。桑寄生急忙披上衣服,用废纸保存下来,免得第二天忘记。我们平时也有体会,如果不花脑力回忆,一般半夜记得的梦,第二天就忘记了。如果不是刻意起来记录,那这些将不会成为记忆,而相当于从未发生过。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
起点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