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6、 伯姬(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嗒!竹片落在地上,我突然发现自己非常想念平静无波的阴家,虽说有时候静得仿若一潭死水,但比起每日听刘伯姬好奇的唠叨,我宁愿沉到那潭死水里去。
住在邓家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收服了邓瑾、邓卉俩丫头,至于老三邓巧,我心里虽然喜欢,却是万万不敢招惹的。周岁不到的小婴儿一会儿拉屎一会儿撒尿,我有次自告奋勇地带了她一天,结果被她搞得人仰马翻,即便是胭脂和刘元的一个小丫鬟一起帮忙,也照样折腾得我心有余悸。
联想到大腹便便的邓婵再过两个月就要临盆,也不知她这一胎是男是女,不由得心血来潮,突然很想去探望她。可巧听说邓晨过几日受朋友邀请要去宛城赴约,我跟他说搭个顺风车,不会给他添任何麻烦,他听后愣了一下,然后点头算是答应了。
到了当日早起,我拾掇了一些刘元做的小衣小鞋,准备一并捎给邓婵,为了防身我又在怀里揣了把尺许长的短剑。才略略收拾停当,胭脂就在房门口催了:"姑娘,邓公子他们已经在大门口候着了。"
此时已近初秋,虽说暑气不足,可大晌午赶路仍是难免嫌热,所以才会赶早急急忙忙地上路。半拖半拉地到了大门口,只见道上停了一辆马车,车夫站在车驾上,却不见邓晨的人影。正迟疑间,车帘子微微掀起一角,邓晨露了个头,喊道:"阴姬,上车!"
我莞尔一笑,"嗳"了一声,提起裙裾,单掌在车辕上用力一撑,便轻轻松松地跃了上去。抬头一看,邓晨半个身子探出车外,一只右手伸得笔直地搁在半空,显然是想拉我的,却没料到我用这种方式自己跳了上来。
我冲他咧嘴一笑,邓晨收回手挠了挠头,嘴里小声地嘟囔了句什么,我没听清,可车内却很不给面子地响起一声嗤笑。
车帘子掀起,我张目一望,却见里头赫然坐着刘秀。他见了我,颔首一笑,彬彬有礼地打招呼:"阴姑娘。"
我一怔,万万没想到他也在车上。
这辆马车虽然宽敞,可身边坐了两名成年男子,其中一人还是我最不想见的刘秀,这不禁令我有种如坐针毡之感。

邓晨极为健谈,一路上不停地谈起王莽新朝近月来的军事行动。我突然想起那日撞见他们一帮子人在陋室中偷偷密谈,虽说最后不知道他们密谈的结果如何,但是邓晨那大丈夫的雄心壮志,不甘墨守的心思,倒是已被我窥得一二。
刘秀一路只是微笑聆听,却从不对邓晨的话多发表自己的任何见解。他这样与刘縯截然相反的态度,让我感觉,他就是一个谨言慎行,不敢谋大事的生意人。
不敢听,不敢讲,更不敢为!
同样是兄弟,为什么差那么多呢?我歪着头想了半天,还是没得出答案。可是我又不能指责刘秀所为是错的,毕竟这年头造反可是杀头的罪,并非人人都像我似的是从两千年后来的,很清楚地知道朝代更迭才是历史所趋。
"蔡少公乃是位奇人,据闻得其所谶之语,无一不准……"邓晨絮絮地说着,一刻也不停歇,很少见他这么健谈的男子,简直可比三姑六婆。
我悄悄打了个哈欠,所谓的谶纬之说,起源于秦朝,在佛教还未兴起的这个年代,这里的人们便信奉着这种迷信的预言行为,甚至还为谶言立书作图,称之为"纬"。"谶"和"纬"一样,都是一种变相的隐语和舆论。百姓愚昧,信奉谶纬,致使谶纬盛行,甚至还形成一种流派和时尚。
我对这样的话题不感兴趣。
马车缓缓驰入宛城时已近晌午,邓晨先送我去了邓婵的夫家,不过他没下车露面,所以开门的家仆也并不知道是舅老爷到了,对我这样的小人物的光临显得不是很热情。可也活该我运气差,进了门一打听才知邓婵不在家,说是随夫君一块儿出去访客了。
Faint!汉代的女子的确没有后世历代那样讲究三贞九烈,抛头露面、走亲访友也是平常之事,可她一个大肚婆,挺着那么大的肚子不好好在家休息,还跑东跑西,跑得我连顿午饭也没了着落,委实让我恼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