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的异乡生活之苏州一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地人的异乡生活之苏州一幕
西垮塘,苏州又一个外来人口相对聚中的待拆迁的破旧小镇。长浜村是它热闹的一角,有点夜市繁荣的味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西垮塘长浜村超市门口的精彩电影又开始上演,一部分无从可往的外地人围成观看圈欣赏,不时被热闹的剧情逗得发出知足的笑声。此处为吸引人气的免费电影成了部分外地人消磨孤独时光的欢乐土。只要电影放映,不论天气如何,不论影片好看与否,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都有组合而成的观众,多则百人,少也有二三十人。有的人只看片断,一会就走开,有的人则一直在露天的寒风中站一二个小时把一部完整的影片看完。
在这两条破烂但最热闹的街上,除了各类低消费的店面,不甚洁净的路边小吃,各类便宜杂物的地摊,就属这种要么用粉笔写书在黑板上的,要么把打印出的纸张贴在木板上的工厂招工启示最多,上面写的薪资都比较诱人。基本情况都是包吃包住,基本工资历在800——1600不等,算上加班什么的,差死了不下一千五。来往路过的都忍不住看上几眼,心动一阵,站在旁边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顺势过来介绍说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得到这种好工作,需要介绍费。随着物价的上涨,中介费用也不在是以前的四五百了,起价在六百八百的,多则一千二三,说是包进厂。在这林立的招工牌下,我不知道它的真实性有多高,在一家又一家打着响亮口号的中介公司中,我不知道有多少家不是黑的。
话外:一些好的稳定的工作,比如苏州市年前招的劳动保障监察员,要苏州户口。如果说高学历是社会现象,那么本地户口,是不是一种地区歧视呢。劳动保障的也仅仅是苏州市民,而外地人在苏州就不算居民不需要保障吗?也许这才是真正需要保障与关怀的旁大集体。

这里时常会有几个人抱着门诊部办的会刊杂志免费发送,有时一路走过,可以收获三四本不同的薄书,都是一些针对外地人的平价医院,里面有广告,活动,笑话,也有情感等文章,也传授一些医学知识,把关爱这一主题也体现得很好。这书里倒也有乐趣与知识,算得上精神粮食。但里面提到的意外怀孕,人流,什么手术之类的,真心希望打工的男子女子不要因此光临医院才好。(此段有照片更佳吧?)
这是新农村的典范代表,洋房,水井,有点田。住不完的房子出租,租金在10平方米350元左右一间,不包水电,不能做饭,除了床一张柜子或者桌子没有其它家具。不能在厕所用自来水洗衣洗头,都用水桶从水井里打水上来。
外地人羡慕本地人,说他们基本都靠外地人缴的房租给养或者说供了起来,算算这么一幢楼,少说也有个七八间(其它不止,十间不为过)少说月净收也在二千五。天堂,这个词也许根本就是对苏州这些本地人而言的。政府的政策好,拆迁费修了新房,然后高价房租不收税。而一般住这里的打工者累死累活也挣不到这个数目,虽然都在说工资可能会涨,但它终究没涨。这多少也是在异乡的无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