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叶知秋的目标:甘宁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这场皇帝赐婚操办是隆重,还是简单,这场政治婚姻很快就会进入尾声,似乎根本就没有在世人心中留有任何痕迹和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会渐渐淡忘这件事情,最多今后只能在历史的某些书籍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某年某月某日,华文帝国皇帝李成明赐婚叶知秋。
无论是盛京城中的百姓,还是盛京城中的达官贵人们,都在羡慕叶知秋的艳福,但更多的人对叶知秋这样要求帝国的皇帝很是不愤,当然,这些人主要是帝国的达官贵人,普通的百姓还是把叶知秋看的很重,而那些曾经率军出征过的将领们,他们对叶知秋这样贻误战机一事更是充满了不解或者说是不屑。
尤其是一些资格比较老的将领,而这些人当中也包括了叶知秋的父亲,帝国的镇北侯。
叶少堠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做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叶少堠虽然明白叶知秋的动机,但叶少堠根本就不明白叶知秋这样做能捞到什么好处,他竟然把战争一事当成了儿戏对待,这还是自己所熟悉、了解的儿子吗?
叶少堠心中虽然很是不解,但他还是很心平气和的书写了一封家书叫叶知秋一定要仔细谨慎一些,不要让自己这些不光彩的事迹落入有心人的眼中,更不要成为了出头鸟,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否则,那些人定当会拿这件事情来追究和落实叶知秋的罪责。
但叶知秋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对自己不利的言语放在心上,因为叶知秋知道:一将功成万古枯的真实道理,更知道“成王败寇”的不世定律,他只要成为了拥有实力的人,别人即使对他有着多大的谴责和不满,他们也拿叶知秋没有丝毫办法。
叶知秋有这样的想法,并不代表了叶知秋会利用手下的士兵与将领为了自己的功名做出不必要的牺牲。在叶知秋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把士兵们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是叶知秋最亲密的战友和伙伴,这也是叶知秋能获得手下士兵与将领们忠心拥戴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叶知秋对其他人的言论可以不理不睬,但对父亲的来信,叶知秋必定要给予答复的,否则,那才真正的让那些有心人把自己当成了“某一类”人呢!
叶知秋虽然对这些人不屑于顾,但他还是要考虑到自己拥有的实力与影响力。
叶知秋在给叶少堠的回信中是这样书写的,同时,这番话他也曾跟自己手下将领说过的。
“很多的人都认为要在战胜敌人的时候乘胜追击,但他们都忘记了一点,那时也是要看是在什么时机,更要看敌人战败时做出的撤退策略,敌人在刚败退的时候,肯定是做好了很多的准备,否则,那自己就会紧跟在敌人的后面而步入败绩。”
“乘胜追击是要看自己手下的兵力和将领的临场指挥能力,不能只看自己手下士兵的士气,否则,自己战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帝国皇家近卫军真的是那么不堪一击吗?如果真是这样的看待皇家近卫军的战斗力,那我只能说是大家的看法是错的。皇家近卫军的战斗力远在帝国各个军团之上,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贵族子弟们太过于娇纵了一些,但他们本身的实力还不能轻看的。再说李道群统领皇家近卫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他对军队的把握力,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失败的,而且还败的这么的惨,其中根本的原因,乃是敌人的反扑。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困兽犹斗,虽然把铁真当成了困兽有点过分,但事实上也正是这个道理。”
“我这么做的原因乃是给铁真一个机会,让他感觉到自己还能看到胜利的希望,不至于把他手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对付我,否则,以我手上现有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是铁真的对手,即使我之前已经战胜了铁真。到时我手下的士兵将会损失一大半,到时,我还能怎样去应付那些想要对付我叶知秋的人呢?不要忘了,很多的人现在甚至包括将来都在眼红我叶知秋的,恨不得把我置之死地。”
“虽然我之前没有对铁真采取任何军事对策,但不要忘了,铁真不但在消耗手中的物资,而我也将会对铁真采取另一种作战策略,一种让铁真不断消耗手中物资的战略。”
叶知秋的这番话虽然有点反驳别人的涵义,但他的这番话却道出了军事作战的一个真谛:能战胜敌人乃是无上原则,至于过程,虽然很重要,但叶知秋却会采取另一种作战方针,他不会将他训练出来的士兵用在毫无意义的战场厮杀中。
当然,叶知秋的这些话是不会与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解说的,他现在要做的还是怎样和盛京城中的那一些高官们好好的打上一场交道!否则,自己很有可能就会陷入不利的境界。
叶知秋是不会让自己陷入众人的“围攻”之中的。叶知秋深深知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制造条件上,叶知秋是不会把自己置于死地的。他要做的事,就是要和那些负责军事后勤的官员们打好关系,这样,他们才不会在叶知秋的背后拖叶知秋的后腿,这也是很多将领在明显取得胜利时却战败了一个原因。
叶知秋和那些送亲和叙旧的官员们说着“贴己”的话语,甚至还多少透露出一些自己的“意想”,当然,叶知秋不可能把自己真正的意想说出来的,叶知秋能说出来的都是一些“烟雾弹”,是让那些人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野心”,或者有其他什么不利的想法。
虽然很多的人并不认为此时叶知秋所说的话就是他的真心话,但还是有很多人相信了叶知秋这一番的“表白”,尤其是那些看到叶知秋如今是“圣卷正隆”的郁郁不得志的官员们和那些正准备想要投入到叶知秋怀抱中的官员,他们现在正准备把自己的“心意”投到叶知秋的身上。
叶知秋这次留在盛京城中与那些掌管着军备后勤工作(军用物资和军用装备)的官员们和那些同自己有着不同“意见”,或者说对自己有看法的人协商着,叶知秋知道一个事实,即使帝国的皇帝下旨要这些官员们如实的发给自己军用物质和装备,而在这些官员的手上还是会有所折扣的,这就是阴奉阳违,这也是官员们的一贯作风,即使帝国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甚至对贪官实行很严酷的刑罚,但仍然还是有些人并不就此收手,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贪念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这个道理。
这一点,叶知秋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叶知秋正是利用这次机会想要和他们好好的“叙叙”,也算是彼此增加一些情感,或者说是感情投资吧,有时感情投资也能比得上利益结合。
这其中的道理,叶知秋也是非常懂的,感情投资是不会花一点资金,只要自己适当的“委屈”一下自己就行了,或者适当的开出一些空头支票(承诺)就能获得他们的支持。这一点,叶知秋也算是高手了吧!
毕竟叶知秋的“前世”也在销售行业呆过,先不管成绩如何,只要在这个行业呆过的人都会理解这其中的奥妙的,况且叶知秋“前世”又是学历史的,所以他更清楚人性的贪婪,虽然只是理论上的理解,但这一次也算是给了叶知秋一次实践的机会,或者说是理论指导实践吧。
同时,叶知秋也指示他的正房妻子夏丝蝶也做一些夫人外交路线,尽量和那些官员的夫人们沟通好感情,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也是最容易出成效的途径。
叶知秋虽然说留在盛京城中是为了迎亲,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和那些官员们在一起打发的。这一点,作为叶知秋的新妻子,李小语也是很清楚叶知秋的用心,毕竟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而这样的男人也正是女人所喜欢的男人。
现在的李小语虽然还没有把自己的心完全交到叶知秋的身上,但李小语还是有点关心叶知秋,毕竟在名义上,自己已经是叶知秋的小妻子了,虽然是二房,但李小语根本就没有把这点放在心上,二房也好,正房也罢,只要能得到自己的夫君喜爱,就是女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吗。

更何况,李小语也不想过多的干涉叶知秋所做出的一些选择,因为她知道,就算她有心,她也无法干涉,既然这样,那她何不做一个乖乖听话的小妻子呢?这样,才能成功俘虏叶知秋的心,不是吗?
李成明今天的心情也是格外的高兴,因为叶知秋已经是自己的“妹夫”了,从此后,叶知秋也可以算的上是自己的人了,自己下给他的圣旨,他也不会再有所保留了。
虽然这一切都是李成明的一厢情愿,但不管怎么说,叶知秋在表面上还是要给李成明一些面子的,这一点,不但李成明心里清楚,就连叶知秋也知道。
有时一个女人的能量远远胜过一些有着出色能力的军事将领所取得的成就。
正如李成明所想的那样,在叶知秋和李小语的婚宴一结束后,李成明就召见叶知秋商议出兵一事。
叶知秋其实也在等着李成明的召见,因为叶知秋知道很多事情必须要李成明亲自下旨,自己才有更多的权力做一些事,比如自己出兵的时机与粮草和装备的事情,这些即使自己心中有数,也要向李成明汇报一下的,这也算是明面上叶知秋要给李成明面子。
同时,叶知秋也要从李成明那里得到更多的权力,尤其是兵权和粮草物资一事,叶知秋知道打战是离不开粮草和装备,有的时候还需要金钱这个无上的基础,最好能从李成明的手上获得一块基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而这些就是给士兵的赏赐和军饷,这些也正是叶知秋手上没有的权力,叶知秋知道李成明在这个事情上虽然不能给自己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但叶知秋还是要尽力争取一下,能获得多大的权力就用多大的权力,有总好过无。
李成明向叶知秋咨询的一些关于出兵事情,都在叶知秋的预料之中,无非都是为了几时出兵的事,出兵的策略等等。
叶知秋的回答则说只要到了适当的时机,他一定会出兵的,而在这之前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相关事宜的准备,比如要给自己手上的士兵准备足够的军饷和装备以及粮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充足的东西(物资),接下来的战争很有可能就此而陷入对自己十分不利的阶段(状态),叶知秋可不想这样。
再说了,叶知秋也知道战争一旦真正的爆发后,双方很快就会陷入僵持状态,因为还有很多的人正在期待着帝国内的好戏发生,或者说是他们想在战争后期捞一点对他们更有利的什么油水之类的东西,这一点从那些已经出兵的国家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一二来的,这一点,叶知秋并不是笨蛋,他很清楚国与国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只要自己能在适当的时候掌控了战局,那些有想法的国家也只能望油水而兴叹了吧,甚至有的时候,这些国家还有可能会站在自己这一条阵线中,为自己服务。
但这些,必须要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了战争的局面,取得更大的军事胜利和成就。否则,一切只能成为空想。
当然,叶知秋心中关于出兵上的一些想法也如实向李成明做了一个明确的分析,叶知秋知道要想得到更多的一些什么好处,那自己就先必须要给对方一个理由或者是一个合理的说法,而在这一点上,叶知秋已经算是做的很好了,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等帝国的皇帝自己想清楚了其中的利与弊,那时,李成明一定会给自己适当的权力。
而在这一点上,李成明也没有太多让叶知秋失望,虽然李成明并没有给叶知秋多大实质性的权力,但还是答应了只要叶知秋在战争中有所需求,帝国还是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叶知秋答复的。
“爱卿的要求,朕已经很清楚了,但朕也希望爱卿能适当考虑一下帝国目前的局势,帝国的统帅中除了爱卿外,还有其他两路兵马,那就是魏国良和帝国的雍亲王,他们也会要对朕有所要求的,战争持续到现在已经不是一路兵马能彻底解决的了,所以朕希望爱卿在有所要求的时候,爱卿也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卷,这样朕也可以向那些一直在看朕笑话的人一个交代,只要爱卿能够做到这一点,朕也会全力以赴支持爱卿的。”
李成明并不想给叶知秋这些权力的,但李成明的政治治国思想也在成熟中,他现在也懂得了一些政治上的元素,同时他也能适当的把政治艺术玩转起来,换句话说,现在的帝国皇帝李成明也随着事情的增多,面对压力的增强,他也慢慢的学会了成长。
对李道群兵败的处罚一事上,对叶知秋今天这次要求一事上的处理都显示了李成明的成长。
魏国良自从战败后,李成明将其押解回盛京城,原本李成明要按照帝**事法律狠狠处置魏国良,不过由于宰相柳筱冉、雍亲王李成林和皇太后联名上保,李成明对魏国良的处置不了了之,最后还让其再次挂任这一路大军的最高军事统帅。说白了,这又何尝不是李成明的悲哀呢!
叶知秋也知道李成明比起自己刚刚出征时的那一刻成熟了许多,但叶知秋还必须要面对的,因为叶知秋在为自己与自己手下一干将士们争取更多的权力,叶知秋也知道,一旦战争爆发,即使有很多的人想保家卫国,而这些有热心的人一想到战争的高死亡率,还是有很多的人是不想参军的,这一点也是人性。
叶知秋也很清楚在战争后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事情,但叶知秋现在还不能怎么样,因为现在的叶知秋还不想造反,同时,叶知秋也没有那个真正的实力去造反。所以叶知秋也只能接受李成明暂时的安排。
“微臣心中明白,所以微臣也请皇上明白,微臣现在并不想帝国能给臣有多大的实权,臣只想在适当的时候,臣出兵甘宁郡的时候,皇上能答应微臣,把甘宁郡的财政暂时先交给给微臣打理两年,并让臣在甘宁郡实行军事管制。两年后,臣再把甘宁郡的财政和管理权还给帝国。臣这样要求,也是因为甘宁郡将会成为战争的主战场,臣不想甘宁郡那些拥有实力的人在臣的背后牵制臣的任何军事行动和作战部署。”
叶知秋深深知道讨价还价的道理,而叶知秋真正想要的地方也是甘宁郡,因为叶知秋知道在帝国其他的地方,那里的人并不会怎么接受自己的,就算是自己已经获得了足够大的名望,也只有在甘宁郡,自己还能真正掌握在手中的。
“朕答应爱卿的请求。爱卿出兵的那一天起,朕就把甘宁郡的财政大权交于爱卿的手上,至于甘宁郡实行军事管制一事,朕也答应爱卿的这个要求,不过,朕希望爱卿不能在甘宁郡做的太过分。”
李成明并不知道叶知秋心中真正想要的地方是哪里,还为叶知秋这么懂事感到高兴呢!同时,李成明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他也知道一点,那就是现在的甘宁郡还在敌人的手中,即使叶知秋能给予收复的话,也不是短暂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即使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收复甘宁郡,到时,整个甘宁郡的财政也早已彻底崩溃了,而且,那时的甘宁郡也早就成为了一个土匪恶霸横行的地域,既然如此,那自己何不就大方一回呢?
把一个乱摊子交给叶知秋去打理呢,这样一来,也能限制叶知秋的膨胀。
但事实是否会像李成明想象中的那样,甘宁郡会成为叶知秋的负担,而不是成为叶知秋新的台阶呢?有时,看问题绝对不能只看眼前,而要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
而这些就是李成明暂时还没有达到的境界。虽然不敢说叶知秋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起码,叶知秋的眼光绝对不会只局限在眼前的发展。
李成明还忽视了一点,如果把一个乱摊子般的甘宁郡交给叶知秋打理,一旦等叶知秋将这个乱摊子所有的条理全部都理顺了,那时,甘宁郡还会在李成明的控制范围中吗?甘宁郡的上上下下还会听从李成明的圣旨吗?谁又敢说甘宁郡不会完全成为叶知秋的大本营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