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一本奇异的宝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知秋将即将到来的大决战的军事部署计划、以及自己制定新的作战思路传达给手下众位将领后,叶知秋知道后面的战要如何打,已经不再需要自己过多的去操心啦,确切的说,这一战,叶知秋将作战的风险转嫁到他麾下各级将领头上;这一战,也算是叶知秋着重培养麾下众将领各自为战的一战吧,只要他们能挺过来,无论这一战的最终结局如何,他们从中所学到的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了叶知秋所能传授给他们的。
叶知秋做这些安排,有着他自身的考量,毕竟叶知秋的宗旨是他自己制定作战思路,负责整体宏观上的把握,至于具体操作的人员,则是他自己麾下各级将领全权负责,如果什么事情都由叶知秋来负责,这首先不是叶知秋的作风,更会将叶知秋累死。
叶知秋可不想成为他前世所学的某位大人物那样,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最后生生被累死,这还不算,这位大人物身死后,再也没有人替代他的作用。叶知秋从这位大人物的身上学到的就是善于培养麾下人才独挡一面。
同时,叶知秋也知道自己不一定就是那个擅长带兵作战的统帅,也许自己能行,可以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但这些后果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点,毕竟自己是个“外来客”,自己的才能也有限,既然如此,就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
叶知秋也完全可以通过这场战争的过程,培养麾下将领领兵作战的能力,但叶知秋绝对不会自己亲自领兵上阵,这是一名军事统帅十分不明智的地方。身位全军的最高指挥者,必须把握整个战局以及即将爆发的战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战局,甚至亲自领兵厮杀。
这就是叶知秋和这个时代的各位将领想法不一致的地方。
不过,叶知秋也不会轻易将这场战争的风险上升到某个高度,那样的话,自己也就是对士兵的生命不负责任,对麾下将领不负责任。既然担当了这个重担,就应该挑起责任,为他们的生命着想。
这才是叶知秋的作风,虽然在叶知秋的内心深处,他也想自己能亲自带领士兵们去冲锋陷阵,但叶知秋自从治军以来,他几乎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叶知秋的内心很期待,但他知道一个人更如多的时候,他并不是全能的,既然如此,自己更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与自我掌控力。
这一点,叶知秋比谁都看的清楚,想的更远。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也许正是他到目前还没有败绩的原因。
所以,叶知秋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等待着作战时间的来临,自己好在幕后做好相应的军事布局,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发生等工作。
可以说,叶知秋的这个作战计划,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
关键要看,这场战争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叶知秋是否有这个足够的能力,将这个事件发生前,就扼杀住,否则,叶知秋的这个作战计划可谓是相当的冒险,也有很多的变化因素。
众人听完叶知秋的作战思路后,心中都明白这次的作战过程,绝对不再像之前几次作战那样的轻松了,因为可以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了这次的作战计划中,同时,众人也十分期待着这次作战时间的早日来临。
身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们并不怕死,同时,在他们的心中,他们还是非常期待着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因为这也是一个将领可以“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可以实现心中抱负的一次机会。
众人听完叶知秋关于作战事宜安排后,各自转身离开了会议大厅,因为他们要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要把所有作战的事情处理好,这不仅是叶知秋交代给他们的事情,同时也有他们自己对这次作战的认识。
要知道,叶知秋现在的麾下,还没有一个完全负责军事物资后勤工作的将领和官员,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兵团的负责人代劳着这项工作,包括士兵的军饷发放。
不过,叶知秋也打算将负责医疗卫队的袁世信调过来负责这项工作,毕竟,叶知秋麾下的各项军事后勤的来源,基本上暂时都是依靠寻龙门的提供,包括士兵的军饷,否则,以叶家的家底,叶知秋的军饷制,还不是让叶家早就关门大吉了。
叶知秋非常庆幸自己手下的各级将领现在都能对作战思路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众人也渐渐进入了各自要扮演的角色中,不再像其他统帅手下的将领那样子,只要服从,不需要自己能发挥出更大的光和能。
这一点,也正是叶知秋感到满意的地方,一个将领,如果他自身不能有这个觉悟,那他也只能永远是一个十分普通平凡的将领,他们是永远也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更不会得到像叶知秋这样统帅的重任与欣赏。
叶知秋不管别的统帅是怎么认识自己手下将领的能力。
叶知秋的风格就是:只要将领,哪怕是士兵有本事,同时,他们也有一种学习精神,叶知秋肯定会重用他们的,比如许成宗得到重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是叶知秋前世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只不过现在是转嫁到叶知秋的脑海中。
叶知秋深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一个人之前有着怎样的辉煌,如果他失去了“空杯心态”的话,那他的辉煌也只能永远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了,这也是叶知秋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华文帝国内的各个高级将领,又比如,他之前的对手郝连苍穹。
很多统帅都是想要将权力最好能永远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上,而他们这样的认识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不管他自身有着怎样的一身本领,没有下层基础的支持,即使他满怀本领也是得不到永久的辉煌,这也是为什么华文帝国内有很多比较有名气的将领与统帅不能成为一个永久的神话,同时,也是叶知秋为什么会在华文帝国的百姓中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影响力,只有手下有着不同类型的将领,这样的统帅最终能永远的站稳脚跟,同时也能在不同的时期创造出不同的神话。
所以,这也是叶知秋能在刚刚领兵的时候,他就能与一个成名已久的将领打成了平手,甚至能战胜他的一个幕后原因。
其实,这也是一种得人心者得势的哲理。
很多人心中明白,一旦涉身其中时,他们就将个中的利弊得失全都忘记了,剩下的仅仅是权力,自己把握的权力,追逐更高的权力。
同时,叶知秋手下的将领也很喜欢在叶知秋的手下做事,因为不管他们以前是一个怎样的人,只要能真心实意的为叶知秋做事,叶知秋都会给他们一个表现才华的平台,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华政成了。
华政成原本是帝国的将领,当然了,叶知秋手下的将领基本上都是帝国的将领,不过,其中更多的是叶家家将出身。
叶知秋在用的华政成的时候,内心当中并没有把华政成看成能与自己心贴心的将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两人不断的磨合以及华政成本身的才能,叶知秋也就慢慢的接受了华政成,这也是华政成在军事的确是一个好手,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之前的不得志以及他本身拥有的潜力,这些正是叶知秋所需要的。
另外一个人就是叶知秋从士兵当中提拔出来的将领许成宗了,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会把一个兵团的指挥权交给一个新人,尤其是一名士兵,因为这样的风险是非常的大,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作战布局。
虽然叶知秋也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了,不过,叶知秋还是觉得许成宗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他更相信许成宗可以战胜自己,成为自己的最佳接班人。
这就是叶知秋的用人之道,也正是这样一个用人方式,叶知秋手下的各级将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哪个将领违抗叶知秋的意志,这也是叶知秋能真心得到各级将领忠心拥护的一个原因,更得到他麾下各个兵团士兵的忠心拥戴。
叶知秋现在并不知道以上这些情况,或许他的心中有点明白,不过,他暂时还不能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他的心中最多还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
不管叶知秋是否知道这些,他一直都是以这种方式方法在做,这也证明了他的成功,不是吗?这也许就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吧。
更何况,这些也已经并不重要了,叶知秋能得到手下将领和士兵们的拥护,他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是吗?
现在离作战时间还有一段时间,叶知秋的表现根本就不像战前那种有着什么战前症状,相反,他现在的神情表现的很平常,这也说明了叶知秋越来越成熟了,他现在更像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做任何大事时,他完全可以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泰然处之了。

叶知秋布置好整个作战思路后,一个人关在书房中,虽然这个书房的布置十分简陋,同时也不是叶知秋喜欢的布置风格类型,因为这并不是叶知秋的书房,所以叶知秋也只能勉强的接受这个书房主人原来的布置。
叶知秋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并不是在逃避什么,而是在思考着其他方面的问题。
因为叶知秋知道,这场战争并不好打,两支军队的实力虽然相差不多,不过,叶知秋还是有点担心,自己手下将领的资力以及战斗经验都不足以能与铁真相抗衡,即使是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铁真的对手,所以叶知秋在思考一个更佳的方法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这些考量,即使叶知秋手下的将领们心中都明白,但叶知秋还是要自己好好考虑一下,一个依赖别人的人,是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
同时,叶知秋也在思考这场战争结束后,他所要面对一些新产生的问题以及要怎样处理这些新问题,甚至还要思考整个大陆形势的变化,为帝国之战带来的一些变化因素。
只有走在别人的前面,这个统帅才是出色的统帅,才是别人无法战胜的统帅。
叶知秋把自己关在书房中的时候,在很远的一个山头中,袁天佐也在思考着叶知秋所面对的局势以及相应的对策。
袁天佐既然已经认定了叶知秋就是神方大陆上的真龙天子,以及决心要辅佐他心目中的真龙天子,那他就不得不去站在他的角度,帮叶知秋思考这些问题。
一个好的军师,就是要帮主公在问题还没有出现前,就将这些事务处理掉,虽然袁天佐现在并不在叶知秋的身边,不过,袁天佐还是很努力的帮助叶知秋,帮助叶知秋训练那两支在新安城招募的兵团,同时,他也在帮叶知秋不断留意与吸纳一些有用的人才,经过适当考验合格后,他就会将这些人才推荐到叶知秋面前。
当然,袁天佐现在知道叶知秋面临的一些情况,虽然他并不知道叶知秋要和虎磐王朝的铁真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决战,但袁天佐还是很努力的帮叶知秋思索一些应对的方法。
袁天佐帮助叶知秋训练两个新兵团的时候,还的确发现了兵团里有一个士兵的表现很不一样,确切的说,他的表现应当是相当的出色。
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袁天佐留心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士兵的出身与普通士兵有着区别,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同时也是一个出身于外交与军事世家的家庭,袁天佐就像是挖掘到了什么宝藏那样,毕竟袁天佐不是一个全能的人,他的才能也是有所侧重的。
所以,这个士兵也就得到了袁天佐的器重和栽培,虽然袁天佐并没有给他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他作为感谢袁天佐的器重和栽培,他还是把家传了好几代的一本书上缴给袁天佐。
袁天佐原先并不怎么在意这本书的实际价值,不过,他随后一想,既然这名士兵将他珍藏了多年的书籍上缴了出来,那这本书肯定有他非凡的地方。
于是,袁天佐简单的看了一下,觉得当中有很多的地方都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这也是叶知秋麾下将领现在所缺欠的一些经验。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寻龙门的渠道将这本书传到了叶知秋的手上,这也是叶知秋准备离开书房前发生的事。
叶知秋得到这本书后,从外面看上去,它是一本很不起眼的书,因为书的封面已经十分的破旧了,不过,叶知秋内心中却觉得一些有价值的书,它的封面应该都是十分的破旧,除非是这本书的主人刻意想得到什么,那又当别论了。
但叶知秋还是相信袁天佐的人品,以及他对自己的忠心,所以,他还是很认真的翻开这本书,先是简单的浏览一下,这也是叶知秋看书的一种习惯,先囫囵吞枣式的了解一本书的大概,然后才深究这本书的实际价值。
叶知秋是不看不吃惊,一看就知道这本书对自己的作用有多大啦,叶知秋立即把整个神情都放到了这本书的内容上去了。
这也是叶知秋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的原因,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叶知秋才能真正吸收这本书的精华。
这本书是关于战争布局以及政治的延伸:外交,这样的书籍,对叶知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正是叶知秋眼前以及将来迫切所需要的。
叶知秋虽然对战争上有着自己的理解,但都是一些自己不怎么成熟的看法,换句话说,也是叶知秋在幕后策划上的一些看法与理解,这也是叶知秋为什么他不能亲自带兵作战的一个原因,也许,叶知秋本身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统帅,只要他不亲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他就是一名最优秀、最出色的统帅。
不过,有了这本书的帮助,叶知秋相信只要有适当的机会,他自己也可以带兵作战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夸大了这本书本身的实际作用,不过,叶知秋的内心当中,还是有着这样一层认识,这并不是说叶知秋有了依赖,而是叶知秋知道在今后的战争中,他更加有了信心。
因为这本书上的总结,都是这个家族在经过几代人努力后得出的宝贵经验,是他们对这个时空的各个经典战例的分析,这些对叶知秋来说,虽然也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但这些还是比较贴近这个时代的战争,这不像叶知秋脑海中拥有的那些经典战例的知识。
毕竟,叶知秋脑海中的知识,是超越这个时空的知识,而非这个时空的知识。而叶知秋所欠缺的也正是实际经验,确切的说,是对这个时空战役的理论知识分析。
虽然叶知秋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出色的统帅,甚至说是一个很出色的军事策划家,那是因为叶知秋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战争知识,但如果光是凭借着这些超越了这个时空的理论知识,叶知秋还是永远也不会能真正得到成长以及成熟起来的,因为那毕竟是不一定就符合这个大陆上的作战方式。
而现在叶知秋得到了这本书,起码在表面上,叶知秋就能很好的把握这个大陆上之前的战争方式,同时,他再结合着自己以前的专业知识,把自己脑海中原先拥有的知识和这本书的知识融合起来,那就是新的知识。
叶知秋相信自己即使成不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但一定会很好的带着自己手下几个兵团成为神方大陆上的一个神话,一个战争的神话。
叶知秋即使到现在他还没有真正相信袁天佐对他说的他就是神方大陆上真龙天子的这一说法,叶知秋知道即使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那他的路还是相当漫长的,同时,这条路也是非常的艰辛,叶知秋知道这并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盖棺定论。
叶知秋能得到重生,说白了,他的理想并不是很大,只要自己能活的很开心就好,这也是自己在前世没有得到一个理想吧。
如果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知道了叶知秋现在这个“理想”的话,那他们肯定会指着叶知秋的鼻子大骂一通,你这个人怎么能这样等等之类的话语。
但叶知秋就是叶知秋,谁也不能代替他本身的理想与志向。除非有那么一天,叶知秋自己真正的想通了,或许那时,叶知秋能真正的把神方大陆上真龙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现在嘛,叶知秋还是叶知秋,他心中就算是有再多的想法,他也没有野心想要逼宫,成为华文帝国新的主宰,成为一统大陆的神人。
叶知秋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想想也是,一个人如果为名为利,天天都生活在虚伪与勾心斗角中,那样的生活,并不见的就适合叶知秋的个性和处世风格。
叶知秋虽然有这样一个想法,但这些必须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上,那就是不能触碰到他的“利益”以及他脖子上的那根逆鳞,也就是不能触碰到他的处世原则,比如他的亲人。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形,那叶知秋疯狂起来比谁都要疯狂,甚至是掘地三尺也要报复到底,这就是真实的叶知秋,一个懂得亲情的人,一个重视亲情的人,一个珍惜亲情的人,一个渴望得到亲情的人,一个为亲情而活着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男人,一个为亲情而承担责任的男人。
亲情就是叶知秋不能让别人触碰的原则与神经,或者说是逆鳞,叶知秋也是这样做的,比如之前娘子关防御战,比如叶少堠失利后叶知秋十分果断的挑起叶家的大梁,比如以自己的功劳为父亲换取名声等等事情都体现了叶知秋对待亲情的原则。
不过,叶知秋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叶知秋有时候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难道真的是为了亲情吗?难道就没有功利心在内吗?难道就没有想过将权力控制在手的念头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