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奉旨回师勤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国良和王立冲实在没有想到会出现眼前这个局面,这个局面几乎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识范畴。但他们两又不得不向眼前现实低头。
“叶将军,请暂且留步。”
王立冲看到眼前这个局面时,又看到叶知秋的脚步似乎又有大踏步向前迈动的迹象,赶紧开口挽留叶知秋而说道。
王立冲看到眼前士兵几乎发生兵变的这副情景时,就知道眼前这个局面已经不是自己和魏国良这个从来没有带过兵的人所能控制住的了,两个再怎么笨,也知道眼前这个局面就算不是叶知秋指挥的,也是他手下将领集体想要闹事,起码也是获得了叶知秋的认可。
但眼前这个局面必须要及时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兵变,这可是统兵之大忌。
所以,王、魏两人商量了很久后,才由王立冲这个李成明的亲信,也算是和叶知秋还算比较“熟”的人开口挽留叶知秋。这才出现了挽留叶知秋的一幕。
“我刚才和魏侍郎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把这里的情形向皇上上个奏折比较好,不知叶将军是否也有这个念头?向皇上说清楚总比我们盲目处理要好,所以,我们几个还是安心等着皇上圣意最终的裁定,我希望叶将军也能配合我们的工作。”
“观看眼前的局势,我们请叶将军先安抚一下眼前这群士兵的情绪,千万不要弄出什么兵变来,一切等皇上的圣旨再做决论。”
王立冲的话语,让人一听就知道没有带过什么兵,也没有什么大的政治经验,否则,他也不会将自己面临最大危险的可能展现在“敌人”的眼前,将主动权让给“敌人”处理。
不过,正是由于王立冲的无知,给了叶知秋一个极佳的机会,一个让叶知秋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
叶知秋其实等的就是王立冲这句话,叶知秋已经从眼前麾下这群士兵的情绪中已经获得了他叶知秋想要的答案,此时他也没有觉得再有所“隐藏”的必要了。
说实话,叶知秋前面虽然在士兵的面前对他们展开了狠狠的“痛斥”,痛斥自己麾下的士兵不听“命令”,但叶知秋一听到王立冲这句话后,声音和语气全都变了,虽然他此时没有再说什么话,但那份感觉和气质,只要他身边的人都能感受的出来。完全已经将王立冲和魏国良两人吃定了的感觉。
现在的叶知秋也已经成熟了许多,正所谓人是要在挫折着,才能真正获得成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教育这个让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地方吧,这也是挫折教育的成功所在吧。
叶知秋和魏国良以及王立冲在最段的时间将兵营所发生的情形想帝国主宰李成明分别上了一道奏折。至于各种曲折和原由,已经不足外人道哉!
李成明很快就收到了王立冲和魏国良单方面上书的奏折,李成明也召集了李道群这个最为亲信的皇叔,与他自己好好商量了这两人单方面的上书奏折,而是他此时已经为之前自己单独做主下达的圣旨感到后悔了。
因为现在李成明面前的案头上正呈着李道群和王立冲两人不同时间上呈的奏折。
王立冲的奏折中充满了无奈,同时也把所有的情况如实中夹杂一点夸张的语气向李成明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更多的将责任推卸到叶知秋的头上。
其实李成明并没有想到要剥夺叶知秋手上的兵权,或许他的意识中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只是李成明自己还不相信,这是个事实。
因为叶知秋的作战能力与训练士兵的能力,都已经得到了李成明的认同和赏识,李成明也已经考虑到帝国眼前的状况,不得不重用叶知秋。
毕竟,帝国老兵已经伤亡的差不多了,帝国能用的士兵也只有一些新兵了,所以此时李成明更需要借助叶知秋治军与练兵的能力,必须要借助叶知秋这方面的才能,把这群刚征集不久的士兵好好训练一番,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支合格的军队,如同叶知秋麾下的叶家军,为帝国的命运做最后一搏。
李成明心中又何尝不清楚:朝廷中其他的官员并不是和李成明完全是一条心的,他们想到的只是剥夺叶知秋手上那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成为自己争权夺利的最佳武器。
有了这支能征善战的士兵,他们的筹码就立即上升了一个台阶,所以他们在知道李成明的圣意后,毫不保留的给予李成明这个决定最大的支持,这也是李成明登基以来下达圣旨最迅速、也是获得支持率最高的一次。
或许说是,李成明被他手下的臣子利用了。
但叶知秋并不会为李成明做出这些决策而有所考虑的,因为叶知秋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实力,需要一切壮大自己势力的实力。如果遇到了谁阻挡他叶知秋组建实力的一切障碍时,叶知秋都会尽量给予铲除,而不是其他什么鬼玩意。
李道群通过情报部门收集到的这些情报后,立即上书给李成明,这也是呈在李成明案头让李成明感到十分尴尬的奏折。
“皇上,微臣并不知道皇上之前给叶知秋下了一道什么样的圣旨,但目前的帝国正多事之秋,像叶知秋这样能力出色的人,我们只能封赏以挽留他对帝国的忠诚。”
“同时,对叶少堠阵亡一事,朝廷也要拿出相应的封赏和诚意出来,这样才能留住他们家属的心,和那些正在为帝国效力的将领及其家属的心,否则,人心一旦散去,帝国也就失去了任何的希望,臣望皇上能三思而后行,切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李道群的奏折后面更多是对李成明的规劝之意,这也是李道群十分了解李成明的内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这也是李成明收到王立冲的上书奏折后,才会立即召集李道群这个他最为器重的皇叔一道商议前线差点就要发生的兵变一事的原因。赏识亲信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亲信的一种制裁,这是皇家必要的一些手段,这点,无论李道群,还是李成明的心中都比较的清楚。
“皇叔,朕没有想到之前的那道奏折会产生这样大的后果,朕更没有想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会借此大做文章,让朕夹在中间很难做人。”
“皇叔,你知道吗,其实朕的心中也想对叶知秋这样有才能的人,朕心中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剥夺他手上的兵权,朕虽然糊涂,但朕绝对不会做这些有损国家之事。”
李成明看到李到群的身影后,立即就将心中的心结一下子很痛快的说了出来。似乎只有在李道群的面前,李成明才不会将自己当成一个国家的主宰,只是这个人的侄儿,一个想要在长辈面前述苦的侄儿。
“皇叔,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李成明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似乎想要在李道群的身上寻找到某中慰藉。
“皇上,每个人都要学会成长,身为一国主宰更要比平常人走得更远一点,这样处理起政事来才会更加的得心应手,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
“至于该怎样处理叶知秋一事,微臣觉得,既然朝廷中有些人想借机闹事,那到不如将叶知秋麾下的士兵完全交给他打理,至于魏国良和王立冲两人要怎样阻挡住龙腾帝国的军事进攻步伐,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吧。”
“如果皇上觉得有些事情还需要王立冲出面处理的话,那就先将他调回来,前线上的事就完全交给魏国良一人处理,毕竟他算是雍亲王麾下一系的人,皇上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皇上最重要的是要将叶知秋这个控制在手,这样,对皇上的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叶知秋为皇上在前线效力,帝国就有希望,同时,皇上也有了时刻防备他的准备,所以,皇上的成长才会具有特别意义。”
“所以,皇上这个时候就更要器重叶知秋,不但将叶知秋手上的兵力完全交给他,而且还有给他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让他发挥,为帝国效力,不过,这些都要一个过程,不能让叶知秋一下子就得到。”
“其实,皇上这次调叶知秋回师盛京城何尝不是个契机,如今皇上将叶知秋麾下的兵力完全交给叶知秋打理,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叶知秋造势,但皇上一旦将叶知秋调回盛京城,叶知秋即使有再大的本领,也无用武之地。”
李道群不愧为李成明的得力亲信,无论他李道群的从政经验,还是其他方面的才能,远超过一般人之上,分析问题来,也是头头是道,更重要的是,李成明这招可谓是一石几鸟的好计。
首先,李成明可以将叶知秋调回盛京城,回师盛京城,保卫帝国的心脏地带,只要帝国的象征没有被敌人灭掉,帝国就会有希望,同时,也可以为李成明之前的圣旨做一个弥补。
二是,借着这个机会,李成明也可以铲除雍亲王的一个亲信,虽然不至于影响到雍亲王的实力,但起码可以树立李成明的信心。
三是集中优势兵力,只取一路大军,这样,这场盛京城保卫战就会有更大的胜算,只要叶知秋能守住中平镇,那盛京城就会保住,就算是魏国良那路大军彻底失去了土地,只要盛京城还在,帝国就会有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叶知秋最终被李成明调回盛京城的圣旨在整个帝国中弄的是沸沸扬扬。
袁天佐也在第一时间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不过袁天佐听到这个消息时,袁天佐的第一反应则是放声大笑,这让他手下的新兵们很是奇怪,为什么这个训练自己的统帅现在会这么开心,好象就像是找到折磨他们的好方法。
袁天佐之所以会笑,是因为袁天佐发自内心的想感谢李成明这么的“善解人意”,因为这一道圣旨已经把叶知秋的后路几乎都堵上了,同时也在叶知秋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咒,就算李成明事后会采取某些措施,也不管李成明今后对叶知秋会是怎样的一个好,从此,叶知秋的心中已经有了一道裂痕,就像是一个有了裂缝的碗,盛饭时并不觉得会怎么样,但如果把烧开的开水倒在这个有了裂缝的碗中,结果只有一个:这个碗就此裂开。
因为,叶知秋在李成明的身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这也是变相的剥夺了叶知秋手上的兵权,更何况,叶知秋这个人并不是地地道道的这个时空的人,所以,叶知秋心中根本就没有那份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像叶知秋这样的人,他心中只有为身边的自己人考虑的念头。

而李成明的这道圣旨,恰好是帮了叶知秋一个“忙”,也帮了袁天佐一个忙。
虽然叶知秋并没有这样的去想,但实际上,袁天佐所想的和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叶知秋正是通过李成明的这道圣旨,让他感受到了要怎样把兵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也产生了控制兵权的必要性。
虽然这个时候的叶知秋并没有想到要做什么幕后英雄,并没有想到要做曹操,要做多尔衮,要做司马昭,但在叶知秋的心中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丝丝并不很明确的念头,不过,这个念头是叶知秋要在他们的身上学习该如何的掌握住手上的兵权,确保自己要求所获得的一切利益,而不是要争夺天下与江山。
袁天佐获得这些情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手上这两个新兵团的去向,虽然朝廷这次派来的将领带了三万名士兵想要换掉叶知秋,更想将叶知秋手上的四个兵团控制在手,不过结果会怎样,已经不是袁天佐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一个主帅换了,那原先叶知秋制定的战术也要会发生变化了,所以,这两个兵团在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丝毫的作用了,同时,这个新任的主帅心中也不允许在他自己的身边还有这块如哽喉刺存在的两个新兵团。
同时,袁天佐也不打算把这两个兵团带回盛京城支援叶知秋,因为自己在外面也可以适当的给叶知秋“造势”,同时也有可能吸引更多“崇拜”叶知秋的人参加到这个充满挑战的“游戏”中来。
袁天佐想到了一个好的去处,不过,这个去处暂时处于保密状态。
魏国良和王立冲,不,确切的说是李成明想要分割叶知秋兵权的计划最终告于流产。
叶知秋带着自己手下的十几万士兵正向盛京城方向前迈进着,因为前不久,李成明的第二道圣旨就下到了叶知秋的手上。
当然,这次传旨的还是王立冲这个司礼大太监,一个得到李成明器重的太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经过仔细思量后,还是觉得叶卿亲自率领手下的士兵回师盛京城救驾才为上策,同时,朕也思量了叶卿的战功,朕决定让叶卿承袭父爵,任新一代的一等镇北侯,望卿在接到圣旨后,立即率军回师盛京城。钦此!”
李成明最终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再次给叶知秋下了一道新的圣旨,彻底将前面的那道圣旨推翻的圣旨,这道圣旨也按照李道群的建议去做的圣旨。
叶知秋再一次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古代都市,一个让自己充满了回忆的古代都市。虽然回程并不怎么安宁,甚至过中平镇时也遭受到一定的阻拦,但铁真似乎想要给叶知秋造势,确切的说,铁真想要给华文帝国制造一些无法弥补的政治斗争。
现在叶知秋正率军站在盛京城的西门外,心中的思潮可谓是此起彼伏,有太多的泪水和亲情,也有太多的牵挂,甚至还有太多的莫名情绪。
李成明得到叶知秋已经率军到了盛京城外的消息。他立即下旨自己要亲自去迎接这个战场上的胜利者,帝国的未来英雄。
李成明这样做,是因为受到了李道群的暗示,这个时候,要想得到叶知秋全部的“忠心”,李成明只有放下他那高贵的身价,为叶知秋造势。
叶知秋看着满朝的文武官员跟在李成明的身后,屁颠屁颠的,心中很想笑。
叶知秋也知道,李成明之所以下前面的那道圣旨,他身后的这群臣子也有很大功劳。
但叶知秋也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是自己“嚣张”的时候,更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更何况,叶知秋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嚣张的人,所以当他看到了李成明的龙撵后,立即翻身下马,跪在李成明的龙撵前,等着李成明走到自己的身前来。
叶知秋这一跪,他身后的一干将领和士兵也全都跪了下来,这个声势还是满大的,幸好,帝都里的官员还算都是见过世面的主,不会被眼前这个场面吓住的。
“罪臣叶知秋率领麾下众将士们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叶知秋知道这个时候不但要演好这场戏,更要演精这场戏。
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懂得要善于把自己的情感收藏起来,不在脸上有丝毫的表露。叶知秋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叶爱卿何来罪责之说,朕之前是受到了佞臣谗言,才会对爱卿有所误会的。”
“不过,朕心很是高兴,在爱卿得知盛京城危机的时候,果断的率军回师盛京,这些可都是爱卿的功劳呀。爱卿先平身吧。”
李成明一半出自真心的想和叶知秋说着客套话,一半则是为自己找一些借口,一些下台阶的借口。
“爱卿这次回师后,盛京城的防务就交由爱卿了。同时镇北侯,哦,也就是叶爱卿的父亲,朕决定以国礼好好安葬,置办一个隆重的衣冠冢,为后人树立榜样。”
李成明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就证明了李成明是真的想要倚重叶知秋的想法了,毕竟一个外姓的侯爷是享受不到国礼安葬的,更何况,叶少堠还是“待罪之身”呢!
一个外姓侯爷,一个待罪的侯爷,那可是朝廷的大忌,哪能有如此“待遇”?这一切都是李成明想要拉拢叶知秋的手段。
不过这些,叶知秋心中又何尝不如明镜。
李成明的这番话,叶知秋又何尝不明白其中所隐藏的含义呢?但能让已经逝去的父兄得到这样的礼遇,身为“儿子和弟弟”的他也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他们了。
叶知秋心中也在想着,既然这样,那我就在利用这次机会的同时,好好的帮你这一次,这也算是为父亲和大哥报仇吧。
“君臣同欢。”
携手向城内走去,本来李成明还想要叶知秋和他一道乘坐龙撵的,但叶知秋知道这个“待遇”是自己承受不起的,所以,叶知秋很强烈的婉拒掉了李成明的这一番圣眷,再加上李成明还没有“开明”到那个程度,所以,君臣俩达成了“协议”,叶知秋步行跟在龙撵后面。
镇北侯府中。
叶知秋带着叶若心和夏丝蝶跪在黄灵的面前,没有丝毫言语。
黄灵知道这是儿子在责怪他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所谓知子莫为母嘛。
黄灵很是温柔的走到叶知秋的身前,把他拉了起来,语气也不再有丝毫悲伤了,或许是悲伤到了一定程度后,转换成能量吧。
“知秋,娘知道你心中很难过,但你爹和你大哥走的很是欢快,因为这是他们最好的归属。知秋你也不要多想了,今后娘和若心以及你大嫂还要靠你好好的照顾呢。”
黄灵说到最后,声音变得更加的温柔。
因为黄灵一直在愧疚,愧疚自己以前没有照顾好叶知秋,这个从小就是疾病缠身的儿子,这个让自己非常骄傲的儿子,这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儿子,这个比他父兄更出色的儿子,这个在帝国接连吃着败战惟独他打了几场胜战的儿子,这个已经承袭了镇北侯侯爵的儿子。
叶若心等黄灵说完后,立即站了起来,钻进黄灵的怀抱中,享受着那难得的母爱关怀。
黄灵很慈爱的抚摩着叶若心的脊背,眼神充满了慈祥的母爱光辉。没有再说话。虽然没有话语,但姿体语言的效果已经替代了口头语言。
威武大将军府。
夏丝蝶见望黄灵后,叶知秋就让其回家看望已经待家获罪的父亲,贵为帝国二等侯爵的威武大将军。
夏丝蝶回到叶府后,立即向叶知秋“申请”要回家看一下,叶知秋明白夏丝蝶的心情,说实话,叶知秋已经开始接受夏丝蝶的爱了,因为叶知秋从她的身上也看到她已经把她的心完全交给了他。
所以,叶知秋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夏丝蝶的请求,原本叶知秋还打算和夏丝蝶一同会威武大将军府走上一躺的,但叶知秋现在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他只好让夏丝蝶一个人去夏府,同时代叶知秋向老丈人问好。
现在已经卸职在家的夏信像是苍老了十几岁,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站在自己的面前,心中的愧疚感更加的浓厚,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自己对女儿婚姻的愧疚,也有对自己亲家在自己的面前被敌人杀死,而自己一点忙也帮上的愧疚。
夏丝蝶看着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的父亲,心中有苦也说不出来,本来回家,一是想看看自己的父亲,二是想询问一下父亲,自己的公公临死之前的详细情节,但现在夏丝蝶已经把所有的问话都吞了回去,她现在想做的就是好好的看看自己的父亲。
夏信的苍老不仅表现在他的面貌上,更多的是在他的神情上,这也是夏信对自己战败的一种谴责方式。
一直以来,夏信都认为自己不论在能力上还是在“豪气”上都比叶少堠强,但直到叶少堠把那份视死如归的气概完全展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刹那,夏信才明白自己原来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如这个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正是这一点,让夏信才有点心冷的错觉。
“丝蝶,从今后,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顾知秋这个孩子,他的能力远在其父兄之上,更在我和昌羽之上,你能找到这样的夫君,可谓是你的福分,这点的眼光,爹还真不如你呀,丝蝶。”
夏信良久后,才对夏丝蝶轻柔的说道。
“爹,大哥呢?他怎么不在府里?”
夏丝蝶一直很奇怪自己的哥哥夏昌羽自从嘉峪关一战后,就好象“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找不到他的一丝消息。
刚好父亲说到大哥的身上,那她就乘机问一下大哥的情况。
这并不是夏丝蝶不关系夏昌羽,而是事情是一件一件的做,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下子就能做齐的,这也不现实。
“自从嘉峪关失守后,爹就叫他带着葛先生躲了起来。说实话,爹现在也不知道他现在躲在什么地方,不过,爹听说葛先生和你大哥按时了矛盾,葛先生已经离开你大哥的身边。”
夏信也在怀疑夏昌羽是否已经“变节”了,因为按照当初他和夏昌羽的约定,夏昌羽也应该给自己一封平安书信,但现在一切都没有。
夏昌羽似乎真像是“人间蒸发”了那样。
夏信也由于一直是战事在身,没有额外精力关注到这件事情上,不过,他也一直安排府上几名家将打探夏昌羽的行踪,一直没有结果,这也是夏信一直郁闷的地方,也是他实在不理解的地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