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又起战争风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校场模拟战争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渐渐成为盛京城茶余饭后的闲谈之资了,盛京城的众多百姓也已经渐渐淡忘了此事。除了还有个别有心人、个别对叶知秋的有心人还在继续观察着此事外,世人几乎都已经忘记了此事。
小校场风云虽然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身为这个风云的男主角叶知秋却抓紧一切时间,全力训练自己所不的两个兵团。
经过小校场军事演习后,叶知秋麾下几个将领都已经认识到了他们之前消极怠工的错误,可以说,他们现在已经端正了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叶知秋的一切训练日程和事宜。
大陆公历1098年8月23日(神方大陆历),这个日子对很多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如果非要说这个日子句有什么特别意义的话,那对华文帝国的普通民众来说,应该是一个特别的“灾难日”,对华文帝国的皇帝李成明来说,更是一个“灾难日”。
因为就在今天,华文帝国东北方的虎磐王朝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再次对华文帝国的娘子关发动了历史上最猛烈的一次侵略进攻。
与此同时,华文帝国西北方的龙腾帝国也在这个时间,同样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发动了对华文帝国的侵略战争,调遣几十万大军向帝国嘉峪关发动猛烈进攻。
华文帝国西面的东泰王国同样也对华文帝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出兵二十几万向帝国的鹧鸪关发动了军事攻打。
像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自华文帝国立国以来,还几乎没有遇到过,而今天这三个国家似乎是事先商量好了一样,出兵的时间是一致的,没有丝毫的时间差。
当然,从这些情况上看,这三个国家已经走到了一起,形成同盟,共同发动了对华文帝国的入侵战争。
华文帝国会面临如此情形,这是因为虎磐王朝上次攻打华文帝国的娘子关失败后,想到了联合入侵这条计策。当然,这个联盟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三国的联盟是个利益结合体,一旦利益受损,这个同盟也就意味着烟消云散。
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点,但事情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他们关注更多的还是他们眼前的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失,这也许就是人性本能的一种反应吧。
这种情形对华文帝国来说,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空前的灾难。要知道,华文帝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在神方大陆上的能算得上是一个强国,但军事上却是弱国。也就是说,总体上也只不过是一个中等国家。现在却在同一天受到了三个国家的入侵战争,帝国要想同时应对这三个国家的入侵战争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说,今天对华文帝国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日,一个空前的灾难日。
毕竟华文帝国一下子要想抽调出那么的士兵来,还真的有相当大的难度,虽然帝国境内也有许多地方厢军,即地方武装,但这些士兵用来镇压普通百姓还可以,要让他们上战场与敌人厮杀,那绝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当这个消息通过八百里加急传到盛京城时,不但整个盛京城的百姓都呆住了,就连那些帝国上层也在第一时间内呆掉了,可以说,这个消息让整个盛京城都沸腾了。因为在这些人的概念中,还从来没有几个国家同时对华文帝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前例。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永久的盟友,两者之间有的也只不过是一种看不到的利益冲突关系。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一个国家能给另一个国家带来什么好处,那让这个国家的人做什么都行,这就是人性的贪婪。当然了,这当中也存在一些难能可贵的民族自尊情感。同时这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那一层非常可怜,也非常薄的窗户纸,只要轻轻一捅就破了,比*更容易让人捅破。
只不过今天这个对象是华文帝国罢了,是一个一直没有多大野心的,也只有中等实力的国家而已,更没有足够强壮的军事实力的国家,再加上华文帝国地处位置,这些强国不侵略华文帝国,难道让他们先自行攻打一番,让这些弱小国家得利?
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
李成明现在正坐在那象征最高皇权的金色龙椅上,脸色苍白的让人可怕,同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一种失望光芒。
李成明自从收到这个让人非常沮丧的消息后,李成明就把帝国那些还在盛京城内所有文武大臣都叫到了帝国议政大厅文华殿中集思广益。
李成明实在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可爱”的大臣们自从进入文华殿后就一直奉行一个原则:严格为自己的嘴巴把风,把自己的嘴巴紧紧闭上,不开口说一句话。
这到不是这些大臣们不想为帝国效忠,更不是不想为李成明尽一分臣子的责任,而是他们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不能多言,谁有这个能耐在这个时候承当那么大的责任,毕竟帝国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既然没有这份实力,谁开口说话,谁就要承当这份责任。
这也是这些为官多年的老人们不愿意做的事,更何况他们的顶头上司,帝国雍亲王李成林还没有开口说话,那他们这些“小辈”又岂开胡乱开口说话,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成明看到这种现象虽然很生气,但他很快就明白了此中原由,这只不过是自己的王弟在为他造势,好形成一种“逼宫”形势。看来王弟是一直对自己坐着的宝座至今还念念不忘呀。
李成明随后又一想,如今是什么形势,王弟怎么还不能与自己一条心呢?难道非要把自己赶下台来,他才甘心吗?难道皇位对他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还不懂得国家利益至上吗?
李成明没有想到的是,人越是在有利的条件下,越会更加变本加厉。
帝国雍亲王李成林的想法就是如此,他此时如果不给李成明一点压力,以后怎么还会有如今这么好的条件?他又怎么能为自己逼宫创造条件?天然的条件都不用,那岂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李成林绝对不是这种人。
这个“诱人”的想法正在站在下面李成林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他知道,这次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即使自己不能“逼宫”成功,起码在李成明的心中也会造成一个非常大的“阴影”,这也是李成林的目的之一。
李成林虽然一直有“不臣之心”,但他心中也十分清楚,皇家还有一直特别军队掌控在自己皇叔李道群的手中,这支军队虽然由皇叔掌握,但这支军队只对李成明一个人负责,如果要担任这支军队的负责人,那他就必须要放弃皇族这个身份,即使是自己的皇叔也不例外,因为这个原则,是由帝国开国先祖制定的。
开国皇帝也是怕自己的后人坐在皇帝这个宝座上被掌控这支军队的人篡权,虽然有这个规定,但也不能代表这个人就完全站在皇帝这边,幸好,目前掌控这支军队的人没有什么野心,也就是说,皇叔李道群是完全站在李成明的这一边。
这一点,李成林心中还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在李成明刚坐上皇帝这个位置的时候,自己就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向自己这位皇叔或明或暗的提示过N遍了,但没有一次成功过,结果都是一样,就是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李道群虽然放弃了皇族身份,但他的后人还享受皇族身份。再加上他没有什么野心,李成林还真的想不到用一个什么好的理由能打动李道群,为自己所用。
威武大将军夏信看到坐在上位上的皇帝李成明的脸色非常的怕人,他知道靠兵部已经不能给李成明出什么象样的建议,也不能带给李成明什么希望。
夏信心中也清楚:自己虽然不是什么旷世之才,也不是保皇派的人,但现在已经到了帝国最关键的时刻,自己还站在下面一声不响的话,那自己也太愧对自己和夏家的列祖列宗了,也有负身为一名臣子应尽的责任。
夏信想到这里,就主动站了出来,“大胆”的向李成明进言道。
“皇上,现在已经有三路大军向我朝发动了入侵战争,如今这个情势可以说得上是帝国的危亡时机,所以臣大胆向皇上进言:东北方的虎磐王朝想要入侵我朝,就必须先要攻破娘子关,而娘子关有叶侯爷坐镇,臣想在短时间内,有叶侯爷坐镇的娘子关还能抵挡住虎磐王朝的进攻,但时间一旦拖久了的话,对我朝就非常的不利了,帝国毕竟面临的不只是一路大军,西北方和西面还有两路大军同时入侵我朝。所以臣大胆恳求皇上让臣为皇上分忧,让臣率领一支军队抵挡敌军的进攻,另一路大军的统帅则派朝中一名大将率军前往抵挡,臣想只要我朝前期站稳了脚跟,后面的问题,就会相对会变得简单一些,只要度过了眼前这个危机,后面的战争,我朝也就有了希望。”
“至于皇上派哪位大将率军前往,还由皇上定夺。”
夏信的建议不可说不对,但夏信也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帝国即使派遣了军队前去支援,但这些士兵的素质和粮草以及装备等问题都制约了这群士兵是否具有相匹配的战斗力。如果达不到这点,那他们前去,也只不过多送了一些人让敌人去宰杀。
夏信说完后就回归到原位,他刚把脚跟站稳,他的眼睛就收到了很多对他主动发言表示非常不满的眼神,当然了,这些眼神都是拥王派的人。
不过夏信根本就没有把这些眼神放在心上,夏信心中想着:此时不是内斗的时刻,应当要一致对外。这样,帝国也许还会有转机的机会,如果这个时候还要继续停留在内斗上的话,那不用敌人来进攻,整个华文帝国就已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口,帝国的危亡也就被朝廷内斗这些因素所灭的。
虽然夏信明白这些道理,夏信也相信朝中大臣也都明白这些道理,但人性如此,谁也无法更改的,夏信本人也被自己心中的某些**支撑着他想要获得某些权力。

李成明听完了夏信的进言后,脸上那苍白的表情似乎有了轻微的好转,这也许是李成明处在基本绝望中的时候,像是抓到了某根救命绳索一样。
李成明坐在上面并不是不想下达什么圣旨,但这些人如果不是真心实意想要率军出征,那还不如不下圣旨让他们出征。
阴奉阳违的前例还在少吗?这些事情是多的数不胜数,李成明心中非常清楚这一点,如今有人主动请缨,那李成明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李成明听完夏信的进言后,立即从坐着的宝座上站了起来,随后似乎又感觉这样有点不太对,又重新坐了下去,然后徐徐说道。
“既然夏爱卿有这份忠心,那朕就给爱卿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前往嘉峪关抵挡西北方龙腾帝国的进攻,希望爱卿能与远在娘子关的叶爱卿互为倚角,相互配合。”
“史爱卿准备好军队所需一切战略物资和粮草,明天夏爱卿就率军出征吧,朕在盛京城内等待着爱卿凯旋而归的佳音。”
被李成明点名的史爱卿则朝中治粟内史史良俊,一个早已经投靠帝国雍亲王李成林的大臣,一个希望投机的大臣。
虽然李成明收到了良好的建议,同时他也满怀信心,但他似乎也忘记了一个事实,整个帝国的军备物资粮草全都在李成林的掌握中,如果得不到李成林的首肯,朝中那些官员根本就不敢给夏信足够的粮草物资。
李成明说完这些后,人好象虚脱了一样,浑身都感觉到一种乏力感,身体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那样,身体十分虚弱的坐在龙椅上。
李成明当然知道,自己刚才就好象是打了一场大战,对手就是自己的王弟和自己手下的那一帮臣子,虽然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果,他自己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等待着自己。
有时人有信心不是什么坏事,但过于自信就会坏了大事。
李成明“无言”的坐在金色龙椅上,下面的大臣也也就不会主动说任何话,更何况他们的“领头羊”正站在那里闭目养神呢?
李成明似乎此时才想到西面还有东泰王国的军队也在进攻着自己的领地,于是他又缓缓说道。
“李爱卿上前听封。”
被李成明点名的李爱卿则是皇族的另一个成员,是李成明的一个远房堂叔。帝国平王李道君,同时也是帝国一个没落的王爷。
如今李成明实在也想不起还有什么人能为自己所用。或许自己皇叔李道群是一个例外。但现在还不是到用特别军队皇家护卫军的时候,或许还有一个人可以为自己所用,李成明想到这里,叶知秋的身影就在李成明的脑海中闪,但很快又被李成明否决了,毕竟叶知秋无论是资力还是年龄都不能“服众”。
被李成明点名的没落平王爷虽然一直处在“冷藏”的环境中,但先皇在世时,李道君毕竟也曾率军出征过。再说了,李道君毕竟也是皇族的成员,这个时候不靠家人,外人还有谁能相信,这些外人又有哪个能为自己所用?
李成明心中也知道:当初先皇冷藏李道君的动机不就是要等自己重新起用他吗?之前自己一是没想到,二是没机会,今天这场灾难正是机遇。
李成明心中的想法的确很是美妙,但冷藏后要重新起用一个人,尤其是皇家成员,如果时间过久了点,不仅起不到效果,反而回适得其反。
“微臣在。”
李道君听到李成明在叫自己的名字,连忙从武将的最后位置站了出来。
虽然皇帝并没有直呼自己的名字,但李道君心中却十分明白,这是皇帝在叫他,因为李成明在叫李爱卿的时候,他的眼神是看着自己。同时,朝中还没有一个姓李的武将。
“李爱卿上前听封,朕今封李爱卿你为征西大将军,率军十万大军前往鹧鸪关镇守并抵挡住东泰王**队的进攻。”
李成明看到李道君站了出来后,没有丝毫犹豫的神情,立即把西路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这个一直“闲赋”在家长达五年的皇叔,一个到现在还并不是十分了解他真正内心的皇叔。
“史爱卿明天也要准备好这支军队所需的一切物资,皇叔明天就率军出征吧。”
李成明在朝堂上好不容易“硬”了一回,如果在他刚继位的时候,他就能这么强硬的话,或许现在的朝堂也就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了,但“历史”真的是可以假设吗?
同时,李成明都是一相情愿的吩咐负责掌管粮草物资的史良俊为明天出征的两支军队配备齐所需的粮草物资。
李成明则忽视了一些问题,一是史良俊虽然是朝中治粟内史,而史良俊却是李成林的亲信;二是李成明要夏信和李道君在明天同时率军出征,那这些士兵的来源从那里补充呢?三是,就算是这些士兵能在一天晚上全部补充齐全了,但他们彼此之间的磨合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四是,华文帝国虽然是个相对比较富裕的国家,但正因为他一直不注重军事,因而一下子是否能配备齐二十万大军的装备,还真是很大的问号。
李成明心中其实也很清楚,他今天安排的两路大军的数量已经用尽了帝国所有的正规军,甚至还抽调了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武装力量,毕竟帝国不是一个强硬的军事大国,也不可能会保持大数量的兵员。
李成明安排完这些国策后,就宣布退朝,没有再给朝中那些大臣任何一丝出言反对的机会。
皇宫内殿,文秀宫。
李成明现在好象是毫无任何“生机”的生物倚躺在龙床上,今天在李成明的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光洁肌肤很是诱人的女子出现,李成明心中所期待的人李道群还是像往常一样跪坐在下面。
虽然李成明多次叫李道群不必这样讲究规矩,不过李道群还是保持着这个“优良传统”的习惯,李道群虽然深得李成明的赏识,不过李道群却深知什么是为臣之道,如果超越了某些权限,即使这名臣子深得皇帝信任和器重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此,李道群一直是循规蹈矩,深谙为臣规则做事。
“皇叔,我这么做可行吗?”
李成明现在就像是一只斗败了的公鸡,以往还自称为朕,今天却是以我来代替了。可见李成明此时的心情有多么的糟糕,李成明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脆弱。
李道群是看着李成明长大的,李成明今天的表现虽然不能说是最好,但还算是差强人意,但身为臣子,李道群又怎么能胡乱评价皇帝的行为呢,就算是自己是李成明的叔叔,也不能例外。
“皇上,不必太过于苛刻自己,微臣知道皇上今天已经尽力了。皇上今天的安排是可行的,如今要做的也只有等待了,等这三路大军在前线上的最新变化。也只有等他们站稳了脚跟,皇上才可以随机应变了。”
李道群先是安慰了一下李成明,随后接着说道。
“皇上,微臣心中有一点比较担心,那就是敌人的力量要远远多于我军,如果我军的军事物资再没有及时跟上的话,恐怕我军只有一个命运了。”
李道群虽然并没有把这个结果说出来,不过李道群的脸上却已经挂着那份轻微担心的神情。
李道群知道雍亲王李成林虽然不是帝国的皇帝,但李成林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华文帝国绝大部分的兵力。最重要的一点是,李成林直接或者间接掌握了帝国的军事物资供应的治粟内史史良俊。虽然治粟内史不是什么高官,但绝对是一个肥缺。
如今再加上李成林的全力支持,李道群很是害怕史良俊根本就不会按照李成明的圣旨去操作,同时,这两支远征支援军的战斗力到底怎样,李道群的心中也根本就没有任何底气。
“皇叔,朕原本是想派叶侯爷家的老二出征,但朕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皇叔帮朕分析一下,朕不派叶知秋出征究竟是利是弊?”
李成明似乎在李道群的开导下,心情好转了很多。由李成明的自我称呼中也能看出一些情由。
“皇上,您这么做是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叶知秋现在还很年轻,同时他只有智谋,并没有武艺在身,这样的人,是不可以为将领;二是如果叶知秋一旦率军出征,不管是做统帅还是做一支兵团的将领都不合适,如果他做统帅,别人心中肯定是不会服气;如果他做统将,那这支军队的统帅又该怎么去安排他呢?即使不考虑他个人因素,他父亲毕竟是一位大将,一个镇守一方的大将,这名统帅必须要考虑叶知秋个人是否有武艺在身;三是对帝国来说,如果某一家人都控制了帝**队的统帅权,对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很容易出现尾大不掉的事情。”
李道群没有丝毫考虑,直接向李成明分析起其中的利与弊。
是的,李道群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客,但他还是一言道出了为君之道,必须要懂得平衡之策,否则,皇上还不是被臣子所威慑,如果臣子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这对李成明来说,还是对叶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暂时不让叶知秋率军出征。
这也是李成明当初对叶知秋的考量,也是李成明暂时还不想重用叶知秋的原由所在。
李成明听了李道群的话后,只是轻轻的点了下头,没有任何言语,也许从李道群的话语安慰中,李成明已经找到了心理的平衡点。
虽然李成明没有想过就此可以征战整个大陆,成为大陆的霸主。但李成明的心情已经得到了舒缓,不再忐忑。
但事情远非李成明所想象中的那样,战争不是靠人力、资源和装备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战争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看为帅者的智谋和行军布阵的真实水平,而更多的时候,还是靠士兵的士气。当然,战争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
只有将这些元素全部结合起来,才是取得一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如果忽视了一些基本条件,那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几乎已经注定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