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回 大战前夕(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是华文帝国的主宰者李成明决定要乘着这个时机好好的树立他的威信也好,还是他有着其他方面的目的也罢,总之李成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同时与各国之间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一雪前耻,为之前他所失去的那份荣耀找到一种心理平衡点。可是他却忽视了,他为了找回自尊,但这个代价也似乎也太大了一点,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叫他是华文帝国主宰呢!先不说李成明的动机如何,就在李成明有这个决心的时候,大陆上那几个与华文帝国已经发生了利益冲突的国家也做好了再次与华文帝国一战的最后准备。
战争一触即发,战争这个暴力机器也都已经开足了马力,随时爆发出来。各自为了他们心中的梦想和追求爆发一场让普通百姓受苦、受灾难的战争。正是印证了那句古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并没有任何力量的百姓,他们面对这样的战争,他们又能做出如何的选择呢?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一个好的主子。所以华文帝国的百姓将这次希望都寄托在叶知秋的头上。
首先发出这个声明的则是败在叶知秋手下的龙腾帝国的皇帝赤古耳,赤古耳是以叶知秋强行关押他派遣的外交人员多格为借口,这次赤古耳出兵十五万,上将十几名,由龙腾帝国的另一名统帅泰阿铜率领向华文帝国的嘉峪关逼近。赤古耳起码还做到出兵之前发表一场国家声明,相比于大陆上其他国家的行径,赤古耳还能算得上是一名君子行为。赤古耳这次强行出兵还有另一层动机,虽然两国相争必有胜负,但赤古耳并不甘心失败于一个刚“出道”的年轻小伙身上,也算是为上次郝连苍穹败于叶知秋的手上找回点颜面吧,这也许是赤古耳为了他的颜面在作祟吧,但不管赤古耳怎样去想,赤古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龙腾帝国的整体利益着想。被赤古耳任命为新统帅的泰阿铜在出征前的那番宣誓更好的说明了龙腾帝国的野心和**裸的**:“将士们,本帅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本帅今天只想说一句:有本帅在,本帅就会带领大家打到华文帝国的盛京城,本帅将在盛京城中宴请所有作战有功劳的将士们痛饮一番,而盛京城中的珠宝、美女任由第一个打进盛京城的勇士强抢三天。”
与龙腾帝国处于同盟国家的东泰王国和虎磐王朝对龙腾帝国的这次出兵反应并不一致,或者说,两国的首脑反应存在很大的区别:虎磐王朝的君王莽古托岳则是紧紧的响应赤古耳的这个声明,也许是因为两人的名字中都有个“古”字吧,其中也找到了某些共同点吧。其实莽古托岳则是考虑到他已经派了两支大军深入到华文帝国的境内进行境外作战,物资供应已经出现了相当的困难,但莽古托岳心中清楚,如果他不继续参与这场利益的争夺战,那他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成了白费,这样的一个结果,要一个国家的首脑来承当,无论是多么民主睿智的主宰也不能承受这样的一个失误,因而莽古托岳现在能做的就是要竭尽全力打好这一战,哪怕最终战败了,莽古托岳也可以借口“天要亡我,非战之罪”这句非常老套的话来为自己找到最佳辩护的理由。莽古托岳有这个反应,并不代表了他的盟友,东泰王国国王萧子华的反应是一致的,萧子华的反应则是与莽古托岳和赤古耳的反应背道而驰的,萧子华可能考虑到司徒龙在华文帝国境内的作战并没有取到当初三国预定的目标,因而萧子华的心中多少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或者说萧子华的为人是属于那种对结果要求非常苛刻的国王,可以说他是属于那种刚愎自用的国王,再加上东泰王国还要承受于来自西部大陆的威胁,尤其是西部大陆上的商周联盟的经济威胁,萧子华不得不要慎重考虑一下当前的国家政策的走向,尤其是三国同时入侵华文帝国这么久的时间,非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目标,而且还陷入了战争的僵持状态,战争也似乎陷入了一个无底洞状态,尤其是三国的领兵主帅先后都败于华文帝国一个叫叶知秋的人手上,而这个人则是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三国统帅先后打败了华文帝国镇守边关多年的老将,这先后的一种对比,让萧子华的心中都对他之前的国家策略产生了浓厚的质疑,虽然萧子华并不赞同赤古耳的再次出兵华文帝国的主张,但萧子华心中也明白,既然已经和他们捆绑在一条战车上,同时他也已经出兵了,就算不响应龙腾王国和虎磐王朝的作战计划,事后他也会受到某些人的嘲笑,所以他只能将这份自相矛盾的情节一个人默默的吞食着,萧子华这次并没有再次增兵,只是在国家声明上强烈的支援赤古耳的作战声明。
相对于泰阿铜那**裸的誓言,同样身为一国主帅的司徒龙和铁真,包括野狐榇都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华文帝国这个民族大战的深渊中,尤其是和华文帝国的叶知秋作战,他们的这个感觉是更加的明显,也更加的深刻。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叫后悔的东西,一种什么叫害怕的情绪。
夹在东北虎磐王朝和西北龙腾帝国之间的卢筒王国的处境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与他们结盟,二是与他们为敌,如果想要在这两个选择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想保持中立实在很难行得通,无论虎磐王朝的莽古托岳还是龙腾帝国的赤古耳,他们俩的意识中除了朋友就是敌人。因而卢戎生之前才会选择和华文帝国结为盟友,既然已经结盟了,卢戎生现在也只能闭着眼睛“享受”这份一样的待遇,他也只能在这条路上闭眼一路摸黑走到底,也许会有奇迹出现吧。卢戎生除了叫驻守在华文帝国娘子关的秋中基更加谨慎外,卢戎生并不想尽全国之力与身边的两个强邻发生永解不开的矛盾。说实话,战争打到今天这个境界,卢戎生的心中也早就不抱什么想法了,他现在只是希望华文帝国的叶知秋能再次创造一个战争神话来,否则,他也只能有苦自己吃了。
秋中基这段时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冷藏的日子状态,虽然他统兵十几万,却一直在娘子关内驻守,虽然他的心中一直想要向华文帝国的境内纵深,但卢戎生一直没有给出回话,而今天秋中基得到了卢戎生的回话,但这回话还不如没有,因为卢戎生的答复就是要秋中基好好的驻守在娘子关,防止虎磐王朝的援兵或者铁真等率部回虎磐王朝。秋中基接到这份命令时,整个人都楞住了,说实在的,秋中基知道卢戎生是担心华文地方不是三国的对手,虽然前期叶知秋曾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以一人之力和三国对抗,这个答案很明显,因而秋中基只能摇头苦笑听从了卢戎生的命令,把纵深到华文帝国境内的兵团撤了回来,只留下相应的斥候打探最新消息和敌人的行踪。这可以说是一名统帅的悲哀,因为秋中基知道,如果加入到华文帝国之战中,不敢言华文帝国能获胜,但起码华文帝国言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毕竟卢筒王国已经选择和华文帝国结盟了。但他只是一名军事统帅,而非一个国家的最高主宰,更非一名出色的政客。
先不论秋中基心中的不满情绪还是其他什么想法,神方大陆上其他两大军事强国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其实他们一直期待着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们称霸大陆的机会,而如今这个机会似乎已经降临到他们的身边了。

不管是东方的宏圣帝国还是东南方的文齐帝国,两国的皇帝刘文彻和宇文及成都知道两国相争,其他国家得利,但两国一直都把对方当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今又在华文帝国境内的泉水镇发生了两军的争夺战,刘文彻和宇文及成都知道不管华文帝国之战会是以怎样的一个结局结束,两国都要在这场战争中分出个胜负来,但两人似乎有着共同的心声,两人都没有选择在各自的境内作战,而是选择了在异国他乡作战,虽然增加了作战的成本,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两人似乎就像是在竞争一样,谁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谁就具备了发言权。而这次两人都没有再对泉水镇增兵,却同时对泉水镇的统帅做出了遥控,无论是成润发还是文太功都深深感受到了压力,成润发和文太功两人这次也像是卯足了劲的犀牛,不分出个胜负来,誓不收兵。但战争的最终结果真的如他们所想吗?是的,他们俩现在几乎成了泉水镇的土皇帝,要知道,华文帝国现在只是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来牵制或者攻击他们这些外乡人,一旦华文帝国度过了眼前这一关,他们的好日子还会继续吗?
宏圣帝国和文齐帝国的兵力竞争却在华文帝国的境内再次发生,虽然会伤亡一大部分的士兵和将领,但真正受到损失的却是华文帝国的百姓,不是有句古语吗:两国相争,百姓遭殃。
大陆上的大国唯一还是能保持“清醒”的国家,也只有南方的神月王国和西大陆的商周联盟。商周联盟只是把他的野心暂时隐藏了起来,这并不代表商周联盟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意图,唯一真正保持中立的,也只有神月王国的倪依静了。但倪依静心中的想法到底怎样呢?外人不得而知,也许倪依静想要好好的考验一下她心中的那个人,也许倪依静真的不闻不问,也许倪依静现在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关注到这场大规模的战争。
大陆上与华文帝国之战有着密切利害关系的各国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但战争有时打的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谁先做好战争的前期准备,谁就有更多的希望和机会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这次也不例外,但各方势力都认为他们都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战局了他们预期的战争计划,就连叶知秋也似乎对他前期所做的努力充满了信心。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战争过程中就不会再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吗?那些还没有爆发出他们心中底限的势力就不会干预这场战争了吗?
大陆上的其他国家都把战争这个机器开到了最大的马力,现在各国主宰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前线作战的统帅在外作战计划以及等待各个统帅在前线取得那骄人的成绩出来。当然了,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意味着各个国家除了调派必要的军队外,还要提供更多的军用物资以及其他相关物品。可以说,战争是个烧钱的机器,但同时也是个赚钱的工具,关键要看这其中的利益转换的角色了。至于这次是烧钱还是赚钱,现在还不得为知,只有静等战争的最后结局。谁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后,他们发动的这场战争机器就会成为最大的赚钱专家。
可以说,华文帝国之战中,华文帝国再次是一力承当了一个国家独自面对三国的联手进攻,说的更直白一点,是叶知秋一人独自承当三国的联手进攻。虽然叶知秋手下的士兵人员已经达到了二十几万的兵力,但相对于三国联盟的兵力,无论是叶知秋的兵力还是战斗力及其他相关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但叶知秋知道帝国之战想依靠帝国内的其他统帅的想法并不真实,先不说士兵的战斗力怎样,光是雍亲王李成林麾下的十几万军队现在正驻扎在青海府城中不进不退的,也不训练,却天天烧着帝国的国库,而魏国良的下场虽然比李成林差上许多,但魏国良曾经带领过的那支军队已经几乎成为了一支逢战就逃的“特殊军队”,而且这支军队现在也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人敢再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就算之前李成明也想过将这支军队统帅权交给叶知秋处理,也被叶知秋善意的拒绝了,在这紧要关头,叶知秋可不想往自己身上揽麻烦、在自己头上拉屎。所以,这次帝国之战,严重的考验着叶知秋的军事策划和指挥能力。
这不,叶知秋收到了李成明的作战指令后,叶知秋真的呆住了,叶知秋好不容易休闲了几天陪着身边的女人过着别样的生活,但李成明的“好大喜功”却一下子将叶知秋从温柔乡中拽了出来。叶知秋心中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叶知秋的心中很清楚,这个时候冒冒然的主动挑起战火,无论对华文帝国的长期发展还是对叶知秋的整军计划都相当的不利,但叶知秋却只能接受这个“明知不可为,却偏偏非要为”的国家意志。叶知秋只能用一句诙谐的话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领兵作战的将领像是一场**,既然无法反抗,还不如逆来顺受一番,好好享受一下个中的滋味。”
是呀,李成明的一道圣旨是很简单就能把他心中的意图毫不留痕迹的表达出来,但具体的执行人却要承受着相当的压力和责任。叶知秋现在只能利用短暂的时间来思索这场帝国之战的军事行动策略。
叶知秋的脑海中虽然把敢说顿时涌现出了好几种策略来,但叶知秋的脑海中的确想到了几种应对的方案,但每种方案其中都要承当一种必要的责任,叶知秋具体要选择哪一种方案,叶知秋还在思考着其中的利弊。其实叶知秋的心中很清楚一个事实:不管叶知秋采取哪种作战计划,叶知秋这次都会将前线作战的指挥权下放到各个兵团手上,叶知秋不再亲自指挥战争。
叶知秋脑海中刚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准备将手下各个兵团的兵团长叫来议事时,叶知秋首先获知了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则是从两个途径传到叶知秋手上,首先到来的则是暗夜分队情报部门收集到,随后不久到来的则是镇守在嘉峪关的飞龙兵团的汤恩来通过军队渠道上报到叶知秋的手上。这个消息就是:龙腾帝国的新任统帅泰阿铜率兵再次向嘉峪关叩关而来。
叶知秋浏览这个消息后,心中发出了一个声音,这场帝国之战首先从嘉峪关打响了。等待叶知秋从容布置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要知道叶知秋这次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的能再次将入侵的敌人战败,还有叶知秋会选择怎样的一个军事布置,都留到下会中与大家述说。
这次突如其来的战争消息,也给了叶知秋一个选择机会,原本叶知秋还不好拿定主意,但事到如今,就算叶知秋再拿不定主意,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
PS:未完,想要了解更多的章节,请登陆www.cmfu.com
推荐:断刃天涯的《艳说韩非》,书号110176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