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魏晋名士龌龊,王佐之才失算(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好,既然你们两个稳坐钓鱼台…
“至于三位的护卫…”
我卖了个关子。王朗、华歆两个一直低头装作不存在的家伙果然抬起头来,看着我。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表面上笑呵呵的,实际上正在骂你们呢!
“你们两个老家伙,还真是没品德啊!借兵,这种尴尬的事情居然让小辈们出头。我要不难堪难堪你们,怎么对得起我的良心!”
我用力的装出“面有难色”的表情,说,
“唉,袁术叛逆势大,我虽然得此灵璧,若是袁术调头重新南下,困龙入渊之势,恐以我军现在这些兵力也难以抵抗。现在只恨兵少,如何能够在如此时刻分出士卒来帮三位北上呢?而且北上多山贼土匪黄巾余党,就算是将十名健卒派给三位,我恐也无济于事。”
华歆脸上的表情果然很怪异,王朗则干脆是一副愤怒的样子。看来他们明显知道我是在说假话,毕竟单单十个人在战场上可能不堪大用,可是却能帮他们一路北上入许都。他们肯定已经断定:我是不愿帮他们。
可我接着说,
“三位欲北行入许,秦钟不才,倒是可以送五百精兵相与,却一次只能送两人离开,万望三位好好商议,今日住于寒舍,明日在给我一个答复吧。”
我不是不愿意帮他们,而是要给他们一个难堪!名士不都说自己仁德吗?名士不都说自己礼节吗?我就让你们缺德一回!
我挥手叫侍卫带这三人到客房去住,自己则带着单福出了厅堂,去见跟这三人一起来的奴仆。嘿嘿,趁机掏他们老底,看看有没有能够抓住的把柄,这才是我的作风。
这三人带着的奴仆不多,只有四人,还没有刘晔的,都在专门给仆人住的屋子中休息。这屋子比较脏乱,也有种异味,不过咱们不计较。我也是从这种地方出去的!而且我会下令让这些仆人们过得更好一些。
在我和单福的刻意聊天中,仆人们果然自觉的爆出了不少华歆和王朗的事情。
据说今年初,能跟孙策勉强抗衡的刘繇病死,于是孙策率兵一举横扫江南,华歆、王朗的郡县皆沦陷。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刘晔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这才带着刘晔北上的。
华歆未雨绸缪又坚持道义,可丝毫没有同情心。王朗有同情心,却在临危之时,想要抛下刘晔!这两人都满腹学识,可我们没想到他们的品德却如此不堪。所谓名士风采,居然是这样的!
至于刘晔,这四个仆人却极力的赞扬,说他对人和善,在江南更有才子的美誉,听说还是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这次向我们求援的事情,就是刘晔主动提出来的。
看来我们的身份还是这个刘晔猜到的!这个青年人还真的具有不错的才学!只是,好像他的人缘并不怎么样,王朗和华歆似乎都对他不善。
“最好留下谁呢?”我已经得到了答案。

“当留刘晔。”单福的话,同样也是我的决定。
晚上,刘晔、华歆、王朗三人很有默契的拒绝了我的邀请,没有出门吃饭,而是叫人送饭进去的,大概都在思考着。
刘晔的处境其实比我们所想的更为尴尬。许邵,就是那个喜欢评论别人,开了月旦评的名士,曾经说他刘晔“有王佐之才”。当时,刘晔只是一名一十六岁的孤儿!
很多的得不到许邵评论,或是评语不甚良好的“名士”纷纷质疑许邵这次的话。对于刘晔,这些人更是毫不掩饰的蔑视和嫉妒。他们只要碰到了刘晔,就会讥讽一番,总是让刘晔心情阴郁。
几年前袁术作乱,刘晔便以避战乱为名,搬家江南,希望求得一丝宁静。可没成想,随着孙策渡江,江南居然开始了连年的战乱。刘晔曾在刘繇、许贡手下任过官,只好逃之夭夭,渡江北逃。
渡江乘舟的时候,刘晔便遇上了王朗和华歆,发生了四个奴仆所说的事情。华歆不想他上舟,王朗想让他下舟,都还有一个原因。
王朗和华歆都是名士,本应对他这个避难之人展示一下名士风采、仁德本义,可他们偏偏都清楚刘晔是“王佐之才”,在流言中才华比他们要强的多。这两人便心生妒忌。渡江之后,三人虽然同行,可王朗、华歆对他刘晔,虽不说冷嘲热讽,可也冰冷冷的如同冬日北地的大冰块。
途中,数次有贼人追杀抢劫,三人四奴早已身无分文,好容易才走到灵璧。刘晔看出这灵璧已经易主,便自荐要借兵北行,想要改善一下与这两位大人的关系,同时为以后的路途求得一点保障。
华歆应允,王朗也没有表示反对,可两人偏偏在堂上连一句话都不帮忙说。秦钟最后说的话,刘晔、华歆和王朗都明白:秦钟是将他们三人软禁在府中,让他们留下一人为质,免得他们投靠袁术去告密。留谁下来?答案不言而喻。
晚上三人一合计,王朗、华歆果然要刘晔留下来。刘晔没有资格去否定两位辈分比他高的名士的决定,只能应允,答应留下来做人质。
第二天,华歆、王朗和刘晔前来答话,果然留了刘晔在此为质,我也大方的拨了五百袁术军士卒给他们两位保驾护航。
反正这些袁术军的士卒战斗力都不怎么的强。袁术招兵的时候只是看重数量了,这个质量,实在是低的可怜。五百袁术军士卒,估计连同等数量的山贼路匪都打不过。
不过我说的含糊,华歆、王朗还以为是昨天见过的那些强兵,所以千恩万谢的才离去。其实,五百士兵足够好好的保护他们到许昌了,这样,我也算是向曹操示好了。
北方双雄袁曹,等到袁术事发,袁绍肯定怨恨于我,那就绝对不能让曹操对我翻脸。虽然我与曹操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可是为了将来能够公平的与他一争天下,现在我就必须向他示好!可能刘晔也看到了这点,知道我们这种小势力不敢阻挠去投靠曹操的名士,这才大胆的出来借兵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