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技巧——下(凑字数的,别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种镇定自若、无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说中最要不得的,他们乏味、刻板、不可信、毫无意义。
优秀的作家如同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每一篇小说应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这包括有特点的人物和适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观点。
观察一下你每天周围接触的人物,你能见到多少一成不变的模式呢?进一步了解他们每个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个性、习惯、爱好、欢乐和恐惧,每个人都面临自己各自不同的问题。他们有哪些强处和弱点,应着重描写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设想一下,哪一些问题最能暴露其弱点,然后再动笔开始写。
关于描写人物的第二个要点是,整个故事的叙述都应从主人公的观点和感觉出发,即使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写在纸上的一切都应是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这是对作者的一种限制。
主人公必须出现在每一个场景中,作者不能写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讲的故事才有真实感,并直接向读者叙述。主人公困惑,读者也会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读者也会感到痛苦,主人公胜利了,读者也会感到胜利的喜悦。换句话说,读者生活在小说中,而不只是在读电脑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纸上的铅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给读者以更大的带入感,有利于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由于“我”的视角有限,叙述的时候有时会有极大不便,不过在设置悬念上比第三人称要方便一些。当然,如果作者必须告诉读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时,最好用第三人称。
还有些人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合来写,这种方法要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要难,很容易产生视角混乱,使读者迷惑,但能克服单纯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称描写的缺点。
有一个办法可以检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现实世界,查看你所写的小说的每一页,看看主人公的五种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页中只有主人公的视觉和听觉用上了,就重写这一页,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仅能看到和听到,还要让他嗅到、尝到和接触到,这种方法是故事的叙述效果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样让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综上所述,作者所写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结合的产物。许多作家往往劝导初学者应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这确实是成功作者的经验之谈。没有一个作者会写自己从未亲身经历的东西,这实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看看我们周围的小说,恐怕没有那个是写文者的自己的经历,举架空历史小说,发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作者的亲身经历又是哪里来的呢?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们已经在作者的脑子里活了很久。在开始动手写前和写时,作者在自己的脑子中调集平时所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一点点设计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长得什么样子,脾气如何,有什么样的朋友和敌人,如何对外界作出反应,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长处和弱点是什么,家庭情况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好一部小说,有很大程度上与你平时所读书的多少、范围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决于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种“亲身经历”。但光有亲身经历还不够,作者还需要有能力激发想象力的触发,想想看如果是个热爱自由和被自己的战友背叛的人,在星际中游荡,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个强者囚禁,一层层剥去伪装,最后连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夺去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以上所述,就是写好一篇小说的关键。
在一篇小说中需要描写了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面临自己的问题
请注意,主角要面临多个问题,这是小说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主要区别,而一个主角比另外一个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写作教师曾告诉上课的作者,他们可以把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设想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一种感情对另一种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对恐惧,骄傲对征服,忠诚对友谊。
但开始为小说构思人物时,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这个简单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这个显而易见的模式,那么,你就根本没有把人物构思好。小说的基本冲突,也就是小说情节得以发展的动力,是主人公内心的感情冲突。小说的一切冲突,都是从这一基本冲突发展出来的。
在主人公面临的这个内在的、心灵的问题上,作者需要给他加了一个外部的、体力和智力上的问题。
它们与主人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交织在一起,每当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互相连接在一起的问题链,也被称为是相互联结的期望链。因为,作者放在读者面前的每个问题、每个疑问都隐含着对这个问题或疑问的解决或回答,使读者期望继续读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说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疑问。
小说都应该有这样的紧急关头,作为作者,就应把小说的主人公和你的读者,放到这种紧急的关头去考验,让读者和主人公一样痛苦不堪,进退维谷,难以摆脱。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小心地向读者证明并使他们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他都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
在喜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选择,他宁愿放弃自己所珍惜的一切。尽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却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因此他得到回报,幸福最终回到他身边。
在以悲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选择非道德的解决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后面则是悲惨的命运。
在一些小说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解决了自己面对的难题,但却失去生命,这是“悲剧”的经典定义。
在小说中人物描写应注意的最后一点是,主人公必须要有变化,不管小说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不管小说怎么写,主人公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变化。
每篇小说的关键是写主人公的变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和内心等方面的关键的变化,作者要写的就应该是这种变化。
第二篇冲突
有一句意大利谚语说:“吃饭没酒,如同白天没有阳光。”故事没有冲突就想吃饭没有酒。
冲突构成故事,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作者可以写一篇有趣的散文,也可有些几段小说的场景和背景,但故事的本身则依赖于冲突。请想象一下: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双方的家族是世交,他们不反对两位年轻人的结合,那将会是怎样一个乏味的故事啊。
冲突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最明白无误的方式:两个人物之间的搏斗。这是西部小说的程式:戴白帽子的好人用枪打死了戴黑帽子的坏人:或者在小镇的酒吧间里,两个人拳脚相加。在这种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个都是唯一的冲突形式,这种小说被称之为“西部剧”。
事实上,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电影也曾陷入这种怪圈,现在回头看看,完全是为了表现战争和胜利而表现战争和胜利。
科幻小说和惊险小说也曾经模仿过这种“西部剧”的冲突形式,当然其冲突的发生的背景更为广阔,更为复杂。以科幻小说为例,科幻作家把故事发生的舞台搬到了整个星际空间,但遗憾的是,其模式是一样的:**的格斗是小说冲突的主要形式。只是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不是盗贼而是可怕的异星人入侵。科幻小说中描写的也不是与印第安人打仗,而是一场星际战争。但其冲突是**的歌都,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决斗。
在大部分的这类小说中,没有人物性格的发展。英雄人物、坏蛋,以及其他任务,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他们也没有内心冲突。
今天看来,这种小说幼稚的荒唐可笑,可是就是这种小说每星期都涌进编辑部成为废纸堆。所以,有必要向众多作者说明的一点是:乒乒乓乓的格斗根本不能算是冲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冲突呢?
对于作者,冲突是指意见、兴趣等各方面的碰撞或分歧,尤其是指由于不可调和的愿望、目的等所引起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斗争。
不可调和的愿望和目的,是真正能使小说获得生命的冲突。这不光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武装冲突**搏斗,而是不可调和的愿望和目的之间的冲突。就想雷暴的形成是由于两种带不同电荷的云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一样,小说中的冲突也是由主要人物之间内心的冲突所形成的。
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拳打脚踢刀枪往来是最差的冲突形式,因为作者根本未作认真的思索。
在一篇好的小说中,在一篇好的小说中,冲突可在多层面上展开。冲突源于主人公内心深处,而后发展成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而且,在小说,冲突往往最终发展成为主人公与道德、社会体系或是理念的冲突。
在人物这一仗我们谈到,每一篇小说的开始,都是主人公思想深处感情上的冲突:两种感情的冲突,如自由对恐惧,爱与恨,忠诚对友谊或是责任感对贪婪。
在短篇小说中,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在小说一开始,这种冲突就折磨着主人公。长篇小说中可以用较多的篇幅来交代背景,但也应暗示主人公内心陷入不安的处境,当然不一定需要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代清楚这种出土,但应让读者很快理解到,主人公有麻烦了。
有些小说冲突围绕着主人公与另一个人物展开的,事实上大多数**小说就是这种模式,还有些小说冲突的范围更大一些,但不管怎样冲突必须实实在在,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顺便提一下,对手(或称之为敌手)与坏蛋有很大的不同。对新手,塑造一个坏蛋要容易得多,因为小说就需要有个坏人去做坏事。
一篇真正优秀的小说,冲突是在多层次展开的。现实主人公内心的冲突,即感情的冲突,然后,由一位对手攻击了主人公的最弱点,是内心的冲突变成了外在的冲突,并使之表现在外部的世界中。
还有些小说中,冲突的对手不是人而是自然界或是宇宙,比如死亡,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最终的结局通常都是悲剧。
正是冲突是故事展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乌托邦小说对起来令人索然无味,因为在理想美满的乌托邦社会中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作者可以写一篇快乐的游记,但你如果想让读者对你的小说爱不释手,,就必须在小说中描述冲突,而且,冲突越多越好。
原本想讨论情节和悬念的,可是笔记却没找到,房间里的书太多了,还得从头找起,不过先说说冲突也没关系。汗……
第三章情节
有人曾问过一名著名的小说家:“怎样才能使小说产生悬念?”
他的回答是:“用定时炸弹,把时间定在最后一页上爆炸。”
无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如果追求情节性强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局,它就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其最后的结局简单可能是“皇帝的新衣”,那种看不见的衣服根本不存在;也可以复杂到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中那个叫做“末日机器”的超级核装置,这架机器可以毁灭整个世界。
怎样才能创造出情节性强的小说呢?其关键在于制造一颗爆炸力强的定时炸弹,并让读者在第一页上,甚至是在小说的第一段就能清晰地听到定时炸弹发出的滴答声。
有些作者先设想好故事的情节,然后按照情节需要加紧人物、背景和冲突。例如,他们开始有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都是虚拟的,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电流刺激大脑的结果,那么结果是什么?其答案可以在著名影片‘黑客帝国’中找到,这是一个经典的影片,天才的编剧首先有一个基本的思想,然后再设计情节使之符合与自己的思想,然后再根据需要加入人物、背景和冲突。
另一方面,在小说的人物、背景、冲突和情节四要素之中,可以从任何一个要素作为基本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一篇小说。
小说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主人公的刻画和难题的展现应交相映衬才能引人入胜,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使读者关心主人公,把主人公绑在椅子上,脚边放上一枚定时炸弹,并一定得使定时钟的滴答声走得又响又清脆。
对于短篇小说来说,篇幅小意味着回旋余地有限,不允许进入深入的人物心理的分析,也不可能逐渐展开情节和冲突,有时还需要不少篇幅描述背景以使读者理解和信服,所以,作者更应一开始就让定时炸弹的钟滴滴嗒嗒地响起来。
下面的一篇小说的开头就符合上述要求。
神话就是这样诞生的。
二十四个小时中有二十三小时,卡夫在追捕她。在墓地的迷宫似的走廊里和人造洞**里,他悄悄地爬行着,全副武装,时时刻刻提防着埋伏,并对她充满了仇恨。
短短几行字,作者交待了主人公与其敌手、背景和冲突。更重要的是,他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种叫‘描写钩’的悬念,读者马上会上钩,他们想知道更多的东西——谁?为什么?何时?何地?怎么回事?
当然,每一个情节都需要有一些意外的转折。如果你塑造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人物,这些人物就会活在你的头脑中,你就会发现,你一边写,一边这些人物自己会做出一些使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将按自己注定的命运发展,而不愿意纳入你为他们事先设定的情节之中。你应该让人物任其自然发展,但如果不是围绕原先的冲突发展,那不是原先设计的冲突行不通,就是你自己离开了小说发展的主线。这时,你就得作出决定,要么删掉离开小说主线的那些情节,重新回到原来的主线上来;要么放弃原来的主线,让人物任其自然发展。
许多新作者刻意创作出人意外的故事结尾,但出人意外的结局相当危险。新作家应注意,故事应围绕主要人物和冲突展开,而不应迎合一个新奇的结局展开,否则,故事将会枯燥无味,令读者倒胃口。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表现,而不是叙述。”
读者在读小说时是生活在小说的故事中,扮演着小说主人公的角色。但是,突然之间,他得听作者解说或说教,就会从故事的角色中回到现实中来,并立即醒悟到,他正在读小说,而不是生活在小说中。千万别冒这个险,不要让读者的眼睛离开文字,要使他们目不转睛。
要是你需要解释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设法让小说中的人物来解释,但千万不要放在对话中,而是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这些历史背景。
要是你想介绍背景知识,一定别让小说中的人物相互告诉对方已知的事情。新作者往往会这么做,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写作手法。
优秀的作者善于组织情节。
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也应该发展。从开头,到中间,直至结局。千万别把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相混淆。主人公走出办公室,上了出租车,去了飞机场,登上飞机,飞机起飞了——所有这些都仅仅是行动而已,故事并没有发展。
最后一点:故事情节的安排,要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物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活着的人。当然,如果主人公在小说结尾时死了,就得有人为主人公哀悼,这样,主人公仍会活在人们的心中,小说要给人这种持续感,这种感觉会使读者相信,故事是真实的
小说写作技巧
不少人想写小说,但找不对路子,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还有一些人动辄万把字,但一篇也发表不出去。学习微型小说对创作来说是一条“终南捷径”。阿•托尔斯泰(苏)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这种作用出自于微型小说自身。微型小说优越简便,篇幅短,费时少,易掌握,可多写,发表园地多。较快地发表一篇千字小说,对初学者的鼓舞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初学者避免步入只是想用鸿篇巨制来一鸣惊人的歧途,以此为起点,向着远大目标走去。
微型小说,应当说是一种新型文体。我国文坛八十年代兴起微型小说。一是读者多。读者面广,各阶层都有。二是作者多。业余作者遍及全国,著名作家也大都试作,如王蒙、丛维熙、冯骥才等。三是园地多。各级各类报纸刊物大都发表微型小说,各种征文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四是文学理论界开展了讨论,同时引起国外文学界的关注。微型小说兴起的原因首先是时代需要。现代化建设加快了生活节奏,读者要求阅读短文,这就出现相应的文学形式。其次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短篇小说越写越长,作为对“长”的针砭,出现开拓新文学领域的“微型小说热”。微型小说终于成为文学理论及写作理论开始涉及的新型文学体裁。不过,微型小说在古代已有雏形。如《战国策》中的一些片断,如魏晋志人小品和明清笔记小说。特别是《聊斋志异》,共490多篇,最长的4千多字,500字以下140多篇。但其艺术价值却使蒲松龄与曹雪芹、施耐庵等一起彪炳史册。我国二三十年代曾经明确提倡。外国微型小说发展很快。莫泊桑、契诃夫的小说中就有一些微型小说。美国作家欧•享利的微型小说名气较大。日本作家星•新一写了一千多篇,被称为“一分钟小说大师”。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也都大量发表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风行世界,方兴未艾。
微型小说生命力旺盛,命名杂出,需要确定名称。常见的有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微信息小说等,有的在逻辑上仍属短篇小说,有的只是强调阅读时间,有的不规范。目前通行的是小小说和微型小说。但小小说名称过于通俗,而微型小说名称却与长、中、短篇小说配称,有利于文学体裁名称的标准化。
微型小说是一种通过对细节、场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远。明显特点是“小”,字数千字左右,人物少,情节简单。但要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并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缩影,以微观反映宏观。现实感强,迅速轻便,充满生活气息,但要写出艺术境界的“远”,使人联类无穷。
(二)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微型小说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可以称为“模糊小说”。①吸收新闻长处,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适合报纸选载。②吸收影视特长,在同一时间结构起一组生活画面。如《!—?》,写在深夜城市中,a司机恶作剧地长时间按喇叭,B将军被惊醒,c作家打断思路,D病孩被折磨……③吸收寓言特长,结尾道出哲理。如《杰克和水手》。④吸收小品特长,具有较强的讽刺性。⑤吸收散文特长,多采用第一人称,淡化情节,体现一种思想寄托和艺术追求。如《永远的蝴蝶》。微型小说还吸收了诗歌、论文、神话、科幻故事等特长,是作者进行艺术探索的广阔天地。
(三)取材精确,镜头小说。短篇小说写横断面如《孔乙己》,尽管只有二千来字,但写出了一个社会横断面,除代表旧时代乡村知识分子阶层的孔乙己外,还有丁举人、酒店老板、学徒和看客等各阶层人物,孔乙己坎坷的命运也得到反映。微型小说写的是面上的一点,这个点是运动展开的,可以称作影视中的“镜头”。如《一件小事》,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场面,三个人物。镜头在微型小说中的组成有三种。一是生活一镜头,即一个场面。二是组合镜头,以一个场面为背景,接连叠印多个局部镜头。三是“闪回”镜头,用眼前场面**以前的镜头。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叙,在微型小说中要成为瞬间镜头的描写和串连,以免冗长叙述和说明。
(四)写特殊点,重情绪化。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①一般来说应刻划出鲜明性格,具体方法是写性格的闪光点。一是集中一点,突出强调。如《瞎说》,抓住一个教师胆小逢迎这一点。此人见人就笑,“文革”后更善于重复别人的话并连称“对对”。在一次报告会上,劳模对他谦称“我那是瞎说”,他应声附和:“对对,瞎说,瞎说!”引起人们惊诧,他也惊出一身冷汗。二是勾勒轮廓,重在神似。即白描手法,以叙代描,写人物内在和外在的主要特点。三是显微放大,夸而不诬。抓住人物特殊点进行夸张,甚至涂上荒诞色彩,只要对准生活的焦点和本质都是可以的。如王蒙的《雄辩证》,医生说“请坐”,病人却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嘛”,如是等等。对“文革”中盛行的强辞夺理、咄咄逼人的“病症”进行了艺术的夸张。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的死》也是这样。②注重情绪化描写。这是微型小说创作的一个趋向,反映了西方现代派手法的影响。不重视性格刻划的传统写法,避免明晰性。人物往往只用“他”、“她”等代词称呼,写出来也是缥缈的影子,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人。情绪气氛笼罩全篇,有意识地作深层意识的剖析和细微感觉的刻划,产生一种朦胧而又深刻的意境。如《永远的蝴蝶》,没有描写事件过程,反复地写怀恋之情,刻划细微感觉和幻觉,蕴含着生死、爱情的永恒哲理意味。情绪心态要尽量带有普遍性。如《那团云雾》,“他”游黄山买了高价茶叶便败了游兴,即使认识到这种心理的低下也无法快乐,只有在看到同伴也吃了亏时才莫名欢悦,峰顶那团云雾都不见了。这种情绪心态概括了人们惯熟而又可笑的“阿Q精神”,揭示出人类的劣根性。

对待微型小说的特点及技巧,一要弄通掌握,争取在理论指导下站在较高起点上进行实践,二要灵活运用,甚至不去联系,让它们在潜意识中随时起到作用。还可以摹仿。照搬形式、技巧,发扬精华,受到感应,并力求创新,出自己意。上述特点,特别是“博采众长”中已经具备了微型小说的一些结构要求。以下再列出一种模式,供初学者学习。
模式如下: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方式有三种: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那团云雾》,开头就写不知怎的没了游兴,连山顶上也罩上一团云雾。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假日记》,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又如《他们都是瞎子》,写一对青年热恋、结婚、离婚时都看见一对瞎子相搀相扶。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一些小说的写作技巧~!呈现给各位作者~!
第一篇人物
一切小说的基础是什么?
是人物,所有小说的核心都在于如何塑造有吸引力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这是小说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我们可以给小说下个定义,短篇小说:用散文的形式描写一个人物力图解决一个问题。长篇小说:用散文的形式描写数个人物力图解决数个问题,当然这其中的人物要有主有次,问题要有大有小。
在科幻小说和惊险小说中,人物多种多样,可以是真正的人,也可以是机器人、仿生人、动物植物或来自外层空间的恐怖不知名的异形。不过大多的人物恐怕只能是人,偶尔有克隆人或是仿生人,也会有些幽灵和鬼魂。但是不管什么作为主人公,他们的言行举止必须像一个真正的人。
读者阅读小说,主要是为了消遣,他们不想听说教。如果小说写的是一部机器、一棵树、一只鸟,如果这些主角没有人类的特性,那读者很快就会感到厌倦,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小说中的人物都面临一个问题,比如说生存问题或是存在障碍的爱情,并让主人公奋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读者就会被吸引。
小说像任何一切娱乐形式一样,要能吸引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小说又具有其他娱乐性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说可运用文字直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仅凭纸和笔,就可以带领读者去异乡奇境进行旅行。
但小说也有其弱点。作家不可能面对读者直接进行解释或解决读者的一切疑惑,作家必须要把他想说的一切统统写下来,并希望读者能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甚至尝到作者在小说中所描述的一切东西。
因此,作为作者,你的工作是要使读者生活在你的小说中。要使你的读者忘记他他们是坐在电脑前或是躺在床上看文字,而是使他们相信他们正生活在你想象中的世界,生活在你用笔创造出的世界中,他正在急诊室中抢救病人,他正绝望地站在海边等待黎明,他正在爬一座冰雪纷飞的山,山的那边是他的陷入险境的爱人。
总而言之,是要读者生活在你的故事中。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一个办法是,提供一个他所向往成为的人物。
让读者想象,她自己就是一个主角,挣扎于**和对自由的向往中,被另一个紧紧束缚着。或是因为备受伤害看不见希望,正慢慢滑向死亡的黑暗的却渴望被救赎。
作者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有两件事必须记住。
首先,小说基本上写主人公解决面临的问题的文学样式,主人公的选择必须十分小心。人物应该有独特的吸引力,并给一个难题让他去解决,从而使读者关心该人物以后的命运。小说中的主人公也称之为观点人物,故事是从他的视角讲述的,换句话说,就是主人公必须有能力承担这个故事。
选择一个主人公,他有极大的能耐,却又有明显的弱点,然后然他去解决一个难题。
比如,作者可以设想一个主角,他睿智、冷静、意志力极强,从以往的战争期间看是个卓越的军事家,但他有时会陷入迷惑,坚硬的外壳下面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心,因为追求自由而参加国家的独立战争,然后又因为自由被束缚而被迫选择离开祖国。如果让列文领导一支军队,管理国家,他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但是他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考验他的优点,而是揭露他的短处,所以他遇到了另一个主角,一个无论容貌、力量都比他强、掠夺成性的人,他夺走了这个主角的自由,不仅如此,他所经历的一切超越他忍耐的极限,这也是使他高傲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
另外,在描写人物时,不要流露出主人公自己必胜的信念,如果主人公都确信难题能解决掉,那读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故事必须要有悬念,这个悬念应该维持到故事结束。换句话说,主人公对自己的命运是无法把握的,如同走在悬崖边上,摇摇摆摆跌跌撞撞,狂风和暴雨随时都可能把其摧毁。
在具有高度写作技巧的小说中,主人公除非作出极大的牺牲,否则就不可能战胜他所面临的难题,也就是说,主人公必定有失才能有得,而读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将会失去什么。
那种镇定自若、无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说中最要不得的,他们乏味、刻板、不可信、毫无意义。
优秀的作家如同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每一篇小说应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这包括有特点的人物和适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观点。
观察一下你每天周围接触的人物,你能见到多少一成不变的模式呢?进一步了解他们每个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个性、习惯、爱好、欢乐和恐惧,每个人都面临自己各自不同的问题。他们有哪些强处和弱点,应着重描写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设想一下,哪一些问题最能暴露其弱点,然后再动笔开始写。
关于描写人物的第二个要点是,整个故事的叙述都应从主人公的观点和感觉出发,即使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写在纸上的一切都应是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这是对作者的一种限制。
主人公必须出现在每一个场景中,作者不能写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讲的故事才有真实感,并直接向读者叙述。主人公困惑,读者也会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读者也会感到痛苦,主人公胜利了,读者也会感到胜利的喜悦。换句话说,读者生活在小说中,而不只是在读电脑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纸上的铅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给读者以更大的带入感,有利于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由于“我”的视角有限,叙述的时候有时会有极大不便,不过在设置悬念上比第三人称要方便一些。当然,如果作者必须告诉读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时,最好用第三人称。
还有些人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合来写,这种方法要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要难,很容易产生视角混乱,使读者迷惑,但能克服单纯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称描写的缺点。
有一个办法可以检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现实世界,查看你所写的小说的每一页,看看主人公的五种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页中只有主人公的视觉和听觉用上了,就重写这一页,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仅能看到和听到,还要让他嗅到、尝到和接触到,这种方法是故事的叙述效果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样让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综上所述,作者所写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结合的产物。许多作家往往劝导初学者应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这确实是成功作者的经验之谈。没有一个作者会写自己从未亲身经历的东西,这实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看看我们周围的小说,恐怕没有那个是写文者的自己的经历,举架空历史小说,发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作者的亲身经历又是哪里来的呢?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们已经在作者的脑子里活了很久。在开始动手写前和写时,作者在自己的脑子中调集平时所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一点点设计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长得什么样子,脾气如何,有什么样的朋友和敌人,如何对外界作出反应,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长处和弱点是什么,家庭情况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好一部小说,有很大程度上与你平时所读书的多少、范围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决于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种“亲身经历”。但光有亲身经历还不够,作者还需要有能力激发想象力的触发,想想看如果是个热爱自由和被自己的战友背叛的人,在星际中游荡,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个强者囚禁,一层层剥去伪装,最后连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夺去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以上所述,就是写好一篇小说的关键。
在一篇小说中需要描写了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面临自己的问题
请注意,主角要面临多个问题,这是小说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主要区别,而一个主角比另外一个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写作教师曾告诉上课的作者,他们可以把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设想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一种感情对另一种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对恐惧,骄傲对征服,忠诚对友谊。
但开始为小说构思人物时,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这个简单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这个显而易见的模式,那么,你就根本没有把人物构思好。小说的基本冲突,也就是小说情节得以发展的动力,是主人公内心的感情冲突。小说的一切冲突,都是从这一基本冲突发展出来的。
在主人公面临的这个内在的、心灵的问题上,作者需要给他加了一个外部的、体力和智力上的问题。
它们与主人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交织在一起,每当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互相连接在一起的问题链,也被称为是相互联结的期望链。因为,作者放在读者面前的每个问题、每个疑问都隐含着对这个问题或疑问的解决或回答,使读者期望继续读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说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疑问。
小说都应该有这样的紧急关头,作为作者,就应把小说的主人公和你的读者,放到这种紧急的关头去考验,让读者和主人公一样痛苦不堪,进退维谷,难以摆脱。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小心地向读者证明并使他们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他都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
在喜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选择,他宁愿放弃自己所珍惜的一切。尽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却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因此他得到回报,幸福最终回到他身边。
在以悲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选择非道德的解决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后面则是悲惨的命运。
在一些小说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解决了自己面对的难题,但却失去生命,这是“悲剧”的经典定义。
在小说中人物描写应注意的最后一点是,主人公必须要有变化,不管小说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不管小说怎么写,主人公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变化。
每篇小说的关键是写主人公的变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和内心等方面的关键的变化,作者要写的就应该是这种变化。
第二篇冲突
有一句意大利谚语说:“吃饭没酒,如同白天没有阳光。”故事没有冲突就想吃饭没有酒。
冲突构成故事,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作者可以写一篇有趣的散文,也可有些几段小说的场景和背景,但故事的本身则依赖于冲突。请想象一下: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双方的家族是世交,他们不反对两位年轻人的结合,那将会是怎样一个乏味的故事啊。
冲突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最明白无误的方式:两个人物之间的搏斗。这是西部小说的程式:戴白帽子的好人用枪打死了戴黑帽子的坏人:或者在小镇的酒吧间里,两个人拳脚相加。在这种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个都是唯一的冲突形式,这种小说被称之为“西部剧”。
事实上,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电影也曾陷入这种怪圈,现在回头看看,完全是为了表现战争和胜利而表现战争和胜利。
科幻小说和惊险小说也曾经模仿过这种“西部剧”的冲突形式,当然其冲突的发生的背景更为广阔,更为复杂。以科幻小说为例,科幻作家把故事发生的舞台搬到了整个星际空间,但遗憾的是,其模式是一样的:**的格斗是小说冲突的主要形式。只是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不是盗贼而是可怕的异星人入侵。科幻小说中描写的也不是与印第安人打仗,而是一场星际战争。但其冲突是**的歌都,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决斗。
在大部分的这类小说中,没有人物性格的发展。英雄人物、坏蛋,以及其他任务,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他们也没有内心冲突。
今天看来,这种小说幼稚的荒唐可笑,可是就是这种小说每星期都涌进编辑部成为废纸堆。所以,有必要向众多作者说明的一点是:乒乒乓乓的格斗根本不能算是冲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冲突呢?
对于作者,冲突是指意见、兴趣等各方面的碰撞或分歧,尤其是指由于不可调和的愿望、目的等所引起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斗争。
不可调和的愿望和目的,是真正能使小说获得生命的冲突。这不光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武装冲突**搏斗,而是不可调和的愿望和目的之间的冲突。就想雷暴的形成是由于两种带不同电荷的云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一样,小说中的冲突也是由主要人物之间内心的冲突所形成的。
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拳打脚踢刀枪往来是最差的冲突形式,因为作者根本未作认真的思索。
在一篇好的小说中,在一篇好的小说中,冲突可在多层面上展开。冲突源于主人公内心深处,而后发展成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而且,在小说,冲突往往最终发展成为主人公与道德、社会体系或是理念的冲突。
在人物这一仗我们谈到,每一篇小说的开始,都是主人公思想深处感情上的冲突:两种感情的冲突,如自由对恐惧,爱与恨,忠诚对友谊或是责任感对贪婪。
在短篇小说中,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在小说一开始,这种冲突就折磨着主人公。长篇小说中可以用较多的篇幅来交代背景,但也应暗示主人公内心陷入不安的处境,当然不一定需要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代清楚这种出土,但应让读者很快理解到,主人公有麻烦了。
有些小说冲突围绕着主人公与另一个人物展开的,事实上大多数**小说就是这种模式,还有些小说冲突的范围更大一些,但不管怎样冲突必须实实在在,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顺便提一下,对手(或称之为敌手)与坏蛋有很大的不同。对新手,塑造一个坏蛋要容易得多,因为小说就需要有个坏人去做坏事。
一篇真正优秀的小说,冲突是在多层次展开的。现实主人公内心的冲突,即感情的冲突,然后,由一位对手攻击了主人公的最弱点,是内心的冲突变成了外在的冲突,并使之表现在外部的世界中。
还有些小说中,冲突的对手不是人而是自然界或是宇宙,比如死亡,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最终的结局通常都是悲剧。
正是冲突是故事展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乌托邦小说对起来令人索然无味,因为在理想美满的乌托邦社会中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作者可以写一篇快乐的游记,但你如果想让读者对你的小说爱不释手,,就必须在小说中描述冲突,而且,冲突越多越好。
原本想讨论情节和悬念的,可是笔记却没找到,房间里的书太多了,还得从头找起,不过先说说冲突也没关系。汗……
第三章情节
有人曾问过一名著名的小说家:“怎样才能使小说产生悬念?”
他的回答是:“用定时炸弹,把时间定在最后一页上爆炸。”
无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如果追求情节性强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局,它就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其最后的结局简单可能是“皇帝的新衣”,那种看不见的衣服根本不存在;也可以复杂到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中那个叫做“末日机器”的超级核装置,这架机器可以毁灭整个世界。
怎样才能创造出情节性强的小说呢?其关键在于制造一颗爆炸力强的定时炸弹,并让读者在第一页上,甚至是在小说的第一段就能清晰地听到定时炸弹发出的滴答声。
有些作者先设想好故事的情节,然后按照情节需要加紧人物、背景和冲突。例如,他们开始有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都是虚拟的,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电流刺激大脑的结果,那么结果是什么?其答案可以在著名影片‘黑客帝国’中找到,这是一个经典的影片,天才的编剧首先有一个基本的思想,然后再设计情节使之符合与自己的思想,然后再根据需要加入人物、背景和冲突。
另一方面,在小说的人物、背景、冲突和情节四要素之中,可以从任何一个要素作为基本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一篇小说。
小说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主人公的刻画和难题的展现应交相映衬才能引人入胜,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使读者关心主人公,把主人公绑在椅子上,脚边放上一枚定时炸弹,并一定得使定时钟的滴答声走得又响又清脆。
对于短篇小说来说,篇幅小意味着回旋余地有限,不允许进入深入的人物心理的分析,也不可能逐渐展开情节和冲突,有时还需要不少篇幅描述背景以使读者理解和信服,所以,作者更应一开始就让定时炸弹的钟滴滴嗒嗒地响起来。
下面的一篇小说的开头就符合上述要求。
神话就是这样诞生的。
二十四个小时中有二十三小时,卡夫在追捕她。在墓地的迷宫似的走廊里和人造洞**里,他悄悄地爬行着,全副武装,时时刻刻提防着埋伏,并对她充满了仇恨。
短短几行字,作者交待了主人公与其敌手、背景和冲突。更重要的是,他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种叫‘描写钩’的悬念,读者马上会上钩,他们想知道更多的东西——谁?为什么?何时?何地?怎么回事?
当然,每一个情节都需要有一些意外的转折。如果你塑造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人物,这些人物就会活在你的头脑中,你就会发现,你一边写,一边这些人物自己会做出一些使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将按自己注定的命运发展,而不愿意纳入你为他们事先设定的情节之中。你应该让人物任其自然发展,但如果不是围绕原先的冲突发展,那不是原先设计的冲突行不通,就是你自己离开了小说发展的主线。这时,你就得作出决定,要么删掉离开小说主线的那些情节,重新回到原来的主线上来;要么放弃原来的主线,让人物任其自然发展。
许多新作者刻意创作出人意外的故事结尾,但出人意外的结局相当危险。新作家应注意,故事应围绕主要人物和冲突展开,而不应迎合一个新奇的结局展开,否则,故事将会枯燥无味,令读者倒胃口。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表现,而不是叙述。”
读者在读小说时是生活在小说的故事中,扮演着小说主人公的角色。但是,突然之间,他得听作者解说或说教,就会从故事的角色中回到现实中来,并立即醒悟到,他正在读小说,而不是生活在小说中。千万别冒这个险,不要让读者的眼睛离开文字,要使他们目不转睛。
要是你需要解释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设法让小说中的人物来解释,但千万不要放在对话中,而是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这些历史背景。
要是你想介绍背景知识,一定别让小说中的人物相互告诉对方已知的事情。新作者往往会这么做,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写作手法。
优秀的作者善于组织情节。
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也应该发展。从开头,到中间,直至结局。千万别把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相混淆。主人公走出办公室,上了出租车,去了飞机场,登上飞机,飞机起飞了——所有这些都仅仅是行动而已,故事并没有发展。
最后一点:故事情节的安排,要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物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活着的人。当然,如果主人公在小说结尾时死了,就得有人为主人公哀悼,这样,主人公仍会活在人们的心中,小说要给人这种持续感,这种感觉会使读者相信,故事是真实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