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选择第一还是第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选择第一还是第二
本增兵的消息很快的就传到了中国,大量部队的调动屯,而要准备的运输船,弹药粮草都是瞒不住人的。书.书.网所以日本政府干脆的把这个消息公布了出来。军部想要用这个消息表明军部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场战争的决心,另外放出这个消息也多少可以鼓舞一下国民们的士气。
不过日本军部虽然放出了增兵中国的消息,但是却没有透露具体的计划”所以他们并没有所从国内再次调集的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到底会是去城阳和第四第五师团汇合。还是另选登陆地点发动进攻,这还是一个迷。而且这一次陆军部陆相寺内正毅大将将会亲自的出征支那,这时帝国历史上罕见的,哪怕当年日中战争还有日俄战争,当时的陆相都没有亲自的领兵出征。顶多是在日俄战争最关键的时候,陆相到前线慰问了一下部队罢了。
在日本国内,虽然在中国山东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被政府严格的控制起来了,所有的报纸都不的刊登。但走向来坏事都是要传千里的,所以就是是政府严格的控制消息。战事不利的消息还是在普通民众之间传的飞快。而这些普通民众们对于这个消息的反应除了偷偷的打骂内阁和陆军之外,所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一件了,把家里辛辛苦苦积蓄起来的大部分都拿去大量购买已经涨的很高的大米和盐。大米是有限的,一旦前线打得不顺利,那么肯定会持续下去,那么米价肯定还会张,指望陆军迅速结束战争,然后米价再降下来是不可能的了,那还不趁着现在还买得起的时候多买点,否则的话不久之后米价涨到自己买不起的时候自己和家人还不得饿死。 而政府宣布再次增兵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后,所有的人都反应过来了,原来传的陆军战事不利的消息原来是真的啊。几乎是这个消息公布的同一时间,各地的米店都挤满了抢购大米的民众,而米价又持续的飞快的直线上升。但是就算是这样,几乎所有的米店都是少量的向外卖米,一方面是因为军队征用了大量的大米作为军队的补给,另一方面那些大小粮商都有意识的囤积居奇。打算再等到米价涨到他们想要的最高点时再卖。要不是因为粮商们都收到了政府的命令,不让他们关门的话。他们恨不得打算现在一粒米都不往外卖。现在卖一斤米都是少赚一些钱,这在他们看来少赚钱就是在亏本,亏本的事情谁愿意做啊。所以即使他们现在因为政府和道义的原因,还把米店开着,但是却严格的控制着每天卖出的米的数量。
而在中国,当日本政府宣布增兵的消息传来,原来因为青岛的战事国防军处于优势的原因已经开始回温的上海股市交易中心的股指一下子又大跌了起来。本来在上海的西方观察家们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日本因为国内经济的困境,又没有像第一次日中战争还有日俄战争时,英美等国在后面大力的支持,所以日本根本无力维持长时间的战争,在青岛与国防军僵持之后。日本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求偶一个,体面结束战争的方式。
这些洋人的论调不仅是民间很多有识之士们相信了,甚至就连宋教仁的内阁也相信了这个论调。不再努力的为国防军作好后勤工作,而是把精力转移到了外交上。这几天,无论是内阁总理还是外交部部长伍廷芳,他们都是频繁的接触英法等国公使还有伯尔特,他们的想法就是希望能通过西方各国再稍微的想日方施加压力,迫使日本答应和谈。甚至为了可能即将开始的中日谈判,宋教仁还难得的找了辰冰几趟,想要和辰冰先把南京政府在谈判里的底线就商议出来。当时辰冰已经得到了蔡愕上报的最终作战计划。所以他并不打算立刻的就和日本人和谈,毕竟现在和谈肯定没有包城阳的那近五万日军给包了饺子之后再谈有优势。所以宋教仁找他商议底线的时候,他就哼哼唧唧的就把宋教仁敷衍过去了,但是他也没有把蔡愕的作战计划透露给宋教仁,毕竟国民党内鱼龙混杂,而且很多人都有留学日本的背景,所以保不定他刚把蔡锅的作战计划1透露给宋教仁,回头日本就知道了。
不过虽然辰冰不赞成立即和谈,但是在他看来日本确实也只有和谈一条路走了,毕竟作为一个未来人,他知道在没有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的日本其实自己的处境也非常的不好。虽然之前他们打败了俄国,但是确实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和庞大的军费开支,而他们得到的却只不过是威海卫和俄国的那十几条老旧的军舰。所以这场战争看上去是又一次的提高日本的国际的位,但是实际上却是亏了大本的。所以虽然打赢了日俄战争,但是日本却也为这场战争的庞大军费开支而背负上了沉重的外债,再加上十几万失去了劳动力的伤兵也同样的拖累了日本政府。这也是当时为什么历史上当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日本顶多是在幕后支持某个军阀而没有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不是日本人不想,自从大陆政策确定之后,几乎是每一今日本人都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整个的吞下中国,然后把国家整体的从狭窄而又地震频发的列岛上搬到大陆上去。但是虽然他们十分想,但是因为他们背负着的沉重的外债还有没有得到战争分红却只得到了十几万罐骨灰和成千上万的伤兵的普通民众们也同样的厌战,所以当时的中国才属于混战的军阀们。正是因为辰冰知道这一点,所以辰冰也认同了那些西方观察家们的看法,认为日军只有发动一场短期小规模的战争,在进入僵持之后。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一个体面的方式
但是显然辰冰和那些西方观察家都忽视了日本军部里已经充斥着疯子这一点,以寺内正毅为首的少壮派军官通过各种游说威胁,终于迫使内阁答应了继续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这才有了增兵这一说。书.书.网
辰冰虽然对于日本不打算体面下台而是用继续增兵这个办法有些惊讶,但是他还是很快的就反应过来了。在这个时代的几年里,辰冰已经习惯了有时候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用自己原来那个时代的历史学家,军事学家还有网络上的侃爷们所设想的那么完美。
在内阁那边集体失声俐情况下,辰冰迅速的通过电报向全国各省发出了动员令,这份动员令不是威风的全国全面动员令,那个即使是被国会授予了战时大权的辰大总统再没有经过国会同意的情况下也是不可以颁布了。 他的这个动员令准确的说是一全部分动员令,就走动员整个国家和国民部分的力量,随着这份动员令的还有辰冰往各省各势力亲自签发的调兵令。辰冰除了从自己控制的西南抽调了数个地方警备团凑成两个,师之外,他还向南方的两广还有湖南分别的发出了调兵令,两广湖南必须分别向南京政府移交两个满装满员的步兵团。至于江西和淅江,他们在之前就已经帮助辰冰协防长江口,上海等东南沿海等地了,所以这次的调兵这两省不再涉及之内。另外各省还分别的被要求协饷协粮草的命令。这个也走动员令的一部分。
其实辰冰并不缺少这三省提供的六个团还有那些粮饷,他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趁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这些到现在依旧还保持着半独立的地方势力。
除了南方之外。辰冰也向北方的满蒙地区的王公也送去了动员令,他们虽然不需要带领部队赶赴战场。但是根据辰冰的动员令,这些满蒙王公们也要立即的整军备战,把他们所从属的牧民集中起来,加强对各自草场和地盘的巡查。另外辰冰还要求他们每旗每王都必须从自己的侍卫队和牧民里精选出一部分来交给白干存任命的驻蒙代表,听后他的命令。
至于北方另外的一个独立势力司锡山,辰冰去的命令就很简单,一百万元的协饷款子,对于这个老奸巨猾却又胆小的阎锡山,辰冰知道想要他也把他当作本钱的军队交出一部分出来根本不可能。而且他又不处在国防军现在能够够得着的地方,所以要笔钱是暴好的结果。至于再往西的陕甘新疆,现在南京政府对于那里鞭长莫及,就暂时不管

这份动员令并不只是针对各省政府还有军队,同样也是对民间有效的。国防部总后勤根据这份动员令征用了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纱厂,被服厂加紧的赶制军装被服,还有医用纱布。另外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华资医院也被征召,要么是就地充当从前线运下来来的伤兵医院,要么是医生护士直接的被送往山东,补充进野战医院。除了这些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例如攀枝花钢铁联合体的钢铁现在也被征用去制造炮弹,凡是和军事有关的大型工厂都会被征用或者派遣军方代表,实行战时额定指标生产制度。
总之辰冰的这份动员令在总统府的各个下设下设机构和政府那边的国防部的共同努力下迅速的铺展开来。各个被分到了调兵和协饷的省份都和陈斌所预期的一样,乖乖的出人出钱,他们其实只要一想到国防军能够和日本人打一个平手就应该知道想要对付他们肯定是轻而易举的,而且辰冰还是用大义压过去的,他们要是不出,那么不仅可能会在日后受到辰冰的报复,甚至普通民众们的谴责声的唾沫就能够把他们给淹死。
辰冰除了针锋相对的发布了动员令为华北战区筹集了三个师五万人左右的后备队之外。他主要还做了另外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军情局和安全局紧密合作。争取能够即将到达中国的那两个师团的具体登陆地点小和作战意图。
如果他们是打算会和城阳的第四第五师团的话,那是对于中方最好的结局,蔡销原先的的计划还可以进行下去,只不过包围圈可能会变大点,多吃掉这两个师团六万人罢了。国防军八个步兵师十二万人对日军三个半师团十万余人;国防军完全有这个能力和他们正面硬抗。如果再能顺利的切断日军的后勤线的话,那么十二万人的国防军对付十余万缺乏弹药补给的日军,把握还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日军这次增援的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并没有在王家庄登陆,而是选择南翼的青岛或者再往青岛南边的灵山卫登陆的话,那事情可就大发了。青岛只有着第三师和七八千作为客军的德国兵,总计能够作战的兵力也就两万了。如果作为援军的第十一第十四师团在青岛登陆的话,那么日军的兵力一下子就扩张到了三个师团**万人,到时候青岛防御的压力就很大了,如果不增加青岛的援兵的话,青岛很有可能就会被日军拿下。一旦青岛被拿下,那么这场战事的主要意义就结束了。而且拥有了青岛之后,日军源源不断的补给就可以轻易的上岸了,作为困扰日军最大的一个难题就解决了。到时候,国防军再想要把这些侵略中国的日军给消灭掉或者赶出去的话,难度肯定非常大,很有可能国防军付出的损失会不是一般的大。到时候即使打跑了日本人,辰冰还拿什么统一全国。然后趁着一战发展工业大发横财啊。所以真的到了日本人占领了青岛的情况下,辰冰很有可能会视具体情况而放弃,毕竟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1暂时忍让也是明确的做法。等到他收拾完国内的其他势力并且借着一战的圆谨最薪直节,语到脚联盯肌机口懈代识蓄力量之后。可以再好好的跟日本人再算一算帐皆热甘,是最坏的一个结局,如果可能话,青岛必须守住。
日军除了在青岛登陆以外,他们还可能选择在青岛南翼的灵山卫,如果日军在那里登陆的话,那情况比在青岛登陆还有差。书.书.网青岛怎么说还有着两万人的战力加上大量坚固的工事,而灵山卫呢,这里只不过有一个团三千多号人在这里驻扎着,能够阻敌个十几个小时也就顶天了。如果没有援军的话,那么日军很有可能会迅速的突破到胶州,胶州是胶济铁路南支线的重点,一旦日军占领了那里他们的机动性就大了,可以选择西去维坊。直接的切断在城阳还有在青岛的国防军的后勤补给和可能的援兵支援。到时候无论是在城阳的国防军还是在青乌的,他们都可能会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这个,已经不是把青岛让给日本人这么简单的事情了。现在山东半岛的国防军已经占据了国防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是最精锐的那三分之一。所以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蔡愕的计划就会被完全打破了,他必须指挥部队反攻滩坊,但是吃了大亏的第四第五师团怎么可能就这么的放过蔡愕,到时候国防军主力就要在缺少弹药补给的情况下两线作战了。
当然日军也可以选择朝东,从青岛的西面包围青岛,和第九师团两面配合进攻。尽快的拿下青岛。
不过上面的这些由国防部总参再得到了日军增兵的耸息第一时间做出的最坏情况是建立在援军不能尽快的诸住这批再次登陆的两个师团的日军的情况下的。想到这里,即使是辰冰也是摸了摸头,然后在心底里悄悄的庆幸,因为蔡愕的包饺子计划,在山东半岛还有四个师还躲藏在地图上的角落里。这四个,师完全有能力通过铁路及时的堵住日军可能的登陆。不过后面的恐怕就是长时间的僵持了。在新动员的部队没能集结完毕并且送上战场之前;国防军根本就奈何不了日军,只能做被动的防守了。
不过辰冰隐隐中有种感觉,他知道日本人打仗喜欢标榜自己多么的熟读兵书,更是把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奉为至理名言。所以他希望这次带兵的寺内正毅也是用孙子兵法用兵的,最好记住一条那就是再帝国尽量不分兵。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一击。这样子的话。中方才有可能在城阳包一个大饺子,虽然包饺子花的力气肯定也会非常大,但是这样子能够一劳永逸。迅速的歼灭这次侵华的日军主力。
城阳,华北战区战地司令部里,从三十公里外小镇急匆匆赶过来的蒋百里就风尘仆仆的坐在蔡锋的面前。虽然现在国防军的无线电通信指挥系统已经非常发达了,什么话都可以通过无线电传递。但是在得到了由司令部传过来的日军增兵的消息之后,蒋百里还是选择了悄悄的溜出小镇,带着警卫骑着马跑到了城阳来和蔡愕见面。

对于蒋百里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私自离开驻地的行为蔡愕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蒋百里不是普通的年轻军官,要不是这一次事情紧急他也不会来的。
蔡愕摇了摇头。然后拿起那份由国防部总参转发的军情局关于日军增兵的还有关于日本这次增兵的这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还有领兵的寺内正毅的具体情况的电文递给蒋百里然后说道:“日本人好像很着急,日本军部一宣布增兵计划之后就开始急吼吼的开始往山崎港集结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了。甚至因为海军还有前期征用的运输船不够用,日本军部把山崎港内大部分的日籍轮船都强制性征用了。根据军情局的情报分析,日军的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还有他们的装备补给估计在两天后就能全部的装船开运了。虽然日军征用的轮船马力不一样大,有的慢有的快,但是他们肯定是迁就慢的,就算按照慢的来算的话,估计日军的这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顶多在四天后就能到山东外海了
蒋百里接过了电文,匆匆的一撇,然后抬起头朝着蔡愕笑着说道:“说起来这次领兵的人物跟我还是有点缘分的呢。当年我在日本的时候,这个寺内正毅还没有爬上陆相的位子上,我记得当时他好像就是军部里面一个参谋。但是当时他这个参谋很有名了,尤其是在日本年轻一代的军官里面。我记得他当时经常去我就读的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演讲,有一次我也去听了他的演讲,他讲的啊全是鼓吹着大日本帝国扩张论,说什么日本民族要用手里的刀枪为天皇陛下和子孙后代打出一片天空出来,远离狭窄的列岛。当时我还不服气,他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侵略哪个国家。但是不明摆着的吗是想侵略我们中国。
不过当时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他鼓吹能力还不错,很能锐服人信仰他,当时你不知道啊,他演讲的时候,下面做的满满的日本军校生们都是通红着眼睛朝着他附和。不过我感觉他也就是鼓吹的本事不错,其他的像是谋略或者指挥才能好像就很不行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借着日俄战争还有之后的日本军部的大佬们都隐退的机会上台的。不到五十岁的陆相在日本历史上还真的是第一次出现。小
蔡愕仔细的倾听完蒋百里的话之后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才说道:“寺内正毅既然能上台,说明他的手段还走了得的。还有你网才不是说当时那些军校生很信仰他吗,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军校生恐怕现在都是日本军队里面的重要军官了,要是他们还信仰寺冉正毅的话,那么现在寺内正毅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度可能不比山县那个老狐狸差。
不过这些都和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小…。我们还是想想寺内正毅带着那两个师团到底打什么注意
听到蔡锅谈及这个目前最重要也是最难办的事情。蒋百里的脸上也没有了刚才的笑容,他沉默了一阵,然后朝着蔡窍说道:“松坡,你说要不要我带着的四个师撤回维坊去,还像我们当初的那样在维坊,以静制动,不管寺内正毅到底再那里登陆,我们都能够即使的堵住
“你的这个想法我也有考虑过,但是你也应该知道这样做的话,虽然我们基本上能够确保能够及时的堵住寺内正毅,但是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就只能正面的和寺内正毅硬拼了,到时候就算是能够打败寺内正毅,但是我们自身的伤亡肯定也不会小。而另外一个方法呢,我们就赌一把,就赌寺内正毅会从王家庄登陆,然后来城阳和山本一腾汇合,赌赢了的话,那我们原先的计划只要稍微的调整一下就能继续的用,把山本一腾和寺内正毅都包进包围圈,管他们有多少人呢,只要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他们就任我们宰割,这样子的话肯定是大胜。如果赌输了,不外乎寺内正毅从青岛或者灵山卫那边上来,在青岛上幕的话,芝泉应该能够继续坚持一眸子,你带着部队能够赶得及。至于从灵山卫登陆,我们也只能令奶团在那里死守为你争取时间,就算不能让你带着部队及时赶到胶州,至少你也能及时的回到维坊,控制住这儿关键点,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算打败。但是说是这么一说,如果这里面出现了什么意外的话,那一切都来不急了。所以这个方法的风险还是很高的。但是让我用第一个保守的方法的话,我又不太甘心,虽然那样子四平八稳,但是我们根本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打得赢,就算打得赢那至少付出多大是伤亡啊。”
蒋百里默默的点点头,然后坐在那里急速的思考开了,蔡愕刚才讲的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至少蒋百里他自己觉得听完了蔡愕的话之后,他也倾向于第二个方法了,虽然有些大胆,而且要担很高的风险,但是一旦赌赢的话。收益就将会是大捷,想想,拿下了日军三个,半师团十余万大军的大捷是多么大的一个打胜仗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真的大胜的话。那么别的不说中国的国际地位肯定会的到直线提高,他国肯定会重新评估中国的实力。而日本受了这个重创。肯定也蹦踞不起来了。想想看。现在的日军保持常备的就是九个师团,另外的六个都只有一个架子。而现在一下子就消灭了掉了四个,如果也把青岛的那第九师团最后也干掉的话,那就是五个,这已经是日本陆军大半的力量了。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除非他们打算倾全国之力,甚至不惜国力大大倒退甚至亡国的代价和中国死拼的话,那么日本在至少五到十年时间是根本没有办法威胁到中国的。至于日军并不受到损失的海军,那个不算,他们也就在海上称霸,根本就威胁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要不,把这个决定交给辰冰吧,他是总统。虽然他把这次战事的指挥权全部的下放到了你这,但是在这个关系着我们国家生死存亡和未来的决定还是让他做吧。小。
蔡愕惊诧的抬起头朝着蒋百里看了一眼的,他自己,蒋百里还有段棋瑞这三人实际上都是这场战事的大脑,而三个人里面就是蒋百里把辰冰所说的完全放权当真了,对于各项指挥还有作战计划小,蒋百里一直主张由前线自己解决,用他的话说,辰冰在南京对于战场上的瞬息万变的局势根本就不了解,所以辰冰只要保证好后勤也就行了。但是这一次他居然首先提出来把这个决议交由辰冰亲自的决定了。
蔡愕稍微一想就猜到了蒋百里的心思,这个决定所关系着的东西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他也不敢做决定了。而全中国唯一一个合适做这个决定就只有辰冰了。
他也没有多少犹豫,直接的出了作战室亲自的到旁边的机要室去亲自的给辰冰发去要辰冰做决定的密电。电报发完之后,他又施施然的回到了作战室。然后坐在蒋百里的身边。两个人都没有讲话的兴致,默默的沉默着等待着辰冰所要做的最终决定。 辰冰接到蔡楞的这份请示电报之后,又一次的结束手头处理着的公文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办公室里。
蔡愕蒋百里知道怎么做决定,他辰冰其实也不敢做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可能会因为战胜了日本,他的个人威望空前高涨,再配合着经历了大规模战争洗礼的国防军,他有把握很快的就能够清除国内所有的地方实力派,实现真正的统一。但是如果失败了,不仅是他和南京政府的威望会降到最低点。更甚的是他作为依靠的国防军可能会因为这场战争实力大损,到时候不要说清除其他势力统一全国了,恐怕能够继续的维持住南京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最后的一点权威都难了。之后中国很有可能会像历史上一样,再一次的进入军阀林立,互相混战的年代。然后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某个党派依靠着中国最广大的普通农民才重新的用武器和思想统一全国。不过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里,中国不仅失去了重新复兴和发展的机遇,更会是近代史上稍有的黑暗年代。虽然辰冰从历史书上看到的这一段历史资料并不多,但是想想,从清末的四万万百姓到后来建国的时候,几十年的功夫,这个数字居然都没有增长,反而缩水了很多。这证明什么,只能说明一个,很多也许可能上千万也有可能是上亿的民众在这几十年里不是和他们祖辈一样老死的,而是饿死,。冻死,病死。被战乱波及到砍死枪毙死的。卜,小中四甘止林,请到脚巩曰肌吼姗
“ 沈右派冰已经有能力改变这个小惨剧的发生,他有能力让在曲啐刚1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人们无须经历他们本应该经历的那些苦难。但是有能力是一回事,另一方面,这一切到底走向何方就在他的一念之间了。
辰冰拔了拔手指头,在这个时代他才生活了两年零十个月,也就是还有两月出头的样子就满三年了。但是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因为他的到来很多事情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四”不再是那个军阀混战几十年的四川,而是现在南京政府下辖模范省,无论是四川的政府,议会还是工业,农业这些都几乎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现在的四川已经不是用天府之国可以形容的了,四”的工业产值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两层,远远的超过了上海,广东,江苏。淅江等地。而农业,因为四川是免除农业税的,农民只有服兵役和服本地劳役的担子。再加上四川这几年大力的兴修水利,并且建设新农村,所以农民的生活也是红红火火的。
除了四”的改变,现在的民国政府也不是袁世凯或者段棋瑞曹钥黎元洪他们执掌的北洋政府了。袁世凯,黎元洪都已经作了古,曹钥也因为交出了第三师这个北洋第一强师,安安稳稳的成了富家翁。至于段棋瑞,他现在还在青岛的某个的下室里指挥者国防军和德国兵做着艰苦的防守。
至于其他想吴佩乎,张作霜。这些在原先混战的民国史上显赫一时留下了深深印记的名人现在虽然还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却已经失去了他们成名的机会了。当然也许以后,他们还会成名的,不过成名的方式肯定会大不一样了。
但是虽然辰冰改变了很妾,但是却有着更多的却还是保持着原样,除了云贵川这三省之外。其余的哪怕是原先的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归属于西南军的地盘上生活着的农民都还要继续的缴纳着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沉重赋税。
而在南京政府看不到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无数小县城里,从前清时候就当着县令的人现在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叫做县长,而他的县衙也只不过多出了一块县政府的招牌,其余的哪怕是三班衙役都没有做丝毫的改变,连县衙门前的那个鸣冤鼓都没有撤掉,依旧风雨无耻的立在县衙门口。只不过现在鼓上面已经落满了灰尘,因为这只鸣冤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敲了。乱世里,大家都只敢小心翼翼的活着,无论什么,忍着就对了,所以没有冤屈需要告了。当然即使有人敲了,以前的县令现在的县长大人也是不会理睬你的,现在不是前清了,鸣冤鼓响县令大人就要立即升堂问案的规矩没了,至于新的规矩,不好意思,现在还没有呢。
至于其他的诸如继续读私墅继续念四书五经写八股,听到皇帝陛下的名号依旧想克制不住的跪下身子等这些小问题就更加的不要提了。
所以辰冰这三年里所改变的既是很大,但是却又很渺小,很大大在他彻底的让历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很多人的命运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渺小,渺小在听到的这些改变都没有彻底的改变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人,光是现在他所要做的这个选择就很有可能会让历史继续朝着和原来差不多的样子发展。顶多就是那些在原来历史里显赫一时的人名变成了其他人的罢了。
辰冰就这么默默的思索了好久好久一会,他在这段时间里将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所发生的一点一滴都仔细的在脑海里像是放电影一样又默默的回想了一遍。
想了半天之后,他突然的从抽屉里掏出了一块南京政府发行的大洋,这一块因为是第一枚有纪念意义,所以被中央银行送过来之后就一直都放在他书房的一个抽屉里。
辰冰拿着大洋自言自语的说道:“正面**的话,我就选第一个方案,如果反面长江和黄河的话。那我就选第二个,方案。
被蔡锋和蒋百里视为关系着国家命运的选择会让辰冰以一个硬币的方式所决定吗?
半晌,大洋还在辰冰的手上,说到底他还是不想冒这个风险,在他的内心里虽然知道第二个方案比第一个所承担的风险要大很多。但是和蔡愕蒋百里一样,他也被第二个方案所最终能带来的结果所诱惑住了。其实他是耐得住这个诱惑的,但是时间不等他了,如果选择了一个保守的方案的话,那么无论这场中日之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都没有办法在结束这场战事之后迅速的统一全国,也就是失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想要再有这次机遇,那他还得再等上二十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中国能浪费多少个二十年。
辰冰最终还是把这枚大洋重新的放回了抽屉里,然后自言自语的说道:“算了,就赌一把吧。反正大不了就继续回四川重新开始。等待下一次的世界大战吧。
小。说完,他就从书桌上拿起钢笔和纸,开始直刷刷的写下达给蔡销的命令了。
城阳华北战区战地司令部。机要员从门外快步的走进来打破了蔡锋和蒋百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沉默。
蔡销飞快的从机要员那里抢过电报纸,然后死死的盯在上面看了几分钟,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才把手里的电报纸递给对面的蒋百里小边递还边说道:“辰冰选择了第二个方案,不过他给我们加了几道保险,马上有三到五个师的部队会在这几天内抵达维坊,所以即使我们赌输了,也不一定会输光所有的本钱。”(未完待续)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