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场官司引发的震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暖花开之际,梁铸应益州书院一千五百名学子的邀请,在书院祭酒何宗的陪同下来到青羊肆,给学子介绍新政的出台背景和讨论过程等细节。梁铸深入浅出的讲述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子们眼界大开备受鼓舞,热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让饱学的何宗和上百名书院的博士、讲师深受启发。
梁铸在最后特意留出半个时辰的时间让学子自由发问,这一新颖的举动让学子们热情高涨,在第一个鼓起勇气大胆发问的学子得到梁铸的认真回答之后,操场上仿佛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学子们争先恐后踊跃提问,最后何宗不得不宣布以字条的方式列出提问内容,这才让学子们安心坐下。
治学严谨的梁铸非常重视学子们的问题,为此特意招来自己的助手、擅长教育和金融的爱徒钱穆将所有问题分门别类整理记录,梁铸从上百张字条中挑选出二十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让一千多学子大呼过瘾无比佩服。
其中一个用及其艰涩的古文写出的条子引起了梁铸的重视,让梁铸脸红的是,这字条上短短一百二十个字中,梁铸就有十五个不知该如何发音,但是大致意思还是弄明白了,结束后梁铸示意何宗一定找到写出这张字条的学子,自己坐在何宗的公事房里等候。
不久何宗领来一个浓眉长眼一脸黝黑的瘦高青年,青年看到梁铸急忙行礼,梁铸和气地询问他的名字后请他坐下。梁铸当着何宗以及五六个学部官员的面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不足:“田博真是博学,一张字条一百二十个字竟然包含了‘子产坏晋馆垣’、‘里革断罟匡君’等四个典故,让本官感到汗颜的是,里面竟然有十五个字本官不知怎么念,由此可看出田博对《左传》等经史典籍狠下了一番功夫。如果本官没理解错的话,田博是否想向本官诉说一件地方行政上不公正的事情?”
众人一听博学多才的梁铸如此直接承认自己的不足全都大吃一惊,之后对梁铸的坦荡深感佩服,田博激动地对梁铸说道:“恩师(梁铸兼任学院税政和商学博士)所言一语中的!学生所说之事正是半月前发生在广元的一件官司,平民刘起在《益州旬报》的提点下经过数十次尝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用楮皮等物制成优质纸张,谁知被邻居学到之后告上广元司法衙门,广元司法府令在尚未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偏听偏信,判刘起败诉并禁止刘启制作纸张,刘起无法承受如此荒唐的判决,捎信给学生诉说冤情,正好恩师前来授课,学生斗胆将此事禀报恩师,还请恩师责罚!”
“田博,你也是法学科的学子,难道不明白新的《益州律法》明确规定一审不服判决者仍可上诉之理?”梁铸有点惊讶但还是详细询问:“是否其中还有苦衷?”
田博如实回答:“恩师明鉴!刘起为造纸先后举债颇多,原指望新纸造出赢利后尽快归还,哪料到一场官司从天而降被判败诉,他想到成都最高司法府上诉,可如今谁还敢借给他钱财?无奈之下只能给学生来信请求帮助。学生家境贫寒,多年来一直承蒙刘起夫妇照应,此恩一日不敢忘怀。学生所学乃是法学科,一年后应试合格即将出任法官,根据《益州律法》学生与刘起如此关系必须避嫌,矛盾之下只能向恩师禀报此事,还请恩师予以怜顾。”
梁铸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立刻表示亲自过问此事。回到州牧府,梁铸招来分管司法的中书监右丞李恢,详细向李恢通报此事。李恢听完十分吃惊,立刻召集司法府和司隶府的相关官员展开联合调查。

十天后此案水落石出:刘起的邻居商贾出身的黄烁,与广元司法衙门从事范玶原是妻舅关系,官商勾结昧心霸占刘启的发明成果。
为此,广元司法衙门三大主官被勒令解职,主事韩端、从事范玶依照《益州律法》规定的“执法官员犯罪加倍处罚”的条款被判刑苦役四年,黄烁被监察府令诉“欺诈罪”、“抢劫罪”和“伪证罪”判处徒刑两年,并连带罚没财产黄金十斤,其中五成用于赔偿受害人刘起的损失。一审负责诉讼的广元监察衙门主事周枋因同僚间的情分不做调查核实,被判“渎职罪”成立,也受到追讨一年薪酬并革除官职永不录用的处罚。
随后,此案被完整地刊登在五月中旬的《益州旬报》第二版上,引起益州官场和民间的强烈反响,这第一例涉及发明权利和渎职等罪的案例判决,为益州的诸多行业和部门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让百姓对各级政府衙门和司法制度充满信心和认同感,同时对新政下的律法有了深刻认识。
在该期旬报的头版,刊登了李恢撰写的专题评论,第一次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并以无可置疑的口吻表达益州司法府坚定不移严格执行律法的决心。
在梁铸的策动下,益州书院和灵山书院对创造发明受益权和著作权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随后三期《益州旬报》的政务板上刊登了百家之言,十多个资深文人和益州法学家先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州府的律法表示极大的信心和支持。
七月一日,《契约法》和《益州专利与著作权法》两部律法获得中书监十五人的一致通过,并于即日起开始实施,各级司法府衙管辖下的公正局宣告成立。
八月下旬,梁铸撰写的《大汉律法考评》和《经济律法概论》由益州书院正式出版,受到益州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好评,益州书院经过院务会议讨论之后,将梁铸的这两本书用作法学科和商学科教材,梁铸也因此获得了十金的稿酬。同时,李恢撰写的《法学概论》和黄权撰写的《税政法学》先后出版,同样被选入益州书院教材之中。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梁铸三人的作品被商队传到江东和北方后,孙权和曹操大量翻印,却没有给梁铸三人支付哪怕一个铜板,用益州之外大多数文人的话来说:翻印你的书是抬举你,这种留名青史的事情别人花钱都求不来,怎么可能还支付稿酬!
倒是大汉各地的许多饱学之士从益州的作为中看到了希望,此后一年内就有二百多具有真才实学名声显赫的文人前来益州游学交流,如冀州的崔州平、颍川的石韬等人来到成都,有感于益州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文人学子优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先后接受益州府的礼聘担任益州书院的博士,益州书院的大名随即传遍了整个大汉,一年之内数千名大汉学子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到成都求学,让梁铸和黄权等人笑逐颜开。
曹操敏锐地觉察到人才的流失,和手下心腹反复商议决定,慷慨地拿出一大笔钱扩建历史悠久的颍川书院,提高教师待遇,但此时许多人才已经汇聚成都,纷纷迁往学术气氛浓郁、言论相对自由的益州安家落户了,许多人被充实到益州的各级政府和司法、监察等府衙,更多的人就职于薪俸丰厚的益州各地官学,益州各郡的郡学和县学也因教师队伍的空前强大,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