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绿叶衬红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前所述,在我国的陆海空三军中,海军是最弱的军种。陆军当然最强,空军则是在朝鲜战争时,借助前苏联-这位“老大哥”的帮助,一出世就装备了当时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米格-15喷气战机,不久装备米格-15改进型,并在朝鲜战场上与世界级的强国美国较量,取得的实战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后来又得到了双发的米格-19超音速战机。在1956年我国就成为世界上少数能生产喷气式战机的国家。海军则无此幸运,由于斯大林不支持我军解放台湾,而且当时的苏联海军并不出色(前苏联直到勃列日涅夫当政,在戈尔什科夫的主持下,海军才得以迅速发展),所以发展步子不大。尤其是远洋海军,长期以来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银河轮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事件,海军才被放上了较重要的位置。海洋权益也才受到了重视。
中央决策研制航空母舰是一个转折点,这决不是花钱建造一艘巨舰的简单决定,它涉及一系列相关装备的研制,航母集群的战术研究。从战略上来说则是向世人宣示我国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决心。
YJ-14H舰载预警直升机部分解决舰载预警机的问题。金龙电池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其他创新还初步解决了反潜巡逻机、舰队区域防空等一系列问题。
哈尔滨水上飞机厂试验基地12月19日
一架外形奇特的水上飞机正在南方试验基地的湖边随着波浪起伏。
水上飞机――这一反潜巡逻机型在世界上久已得不到重视,在美、英、法等主要海上强国基本已经用陆基的远程反潜巡逻机如P-3和舰载反潜巡逻机S-3取代了水上飞机。世界上只有日本、加拿大和我国由于各自的原因尚在使用水上飞机这种形式的反潜巡逻机从事反潜、反舰、警戒巡逻、布雷、救生及远程侦察任务。俄军也使用了一些。我军的航母集群急需远程反潜巡逻机及舰载反潜巡逻机,但研制十分不易。哈尔滨飞机厂的水轰-5(注1)虽有发展的潜力,但与俄国的别-12相比,后者采用2台4190马力的涡桨发动机,以51200公斤的最大重量,最高速度可达608公里/小时,前者装了4台3150马力的涡桨发动机,仅45000公斤的最大重量,最高速度只有556.6公里/小时;后者以11000公升的燃油可以达到7500公里的转场航程,前者要13417公斤的燃油,转场航程只有4900公里。
以符金声大校为组长的设计组早在2003年初就领受了研制任务,任务书要求新的水轰- 6的最大巡航时间大于16小时;有效载荷大于30吨,以便为至少3架歼-11战机实施空中加油;还必须有更好的耐波性能,以适应远洋反潜巡航的需要。航母集群的战术研究组要求,新型水上飞机可以在远洋,从供应舰或潜艇得到燃油为歼-11或歼-11II空中加油。当然也可以从潜艇添加燃油后,大幅度延长巡航时间。设计组自然也聘请了别里也夫设计局的专家,俄国专家们提议采用别-103(注2)轻型水上飞机成功实现的新技术:采用水上飞机极少用的下单翼,当然是带上反角的;在翼根的后缘各有一个向下的浮筒状突起,飞机滑行时这二个突起与机身的断阶形成了三点式的滑水支撑点,大大提高了滑行的稳定性。飞机停在海面时也提高了稳定性,也就提高了耐波等级。机翼的后上方机身长出了一对短翼,短翼的端部安装二台大功率涡桨发动机。由于机头挡水板和巨大机翼的保护,发动机和螺旋桨都不会溅到浪花。尾部当然也是急速收敛,以加长着水的船身长度,水平尾翼安装在垂尾的上端。设计组接受了这一建议。在俄国专家的支持下设计的进展比较顺利。可收放的陆上起落架仍采用水轰-5的方式,只能用于陆上移动,以减轻重量。
在2006年中已经制造了第一架样机,最大总重达到72500公斤。机头的头锥内是高性能雷达天线,上方是驾驶舱。机身上方的中部有一个可旋转的空空导弹发射架,可安装4枚导弹;后部有一个炮塔配置1门30毫米机炮。具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加油机型的可以在2000公里范围内一次为3架歼-11型战机实施空中加油,最大输油量为32吨。反潜巡逻型则安装了大批的探测设备,机舱内有休息室、厨房、卫生间和沐浴室;武器舱内可搭载4吨的武器:声纳浮标、拖曳式声纳、反潜鱼雷、深水炸弹、制导炸弹、反舰导弹等,还配置了磁异探测仪等探测设备。基本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然而在发动机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因为短翼二端只能安装二台发动机,国产的5500马力的涡桨发动机,油耗较大,功率也不够大,速度和航程都成问题。俄国也没有功率正好合适的发动机可引进。这时设计组得到金龙电池的信息,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和运输机设计组一起,通过国家科委调集电动机方面的专家(飞机制造业实在是缺乏电动机专业人才)组织了电动推进机组的攻关组。经过8个多月的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一系列的电动推进机组。金龙电池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变频组件向交流电机供电,这类电机的直径小,而转速高,电机直接驱动定距螺旋桨,通过变速来调节输出功率。逆变变频组件安装在机翼中,散热片成了翼刀。整体效率在很大的功率变化范围内保持在94%以上。控制系统加电机一起达到了3.2千瓦/公斤的比功率,虽然远小于涡桨发动机,但在远程飞机的“燃料加发动机”与 “电动机加金龙电池”的总重量的比较中,后者远远领先。
此时飞机本体的改造也完成了。外形基本上没有变化,可是内部设备和性能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取消了庞大的油箱,15000公斤高级金龙电池和逆变变频组件全部装在下单翼内,降低了重心,提高了机身的耐波性。备用电池仓还可以放5000公斤电池。二台额定功率 5000千瓦的高速变频电机直接驱动螺旋桨,在短时间内最大功率可达到7500千瓦。巡航速度为60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700公里/小时,巡航时间20小时。转场航程高达10000公里。
取消了原来的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池组,更换了半导体空调系统。反潜巡逻型的机舱内更宽敞了,配置了半导体强制冷的热成象仪“探针”,探测通气管航行状态的潜艇极为有效,以及一大批磁探仪等探测设备,并大幅度加大了雷达的功率。空中加油型的机舱就是大油箱,支撑发动机的短翼也能装不少油,安装了三套空中加油设备,可在3500公里的范围内,在空中同时为3架歼-11等型战机加油。还有机械手装置可以把供应舰或潜艇抛在海面上的输油管端的供油头抓起,与机身上的受油装置连接起来向油箱加油。
今天的试飞非常成功,巡逻艇上的观察组还没有怎么觉察,这架“水轰-6”就静静地开始在湖面上滑行了,因为电动机几乎是不发声的,螺旋桨也是经过减噪声设计的,以往由于活塞发动机或涡桨发动机自身的噪声巨大,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翼根下方的二个球柱形突起与机身在水面上留下了3道清晰的水线,这架庞大的水上飞机滑行十分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滑行就离开水面升空了。经过各项测试,证实换装电动螺旋桨系统后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后还测试了“探针”热成象仪、磁探仪和拖曳式声纳等反潜设备;加油型的则进行了空中加油试验,都获得了成功。海军又获得了一柄神兵利器。
上海大连造船厂11月28日
即将离开舾装码头投入试航的这艘巨舰,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059型东方级导弹驱逐舰。
二十世纪末该级舰一出世就震惊了国际上的海军强国和台湾当局,它舰长172公尺、宽 22公尺、标准吃水5.8米、满载吃水6.8米,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宽体舰。标准排水量9200吨,满载排水1万1千吨,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艇,深V型舰型的应用,和强大的主机动力使该舰最高航速达到35节之高,同时庞大的舰体也为航程达1.2万海里/18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此巨舰仅需195人即可操作。
该舰采用多项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
——该舰装备了由四面位于主桅杆根部的大型平面式天线为特征的HKZ-10型相控阵雷达,整体性能较十几年前研制成功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所使用的作为“宙斯盾” 的相控阵雷达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探测距离增加了近一半。
——强大的动力装置由四台国产高效燃汽轮机和两台高性能柴油机共同组成,总功率达 12万马力
——首次装舰的大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使该舰拥有122枚远程防空导弹和32枚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成为现实
——四座弹炮一体近防系统和六座双37近防炮为该舰提供了可以信赖的最后一道硬杀屏障
——全隐身舰体设计和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又构成了该舰的软屏障
——舰首是双130毫米全隐身主炮,显示了她独有的主力驱逐舰的尊严与魅力;舯部两侧隐身网栅内的五联装533MM高速反潜鱼雷同先进的YY-03型先进鱼雷诱饵系统一起构成了对敌潜艇的近距防御
——舰艉宽阔平坦的飞行甲板可容纳两架大型直升机同时起降,而大型半埋式机库既有利于隐身又可存放三架大型直升机。
——舰内生活设施先进而又齐备,舰员生活非常舒适,这也为长时间在海上巡航、作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该级舰的研制就是要确保拥有一流的隐身性能和强大的攻击能力,同时还要有全方位抗饱和攻击和舰队区域防空的能力,作为我国第一代航空母舰的主力护航舰和防空舰,同5000 吨的“海卫”级大型导弹护卫舰、6000吨的“093”新型攻击型核潜艇以及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共同组成我国航母集群的护航舰队,并与之一齐组成集远程攻击与远距兵力投送于一体的强大远洋攻击型航空母舰战斗群。
该级舰首舰“香港”号于2003年正式加入海军现役部队,并从2003年开始,以每年2-3 艘的速度建成服役。
今天即将试航的是第8艘,外形变化最显眼的是没有了烟囱,当然可以看到舰体中部的两侧各有一个进气口和排气口。
在舰上向顾史政中将为首的军方代表进行介绍的改型总设计师刘永健充满自信地说道: “这决不是排气口位置的简单移位,而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大改进。全舰只有一台燃蒸联合发电机组RZ-80,输出电功率8万千瓦,它横置在舰舯部22米宽处。它可是我国机电工业界的杰作,采用模块式组合,借鉴了我国独创的微波助燃、等离子发电的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整个机组由6个2.4米×6.1米的标准集装箱组成,第一组是“双转子电动压气机组”模块, “燃烧室-等离子发电机组”模块,“蒸汽锅炉”模块串联起来从左舷到右舷排列在主甲板下的机舱中。从进气口吸入的空气经低压、高压二组压气机的压缩,在最后一级利用海水冷却,提高了效率,总压比达23.6;由于没有燃气涡轮,采用含5%特殊添加剂的航空煤油,在微波助燃的条件下,燃油几乎完全燃烧,并含有大量的等离子体,进入等离子发电喷管时温度高达1950 oC,输出电功率4.5万千瓦;排出的尾气温度仍有980 oC进入蒸汽锅炉模块,产生高压蒸汽,废气在排出前还可以通过喷淋海水冷却,进一步降低红外特征。
高压蒸汽进入并列相邻的第二组的“蒸汽轮机”模块,驱动蒸汽轮机运转;蒸汽轮机则带动“发电机”模块的直流发动机组发电,输出电功率也为4.5万千瓦;蒸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进入海水冷却的“冷凝机组”模块被冷凝为液态水,将重新被压入蒸汽锅炉。这一组的三个模块自右向左紧贴着上一组排列在机舱内。整个机组除去压气机组消耗的1万千瓦,总输出功率为8万千瓦,效率高达52%。其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制造、装配和维修,还能适应今后的技术进步。为这一机组配置了10万公斤的金龙电池,如同一个巨大的调节器,使机组始终在最佳状态运行。而且电池组充满电出航时等于20万公斤的燃料。更绝的是,舷侧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当然是敌方反舰导弹攻击的重点,一旦接敌交战,可以关闭发电机组,金龙电池组视储电的情况足以支持舰艇全速运转5-9小时。此时这二个口子各有一块重达10吨的装甲钢板覆盖,足以抵御反舰导弹的攻击,当然这枚导弹还要有幸能突破那么多重的防空网。
“自然我们的新舰是采用全电推进的。说起 ‘全电推进’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是国际舰船制造业公认的发展方向,它的好处是明显的,可以使用一套发电设备既为推进电机供电,也为耗电量越来越大的舰载设备供电。这一概念首先是在运载冷藏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实现,因为那些集装箱需要巨大的电能,可是在大型舰艇上实施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它们动力系统的负载变化极大。以美国的研制实力,第一艘全电推进的DD21(先进对地攻击驱逐舰)也要明年才能投入现役呢。最关键的问题是电能是不能储存的,舰上的发电能力必须满足最高航速、战斗最激烈时设备的最大耗电量的总和来设计,可是在巡航时甚至二分之一的发电量也用不了。如果安装2台发电机,巡航时关闭1台,自然可以节能,但舰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要加速,就要立即启动那台发电机并网发电,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因此舰艇上会有多台发电机,还要装备极为先进的供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得发电量与整舰的耗电量时时保持平衡。金龙电池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发电机只有2种状态,满负荷高效发电,或关机。电池将始终满足全舰耗电的需求,供配电系统大为简化。今天我们的新舰就可以试航了,由于我们的系统比DD21简单得多,可靠性远高于它,投入现役的时间不会比美国人晚多少的。”刘总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场的将领也都十分高兴。
“新舰的二根推进轴上各串联了2台低速大扭矩的直流调速电动机直接驱动一个巨大的7 叶大倾角卸负载螺旋桨,一台1.8万千瓦的用于巡航,一台2.2万千瓦的用于加速,整个推进系统噪音小,推力大,十分节能。由于驱逐舰不可能一直以最高速度航行,在巡航时多余的电能可以为电动的舰载直升机充电,也可以通过电缆向拖带的导弹快艇、猎潜艇等小型舰艇供电。这艘059II型东方级导弹驱逐舰的航程也延长到了14000海里。定员可减少14名之多!
“由于取消了发电机舱、燃油(包括直升机的)舱,增设了4个标准垂直发射模块,内置32枚“红旗-91”中程防空反导导弹,增强了防空火力。
“另一项重大的改进是它的探测和电子系统,在HKZ-10的4面平板天线之中,隐蔽着由 3面 ‘冷眼IIH’ 被动相控阵雷达的天线,必要时可升起执行探测和制导任务。舰上所用的电脑已经全部采用国产的 ‘飞龙’ 系列芯片(详见第12节),完全不会受病毒的侵袭。
“再一项重大的改进是更换了主炮,换上了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JPS-07型的双管203毫米大口径舰炮,它是我军科技人员历时17年刻苦钻研的结晶。各国海军都十分重视在主要作战舰艇上装备的大、中口径现代化舰炮。它与一次使用的昂贵导弹相比,无论是作战应变能力还是全天候持续发射,其火力强度及效费比都要高得多。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扩大舰炮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多功能作用。在战术技术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与提高,它所担负的战术使命是:
——海上水面火力支援,对岸轰击以提高诸兵种合成的战斗力。这是其首要任务,它包括:压制敌海岸防御阵地;摧毁敌海港舰群、军事通讯与电子侦察设施;攻击纵深的敌增援集团部队、坦克群;对我两栖登陆及机动突防的集群实施火力支援。
——在水面战、防空战中提高己舰自身的生存力。这包括:对舰作战及扩大舰舰导弹攻击后的毁伤效果;制止高速快艇的多方位进攻;在有效射程内快速突击发射成组弹丸,构成近炸高杀伤破片拦阻网,对空中目标进行硬攻击;发射成组闪光、箔条、红外、烟雾等诱饵弹对反舰导弹进行软防御。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我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以及引进的俄制现代级驱逐舰,都是装备俄制(或仿俄制)AK—130双管13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该炮首次安装 “现代”级首舰上,1981年服役,后普遍装于俄制“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光荣”级巡洋舰上。它代表了国际上八十年代初的先进水平,与安装在日本“金刚”级驱逐舰上的美制MK45—1单管127毫米平高两用舰炮相比各有长短。
AK—130舰炮的设计思想以提高突击射速为主。三个圆形弹架备弹180发。该炮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了一套全自动供弹与装填系统,使其最大发射率达到30发/分·管。大大提高了在有效射程内的毁伤概率。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为稳定高射速时双联装身管的刚度和速射精度,只得降低口径倍数,缩短身管,导致初速减小100米/秒,有效射程损失5千米。
——为了安装两部垂直扬弹通道,使舰体甲板开孔和基座滚动座环增大,炮塔球形外径近6米,高4.7米,使雷达反射面积达28平方米。
——由于炮塔内设有炮位瞄准战位,炮座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导致旋回部分转动惯量增大,方位瞄准加速度上不去,因此影响到快速反应的能力。
——该炮的安装重量达94吨,基座以下部分占据了二层舱室,再下还有弹库舱,有提升机将弹药补充到圆形弹架上。甲板以下部分的安装深度竟达6.2~9.4米,致使该炮只能安装在大型驱逐舰和巡洋舰上,适装性较差。
它与MK45-1共同的弱点:就是炮口动能小,23千米的有效射程作为海军水面火力支援是绝对不够用的。海湾战争的教训证明了舰炮要弥补24~70千米之间的射击空白区,才能充分发挥火力支援与压制的效果。
在研制039型导弹驱逐舰时军方修改了舰炮的战术使命,突出了对大面积正面岸上固定目标和纵深活动目标攻击的任务,强调持续射击的精度和火力强度,此时持续作战时间长,射程远,用较低的射速攻击目标时能进行及时校正,提高射击的准确度。130毫米舰炮虽然有潜力,用增加身管的口径倍数来提高初速增加射程;大力改进弹、药结构的效能因素,以较大幅度提高射程、精度和威力;应用火箭助推弹技术,使有效射程突破100千米大关,但是130毫米的口径,限制了弹药的投送能力。决定成立203毫米舰炮项目组,研制这款我军最大的舰炮。
他们在聘请的俄国专家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历时17年终于在今年研制成功这款**。它重达208吨,在甲板下的安装深度仍保持在8米左右,由于降低了射速,只用一部垂直扬弹通道,甲板上的开口比AK-130还小,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使炮塔和炮座的体积和质量与AK-130相当,强劲的电传装置提高了舰炮在射击过程中的跟踪速度与方位瞄准加速度,使**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能满足快速跟踪、准确射向目标的程序时间要求。实际上使用AK130来拦截反舰导弹是不现实的,雷达对此类掠海飞行导弹的探测距离仅5公里左右,虽然近年来雷达的探测技术有了进步,但是导弹也采用了多项隐形技术,因此探测距离仍是5公里。在这个距离上以双37火炮来拦截要有效得多。
隐形设计的炮塔还覆盖着一层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与飞机的隐形涂料不同,巨舰并不在乎重量,吸波材料的外层还有保护层,雷达反射面积仅1.5平方米。
使用普通弹射程是90公里,使用底排气弹时射程达120公里,正在开发的火箭助推弹射程将达180公里。
战斗部重量是AK130舰炮的3倍多达152公斤,除常规的高爆榴弹外,还有半主动激光制导弹、火箭助推自攻击弹(带子弹头),新型近炸高杀伤破片弹可在空中构成拦截反舰导弹的弹幕,还可发射照明弹、箔条弹、烟幕弹等特种弹丸。当这些重达150多公斤的高爆榴弹打到敌人头上时,其巨大的杀伤力是极具威慑力的。
东方级导弹驱逐舰配置的双203舰炮,还突现了我海军战略思想的转变,我远洋海军将具备向敌方投送突击集群的能力,这些重型**将用于提供持续的高密度火力的掩护。
先期建造的7艘039型导弹驱逐舰将改装改进的AK130M舰炮。通过采用减后座力设计,再把射速适当地降到25发/分,将身管延长了700毫米,这就提高了弹丸的初速,最大射程提高到42公里,底部排气弹的射程达55公里,火箭助推弹更是把射程推升到70公里;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采用电传控制,大大缩小了炮塔的体积和质量,加快了火炮的反应速度和跟踪速度,也提高了射击精度。
旅沪级、旅大级也将改装该型火炮。我军主力舰艇的火炮的火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广州造船厂11月16日
第2艘经过改装的粤秀级导弹驱逐舰“兰州”号,今天将迎来海军的验收团。该级舰原来是俄制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国产化的编号是粤秀级。它主要执行反舰和中程防空任务。满载排水量7800吨,舰长156米,最大宽度17.3米,吃水深度6.5米。动力装置为2台涡轮增压蒸气轮机,总出力100,000匹马力,航速高过32节,以20节航速可以巡航6500海里;最大航行速度32节。舰员为360~420人。基本武装是:
——8枚超音速的SS-N-22“白蛉”舰对舰导弹(马赫2.5)
——44枚SA-N-7、射程为25公里的舰对空导弹
——130mm双连装最新型舰炮
——一架Ka27反潜直升机、鱼雷、水雷、等。
第一期改装的项目不少:首先取消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金龙电池为核心改造了全舰的供配电系统。更换了先进的半导体空调机组。在桅杆顶部安装了半导体强制冷的热成象仪。经过改装整个电气系统的重量、体积都大幅度下降,性能有了提高,还减少了8名维护系统的舰员。海军的代表对改造的成果十分满意。
然而第二期的改造工作量更大,我国根据许可证制造的最后2艘“现代”级,在俄国专家的帮助下利用金龙电池对整个供电、电气系统和推进系统的设计作了重大的改进:二台蒸汽涡轮机直接推进二台发电机,由于取消了减速机组,不但容积正好可以放发电机,而且出力也增加到7万8千千瓦,每根推进轴上串联一台11000千瓦的巡航电机,一台2.8万千瓦的加速电机,使得最大航速达到35节,而且采用7叶大侧斜低速螺旋桨,水下噪音足足降低了10 分贝。关键是配置了7万公斤的金龙电池,完全消除了蒸汽轮机启动和加速慢的问题,充足了电能的金龙电池可以直接推进战舰以最高航速航行10个小时,蒸汽轮机完全可以按照最佳程序启动,然后一直以最佳状态满负荷发电,战舰以巡航速度航行时,多余的电能为电池充电,甚至为电动直升机的电池充电。一旦需要加速,则电池就向外供电。经测试反应速度还超过了燃气轮机系统。而蒸汽轮机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最大航程已由 6800海里增加到8800海里。
由于取消了原来的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池,改造了空调系统,节省了重量和容积,扩大了直升机库,可以搭载一架轻型Z-2H“海燕”武装侦察直升机,一架WZ-1H重型反舰直升机(或QZ-1H重型反潜直升机)。由于大幅度简化了供电和电气系统,自动化程度又得以提升,舰员由360人减少到了290人。经此改造“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的性能将全面超过印度的“德里”级驱逐舰。2艘新型的“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同时在上海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
2艘航母集群的“粤秀I”(拆除直升机库加装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也在新沪造船厂和黄埔造船厂按上述方案改建。
我国自行研制的旅沪级、旅大级同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性能都有了惊人的提高。
上海沪东造船厂11月15日
就海军发展而言,护卫舰普遍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伴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舰船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今天的护卫舰所遂行的作战任务、达到的作战效果,已与中、小型驱逐舰难分伯仲,更强调远洋作战和全方位攻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远洋作战轻骑兵。
在90年代新出现的护卫舰,无论是在舰载武器的攻击力、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子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在舰艇的隐身性、稳性、适航性、续航力、自我防护能力,甚至舰员居住的舒适程度等方面都比以往的护卫舰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比较典型的新型护卫舰主要有:英国的23型、法国的“拉斐特”级、德国123型、等等。它们主要有如下特点:
——大排水量、高适航性、长续航力:满载排水量超过了3500吨,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均在4000海里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00海里(德国123型)。提高了远洋作战能力而使舰载武器装备数量和重量增加,也提高了舰艇自身防护能力和损管能力。还改善舰员工作、生活条件,并为未来现代化改装预留了储备。
——高隐身性和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舰艇的隐身性能已越来越为各国海军所重视。良好的隐身性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则可使舰艇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维持其被攻击后的作战能力及自身生存能力。普遍采用舰体干舷外倾(10°~20°),上层建筑侧壁内倾(7°~15°),各相交面交角处用圆角过渡,舰上暴露部位敷设吸收雷达波涂料等新的设计技术,使得它们的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小型巡逻艇。
——德国123型舰采用减振筏座、对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加装隔音罩、使用低噪声5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技术,英23型舰则采用先进的“气幕”降噪系统、螺旋桨利用通气技术降低空泡噪声等措施达到声隐身。它们还对烟囱、发电柴油机排气口、空调装置的排气孔等红外辐射源采取了相应隐身措施。
——它们采取了严密的 “三防”措施,对舰内舱室进行了分区设计(如英国23型舰分为 5个独立消防区,分别有各自的消防和通风系统)或独立水密舱设计(如德国123型舰分为12个水密舱,分别有三防及灭火装置)。从材料到结构设计上加强了抗冲击、抗破损措施,如德国123型舰整舰全部采用DH36高强度钢,对作战情报指挥中心、弹库等敏感部位还采用了多层复合材料装甲防护。其独具特色的3个箱型纵向梁(长度占舰长的80%)和6个双层横舱壁结构使整个舰艇强度大为增强,即使遭导弹直接命中,舰体也不致立即断为两截,且能减少炸弹爆炸时破片对舰体的损害。
——动力装置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它们广泛采用的是CODOG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英国 23型舰采用了一种新颖的COLAG柴燃电联合动力装置,柴电推进时由于不用齿轮箱,噪声明显降低,为拖曳阵列声纳使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多样化的一流武器装备:它们都有一项主要作战使命(如防空、反潜或反舰)。但作为新一代水面武器搭载平台,又都具备对空、对潜、对舰的三维空间作战能力,有的还具有对岸攻击能力。防空火力普遍采用了模块化垂直导弹发射系统,为护卫舰对付来自空中饱和攻击提供了有效防御手段。
——它们都装备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英国23型舰上的996(Ⅰ)型三坐标雷达、911型火控雷达、2031Z型拖曳阵列声纳、SSCS作战数据处理系统等。这些先进电子设备的采用使得该型舰具有很强的先敌发现、先发制人、密集攻击能力。德国123型舰上的“机警”三坐标全天候雷达用于远程对空对海警戒、目标跟踪指示;LW08雷达用于远程对空搜索,为火控雷达提供目标指示;STIR180目标跟踪和照射雷达,具有多种电子抗干扰和电子战支援能力,可对低空导弹一类目标迅速而准确地跟踪。此外,该级舰还装有SQS-23Bz主/被动探测声纳 (已预留加装拖曳阵列声纳位置)、UYK“扎第尔”战术数据处理系统、北约11号数据链以及卫星通讯系统,这些先进的电子设施使得该级舰具备相当强的综合作战指挥能力,可作为指挥舰使用。
——它们无论是舰船操纵,还是作战攻击,自我防护均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如英国23 型护卫舰和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动力机舱控制实现了全自动化,操纵由全舰控制中心进行,在中心还可对全舰供电、配电、“三防”等进行集中监控。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舰上人员编制较以往同类舰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21世纪后,它们先后实施了新的改进,要点是:
——加大防空、反潜、反舰导弹射程,强化超视距攻击能力:西方国家护卫舰较普遍配置的“飞鱼”、“鱼叉”反舰导弹射程已达100千米以上,法、德、加拿大、英等国都试验加中继制导使之射程增至300千米以上。
——采用模块化垂直密集发射技术,重视防御大批量多方位的饱和空中袭击:德国123 型护卫舰已在预留位置加装了一座MK41型16单元“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其防空导弹发射单元已达74个。
——采用性能更先进,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大型直升机:法国“拉斐特”级和英国23型护卫舰已换装了EH101或NH90直升机,它们有效载荷大、功能齐全、装备性能先进等特点,不仅可执行反潜作战任务,还可用于反舰、空中预警、超视距目标指示、电子对抗乃至搜救、补给等多重任务。
——加强目标探测、电子战、作战数据综合处理能力:重视使用超视距探测系统(如超视距雷达、预警机、卫星探测系统等)、拖曳阵列声纳技术(法、英、德新型护卫舰均已装有拖曳阵列声纳),将水面、水下、空中多种相关目标数据由计算机综合处理,提供准确的攻击目标信息。采用具有主被动功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对C波段到J波段各种雷达进行威胁预警、对目标实施干扰。
——采用新型高强度材料和新的结构设计及在敏感部位加装复合装甲等措施,提高抗破损能力。
尽管英国23型护卫舰采用的是新颖独特的COLAG柴燃电联合动力方式,但显然CODOG由于更经济、实现更容易而被广泛接受,预计今后护卫舰采用这种动力方式仍将占主导地位。
护卫舰不再是以往只能执行单一任务的舰种,而是具备远洋作战,具有全方位强大攻击力的高度现代化的作战舰艇。
我军在二十一世纪初建成的“海卫”级大型导弹护卫舰是我国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护卫舰”,它一问世就轰动了国际造船界。
与“旅洋”级驱逐舰一样,都采用了深V型和宽舰体舰型设计,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以及隐身性的近乎完美的统一,舰体水线处长132米,宽17米,标准吃水4.6米,满载吃水5.2米,标准排水量4850吨,满载排水量高达5400吨。由于先进的隐身设计、高科技反辐射涂料和表面吸波材料的广泛应用,使该级舰在雷达屏幕上更象是一条300吨的渔船。
该级舰采用了我国在引进、消化和吸收了俄罗斯的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该系统可随任务需要任意改变搭载武器的种类和数量,该系统可兼容我国的C-803/80X系列反舰导弹,CJ-X系列反潜导弹和海红旗系列(俄制改)中近程对空拦射导弹,并可用四个单元的容量装载一枚重型的超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对陆两用巡航导弹。该系统以模块化形式装载,每个模块有8个标准单元或2个特大型巡航导弹单元或32个近防导弹单元,该系统的效能是美国MK-41系列垂直发射系统的4倍,体积缩小25%,而价格只及其一半,因此比较适合中小型舰艇装载。
“海卫”级就装载了8个模块,其中四个标准模块置于舰体中部的甲板下,内置有32枚“红旗-91”中程防空反导导弹,该导弹一般以两枚齐射方式对45公里内的来袭超音速反舰导弹有较高的杀伤概率,也能对5公里以内的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实施拦截;对45公里以内飞行高度不超过3万米的超音速飞机也有很高的杀伤概率,该型导弹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舰载区域防空导弹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有两个模块位于外形低矮且全面应用隐形设计的舰桥前的甲板上,其内置有16枚C-803型超音速中程反舰导弹,该型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50公里,且末端将以2倍音速在海面以上5-7米内做掠海飞行直至击中目标,这就使得敌舰很难进行有效的拦截,该型导弹也是一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型舰对舰导弹;
另两个模块分别被置于舰桥前反舰导弹单元的前面和舰艉直升机机库与发动机进排气柱之间的甲板上,其内各备有32枚“海红卫1”型小型近程反导导弹用以抗击最为猛烈的饱和攻击。此外,“海卫”级舰舰桥上隐形的主桅杆两侧各有一座双管37毫米近防炮,舰艉机库顶端也有一座近防炮。
舰艉机库内可容纳2架12吨级新型卡-27反潜直升机,该机可依据所要执行的任务的不同改变武器的携带情况,除内挂4枚324毫米反潜鱼雷、16枚深水炸弹执行反潜任务,也可挂12枚C-701轻型空对面导弹执行攻击敌滩头要塞和小型水面舰艇的任务,或可挂两枚C-803超音速反舰导弹执行中距对舰攻击任务,当然也可执行超视距目标指示、电子对抗乃至搜救、补给等多重任务。
随着“海卫”级护卫舰的出现,人们对我军加速建立远洋海军的认识,无疑又受到一次强有力的冲击。
作为我军二十一世纪初的第一代主战舰艇的“海卫”级远洋导弹护卫舰的建造数量计划达到创纪录的42艘,它们的前6艘被编入我军第一代航空母舰战斗群中作为护航舰,有2艘被编入以东方级导弹驱逐舰为核心的中型远洋打击战斗群中作为战斗群的主要突击力量,海军还计划以一至两艘该级舰为核心,编入几艘导弹艇和常规潜艇组成近海巡逻队,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今天在舾装码头即将起航的“海卫II”级的首舰“玉树”号雄姿英发,等待出海试航。改型总设计师洪嘉信高级工程师在带领海军副司令员蔡兴胜中将等军方领导在全舰察看后,在舰上的战术中心利用电脑演示系统向他们作进一步的介绍。海卫II的主要改进是:
——既装备了HKZ-10相控阵雷达,同样“套装”了舰用型“冷眼IIH”被动相控阵雷达。一般的所谓“隐形舰艇”,一旦启动搜索雷达,对方立即就能探测到你,而且根据雷达波的特征,与电脑数据库中储存的资料一比较,还可以知道这是那一艘舰艇。如果不启动雷达,就只能依靠其他的探测设备诸如,侦察卫星、预警机通过数据链传递敌情,会受到种种限制。开启“冷眼“被动雷达则不会暴露自己,而且既不受敌方的干扰,也不会招来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安装了一台RZ-40模块化燃蒸一体化联合发电系统,它的外形同RZ-80一样,输出功率仅为RZ-80的一半,由于设备密度较低,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适合于中型舰艇使用。海卫级的宽度不能横置,就安装在机舱中的减震浮筏上。它输出的电能足以供主机和全舰的设备使用。多余的电能可存储在配置的4万公斤金龙电池中,也可为舰载直升机的电池充电并通过电缆向护卫艇或导弹快艇供电。
——采用全电推进系统。必要时也可以关闭RZ-40,仅靠金龙电池供电。
——由于取消了发电机舱、燃油(包括直升机的)舱,增设了2个标准垂直发射模块,内置16枚“红旗-91”中程防空反导导弹,增强了区域防空火力。可以减少12名定员,进一步改善了指战员的生活条件。
海试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隐形设计也很成功,对雷达波的反射截面已经低于300吨级的渔船;关闭发电系统时,红外特征很弱,反舰导弹的热寻的头很难对它进行跟踪;全舰的噪声也大为降低,改善了舰载声纳的工作条件。
随着新型全电推进的“旅洋”级和“海卫”级舰的大量装备,我人民海军将以崭新的姿态踏上保卫人民的万里征程!
我军大量装备的053型导弹护卫舰都在加速进行改造,整体的战斗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东海南部某海区12月24日
在海军这个我军的弱势军种也有一个亮点,那就是一批小型舰艇活跃在海防线上,创造了不少小艇打大舰的奇迹。
在1950年5月25日至8月3日协同陆军131师解放珠江口万山群岛的新中国第一次海战中,当时的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即南海舰队前身),仅依靠5艘28吨的小炮艇,9 艘小登陆艇9艘,1艘步兵登陆舰(“桂山”)、1艘坦克登陆舰分别组成火力船队和登陆艇队,与拥有1艘护卫舰、4艘登陆舰30余艘炮艇的国民党第三舰队决战。在首战中“解放”号炮艇竟然潜入敌占港口,在国民党海军的3000吨级的登陆舰丛中,找到旗舰“中和”号护卫舰,以小炮和机枪与之对战,还打得舰队司令重伤。
1965年8月6日,南海舰队4艘护卫艇(125吨)及11艘鱼雷艇(几十吨),以161炮舰为支援兵力,在福建东山岛南兄弟屿附近海面,一举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艇 “剑门”号(满载排水量1250吨)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满载排水量450吨),这就是著名的“八·六海战”。我军仅护卫艇2艘、鱼雷艇2艘受轻伤。
同年11月14日,东海舰队的护卫艇和鱼雷艇各6艘组成的突击群,在福建省崇武以东海面,历时1小时33分,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我仅护卫艇和鱼雷艇各轻伤2艘。
我军装备最弱的南海舰队,却打赢了两场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海战:七十年代的西沙之战和八十年代的南沙之战。两场战争收复了西沙全部和南沙的部分岛屿,为南中国建立了海上安全屏障,获得了广阔的海洋领土,为取得南海资源提供了陆基保障和法律上的依据。
1974年1月15日的西沙海战,面对南越最大一千七百吨的护卫舰4艘,南海舰队迎战的是架着机枪的渔船和最大吨位只有五百吨的猎潜艇、扫雷艇也仅4艘。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海军战士在海上扔开了手榴弹,最后打得南越海军抱头鼠串,最终收回了永兴岛、珊瑚岛、东岛、中建岛等七个岛屿,控制了全部西沙群岛。这场以中国胜利告终的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小艇打大舰的经典战例。
此战后的5月18日上午,在蒋介石的首肯下,才有“昆明”、“成都”、“衡阳”、 “贵阳”等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地通过台湾海峡,到达南中国海。
在1988年3月14日的南沙海战中,我军就出动了1600吨的502号火炮护卫舰、1700吨的 531号导弹护卫舰和1900吨的556号导弹护卫舰来对付越南的海军。此次海战,我击沉越军运输船1艘,重创越坦克登陆舰、运输船各1艘,俘敌9人(敌伤亡人数不详)。我仅轻伤1人。
今天,东海舰队第二快艇支队的申钟惠中校率领了一支由导弹护卫艇、反潜护卫艇和导弹快艇组成轻型舰艇战斗群在这个离海岸线260海里的海区,迎战“兰军”的3艘江卫II级大舰。
早在二十世纪末,这个支队就突破重重难关,把导弹护卫艇、反潜护卫艇和导弹快艇编成的轻型战斗群挺进到公海大洋上进行对抗演练,实现了这类轻型舰艇从沿海驶向近海的壮举。当年他们创造了护卫艇在海上生存14天的记录,连昔日早出晚归的导弹快艇也在海上生存了5天。更创造了护卫艇一次航行69小时,导弹快艇连续航行27小时的记录。这些记录在几千吨级的大舰上是不足为奇的,可这都是些500吨,甚至100来吨的小艇啊。在满载排水量 540吨的红箭级导弹护卫艇上竟然要装上3台总功率达1万5千马力的柴油机,它们的复杂机件还要加上密如蛛网的燃油管路、滑油循环管路、冷却水管,还有复杂的发电设备和供配电设备,艇上的空调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由于艇小在高速行驶时颠簸是很激烈的,而且这些设备在高速运行时发出的强烈噪音和高温,已经把小艇上拥挤着的70多人搞得晕头转向了,其中的设备运行维护人员还得精心维护这些复杂的设备。能经过上千公里的拉练不出故障确实难能可贵。
今天申中校率领都是新型的小艇了,编队中有2艘红箭II级导弹护卫艇,红箭级导弹护卫艇是在一九九一年交付部队试用的。技术参数:长六十五点四米,宽八点四米,吃水深二点四米,标准排水量五百二十吨,动力为三台柴油发动机共一万五千八百马力(11600千瓦),最高航速三十二节,最大航程可达三千二百多公里,战斗定员七十五人。武器配备有三联装鹰击八号导弹发射器两座,双管三十七毫米全自动舰炮一门,射程五公里的双管三十毫米全自动舰炮两门,以及新式搜索与射控雷达和电子战干扰设施等,是一款战斗力相当强劲的护卫艇。
七零一研究所年初就接受了海军和总装备部下达的指令,以金龙电池为核心,并应用其他的先进技术研制新型的导弹护卫艇。他们研究后提议在红箭级的基础上改型的方案,以便尽快拿出拿出产品来。军方批准了该方案,改造任务书规定:
——拆除柴油机和油箱,安装二套2000千瓦和4000千瓦串联的电机组直接驱动双推进轴,配置24000公斤金龙电池。冲击航速34节,短时间的航速可达36节。适应新的战术:随舰队航行时通过电缆由大型舰只供电,向敌舰冲击时脱离电缆以冲击速度出击,攻击敌舰后高速脱离战区,然后以巡航速度返回供应舰补充导弹和弹药,接上电缆进行充电和航行,以便再次出击,如果直接更换电池,则可立即再次投入战斗。由于拆除了3台庞大的柴油机和油库,又可以减少12名定员,还换装了半导体空调系统,舰员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利于长时间的随舰队巡航。
——艇体进行隐形改造,以能吸收一部分雷达波的合成材料封闭艇的上部,艇体表面涂强烈吸收雷达波的涂料,有了外壳的保护涂料不易损坏。由于金龙电池的密度大,放置在艇底保持了重心。
——装置了半导体空调系统,进一步改善舰员生活条件。
——加强了数据通道,可以接收友邻舰艇、预警机、直升机,甚至侦察卫星传输的图象信息,直接输入火控系统,大大加快了攻击的速度和精度。
——艇底着水部位粘贴人造鲨鱼皮,以进一步降低噪音,并可节电,提高航速。
——武器装备仍为三联装鹰击八号导弹发射器两座,但已经可发射C-802D和C-803B这些新型反舰导弹了。1门双37毫米近防炮,既可作为防空火力,也可发射钨芯穿甲弹、穿甲弹等作为舰炮。撤除了2门双联装30毫米炮。
最大的变化是可装备1架超轻型直升机,这是继以色列后,第二型装备直升机的导弹护卫艇。在年初接受任务后,项目组就提出要求装备舰载直升机,总装备部委托南昌直升机设计局同步设计一款适用于护卫艇的舰载超轻型直升机Z-2H,其战术任务可不轻:侦察、中继制导、搜救、补给,攻击小型舰艇。
设计局接受任务后,决定以我国已投入批产的一款1吨级的超轻型直升机为基础进行改型设计,组织了最强的技术力量来设计我国的第一款舰载直升机。一台扁平的300千瓦的直流电机就像是吸在机舱的顶上,伸出机顶的轴直接驱动一副直径8.2米的3叶无铰碳纤维旋翼,无铰旋翼是很适合超轻型直升机的。采用我国独创的旋转尾梁外壳来产生抗扭力,无尾桨。机身极具特色:通长的机舱,后舱门上半截向内开启,下半截向外放,可与机舱地面齐平;机舱下面略宽,两侧是二个长条型圆筒密封舱,4个跪式抗冲击起落架轮可收入其中, 220公斤的金龙电池也放置其中,降低了整机的重心。直升机依靠密封舱的浮力可以停在海面上,进行救生作业。
Z-2H的最大速度是320公里/小时,以22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可以飞行2000多公里,它的航程是惊人的。它的电动机短期功率可达400千瓦,因此机动飞行时余裕功率大,机身又轻,机动性极佳。
机头是一具微型相控阵雷达,图象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护卫艇的指挥中心,也可为反舰导弹进行中继制导。驾驶舱的顶棚上是一具组合了微光夜视仪、“探针”热成象仪、望远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的光学探测器,它们接收的图象既可存入存储器,也可显示在侦察指挥官的平显上,目标距离和方位数据可向护卫艇发送。粗大的尾梁的后端是一个具有EMS(电子支援措施)功能的“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机头左侧是一具12.7毫米航空机枪,可以提供一定的空中火力。右侧是另一具“天眼通”,因此可以监视16个敌军雷达目标。
Z-2H具有较强的侦察能力。作为一个多用途平台,执行救助任务时,可降落在海面抢救落水的飞行员或海员,或放一副担架;执行补给任务时,可运送2名舰员,或200公斤的物资。它还可以装上短翼挂载2枚C-701轻型反舰导弹,在打击走私铁壳快艇或对付低烈度冲突时,这可是有力的打击力量。
由于机身小,虽未刻意进行隐形设计,在澡盆形座椅装甲和主驱动电机进行隐形涂料处理后,全机的RCS(雷达反射截面)在全方向都低于0.3。
后来这款轻型直升机及其各种改型活跃在各条战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申中校编队的2艘037M型反潜护卫艇也装备了这款直升机,它可以收放声纳浮标,机载探测设备也大大延伸了037M的反潜范围。
037M是海南级反潜护卫艇(037I型)的改进型,原037I,艇长六十四米,宽七点二米,吃水深二点二米;标准排水量四百三十吨,满载排水量四百九十吨;动力为四台柴油发动机共八千八百马力,驱动4根推进轴,最高航速二十八节,最大航程三千三百多公里;武器配备有射程十二公里的双管五十七毫米舰炮前後各一门,双管二十五毫米高炮两门,五管射程一千二百米的反潜火箭发射器四座,以及深水炸弹投射系统两座,还可携带水雷十二枚。有些艇用四座鹰击八号反舰导弹发射器,取代五十七毫米的主炮,该导弹发射器还能发射携带 324毫米反潜鱼雷的CY-1长缨一号反潜导弹。还装有螺旋桨消声装置,并配备有平面搜索雷达、射控雷达和主动式高频舰底声纳,最新生产的艇还装有法国汤姆生公司生产的可变深度主动式中频声纳,具有较强的反潜能力。战斗定员七十二人。
由于亚太地区国家的潜艇很少,以往这些猎潜艇实际上仅发挥了大型护卫艇的作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周边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引进的先进潜艇的数量,我军的反潜力量极需加强以应对这一挑战。
生产出第一艘037I的上海求新造船厂接到的改造任务书相当简单却极为有效:
——去除柴油机,加装串联的2000千瓦巡航搜索电动机和3500千瓦的加速电动机组二套,分别驱动二个推进轴,最高速度提高到32节。
——22000公斤的金龙电池使它的最大航程达到3400公里,它随舰队高速移动时通过电缆由驱逐舰、护卫舰得到电力供应,执行舰队护卫搜索反潜时才脱离电缆,此时大都是低速航行,只有搜索到敌潜艇实施攻击时,才启动加速电机。必要时还可以用直升机更换电池,以延长航程。
——艇底着水部位粘贴人造鲨鱼皮,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提高反潜声纳的探测效率,并可节电,提高航速。
——武器装备:以双37“密集阵”炮代替57毫米舰炮,配置的钨芯穿甲弹和贫铀穿甲弹在近战中对中小型舰艇有相当的侵彻力;2座双联装导弹发射器可以发射CY-1反潜导弹、C -802导弹、“海红旗-7C”防空或C-701(有“海上游击手”之称的小型多用途导弹)。加强了深弹投射系统。
——拆除了2门双25高炮和反潜火箭发射器,而且艇身延长了2.5米,设一个Z-2H超轻型直升机的机库。Z-2H装上短翼后也可挂载反潜火箭。
这款新型反潜护卫艇的满载排水量提高到530吨,航行时没有高温废气排出,噪音大幅度降低,这既增强了护卫艇的隐蔽性,也提高了反潜探测的效率。护卫艇腾出来的空间和重量加装了收放式变深阵列声纳和防空导弹。还加强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虽然探测设备增加了,战斗定员却减少到60人,其中还有2名直升机飞行员呢,每个艇员的生活空间有所扩大,半导体空调系统又改善了艇员的生活条件,有利于长期的编队航行。
申中校率领部队接收这二款新型护卫艇进行试航时,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他们的心情。在试航中适航性、雷达隐形、速度、导弹攻击、防空火力都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目标。这些电动护卫艇在高速航行时不发热,又无噪音,隐蔽型极佳,指战员尤其对艇载的Z-2H 直升机评价很高,一致认为新型导弹护卫艇性能全面超越了著名的以色列的导弹快艇。在东海舰队参谋部的支持下,他们研究了新的战术。为了做好海空协同作战,申中校让每一位艇员都登上直升机让他们了解从直升机的角度如何搜索、攻击,以及救助,也让飞行员充分了解护卫艇的作战能力。为了更好地挖掘新艇的潜力,组织了这次对抗演练。
编队中还有4艘经过技术大改造的红箭级和037I护卫艇以及4艘改进的024型导弹快艇。它们都以金龙电池-电动推进系统为动力,雷达和光电探测系统都得到了加强;艇底贴了人造鲨鱼皮。性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很有创意的是他们将进行“伙伴”补给的战术演练,一般的供应舰很难跟上这些神出鬼没高速移动的快速小艇,申中校受航母上苏-33伙伴加油的启示,改装了1艘037I型护卫艇,武器只保留了1门双37近防炮,舰员减少到35人,增加了医护人员和设备保障人员,扩大了冰库,多装了不少食品和淡水,还有不少充满电的金龙电池和弹药,依靠艇后部的“鱼叉”拉降装置,可以用Z-2H对编队中其他护卫艇实施垂直补给和援救,甚至用吊运的方式向导弹快艇供应淡水、食品。这可是世界上的首创。
他们演习的海区既有岛礁区和狭窄的水道,又有空旷的风浪区和“敌情”复杂的公海航行区。申中校率领的战术群充分利用艇小,在波峰浪谷间挺进,在Z-2H的指引下,隐蔽接敌后从多个方向发起导弹饱和攻击,在摧毁了“敌舰”的上层建筑后,迅速接近进行舰炮的轰击扩大战果。在整个演习中,申中校率领战术群共发现目标14批“敌舰”,并出色地引导了7批多艘次的对“敌”攻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还通过数据链向基地传输敌情,召来JH-7并引导它们对“敌舰”发起协同的导弹攻击。
海军司令部对这次演习成果评价非常高。立即加速了新艇建造和老艇改造的速度。
将配置于航母集群的037M反潜护卫艇和红箭II级导弹护卫艇撤除了直升机机库,但保留了助降系统,用于垂直补给。将2座双联装导弹发射器改为四联装发射器。在潜艇探测、反潜作战和对空防御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
武昌造船厂10月14日
一艘T43II型扫雷艇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後,以俊俏的身姿停靠在码头边,即将接受军方的验收。黄埔和广州两个造船厂也分别承担了改建任务。这种扫雷艇现仍是海军远洋舰队扫雷部队的主力,有近30艘在服役。原来的技术参数:长六十米,宽八点八米,吃水深二点三米,标准排水量五百二十吨,满载排水量五百九十吨,动力为两台柴油发动机共二千马力,最高航速十四节,最大航程五千四百公里,战斗定员七十人。这种扫雷艇配备有电磁、声纳等多种扫雷设备,武器装备:双管三十七毫米舰炮两门,以及双管二十五毫米高炮两门和双管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两挺,还可携带深水炸弹。
改造任务书规定:拆除柴油机和油箱,串联的1000千瓦巡航搜索电动机和3000千瓦的加速电动机组二套,分别驱动二个推进轴,最高速度30节。它的行动与其他2种艇相反,随航母集群高速巡航时要开启加速电机,实施扫雷任务时则只开巡航电机。配置12000公斤金龙电池。可以通过电缆由大型舰只供电和充电。增加了不少扫雷设备。改装了半导体空调系统,定员减少了10人。武备改为:1门双37速射炮,一座四联装导弹发射器,同037M,可装新型“海红旗-7”或C-701;深弹投射系统。有Z-2H的助降装置。
一款沿海型的T43II则撤除深弹投射系统设置了直升机库。T43II型扫雷艇的性能有了相当的提升。
以上三型小型舰艇的改造成功,将使海军装备的大量小型舰艇重获新生,大幅度地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以全新的姿态活跃的海防线上和各支舰队中。说实在的,我国的海军只有这些小型舰艇有过较多实战的战例,无论是对抗台湾的海军舰艇,还是在西沙海战对付南越的大舰艇,都是依靠这些小舰艇取得了胜利。那些潜艇、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并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且在处理平凡而琐碎的领海纠纷时,小型作战舰艇使用起来比大舰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反应速度也更加及时,同时考虑操纵费用的问题,小型作战舰只还是大有可为的。未来中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就要靠这些作战对象广,作战威力强,有一定续航和持续作战能力的多用途小型舰艇来保卫。
金龙电池和一系列科技成果,大幅度地提高了我海军的远程攻击力,为航母集群提供了强大的护卫力量,为他们迅速跨入兰水海军的行列作出贡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