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李世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师父与李世民的密室里密谈半天后,两人哈哈大笑地出来,还亲密地手握着手呢,不清楚情况的还以为他们有断袖之癖。
“玄奘,你陪秦王到金山寺到处参观一下。”
“是,师父。”没办法,翅膀还不够硬,只好恭恭敬敬地做孙子。
“秦王,这边请。”
李世民看到我时,眼睛直发亮,满面笑容。“原来这位师父就是玄奘大师,久仰久仰!”呃,语气也够亲切。不过,马屁大了点,我什么时候成了大师了?
李世民对我这么客气的目的,我自然知道。不过他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也有借助他之处。所以我们两人在游金山寺的过程中,始终以亲切友好热情洋溢的态度交谈。(出岫云:我怎么感觉你在学领导说话。)
我与李世民游着游着,走得点累了,在临风轩停下。李世民凭轩而立,他指着假山顶的那棵小松树说:“玄奘大师,你对那假山上的那棵小小松树有什么感想?”
临风轩下不远有一座假山,假山顶有一棵小松树,孤零零的在风中飘摇。假山下边,长着一些高大的树木,葱葱郁郁,生机勃勃。
“飘摇小树倚山傲,不日狂风暴雨扫。力弱根浅空高位,山下巨树傲云霄。”我说。
“哈哈哈。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岸菊初含蕊,园梨始带红。莫虑昆山暗,他日我独隆。玄奘大师知我啊!”
李世民就是李世民,“莫虑昆山暗,他日我独隆。”也敢说,不愧当年敢逼他老豆反隋造反。
“阿弥陀佛,秦王胸藏宇宙之机,小僧如何妄敢猜测。”靠,老子真承认知道你想什么,只怕老子的小命就快不保了。
李世民很高兴,握着我的手说:“玄奘大师,既然你我相知,不若我们结为兄弟如何?”
好啊,你固然借我金蝉子转世人的身份提高自己的名声,但我也可以借你秦王之威摆脱我师父的淫威。不过我不能这么明显,我故做推辞道:“阿弥陀佛,小僧山野之人,怎么配与您拜为兄弟。”
“哎,大师过谦了。你是不是以我凡夫俗子不足与金蝉子托世人结为兄弟吧?”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既然秦王如此说,那小僧恭敬不如从命。”
然后我和李世民走到大殿,烧香拜佛,结为义兄义弟。李世民为兄,我为弟。
(唐僧:小子,你知道我当时是什么表情吗?荣辱不惊啊!我真的有点相信自己是什么金蝉子转世了。)
(出岫云:原来你和唐太宗是这样结拜的。和尚,你真的很那个。)
(唐僧:嘿,我有说过我是高尚的人吗?)
李世民在金山寺一连住了七天才离去。这中间,我师父自是大力宣传,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佛教找到了秦王这个大靠山,尤其是我与李世民结为兄弟之事。李世民也乐意如此,他要借此拉拢佛教的信徒,壮大他的声名和势力。
李世民回他的封地时,邀请我到他那里“普渡众生”。
我二话没说,答应了。我师父在旁边不停给我使眼神,但我根本不鸟他。嘿嘿,雏鹰长大后,就要离开窝。好不容易有脱身机会,我又怎么会放过?
出了金山寺,我才知道什么叫自由,什么叫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游。
我们边游玩边赶路,一天,我们路过一座名楼,博粹楼。
说起那个博粹楼,那可是天下闻名,连我从未出过金山寺的人也知道它。可惜它现在不在了,被唐玄宗下令强行拆了。
(出岫云:不是吧。既然它这么有名,那它多少会留下点痕迹。怎么从来没有人提起他?什么黄鹤楼、岳阳楼、藤莱阁和藤王阁我都听说过,就是没有博粹楼。哎唷,你又敲我头了。)
(唐僧:小子,你刚才没听到我说是唐玄宗下令拆的吗?一个王朝要封杀一座楼,那还不是小事一桩。读过王之焕的《登鹳雀楼》吗?)
(出岫云:嗯,这么有名的诗,当然读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僧:其实它的真正诗名是《登博粹楼》,它是后来被迫改名的。因为博粹楼是天下文人精英聚集之地,很多人都以登上博粹楼为荣,在里面谈诗谈文长学问。博粹楼一共有七层,每登一层,则需要相应的学问才能上去。所以才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说。到了李隆基的时候,博粹楼更是不把科举考试放在眼里。就曾有一位状元由于过不了关,被拒在六楼之下。这下把李隆基惹火了,他一声令下,把它拆了,禁止人们提到它。)
那天,李世民也撇他的随从,和我只身来到博粹楼。
进入博粹楼首先要做一首诗,叫做叩楼诗。当年王之涣就写了《登博粹楼》(即《登鹳雀楼》)做叩楼诗。

李世民那小子的文采的确了得。他沉吟一下,便做了一首诗: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我念经还可以,做诗就勉强了。李世民吟完他的诗后,众人不禁拍手叫好。之后,纷纷把目光转向我。我被迫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念出我的诗。
“海浪滔滔滚,天云静静飘。
欲登博粹楼,天海似平桥。”
念完诗,我表面看是一片平淡,其实我早已汗流浃背。为啥,因为“欲登博粹楼”这句诗中的“楼”字的平仄字不对。
不料,众人却拍手大声叫好,连称好诗好诗。那个专门考核登楼资格的中年文士更上高兴地走上来,说:“想不到这位师父年纪不大,却能做出这般好诗,实在佩服,佩服。以两位的才学,可以直登四楼。”
接着他转过身,对后面的一位青年说:“小丰,快把这个公子和小师父的诗写上《博楼名诗集》上。”
(出岫云:晕,你不就是拍了一个博粹楼的马屁而已吗?用不着这么夸张吧。)
(唐僧:嘿嘿,但它毕竟上了《博楼名诗集》。小子,你知道《博楼名诗集》在当时的文学地位吗?那可是了不得,就想当于现在的茅盾文学奖。中国有不少的名诗名篇就从那里从来的。)
“公子、大师,请跟我上楼。”一个相貌轩昂,文人打扮的青年人把我和李世民带到四楼。
博粹楼的四楼装饰得自有一番贵气,而且贵而不俗,书色书香的,让人一进去,就有一种自己是上层的人感觉。博粹楼为吸引天下文人,它订有一条规矩:凡四楼以上,所有的东西一律免费。
四楼里的人谈诗论赋正欢,突然发现有人把我和李世民带上,看我和李世民面生,有些吃惊了,纷纷好奇围上去,想看看我和李世民是何方神圣。
“在下王绩,不知两位如何称呼?”王绩是中年人文士,中等身材,衣着朴素,是一个很有名望的诗人,曾写过一首诗:“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哈哈哈,在下李二世,这位是我的结拜出家义弟,法号墨金。这次我兄弟二人游玩到此,听闻博粹楼的大名,特意拜访。今天能与各位大方之家在一起,我兄弟二人真是三生有幸啊。”李世民笑道。
“哪里哪里,李公子和墨金师父能直接登上四楼,想必才识必定过人。但不知为何我们都不曾听说过李公子和墨金师父的大名?”王绩说。
“王先生,我们只是无学之辈,能到这里也属运气,并非真才实学,各位不识我们倒无怪。只是王先生的大名,我们早已闻名,但为何您只在四楼,难道博粹楼真的这么难登吗?”李世民说。
“呵呵,这倒不是。只是我比较喜欢在四楼与各位相聚交流。上面的三层,人太少了,感觉气氛不够。来来,既然是新来的,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接着王绩把四楼里的人基本介绍给我们认识。
到最后,他把我们拉到一处清雅的小室,略带到神秘地说:“李公子、墨金师父,里面坐着的是博粹楼楼主的女儿莫静愉。她可是真的那个才貌双全。李公子,你年轻有为,不知有没有兴趣?”
靠,这王绩太不公平了,他怎么只问李世民,而不问一下我,难道我光了头,就不能把头发长出来吗?
李世民一听,精神来了。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好色?尤其是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去赢得美人心,对他来说那绝对有成就感。我当时也好奇,这王绩也是个名人,年纪也不小,怎么这般注意一个女孩?
王绩敲了敲门,屋里传出一个绝妙的声音:“谁啊?”
“莫小姐,是我王绩。刚才有两个人新到博粹楼四楼,所以想把他们介绍你认识。”这王绩的声音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柔和了,师父说女人是老虎,果真不错。
“哦,让他们进来。”
门推开了,里面果真坐着一位天人。用我的粗鄙语言着实形容不出。也许只有曹植的《洛神赋》可以形容她的八分美丽。真个是: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
请大家有收藏就收藏,有票多投几张。精彩需要您们的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