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滴血的骷髅头(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后,被满清视为英武之极的皇太极在和袁崇焕多年的战事中,也没有占到丝毫上风,始终无法逾越袁崇焕经营的山宁锦(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一步。皇太极无法,只有取道蒙古,绕路攻袭北京。慌了神的明朝崇祯皇帝,急令袁崇焕回京护驾。袁崇焕两天两夜急行军三百里,比皇太极早了两天到达北京城外。然而崇祯皇帝却不许袁崇焕的部队进入北京城,让他城外迎战。为什么?因为袁崇焕的声望太高,功高盖主,加上皇帝身边的小人进谗,崇祯竟然对忠心耿耿的袁崇焕也要猜忌。袁崇焕最终还是被崇祯关进牢狱,八个月后惨遭杀害。崇祯自毁长城,终于导致明朝的覆灭,自己也吊死在煤山之上。
袁崇焕死后,他唯一的孩子袁伯锡尚年幼,被部下相救隐藏于民间。后有奇遇,练就一身卓越的武功,曾游历南北,遍访高手,从未遇到对手,遂后创立日月神教,立志反清复明。后来,突然间就神秘的失踪,从此再无音讯,只留下一子袁乘风,被挚友方玉敏收养。
方玉敏与史在渊见过礼后,两人又客套了几句,问过史在渊姓名称呼后,回头向翠翠与袁乘风训斥到:“你们两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老先生是对你们手下留情,如果老先生想要害你们,不出十招,就可以致你们于死地。你还不知道人家让着你们,还要一味地死缠烂打。还不快快向这位老先生赔罪。”袁乘风从小被方玉敏抚养长大,心里把方玉敏直是当作父亲一般,对方玉敏很是敬畏,当下不敢多言,低头向史在渊行礼道:
“小子有眼无珠,得罪了老先生,还望老伯伯海涵。我这里给老伯伯赔礼了。”
史在渊哈哈一笑,连连摆手,说道:“无妨无妨,实属误会,何罪之有啊,呵呵。”
翠翠在一旁看到方玉敏训斥自己和乘风,心里不喜,再说了,方玉敏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宝贝儿女,从小自是痛爱有加,少不了爱腻娇惯。这时,翠翠走上前来,冲着史在渊说道:“老伯伯,你真的能在十招之内,打败我们两个人么?”
史在渊笑道:“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能在十招之内打败你们两个少年英雄啊,哈哈。”
翠翠听到老人称他们两人为少年英雄,心里也是欢喜,说道:“老伯伯,你刚才用的是什么招法,也不还手,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让人都摸不着你。”
“这是八卦蛇形步,这套步法,为前朝军中高手所创,练到最高的境界,可以在百万军中穿行,如入无人之境。不知道老先生从何得来?”方玉敏接过翠翠的话来说道。
史在渊说:“实在不是老朽想对阁下有所隐瞒,只是事有不便述说之处,还请见谅!”
方玉敏道:“是在下鲁莽,既然先生有不便讲述之处,还请先生不要怪罪。”
史在渊说道:“哪里,哪里,今日有幸,能够遇到武林中久负盛名的四大名流中的方大侠,实在是三生有幸。”史在渊久已听说四大名流中的方玉敏内力精湛,武功深不可测,在当今武林之中,此人的功夫只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挡。只是史在渊并不知道方玉敏还是日月教的教主。
方玉敏也是满腹狐疑,也搞不清楚史在渊是什么来历。他在门外已经看出史在渊脚下走的是当年在明军中流传的一种武功八卦蛇形步,也看出了老人只是一味的躲避,并没有出手相害乘风与翠翠之意。只是委实猜不透老人的身份,又不好直接发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老人绝不是清廷鹰犬,而且对己方似乎并没有敌意。

夜更深了,秋夜总是使人感觉到一丝凉意,特别又是在这空荡荡的大殿。
地下有酒,有卤的喷香烂熟的烧鸡,点心和瓜果也还剩了许多,几个人都是江湖上行走之人,具是豪爽性情,这时候也的确感到有些又饥又寒了,于是蹲坐在地上,互相客气,你推我让,将乘风与翠翠带来的烧鸡美酒点心瓜果一扫而光。
四人身上都有了些暖意,精神也为之一振。翠翠望着大殿里侧的神像,说道:“这是谁的像呀?也不知道在这里多少年了?”
乘风接道:“看样子是个文官,当初肯定是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才被人塑成雕像,放在这里供奉起来。”
翠翠道:“也许是个道士,会不会是张三丰?”翠翠出生在武学世家,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名字自然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张三丰是个道士,所以,这时就想到了张三丰身上。
乘风到:“怎么会是张三丰?你看这个像也不是道士呀。”
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方玉敏与史在渊相视一笑,方玉敏到:“这是城隍庙,城隍庙里的神像,好像各个地方的都不尽相同。”
“是啊,”史在渊说道:“要说起这城隍庙里供奉的神像,的确是各地所供奉的有所不同。苏州的城隍庙里供奉的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的城隍庙里供奉的是秦裕伯,北京供奉的是文天祥、杨椒山,杭州供奉的是周新,会稽供奉的是庞王,南宁、桂林供奉的是苏缄,陕西供奉的是唐朝的大将李靖,因为李靖就是陕西三原人。这座庙处陕西境内,但供奉的却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原来这是文天祥的塑像。”方玉敏肃然起敬,向着塑像端详良久,对乘风和翠翠说道:“你们还记得我给你们讲过文天祥的故事吗?”
“记得,他是抗元英雄。”翠翠抢着回答。
“伯父,你能再给我们讲一遍吗?”乘风问道。
“好,我就再给你们讲讲文天祥的故事,希望你们以后也要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忧国忧民,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方玉敏有点激动地说道。
乘风与翠翠点了点头。方玉敏讲到:“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他的父亲很爱读书,所以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功课,还想方设法为孩子们聘了名师教导他们读书。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那年,文天祥考得了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又中选吉州贡士,然后跟随他的父亲前往当时的京城临安应试。在殿试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0多名进士中的状元。
文天祥中了状元后,正遇到蒙古两路大军攻打南宋。朝中的奸臣宦官胆小怕死,建议宋理宗迁都宁波,以便随时逃亡海上。文天祥当时只是一名进士,却不顾自己身份低微,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并且请求立斩建议迁都之人以稳定人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