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三年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报
武德五年三月二十七。书书网 更新最快河北一役终于到了双方决战的这天。当洺州捷报传到长安的时候,唐瑛正尽心尽责地坐在东宫的议事大殿上,和李建成等人讨论田亩制度的问题。
隋朝的田亩制度其实本来不错,只是被杨广那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淹没了其好处。眼下大唐初立,十余年的战乱,使得到处的百姓都处在流离失所状态中,荒芜的土地随处可见,因此,尽快恢复生产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唐瑛虽然对这一段历史并不是很明白,但,中学历史上学过的均田制却没有忘记,因此,当李建成谦虚地征求她的意见时,唐瑛便把这个提了出来,却让李建成大感意外,因为,沿用隋制的均田制是他们数人几个月的商讨结果,却被唐瑛随随便便地说了出来,他不由地有些狐疑起来。
自从李世民被封成了天策上将,并建立天策府后,就搞了一个什么文学馆。弄了一群人在里面,还整出一个十八学士来,像模像样地学什么古籍经典。可实际上呢,这群人在一起哪儿是读书呀,纯粹是在畅谈国事,讨论那些本该由他操心的政策、国策。
李建成也隐晦地在李渊面前提到过两次文学馆的事,但李渊却只是笑笑说,二郎也该读读书,改改性子了。这等不咸不淡的话这么一说,不由得李建成心里不打鼓。
李建成很怵文学馆,他的手下也对文学馆是恨之入骨,因为,自从文学馆建立后,来长安的学子们,没事就到天策府外面晃悠,更有人是赶不及地往十八学士府上跑,其目的都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情况长期以往,一定会对东宫产生巨大的冲击,至少,在人才延揽方面,东宫就落后秦王府一大截了。
可是,任凭他们对词恨的咬牙,却毫无办法。秦王府有钱,供养得起这群文人学士;天策府有权,能任命官员;皇帝那里对这些不仅仅是默许,可以说是公开支持的,因为。这些都是经过皇帝同意的。扳不倒,翻不过来,东宫的这群人,天天如同坐在火炉上,难受的要命,只好拼尽全力结交朝廷官员,以此来抵抗天策府的势力。
想到这些,李建成自然而然地会想唐瑛对田亩制度看法的来处了,脸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来:“呵呵,唐将军果然见识过人,这均田之法,我等商讨多次了,将军可是与魏冼马也商讨过?”
李建成抽搐的面目表情落在唐瑛眼里,她暗暗好笑。回来不过两天,唐瑛就看到了天策府对东宫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来自皇帝的默许,这让她有些得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努力下去,说不定李渊就会张开金口,另立太子了,这样。血案就不会发生,自己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了。
虽然对李建成的狐疑感到好笑,但唐瑛也知道,这种把柄还是不能落到太子手里,毕竟,天策上将还是臣子,文学馆也只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嘿嘿,好在自己对均田制也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否则,李建成的怀疑会更重。眼下嘛,找个借口开脱一下李世民也很简单。
微微躬下身,唐瑛摇头回话:“我与先生还真没讨论过这种治国大计。我有这般想法,却是邴元真大哥所教。当初在瓦岗寨跟着他学习的时候,邴大哥曾对我说,隋帝的均田制是将国家土地集中分配,如果执行到位,对百姓其实是很好的。”
“邴元真?此人有这般能耐?”李建成把狐疑的目光投向魏征了。
魏征也在思考唐瑛张嘴就说均田制的问题,但唐瑛那样一解释,倒是很有道理,毕竟,他也比较了解邴元真的能力:“回殿下,邴元真才识很广,能力也很强,可惜被李密所误。”
唐瑛赶紧点头:“邴大哥一直对翟首领的死身怀内疚,而后,又因背叛瓦岗军而痛苦不已。唉,唐瑛从邴大哥那里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
李建成想了想,也叹气了:“天下战乱。杨广暴*,多少这样的能人志士被埋没荒野了,可惜、可叹。”
“所以,臣等建议本朝恢复隋之科举之制。”魏征脑子转的更快:“延揽天下人才,光靠嘴上说说,还是无用。若是给这些民间才子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相信我大唐定能超越前古任何一个时代。”
唐瑛也频频点头,虽然科举制度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维能力,到了后世更是成为了制约士子的紧箍咒,更被满清给歪曲了,可就目前而言,的确是选拔民间才俊的最好方法。
“科举给了百姓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在下觉得,还应该匹配一些其他的手段来为国选才。”
李建成赶紧把目光转到唐瑛身上:“将军能否说的详细一些?”
唐瑛微笑而答:“科举毕竟只是选拔才子的一种方法,而且,科举命题也不能够包罗万象。臣以为,还可以开举荐和自荐的路子,让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才华的人才,也能为朝廷所用。说句玩笑话,比如我这种人,若是参加科举,保证榜上无名。”

“呵呵,呵呵……”
李建成等人都笑了起来。为唐瑛的自嘲,也为她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
韦挺边笑边说:“将军的才学与我等都不同,陛下任用将军的办法,的确值得借鉴。臣附议将军的建议。”
“臣也附议。”魏征紧跟着表态。
李建成连连点头,把目光看向李纲了,今天,他专门把这个老师请了过来,就想在这些方面有所请教。
李纲点了一会儿头,又开始摇头了:“举荐、自荐倒也可以,然,不能作为取士的主要手段。人心之不足。也要考虑进去。”
这下换唐瑛点头了,老谋筹国呀,李纲这样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要比她全面的多:“大人说的是,在下却是没有想过这点。看来,自荐倒是简单,举荐却非匹配监督制度不可。”
李纲微微一笑:“新朝初立,各种事务繁杂的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太子心急农田耕种之事,原是好的,但,眼下朝廷能掌握的土地还不全面,江南、蜀中、南疆、北疆,还有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口、耕地数目,都没有报上来,这田如何均法?”
这话一说,一群人都在狂点头,唐瑛也是汗颜的很,她那些哄人的玩意,在真正的才干之人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还是别献丑了。
李纲今天的心情也不错,太子虚心求教,东宫这群属臣也都言之有物、认认真真做事,真有一派新气象。他这样一想,倒把平时对李建成的不满减去了许多。
“太子,老臣以为,农耕是很重要,然,眼下更为重要的却是朝廷体制。体制不全,上面的旨意根本无法传达下去,下面依旧是混乱一片,再好的制度也没用。如今朝中的官制也不全,户、军、工、农等等,职责不明,做起事情来,要么互相推诿。要么都抢着去做,结果,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却做的一塌糊涂。”
“这……”李建成苦笑了。
李纲看了李建成一眼,手一指韦挺:“譬如韦大人,身居之职,隶属何部?具体做何事?分工可曾清楚?无外是太子下令,他做事罢了。太子无事让他去做,他干什么呀?”
韦挺摸鼻子了。唐瑛一听,哟,老先生厉害,几句话把所有弊病都指出来了,我得好好学学,这是个能人呀!
“李大人说的太对了,果然,朝廷的用人制度要赶紧建立起来,否则,制定好的政策,谁去执行呀!”
“先生说的是,我尽快启禀父皇,先着手进行官制的建立。”李建成也赶紧表态,难得老先生肯多说几句话,他得抓紧时间讨好一下,免得这位又在李渊面前告他的状。
李纲捋捋胡须,笑道:“太子如此用心,乃朝政之福嘛!”
就在一群人表示着对李纲大人的敬仰之情时,王珪疾步走上大殿,满脸的笑容。
“见过太子殿下,各位好。”
“见过王大人……”唐瑛和韦挺等赶紧起身见礼。
李建成却是一愣,这位脸上怎么会笑成这样,不像是平时的为人呀:“王中允何事这般高兴?”
王珪呵呵笑道:“洺州捷报,我军大胜,河北经此一役,可谓定也。”
虽然人人都在挂念洺州的大战,但消息来的如此突然,还是把大家都惊住了,片刻后,众人方大喜起来。
唐瑛与别人略有不同,她知道此战一定会胜,所以,她关心的问题就与别人不同了:“王大人,可知双方伤亡如何?”
王珪摇摇头:“我军伤亡还未呈报,不过,战报上说,此役斩敌六千余人,俘一万有余,刘黑闼可谓全军覆没。”
“啊?怎么会死这么多人?”唐瑛却是皱紧了眉头,这个伤亡的数据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
魏征长叹一声:“河北又添六千孤魂,实为可叹。”
李建成笑了笑:“魏冼马和唐将军真是悲天悯人,打仗嘛,死人也正常。我军既然大获全胜,不知秦王何时班师?”
王珪忙回:“陛下已经下旨让秦王回来,不日应该能到长安。”
“陛下让秦王回来?”唐瑛一惊:“山东徐元朗如何处置?难道陛下要对其招抚?”
“哦,陛下让齐王率军继续征讨徐元朗,唐将军可以放心。那刘黑闼已经败逃,徐元朗也没什么可依仗的。”
唐瑛摇头了:“陛下还是小看徐元朗了,只怕,齐王收拾不了此人。对了,王大人说刘黑闼败逃了?”
王珪点头:“战报上是这样说的。至于详细经过,等秦王回来,将军问问不就知道了。”
唐瑛默默点头,心里却不安起来。刘黑闼没死,逃了,河北局势难说是否就此稳定,就她对刘黑闼的了解,怕是此人已经品尝到了当王的甜头,不会就此罢休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