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三年 第一百零五章 庄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庄主
眼看着腊月来临,洛阳城里的人繁忙起来,打了几年仗,今年算是太平了,大家都想趁着这难得的好日子过一个舒舒服服的新年。书书网 更新最快唐瑛也准备回洛口仓去过年,一来想和那些残疾的弟兄们聚聚,二来要和张小六安排一下开春的事,三来,她不想留在洛阳参加那些虚情假意的应酬。
“大哥,我想过了年后去河北走走。”离开洛阳前,唐瑛还是找单雄信谈了一次。
“河北?干什么?”单雄信皱了皱眉。
“考察。”
“窦建德?”单雄信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聪明。”唐瑛依旧波澜不兴。
单雄信哼哼:“你折腾来折腾去的,有意思吗?”
“对我来说,没意思,对大哥,就有意思了。”
单雄信也知道唐瑛是为他的将来考虑,但单雄信却有自己的想法:“我看,你有时间不如回家看看,说不定你爹从辽东回来了。”
唐瑛皱了一下眉头:“大哥,难道你看好王世充了?”
“唐瑛,有句古话你知道不?逐鹿中原。明白啥意思不?”
“明白。”唐瑛叹口气:“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对洛阳都这么情有独钟,这地方有什么好?四战之地,包围圈里。”
“国之中央,此话不虚。唐瑛,我告诉你。等过了年,怕是郑国公就想动手了。”
唐瑛再次叹气:“大哥,你别上王世充的当,成不?这个人,没表面上看到地那么有进取心。再说,连年战乱,洛阳已经不是福地。而是凶地,这里出不了明主。最多是假主。”
“琼花开,梨花落。唐瑛,有时候,神灵有指,天会示象,人不能不信。”
唐瑛这回不是叹气,而且真正翻白眼了:“大哥居然相信这种把戏。别忘了。当初李密可是念念不忘那个十八子坐天下的传言。”
唐瑛不提这个还好,提到这个,单雄信却更相信所谓的童谣了:“唐瑛,李密是弄错了。你看,这童谣没错,李渊不是在长安当皇帝了吗?十八子是指李渊。所以,老天示警,不信可是要吃亏的。”
“我……”唐瑛把自己套进来了。这个郁闷哟:“大哥呀,算了,这些事跟你说不清楚。等我从洛口仓回来,咱们再慢慢说。”
这回是单雄信叹气了:“你呀……去吧,路上小心点。对了,我听到一个传言。说是徐世勣投靠了李唐了,如果他派人来找你,你不许去”。
“传言?”
“虽然还没证实这个消息,但李密投李唐了,徐世勣怕是也跟着过去了。这人,哼,早已经忘了翟首领了。”
唐瑛沉默了一下:“好,我记住了。大哥,你也记住,你在哪儿。唐瑛就在哪儿。我不会扔下大哥自己寻找出路的。不过,说实话。徐大哥投李唐,选择的没错。我也想劝大哥好好考虑一下,李唐真的比这边强,李渊也比王世充强。”
“哼。”出乎唐瑛地意料,单雄信竟冷哼了起来:“这话,我就听一次,以后都不许再提。唐瑛,我告诉你,就是投窦建德,我也不会投李渊,你记住了。”
“啊?”唐瑛傻眼了,这可是她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没想到单雄信居然一副十万分憎恨李唐的样子:“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我不乐意。”
单雄信**地扔下这句话,拔腿就走,唐瑛望着他地背影,却只能发傻了。
与单雄信的这次谈话,给唐瑛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再加上记忆中单雄信宁死不降李世民的历史记载,还有单雄信踹唐营的故事,都让唐瑛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事是她还不知道、而单雄信也不想告诉她的。但,几年的相处,她从徐氏那里也没听到过单家有什么不为人知地秘密,而单福那里……她应该找机会好好问问,未雨绸缪呀!
离开洛口仓不到三个月,村庄依然是原来的模样,自从大业十二年被瓦岗军占领后,洛口仓及其周围村庄的生活也还算平静,随着李密把这里当成瓦岗军的基地,来这里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倒是渐渐变得有些繁华的样子了。
邴元真给唐瑛的这处大庄子距离洛口仓城不到二十里路程,快马一个时辰就能到,当唐瑛出现在田坎上的时候,庄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张小六和麦子带着一群人跑出来迎接了。
笑嘻嘻地让张小豆把马车上地物品拿下来分给大家,那是唐瑛从洛阳城里给大家买来的年货,还有一些小玩具,都是给孩子们的。原来是他们的将军,现在是他们的庄主,这些退役的军卒们打心眼里将唐瑛当成了自己地主人,拿着唐瑛给他们带回来的年货,个个喜笑颜开,庄子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

含笑望着这些朴实的人们,唐瑛那颗内疚的心也算得到一些抚慰。唐瑛知道,她不想把这些兄弟当下人看,但这些人却自然地把自己的地位放到了她之下,观念与认知上的差异让唐瑛无可奈何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肩膀上的责任。
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唐瑛默认了庄主的身份,并且做出了不分配庄子的田地,将这些残疾军卒和死去军卒地遗孀们全部作为庄丁,这样,这里就等同于一个大家庭,既然邴元真如此大手笔地给了她这么一处田产,唐瑛也不藏私,乱世中,大家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个照顾更好。
晚上,唐瑛单独将张小六叫到了偏房中:“小六,这里虽然平静,但也是暂时地,我想了很久,觉得光靠这点田地,怕是大家的日子过地依然艰苦。再说,那么多兄弟的身体都不适合辛苦的劳作,所以,咱们应该另外想点谋生的法子。”
张小六点头,唐瑛说什么他都不会反对:“庄主考虑的周到。只是,做什么营生比较合适?”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我想,纺织作衣恐怕不是咱们能干的,这里女人虽多,可桑麻出产少,需要的本金太多。所以,我想在吃上下功夫。”
张小六想了想,没想出法子,他从十来岁就跟着家人逃避劳役在外流浪,后来双亲故世,他被抓了兵,被张须陀收在亲卫队伍里,哪里会什么营生。唐瑛找他商量,他也只能当个应声虫:“庄主,您说,弄什么营生吧,我们照做。”
唐瑛乐了:“小六,我也就是个出主意的,你让我拿出营生来?我找谁去?”
“可……”张小六挠头了:“这,营生这事,我也不懂呀!要不,咱弄个茶寮子?俺媳妇弄这个还成。”
“噗哧……”唐瑛再也忍不住了:“小六呀,就算麦子有煮茶的能耐,你这茶寮放哪儿呀?咱这儿又不当道,也不在城门口,摆摊子也要找买主吧?我虽没做过买卖,这点道理我清楚。”
张小六不好意思了:“那,咱们到底干点啥?”
“唔,我来的路上想了想,酿酒吧,朝廷有禁酒令,虽然眼下管不到咱们,但以后肯定要被罚的,不合算;贩盐吧,没官府的引子,贩私盐担的风险太大,咱不玩这个;开饭馆吧,倒是不愁没人来吃,但,这饭馆必须开到城里去。眼下我不可能留在这里,庄子里的事又离不开你,再说,我嘱咐你的那些私密事,也需要你办,所以,开饭馆也不好。”
如果换一个脑子活的人,听了唐瑛这些话,必定要翻几个白眼,你当家的都没主意,这事能干嘛。只是,张小六不会这么想,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唐瑛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因此,唐瑛说了这么多,他就是一言不发。
唐瑛说了半天,见张小六没啥反应,自己也觉得好笑,敢情两个啥也不懂的在这里瞎商量,能商量出啥事呀:“算了,不想动这个脑筋了。这样,你私下找几个脑子活,有阅历的兄弟问问,集思广益嘛,兴许他们能有好主意。”
“成,这事我去办。”
将做生意的事情扔给张小六负责,唐瑛忙起了春耕的事情。不管她怎么想,这个时代还是农耕时代,春耕是庄子里最要紧的大事。无论是开春后的耕种,还是雨季旱季的作物需求等等,唐瑛在走之前都要把这些事情规划好。
说来也巧,唐瑛别的知识基本上就是半瓶子水,可就一样是带来的强项:地理勘察,这是她穿越前正在干的工作。鉴于洛河的情况,这片土地倒是不愁水少,却愁水多,旱的日子少,涝的时候却多。仔细观察了一番,唐瑛决定,趁眼下是冬季枯水季节,赶紧开挖几条排水渠,同时也修建几个大型水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在唐瑛的记忆中,唐朝的历史上似乎有几次关中大旱大涝的灾荒,这些防范措施越早做越好。与靠天吃饭的古代佃农们不同,唐瑛不想让自己庄子里的人也成为老天爷戏弄的对象。所以,她打算尽量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这里的田地营造一个旱涝保收的环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