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虾”名第一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恢复意识的镇民大多已经回家休息了,客栈内,刚才老者向小虾感激道:“我是这忘忧镇的镇长,我代表全体镇民多谢公子出手相助,如果不是公子的出现,恐怕我们这个忘忧镇就被那群妖人给毁了。客栈的老板和伙计在旁边听到镇长的话也是连声点头称谢,对此小虾腼腆一笑道:“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我辈中人应尽的本分。镇长就不必客气了。”其实这时的小虾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哈哈,从小梦寐以求的大侠生活,这回真让我实现了。
镇长继续说道:“侠士太谦虚了,不知公子高姓大名,我们想为公子在我们镇立块功德碑,好永记公子这次救镇之恩啊!”小虾笑道:“镇长何必多次一举,我李小虾做好事从来不留名。镇长就不要问了。”听到小虾的话,看着笑嘻嘻的小虾,待在旁边的胖九和阿大阿二顿时无语,“。。。”镇长听言笑道:“那好,虾公子,你便早点休息吧!老朽也不打扰了。”说完老镇长便着几个镇民离开了。
而李小虾四人也各自回到了房间休息,躺在床上的李小虾带着满脸的笑容沉沉的睡着了,而胖九却想了很多,“小虾侠义善良固然是好事,但过于善良反而会影响他将来做大事,看来以后得多规劝一下公子了,这合欢宗主恐怕也不是好惹的料啊!以后得格外小心了。胖九带着满心的忧愁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等小虾起来下楼后,胖九和阿大阿二已经把马车准备好,生活物资准备齐了等待小虾,镇长也在楼下,周围还围着一圈镇民,看来是来相送的。小虾过去跟镇长道:“小虾还有急事,今日便告辞了。”镇长拿出了一盒金银对小虾点点头道:“公子既有急事我们也不强留,这盒金银是镇民们连夜凑出来的,了表谢意,希望公子不要嫌弃。”本来准备婉拒的小虾看着一脸诚意的镇长和旁边的镇民们,便接受了金银道:“小虾并不看重这金银,看重的是这些金银中乡亲们热切的情谊,小虾收下了。”听到小虾的话,镇长点点头,道:“虾公子果真是豪爽之人,做事不拖泥带水,老朽在这里还是要向虾公子道声谢。”小虾说道:“镇长,你们的心意小虾都知道了,不过在这样谢下去,恐怕天都要黑了,以后有机会小虾还是会来看望大家的。”
说完,小虾便上了马车,胖九和阿大阿二慢慢驾着马车驶离了集镇,镇民们一直相送到镇口,小虾在出集镇后,有伸出车窗看了一眼,然而这一眼却让小虾感动万分,因为集镇的镇名已经改掉了,被村民们连夜改为“虾米镇”,从此,这个收获更让小虾坚定了行侠江湖的决心。
合欢宗宗内,那天逃离的白衣人们正规规矩矩站在一个座榻前,只见座榻上躺着一位女子,一位拥有者仙子的容颜,却时常带男人下地狱的女子,说“天下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的人”,那他一定没看过眼前这女子,淡淡的柳眉,水灵灵的双眼,深黑的发髻,手如玉笋,指如纤葱,身段婀娜,秀美的嘴唇,身上无一处不完美,无一处不精致。难怪她会是魔门三宗之一的宗主,这样的女子哪怕一点武功都没有,同样能够颠倒众生。
白衣人将在“虾米镇”的情况全部汇报给了榻上的女子,女子拿了颗葡萄放进嘴里,说道:“先天龙气,李小虾,还是个侠道热肠的人,有意思,有意思,呵呵。。”女子说完便“呵呵”笑了起来,她的声音竟然也是如此动听,笑声犹如黄鹂出谷。但是座下的弟子们听起来却是那么毛骨悚然。
燕刺王府内,世子终于回到了家中,世子将在陵墓内的遭遇毫无隐瞒的告诉了父王,燕刺王听道这次行动失败,脸色只是微微一变,却对世子笑道:“景儿,你在外奔波了这么多天,也累了,去好好休息吧!”世子刘景听到父王的话便依言退了下去。

等刘景离开后,燕刺王突然对身后的屏风说道:“快点去请极乐峒峒主来王府一聚,说完燕刺王便看向窗外的星空,看着自己的赤隐帝星的光芒在紫薇帝星的照耀,显得是那么黯淡,不禁脸色一黑,“紫薇帝星,天剑,不好办啊!不过峒主亲自出马,应该没问题。”
马车中的小虾,没事做又拿起了大伯的那套兵法,小虾已经看完两章,继续看剩下的八章,开始低声阅读起来,在外面驾驭马车的胖九听到马车中传来的低低的读书声,而且阅历甚广的他能听出这是一本极其上乘的兵法,不禁心中一喜,“公子说不想当皇帝,现在居然还认真看起兵法,看来。。。。”越想越开心的胖九忍不住大笑起来,阿大阿二看着咧嘴大笑的胖九疑惑道:“管家,何事如此让你开心。”经过上次的事后,三人都已认可了自己的身份,很自然的就这样叫了起来,胖九却对阿大阿二笑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也。”看着神经叨叨的胖九,阿大阿二面面相觑。
就这样,漫漫长夜,一辆飞奔疾驰的马车,车内还不断传出朗朗读书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奚者,形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