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回溯案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璐说:“好了,侦探先生,现在我最好奇的是,这么离奇复杂的案子,你又是怎么一举破解的?”
徐烈说:“离奇?复杂?不见得嘛,我觉得这案子并不是那么困难的。”陈璐撇撇嘴:“又来了,现在当然说什么也由得你。”
徐烈正色说:“我并没有乱说。其实这起案子我办的算不上漂亮,大部分时候,我的思维都有些迟钝,许多明明可以一眼看穿的东西,我却要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在这起案子中,我就像一个并不高明的医生,被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牵着走,一度被搞得很迷惑,所幸最后还没有误诊,没有治死了人。”
顿了顿,他看看陈璐用心倾听的模样,又说:“就是这样,我还是把案子破了,说明了什么?不是我高明,而是对手不够高明,仅此而已。不过这起案子中,有些教训是值得汲取,并深刻反思的。”
陈璐说:“不要说的那么笼统好吗?说老实话,我到现在还有些不明白呢,你究竟是怎么破案的?”
徐烈笑道:“好吧,我就从头说起。这起案子粗看象一起普通的火灾致死案,尸体解剖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可是时间上有问题,这个前面我已经分析了。解开时间这个疑问,就成了破案的关键。而解开这个疑问的方法,似乎也成了我在本案里唯一的闪光点,也是不多的贡献之一吧。”
陈璐说:“好了,别忙谦虚了,快说说你是怎么破解的吧。”
徐烈说:“其实这个疑问我本来应该一眼看穿的,捷径就是尸体身上的那团熔融的蓝色玻璃,可我居然毫无查觉,还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这不正说明了我的迟钝吗?这个暂且放下不说,我后来再讲。”陈璐不满的撇撇嘴。
徐烈接着说:“为了解决时间这个疑问,我就想从外围调查入手,结果又出现了一个穿羽绒服的可疑人。这个人显然与案子有关,他屡次出现在现场是为了什么呢?很可能,他是为了找什么东西,由于大院值班很严,他一时不便下手。”
“于是我一边叮嘱张师傅加强值班,一边联系了派出所,请他们予以协助。然后我们就去了银行,因为马素云曾经说王志刚与张凯有矛盾,这次去虽然发现张凯不是那个可疑人,却又发现王志刚有经济犯罪的可能。”
“去马素云家察看是最关键的一环。我原来以为现场早已打扫干净,不敢抱什么希望,谁知进去一看,现场遗留物大都还在,真是喜出望外。这一次找到了注射器、大剂量胰岛素的瓶子,还在床头柜上找到了车票和那些纸条,那就几乎把案子的所有环节都凑齐了。”
“现在明白了,死者的确是死于火灾,但那些胰岛素却指明了谁是真正的凶手!有人给死者注射了过量胰岛素,使他陷入了昏迷,才致昏睡久久。很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火灾案子,而是一个阴谋了,有人想先令死者血糖降低,陷入昏迷,再用纵火的方式毁尸灭迹,使警方查不出真正的死因。”
“真是聪明的办法,能想出这个法子的人一定有个很好用的脑袋。可问题依然在那里,谁是那个阴谋者?”
“那时候我就隐隐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要对死者注射胰岛素,应该是与死者很亲近的人才能办到。可马素云那天中午不在现场,这个你已经证实了,而综合各种情况,张凯更不可能是那个阴谋者,那么,这人是谁呢?而且,王志刚并没有糖尿病,为什么任人注射胰岛素?当然,也可能是他先被人打晕,再被注射药物。”
“那天我就一直为这个问题纳闷,直到我透过蓝玻璃看到了月亮。当时的情况,你还记得吗?”徐烈笑着望向陈璐。
陈璐听得出神,不由点点头说:“当然记得,当时你象疯了一样,你说的那句话,我到现在还不明白。”
徐烈说:“我们看到了蓝色的月亮,并不是因为月亮是蓝色的,而是我们透过蓝色玻璃在看。就象我们观察事物,被很多成见和习惯所左右,所障碍,看不清事务的本来面目。说回到案子,这起案子里,我下意识的就认为死者是王志刚,这个下意识就是那块蓝玻璃,令我产生了许多误导。直到那天晚上,我终于想通了那团熔融的蓝玻璃,才算移开了这块障眼的蓝玻璃。”
“现在,又说回到上面。我看过照片,那团熔融的蓝玻璃与一堆玻璃碎片洒在尸体身上。当时我居然没有意识到一个很大的疑点,那就是为什么其余玻璃都是碎裂,而唯有蓝玻璃是熔融了的?”
“其实很简单,那团蓝色玻璃是个蓝色的烟灰缸,之所以熔融,是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是起火点,温度高,燃烧时间长,把整个烟灰缸都熔化了!而那些碎片由于是后来被高温烧裂,因此并未熔融。因此起火原因很明了了,不是电炉引燃了毯子,而是死者吸烟引起!”
“也许你会说,电炉起火与吸烟起火,那不是一样?确实差别不大,可是这却解释了那个时间的疑问。可以想见,当时那个阴谋者在死者陷入昏迷后,立刻就把毛毯放在电炉上,这是个很聪明的家伙,也许事前他还特意做过试验,证明电炉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引燃毛毯。可是他千想万想,却想不到毛毯燃烧了一会之后,竟自己熄灭了。是什么原因就很难说了,也许毛毯里有阻燃成分,也许房间里空气不足,总而言之,他谋害的对象并未因他的诡计死去。”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桩阴谋,无论你安排得再细致,考虑的再周详,总会出现漏洞。因为阴谋毕竟不是真实的出现。”
“何况是阴谋者这样一个长于思考,而拙于行事的人,他安排完阴谋后,慌张之中,还能把很多重要的东西遗留在现场,如那些纸条和车票。”
“但是人还是死了,死因却谁也想不到,包括那个阴谋者。自这昏睡到四点左右,就渐渐醒了过来,他这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吸烟。而也许死者这时身体没有力气,下不了沙发,就索性把烟灰缸放到毯子上,开始吸烟。也许吸着烟他又昏迷了,烟头戳在毯子上,这回真正引发了燃烧。这才是他真正的死因。”
“那种情况下都想吸烟,死者一定是个烟瘾很大的人。而据我所知,王志刚是个从来不吸烟的人,问题就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是,死者根本不是王志刚,而是一个身材相貌与他相像的人!这就是从蓝色玻璃之谜解开的又一个关键疑问,明白了这一点,剩下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包括谁是阴谋者的这个问题,现在也很好回答了。”
说到这里,他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心里一块石头,陈璐由衷的说:“也真难为你了。”
徐烈一笑,继续说:“我又看了那张车票,是十六号从福安县到本市的,抵达时间是当日傍晚。去王志刚单位一查,王志刚果然是福安县人,老家在农村。我就特意用了一天时间跑去一查,王志刚有个弟弟叫做王志明,身材相貌与他哥哥很像,患有很严重的糖尿病,不久前刚来了本市,说是来求医的,却不料跨入了鬼门关。对于惨案的发生,王氏兄弟的父母家人还一点不知呢。”
“我又特意问了张师傅,十六号傍晚,他看见一人裹着那件灰色羽绒服进来,还以为是王志刚,打了个招呼,谁知对方并没有理会。他吃了晚饭回来,就看见王志刚穿着单衣进来,笑呵呵说自己又下去买了点菜回去。”
“其实,这又是王志刚安排得一个机关,他不能让人晓得王志明的到来,就推托有事,让王志明穿了自己的衣服先进去,稍后自己再回去。他能够把这一步都想到了,确实用尽了心机。”
“这一来事情就很清楚了,我们可以把王志刚的阴谋过程大致描述出来。十七日中午约十二点,王志刚开完会回到家中。他选择这个时间是有讲究的,大概就是选准了张师傅去吃午饭不在岗这段时候,对于张师傅的作息时间,他显然也了如指掌。他一到家,立刻给王志明注射了过量胰岛素,然后让王志明穿上自己的羽绒服躺下,盖上毯子。反正王志明有病在身,又作为兄弟对他信任有加,也就任他摆布。待王志明昏睡之后,就打开了电炉,把毛毯放在上面。他的这个安排,就是要活活烧死弟弟,却让人以为是自己死了,从而达到金蝉脱壳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他给王志明注射完毕,就随手把注射器和空药瓶扔在地上。他满以为大火一烧,一切都不会留下,却不料火势并未蔓延,这些至关重要的证据,还是留了下来。”
“做完这些事,他就进入卧室,另找了一件衣服穿上,也许就是那件黑红相间羽绒服。换衣服时,也许出于慌张,他把一些重要的东西遗忘在床头柜上,其中包括一张写着一个数字矩阵的纸条,专家已经破译了,那实际上是一个银行户头的多维密码。王志刚是个电脑奇才,他设计的这个密码虽然保险,但一旦丢失了,却很难破译,必须找回原稿。”
“昨晚这一切,前后也许花了他不到十分钟。然后他就匆匆离开,因为他要赶在张师傅吃午饭回来前溜掉,否则叫张师傅看见,就前功尽弃。”
“他做得还算成功,出去时既没有被熟人发现,也没有被张师傅看见。谁知才走出没多远,就发现密码丢了,那可是他的命根子,左右找不到,才想起也许是丢在了家里。”
“他立刻就返身回去。谁知这一回他就没那么好运,一走到大院门口就遇上了吃饭回来的张师傅,他这时其实完全可以大大方方亮明身份,然后回去灭火救人,时间还来得及。但他心虚胆怯,撒腿就跑,以他长跑冠军的身手,张师傅哪里追得上。”
“这大概就是王志刚的作案经过。作案后他就潜伏下来,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出他了。在发现真相前,我估计那个可疑人要找什么东西,不会住的太远,就特意到附近的旅社、出租房去找,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然后隔了几天,当真相大白后,我就与邢大的人安排下了这一幕好戏,让张师傅假装生病,不能上班,又拉下电闸,装做大院停电。我想王志刚急于找回密码,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结果果不其然。”
“至于王志刚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装成被烧死,好携款潜逃。他把银行大量现金转移到国外银行,又私下办理好了各种证件和护照,只等时机一到就一走了之,这些在警方的审讯中他都承认了。可叹为了迷惑他人,不引起银行和警方的注意,他的弟弟也成了牺牲品,成了掩护他逃走的一面挡箭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