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心 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刻的林菱,已经把从街上带回的姑娘交给赵建有暂时安顿。C.回到自己闺房,稍稍梳洗,屋内的小婢告诉她:“小姐,云珠姐姐来传过话,王爷请您一回来就去书房,好像有事要说呢。”
“知道了。”林菱整理下身上的衣饰。诚王府不能随便接纳外人,带回来的这位姑娘肯定是不能留在府里的。至于安排在何处,王府名下众多产业,哪里不能安插个人手。只是这件事,必须同王爷禀报,正好一起说了。
身后跟着翠寇,林菱款步来至书房外。房外的侍卫恭敬地见礼道:“小姐。”见林菱点点头,继续朝书房走,忙伸手虚栏,“王爷正在书房内会见外客,要不您等会儿再来?”
“王爷有客人?”林菱止住脚步。“刚来的?”
“是。”
真是凑巧。“是王爷唤奴来的。你进去问问,王爷是不是有何吩咐?”
听到是王爷唤林菱过来,侍卫不敢怠慢,“稍等。”转身进去了。
房内,陆天诚看过詹逸群的信件,眸中掠过一丝不满,“连艾红绡都不提,说起来,我还算你们的半个媒人呢。”
他望向对面端坐的冯华,“冯二哥,詹逸群和艾红绡相处得如何?”
冯华一愣,“艾红绡?没听说过。是----詹逸群的红颜知己?”
“没听说过?”陆天诚也楞神了。不对啊。艾红绡走后半年,詹逸群曾托人捎信回来给赵建有和詹梅梅。T从赵管家的嘴里,陆天诚得知艾红绡与詹逸群已经碰面。当时还半开玩笑地抱怨,詹逸群得了佳人。也不同自己言语一声。因为路途遥远,加上边疆战事吃紧,再没收到詹逸群的来信。这其中,莫非有什么变故不成?
“在北疆。你是何时见到詹逸群地?”
“大概两年前吧。怎么?”陆天诚难得地失色引起了冯华地关注。
“没什么。我在想”来不及道出自己地猜测。门口侍卫近来禀报:“王爷。林小姐说您请她过来。现在门口等候。”
陆天诚轻拍脑门。冲身侧地雨珠道:“咳。看见冯二哥来了。光顾着高兴。忘了让你去告诉林菱另换个时间了。”
“婢子先送小姐回去?”雨珠乖巧地接道。
“不了。”陆天诚略一沉吟。“其实就几句话。”他转向冯华。见这位二哥眉眼间有些恍惚。奇道:“冯二哥?”
“哦?”冯华回过神,方才林菱两字让他忆起一些往事,不自禁地陷入回忆,见陆天诚不解的目光,愧然笑道:“突然想起一些事情看出冯华不欲深谈。陆天诚也无意挖人**,“二哥稍待,我出去一下,交代完就回来。”
冯华当然点头同意。听陆天诚走到门外,随后传进一男一女窃窃交谈的声音。他不像詹逸群那般正式修习内功,都是厮杀出来的拳脚,耳力自然达不到听清外厢说话的地步。但是那女子的声音,冯华还记得,就是刚才在街上地那位小姐。想到这位小姐曾带给他的熟悉感。还有林菱的名字,冯华心中一动,装作起身去拿桌上书籍的样子,顺势朝外看去。

四月底地凤京,天气渐暖,风和日丽。陆天诚又喜阳光。所以书房的窗户开了大半,桌旁的窗户更是敞到最大。冯华这一扭头,林菱的容颜尽数落入眼底。还是街上的衣着,只少了半透明的长衣。没有遮面的轻纱,蕴着光华地肌肤在和煦的阳光下散发着微微的红晕。那眉,那眼,那容颜......冯华看得痴了,手停在离书三分的距离动也不动,竟是忘得彻底干净。幸亏姜水生和雨珠都随陆天诚去了屋外。没人看到他的失态。忽然。林菱似有所觉,抬眼望向这里。冯华一惊,下意识地转到窗户之间,诺大个汉子,也忍不住按住胸口,使劲压抑那蹦蹦的心跳。他闪得太快,林菱并没有觉察。两人又交谈几句,冯华就听见陆天诚的脚步声再度响起。他忙坐回到座位上,装出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不过,接下来的谈话中,冯华总是走神,几次三番地接错话。陆天诚关心地问他有否有心事,他又摇头不语,弄得陆天诚也没了脾气,只好道:“许是累了。你刚不是说住在隆福客栈吗?先回去歇歇,明日我再去找你聊天。”
从诚王府出来,冯华觉得自己就像走在云朵里,深一脚浅一脚,都不知怎么回地客栈。关了房门,往床上一仰,没有焦距的眼瞳直勾勾地盯着顶上木梁。林...菱...,从胸腔深处泛起的疼痛恍如潮水无止无休。没想到竟还能有再见你的一日。原以为深宫幽幽,无情地耗费着你的青春和自由,却原来,却原来,你已经嫁为他人妇。而这个他人,正是当今的皇弟,我地结拜弟兄。
在街上,你认出我来了吗?认出从小为你打架、哄你玩耍、也曾用虫子逗得你放声尖叫的冯华?或者,认出也当作没认出,毕竟,你现在的身份,现在的身份......陆天诚没有王妃,你,是他的妾吧。我心上的珍宝,在别人眼里却视若平常,这让我----如何忍耐!
林菱另嫁,虽是陆天诚一力促成,到底失了体面太后绝不容许大张旗鼓地进行。除了凤京悄悄流传,外府也只有京里有人的,才能得知这桩轶事。在北疆待了近四年的冯华,又哪里得知林菱和陆天诚之间的往事。他全部心思都沉浸在伤痛中,正好转日公文也拿到手,到诚王府拜别,还赶上陆天诚去了百家堂尚未回来。不见也好,冯华不敢保证自己心情激荡之下,会否说出一些不该说地话来。给赵总管留了口信,立马上路了。
等陆天诚回来,对冯华大失常态地做法迷惑不解,却也是人走屋空,无可奈何。
回到北疆的冯华,每每上阵如同不要命一般,弄得赵满他们也是莫名其妙。有了火器地帮助,狄族屡战屡败。可是,这个草原长大的民族就算作战不能胜利,仗着地势熟,逃跑的本事不小,要想清剿,谈何容易。战况胶着一年,狄族遣使求和,愿献贡乞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