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有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宴卿定定地看着她。
久到乔明瑾觉得那厮不会回答了。才听他说道:“我信你,就跟信我自己一样。”
乔明瑾有刹那的错愕。
什么时候她竟上升到这个高度了?
“你没开玩笑?”
“我像吗?”
乔明瑾听完不语。
两人皆沉默了起来。
片刻后,乔明瑾抬头看向他,没想到那人还定定地看着她。
乔明瑾目光闪了闪,略偏了偏头,说道:“我如今看了这些帐册,又揽下帮你做内帐的活,你难道真不担心?”
周宴卿往椅背上靠去,伸了两下懒腰,道:“我说过了,信你跟信我没什么区别。这都拿过来了,你不是也见着了?我可没藏着掖着。为了方便你核帐,往年的一些帐册我也都带过来了。这些够你忙活一段时间了。以后拿到帐册我就给你送来。”
乔明瑾点头。
亏他想的周到,拿来往年的帐册,不然不说做内帐,只说核对,没个比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翻了几页,挤做一堆的繁体字看得乔明瑾眼冒金星。她还得把那些数字换成她习惯的符号,这跟再翻译有什么两样?
乔明瑾抚额。
周宴卿看她眉头紧皱,道:“帐房的水平参差不齐,你就凑合着看吧。也不急,慢慢看。”
乔明瑾头也没抬,道:“下次来给我带几刀宣纸来。再备几支细细的毛笔,纸不须多好,能写字就成。笔也不要多好的,但一定要细。”
周宴卿点头应了。这对他来说哪是什么要紧的事?若是在城里,吩咐一声,一柱香都不到,立马就有人送过来了。
这老远老远的,就是不方便。
这一趟来,周宴卿除了给乔明瑾带来帐册外,还给乔明瑾带来一张房契。
一进半的院子。一间正屋。左右厢房,共六个房间,两个耳房。前院加后院有半进。有厨房有水井,还有个门房。可住人。
院子是不敢想的。也没什么景致。只说院内种了两棵小石榴树。杂草可能也有一些。旁的就没了。
小是小了点,不过据说离书院很近。
附近住的都是读书的人家,安静。没有小商小贩从早到晚的吆喝。
房价也不便宜,一进半的屋子,要了整一千两,还是现银。
这还是对方看在周六爷的面子上,好不容易拿到的。
将来若是真的要搬到城里,若觉得离街市太远,以这个价钱换到内城还能换个更大的房子。书院周围也不愁卖不出去。
青川城里的书院都集中在外城,为了求个环境清幽,各书院倒联合起来,让各小商小贩退了一箭之地。
极适合读书人买来或是租住。
历来有钱读书的人,家境都还过得去。其中更不乏富得流油的富户乡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公子们,自是不愿住书院那种大通铺,更愿意在外求一个小院,享受家奴丫头的服伺。
故书院外的房子,又小且价贵,但好在也不难出手。
乔明瑾把房契接到手里,仔细看了看,才叠了起来。
又有产业了呢。
前世攒钱买个公寓千难万难。一生的梦想也就想混个有钱有房有粮。
乔明瑾有些感慨。
感谢未及出口,周宴卿就道:“可别。对我来说,这不过举手之劳。再说我可不是免费送的。下次分红时,会从里面扣除。我记性可好着呢。”
乔明瑾朝他笑了笑,把它拿起朝他扬了扬,才仔细收在荷包里。
周宴卿走后,乔明瑾一头埋在帐册里,很是忘我。饭也不煮了,家事也不做了。
好在明琦这次来,也不急着走,倒解了她的困。
乔明瑾自拿到帐册后,在家里埋头苦算。除了工坊一天去一趟,外头的事倒是一概不知。
岳家那头,忙完了农忙,吴氏便闲了下来。
当然从农忙开始,她也闲得不行。但人家却不那么认为。
农忙没过几天,吴氏似又活了过来。岳仲尧走后,对于岳仲尧带给他的闷气,也渐渐消散。儿媳是别家的好,儿子总归还是自家的好。
儿子没什么错,错的是引着儿子犯错的人。往村外通行的小路,吴氏都恨不得拿铲子铲上几车土填平了算了。
也省得有人走,还要让她听到那个女人活得好好的消息。
吴氏去了两趟青川城,柳氏倒是见到了。只媚娘去了两次都没见到。柳氏只说她女儿到外面揽活做了。
吴氏喜得连声夸。
揽活做好啊,多挣几个钱,嫁妆才会越丰富不是?那带到她家的还会少了?
头一次来柳氏对她很是热情,拉着她说着两家儿女的亲事,又照例提起她那个待她如何如何如珠似宝的男人。

又说死去的相公如何如何疼宠两个孩儿,多么多么不舍得母子三个吃一分苦……若是他还在,女人找个城里殷实的人家,儿子读书用功,科举有望,该是多让人艳羡的事?
怎奈上苍不公。
泪水横流得让素来硬心肠的吴氏都悲切了几分,让她听了都觉得他那乡下儿子不该换了人家城里顶梁柱的一条命。
真真是造孽啊。
这债如何能不还?
可第二次待她拿着乡里做的小食,大包小包再去的时候,那柳氏……怎么瞧着好像跟上次有些不一样了?
再不拉着她的手回忆往昔不说,还不那么急切了?她女儿又大了一岁,反而不着急了?
吴氏一向觉得她看人看得极准。
难道老三对她们说了些什么混帐话?
还是人家找到比她那乡下儿子更好的人选?
不行!可不能黄了!
她可再不想把那个姓乔的迎回家再当媳妇了。就算她如今有了两个钱也不行。
就她那冷心冷情的样,一副清高的模样。她如何使唤得动?
她养儿一场,替他们娶来婆娘,可不是让她们来拿捏婆婆的!
吴氏急得嘴上冒泡,一刻不停地往衙门里寻她的三儿。
不曾想,又像上次一样没见到人。
只听人说,去邻县了。还要好些天才回。
她可不能在城里干等着。她一日不在,家里那两个媳妇就翻了天了。再说城里也没人供她使唤。
吴氏匆匆往她家大儿女岳春分租住的房子去了一趟。
没想到女儿女婿没在家,大白天的在外给人做活还没回来呢。家里公婆孩子已都接过来了。
本来不大的院子更是挤得慌。
吴氏和岳春分的婆婆不对付。
恨卫家那婆娘因她女儿早几年没生儿子把她女儿当牛马使唤,只管宠着小儿,如今小儿把家业败光了。又要粘上女儿一家。
在乡下自己种个菜。养个鸡鸭,做什么不能糊口?再说还有别个儿子儿媳在家能帮衬,做什么非要挤到城里来?
等着她女儿一天辛苦赚两个血汗钱回来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她儿子还是衙门里人呢!如今升任捕头,月钱升至三两呢。她都没全家搬来城里住。
真真是两个老不羞!
吴氏在岳春分处呆了不足一盏茶时间就出来了。
又不甘心地跑到衙门看了。衙门口的杂役都要被她烦死了。再次申明她儿子岳捕头不在衙门里。吴氏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了。
吴氏想到她升官的三儿子。眼里直冒绿光。
一个月三两呢。可比原来的八百钱多多了。
到时候,每月发晌的时候,她就到县里来。她亲自来领。
有三两呢!
家里能多少宽裕?两个孙子也能时不时吃到肉了。她女儿小满也能有多几个钱打点嫁妆了。
还好她之前把说给小满的人拒了。如今她儿子可是升任捕头了呢。说给小满的人自然是要再上一个档次的。
下次不能找下河村附近的媒婆了。她们认识多少人?城里大户人家的门口开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呢。
下次得去城里找官媒。那官媒手里握着的才是青年才俊呢。
吴氏没舍得钱,喜滋滋地蹭了一辆往下河村方向拉货的牛车,爬了上去。
装了老半天可怜,人家不耐烦她的缠功,只好免为其难让她爬到一堆麻袋顶上坐了。
这一趟可不又能省下几个铜板?
吴氏乐得嘴咧老高。
省几个铜板可能干好些事呢!
下次货郎来了,也能给东根和北树买下一大块糖块了。
省得两个宝贝孙子总说琬儿如何如何,说她自己有小荷包,又买了多大多大的糖,找她哭诉,戳她的心肝。
吴氏坐在牛车的麻袋顶上,想上一遍那两母女,都恨得咬牙。大的养不熟,连小的也是头白眼狼。
过几天还是要上城里来一趟。
老三做事太拖拉了。
吴氏从城里回来后的第三天,岳仲尧风尘仆仆地从邻县回来了。
脸都未来得及清洗,衣服也未换,就打听了知县大人的去处,交差去了。
把公文递上去,又把此次的任务细细回禀了一遍。
看知县大老爷一边听一边点头,还一边跟他道辛苦。
岳仲尧摇头道:“不值当大人的夸耀,这都是属下份内之事。此次因得了邻县大人的帮助,倒也顺利。比原定的时间还早了几天。属下幸不辱命。”
“嗯,很好。你办事,我放心得很。不过,你真的要脱了这身缁衣?”(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