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夏,北京城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真是兰兰的天上白云飘。如此好的天气,有的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风高物燥,干旱少雨,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一场雨了。河里的水位已经明显下降,农田里渐渐的干涸了。有的地方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已经露出旱灾的迹象。北京这地方从来不缺风,一年四季都刮个不停。这个季节的风更是活跃了,春风白天黑夜的忙碌着。尽管干旱,在春风的吹促下,世间万物都披上了郁郁葱葱的夏装,举目望去一片苍绿,生机勃勃,一片盎然。鸟儿在蓝天飞翔,知了开始在树上唱歌,鱼儿在水中畅游。田地里的冬小麦长势喜人,在春风的吹拂下已经渐渐发黄了,再过几天,农民一冬的辛苦就有了回报,一年的生活将有了着落,可以看出,今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庄稼就要收获了,庄户人正紧张的准备着,准备必需的农具和物品。庄稼丰收了,起码有吃的了,老百姓的日子可能好过一点,至少能够稍微喘喘气了。城里,人们在忙着各自的事,商人们忙做买卖,吆喝着,忙着招呼着客人;京城里也有不少闲人,生活过得很好,乘着天气好,东西街闲逛,四处溜达溜达,活动活动筋骨;作坊里的工人们,都忙着自己手中的活计,不敢停留一刻。如果干得慢了一点,稍微怠点工,工头就会骂的,甚至会挨上一顿的毒打。京城的街道是商业繁华之地,更是热闹,到处都有着无尽的浮华。杂耍的,演马戏的,买古董的占据了整条街道。王宫贵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富商巨贾,普通百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一片祥和升平的景象。
今天,“讨贼大元帅”平叛功臣刘显回京了,这位功绩卓著的大臣,这几日就要得胜还朝了。他为大明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说朝廷应当有隆重的的迎接场面,举国欢庆。但是这些都没有,朝廷明旨,取消一切排场,只许刘显带少数随从返回京城,其余人马一律留在四川原地不动。一是为了防备其他少数民族的再度造反,二是因为战争,国力空虚,能节约的尽可能的节约,就不要再搞那些虚的排场了。因此冷清得很,京城的街面上,似乎没有一丁点的反应,也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丝毫的波动和不安。除了官府的人在忙碌着、准备着,一切照常进行,各界都在干着自己的事情。沿线的驿站,因为太原驿站一事,刘显几乎没再打扰过驿站,也省去了驿馆不少的麻烦,驿官也乐得逍遥,要知道他们可是受尽了这些官员的折磨,毫不容易被改革解放了。“讨贼大元帅”从自己那里过去后,长时间的的紧张等待和不安总算过去了,驿官们松了一口气,可以清闲一阵子了,好好休息休息。
其实异族叛乱,是因明朝统治阶级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次国内民族矛盾,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是无奈之举。为了镇压这次叛乱,战役动员了几乎全国的军队,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粮食,万历的国库几乎快被这一战役给掏空了。不管如何,毕竟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国家安定下来,政权稳定了,从这一点说,刘显的功绩还是卓著的。
刘显一路轻车简从,到通县时已将近黄昏。尽管驿站的官员,做了大量的准备,然而刘显没有再去打搅通县驿站官员,谁也没打招呼,就直接住进了迎宾大酒店。
酒店坐落在通县码头边,是一个装修极为豪华,设施相当一流,服务相当优质的客栈,在京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酒店,是有名的温柔之乡。用现在的话,是一个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这里是王宫贵族,封疆大吏,富商巨贾的逍遥快活的首选之地。大家都知道,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当朝大太监高力宝是唯一的投资人,酒店具有很强硬的后台。酒店的董事长是个绝代佳人,叫李诗烟,是高力宝的红颜知己;总经理叫阿宝,原来是个锦衣卫,大内高手,李诗烟的丈夫。自首辅顾命大臣栗人杰被抄家后,这几个人就接手在这里开店了。由于它地处交通要道,设施豪华,服务一流,做买卖,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各地封疆大吏,商贾巨贾进京办事,都要在这里住上几个晚上,轻松的快活上几天。北京的普通市民,各地举子,小商小贩也会经常到这里要上一两个小菜,喝上几口酒,摆上一回儿龙门阵,才兴高采烈的回家。战争期间,阿宝曾经和韩之忠一块到四川前线帮过忙,作为他的助手帮了不少的忙,因此回到北京就直奔酒店而来,由于这层关系阿宝让酒店的工作人员小心的伺候着,还和李诗烟一起以东道主的名义宴请了他,心里舒服极了。
酒店的客房部在后院,占地五千公顷,这里树木森天,鸟语花香,环境优雅,相当安静。客人少并不是生意不好,能到这里住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哪能象住大车店一样的人来人往。这里的服务是一流的,只要肯花钱,什么样的服务都能买到。来到这里,就到了极乐世界,是有钱人的乐园,许多人要不是进京有正事,真有点乐不思蜀,再也不想走了,这里可以说是一个销金窟,有多少钱在这里都会花掉的。在没有打仗之前,刘显也曾来过几次,对这里印象很深。此次回京,在太原驿站,因为向驿站索要东西。正赶上张居正开始改革驿递,驿站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官员的用品供应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所以满足不了刘显的要求。因此,刘显恼羞成怒,支持手下人把驿站的驿官给乱棍打死了。出了这件事后,路上接连接到皇上的训斥,刘显的心里很不高兴,心想堂堂大功臣,平定了异族的叛乱,使大明朝转危为安,政权得以巩固,这点过失与丰功伟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在刘显看来简直是小题大做,真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世间就是如此,可悲!可叹!赶上皇帝明旨改革驿递的时候,对他的责骂,已经邮递四海,恐怕天下人都早已知道了。沿途几个大驿站对他们都很冷淡,他们受尽了驿官的冷遇,就说明了一切,知道了朝廷的态度。他那里受过这气,气都气饱了,到北京后他决定不再驿站而住到这里,好好休息一阵子。这里舒服极了,吃喝玩乐,像神仙过的日子。也不急着向礼部报到,更不知会兵部,故意拖延上几天,让皇帝和礼部的人着一下急,让他们为慢待功臣而羞愧吧,他们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北京是什么地方,刘显哪里知道,驿站和厂卫的人,早就把刘显的一举一动传到了礼部,并且汇报给万历皇帝,大家都已经知道刘显到了京城,就住在大酒店里。
转眼已经过去了六天,礼部的人也没找他。奇怪,一个一品大员,兵马大元帅奉旨进京了,六天的时间居然也没人找找,好像根本没有他这个人似的,好像他来不来无所谓,无关紧要。朝廷的冷落,使刘显真有点着慌了,怀疑起自得的地位来。他不上通县驿站,来住酒店,原是想让礼部的人去找找他,挽回一点儿面子,给张居正一点小小的难堪而已。现在竟没人理他,把他凉到了这里。该这么办?在这里呆着,没人管总不是个办法,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

第七天的早上,吃过饭后闲着没事,刘显一边喝着茶,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耳边听着管家的汇报,这是他多年养成的的习惯,是掌握信息的一种快捷方式。内容非常广泛,朝里朝外的新闻,民间轶事等,无所不涉及。管家一边说一边看着刘显,观察他的脸色,满脸堆着笑容,一幅奴才相。“老爷,这两天外边可有人议论咱们哪。”管家小心翼翼点说。
“哦!有什么议论?”刘显漫不经心的说。
“外边都在议论太原驿站的事,说大人纵容手下,殴打驿官,居功自傲,对朝廷的改革不满,有点不服朝廷了。”刘显听得一激灵,冤枉!这不是说我有反骨吗?“居功自傲,不服朝廷”。冤枉啊!我怎么就不服朝廷啦?刘显心想人言可畏,不能再等了,尤其一个功臣更是如此,多少人在盯着你。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就真的说不清了,说不定什么屎盆子都会扣过来。忙对管家说:“快去结账吧,咱得赶快到礼部报到去。”
刘显越来越感到事情严重性,本来想出口气,让礼部的人来找找他,拉来回一点面子也就算了。谁知来京已经七天了,朝廷根本没来人找找,把他凉在一边,像他根本没有来似的,可见朝廷的态度,此处无声胜有声。刘显是皇帝要召见的,奉旨进京,迟迟不去觐见皇帝,躲在酒店里玩风花雪月,言官们要是知道这件事,麻烦就更大了,肯定会沸沸扬扬的,自己立刻就曾为焦点人物了。刘显现在除了生气,就是无奈了,像一个泄气的皮球。这一拳象打在海棉上,无人接招,千斤之力消失得干干净净,还抽不出手来,感到的只是自己的心痛。
“还是到礼部报道吧”,刘显无奈的作出决定。他真是留恋这里,温柔之乡,多好啊,特别是见了酒店的女掌柜后,更是不想走了。总想再见一见那美女,可是再也没见着,刘显总是忘不掉人家,美女的影子老在眼前晃当。刘显渴望能重见美人,更想得到这个美人,连做梦都在想着,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知道这个美女,是高力宝的情人,更是阿宝的妻子,他不敢得罪高力宝,更他不能对不起朋友。
在礼部报到后,第二天,小皇帝隆重的接见了他。今天整个朝廷文武百官全部到场,场面宏大,宝殿的里里外外都站满了人,朝廷还是给了刘显一些面子。万历长大了,已不是过去的毛孩子了。个头长高了不少,离远点看真有点象穆宗皇帝,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眉宇间透着帝王的威严。万历大概有一米七三四的样子,肤色白晰,但不是病态的白,只是稍显瘦弱一些,脸上写着“生人勿近”,也算得上是唇红齿白了,虽然才只有十五岁,但沉稳的神情,身上那种唯我独尊的气势让人只能仰望,一双眼睛好似一泓深潭,看得深了,就会掉下去。这就是他们的皇帝啊!万历,大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一国之君的气势果然不凡。
随着众人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后,刘显小心地站在队列里,等候小皇帝的问话。“刘大元帅一路可好?路上辛苦了?路上没有遇到别的麻烦吧?”万历表情亲切地问道。
刘显忙回答“还好!谢皇上关心,托皇上的福,奴才一路还算顺利。”
万历又问“爱卿!沿途看到庄稼长势如何?老百姓的日子还象以前那样苦吗?”
刘显回答“微臣一路过来,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势还算可以。只是连年的征战,人民疲惫,一时半会儿还缓不过劲来。现在庄稼还没有收获,老百姓饿着,日子还是不大好过。我想以后,慢慢的老百姓的生活会好起来的。”
“刘大元帅不愧是国家栋梁,处处关心百姓的疾苦,国家有幸,黎民有幸啊。你带兵平定异族动乱,功在国家,利在千秋,你是国家的大功臣呀。朕要奖励你,朕封你为大明朝的护国公,食万户。希望你以后可要忠心报效国家,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啊!”
刘显听到皇帝的封赏,在情理之中,又在刘显的意料之外,听到如此高的封赏,喜出望外,激动不已。这个封赏是一般人一生一世都无法得到的,然而他刘显得到了。心里十分激动,忙上前跪倒在地上,千恩万谢,满口称颂。
“不过!先别高兴,对你的过错朕也要处罚的!”万历话锋一转,说道“护国公,你在太原不好好管教手下,纵容他们打死驿令,这件事不能随便就完了,也应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件事朕决定,对你罚俸一年,你那个手下要交刑部问罪论斩,你有意见吗?。”刘显还能说什么,恩威并施,赏功罚过,有什么不对。再说皇帝金口玉言,话语一出就不可能改变了,刘显只得连忙谢主隆恩。
刘显自认为是功臣,功高盖世,觉得凭自己这么大的功劳,全国人民都应给跪迎他,朝廷应当给与他许许多多,没想到驿站这点小事受到责罚,觉得很没有面子。现在小皇帝的这一处置,有赏有罚,令刘显很佩服,同时多少也有些不痛快。万历见他有点不高兴,就接着说:“先祖办驿站,原是为解决来往官员的舟车、生活之苦,解决路途的生活之需。现在官员不管公私,都到驿站要这要那,贪得无厌,一个官员一天的费用,顶上农民一季的收成。在国难当头的今天,如此浪费那还了得?张先生推行清丈土地,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农民没有土地,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官员和豪绅的手里。他们瞒报虚报,造成国家无税可收,国库没有银子。泱泱大国的国库竟没有银子,拿什么养活军队,养活官员,遇到战争、灾荒这么办?这些大臣们都替国家想过嘛。整顿学政、改革驿递是为了节约,清丈土地就是为国增收,张先生全是为了国家着想,张先生没有半点私心哪。你们要理解、支持张先生,他不容易呀!你们看他累成什么样子了!作大臣的不能因一己之私,忘掉万民之苦哇!要时刻想到民生疾苦啊!”
刘显一边听着一边琢磨着,挺感动的。小皇帝的一席话,句句在理,不得不说万历是长大了,成熟了。张居正是他的恩人,对张居正他刘显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是认为皇帝小题大做。刘显是虽然带气而来,想起路上的冷遇,想起在迎宾大酒店虽然高兴了几天,阿宝一直不让他掏钱,他感觉有点不妥,他不想欠下人情,只得忍痛花了三千两银子(这还是三折哪),真让人心痛哇。他毕竟是个忠臣,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始终在心,没有忘记协助皇帝治国安邦的职责。小皇帝说得没错,张居正不是为自己,也挺不容易的,自己做的确实不对,皇帝既然说了,就到此为止吧,就不再吭声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