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代皇帝的家庭是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一夫多妻制的等级制大家庭,女性在家庭中往往处于依附、屈从的地位。然而,当我们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时,却发现皇帝家庭的女性成员,对明代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不同一般的影响。
首先,从制度文化层面看。朱元璋从预防前代女宠之祸、外戚专权出发,在为其子孙组建家庭时,规定了只能从民间选取良家女子入宫的制度。着眼点,就是要严宫阃之禁,不与权贵之家联姻,进而杜绝历史上后、妃干政、外戚擅权的现象。纵观明代历史,这种选秀女之制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历代天子、太子或亲王长大**、为他们选取配偶,是选秀女制度的核心,由此组成,明代皇帝以后、妃、嫔等为主的一夫多妻等级制大家庭;为选取宫中服务人员而选秀女,年龄可从10岁以上至40岁以下不等,最小可到4岁,且人数众多;皇帝为了自己的淫乐需要而强索民间女子,如嘉靖皇帝为炼丹药,数年间就选了760人入宫。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明代皇帝,这种以一个成年男性及其正式配偶为主、众多侍妾及服侍女性为从而构成的家庭结构,可见其主导意向是以张扬皇权、男权为主,压抑女性的权力,蔑视女性的存在,严防因女性非正式权力的膨胀而威胁封建政权的稳定。随着历史的发展,选秀女之制也就从加强皇权的制度变成扰民的弊政,给明代历史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其次,在明代皇帝一夫多妻制等级大家庭中,作为天子配偶的后、妃、嫔的非正式权力,仍对明代历史发生重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帝位传承中发挥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的帝位传承中,为了防止皇族内部的争端,自西周以来就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继统原则,明代也以此原则来处理皇室内部的继承关系。朱元璋同时还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大宗无子的情况,作出了“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的规定。从整个明代16帝的继统情况来看,与朱元璋的设计有很大差别。第一、明代有6位皇帝未曾被立为太子,也不符合“嫡母所生”的要求,即成祖朱棣、景帝朱祁钰、世宗朱厚璁、穆宗朱载、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第二、其余10位帝王,除朱元璋外,另9位虽曾被立为皇太子或皇太孙,但都不是当朝中宫皇后之子。但这一制度,对调解皇家内部关系,特别是解决皇权纠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次,在两性关系中,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明代皇帝的一夫多妻制等级家庭中,皇帝的爱情等感情纠葛与家庭结构中的诸多矛盾,也导致明代历史的许多戏剧性变化。如朱元璋和朱棣,对正宫皇后感情甚笃,因而在皇后去世之后再也不重立皇后,这是对夫妻感情的一种尊重,而这两位皇后在世时对于丈夫的行政处置亦多有影响。明宪宗时,与长他17岁的妃子万贞儿感情甚好,以至于万贞儿宠冠后宫,生了皇子后马上晋为贵妃,皇子死后万贵妃心理变态,凡被宪宗临幸有子的宫人均逃不脱她的魔掌。孝宗由于和张皇后感情深厚,宫中同卧起,因而只有武宗一个儿子,武宗则由于不爱宫中的后妃,专意于豹房和巡幸,导致他没有儿子,由此,也造成孝宗一系的皇统中绝,才有迎立世宗的重大举措,又导致大礼议的出现。至于明神宗时,因皇长子朱常洛是其母李太后的宫女所生,乃他一时风流所致,不为他所喜爱,而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生下三子常洵以后,册立太子、出阁讲读、选婚等就成为万历朝的大事件。史称“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贵妃谋立己子,交章言其事,窜谪相踵,而言者不止”。由此而造成迁延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妖书之案、梃击之案等事件,这些都加深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文华殿只剩下万历和大学士张巨正,因为没有外人,在朱翎均的一再坚持下,勉强在太监搬过的一个小凳子坐下,仅仅坐着个边。万历嘴上说着不要客气,看着张大人的谦恭的表现,心里很高兴,起码他不像栗人杰一样跋扈。和他在一起感到没有压力,心情愉快,还能学到许多东西。
“圣上,还有什么问题吗?”张巨正有点疑惑。
万历不紧不慢的说:“先生,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有一件小事有求于大人,请大人费心。”
张巨正不知万历有何事,心想:他能有什么事。朝廷大事,宫里的吃穿用度,一切都有人管,不用他操半点心。不过皇帝既然能开口,必定有他的道理,忙说:“圣上只管吩咐,让微臣去办即可了。”
“朕登基已经好几日了,只是朕的母亲还没有封号,想请先生给起一个。”
张巨正听完皇上的话,觉得小皇帝是个好皇帝,起码是个好人,百善孝为先,小皇帝有这个想法,一定要满足:“皇上,您有什么想法?”
小皇帝:“想法到没有,只是想给两位太后多加几个字。弟子才疏学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实在难以把握,起了几个都不理想,就请大人费心了。”
“好吧!容微臣回去,好好想想,一定要想出一个万全的封号,让太后和皇帝高兴。”张巨正听到两位太后多“加几个字”,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心里有点嘀咕,不过他还是微笑着说话,从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对朱翎均还是比较满意的。
“如此也好,今天就到这里吧。朕给先生提出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拒绝皇家的赏赐,不然,太后会不高兴的。”
“好!好!微臣以后收下既是了。这件事情请太后放心,耐心等几日,我会精心起好的。”
“如此就有劳先生了!我代太后谢谢先生了!这几日天气很热,大人要注意身体,为了国家,为了朕,也要把身体保养好。朕离不开您,大明的人民离不开您!”
听了这话,一股暖流涌过心头,张巨正感动的流下了眼泪,非常感谢皇帝对他的情谊。“谢谢皇上对臣的关爱,臣当精心尽力,辅佐皇上治理好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人起身,一边说着,一边走出了文华宫。分手后,各自忙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