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节 龙的热血文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李天冠的记忆里早上好像有一节课,是书法课,教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个叫沈鑫的八十多岁的老人,那可是学校硕果仅存的元老,省书协名誉主席,国家书协名誉副主席,一大串名衔,也由此可见他地位的尊崇,甚至连如今的书协主席也要执弟子礼对他作揖,而今里面的会员绝大多数是功成名就的老人,联合起来跺一下脚也会使三河市震上一震,引起权力结构的变动,能量不可小觑。
李天冠可不敢不来上课,而且他还具有尊老爱幼的中华优秀传统,知道老人的智慧是经过风沙千淘万漉过的结晶,尤其是他这位老师能在近百年的风霜雪雨度过来而屹立不倒的人的智慧恐怕是近乎鬼神了。
听说以前没有这门课的,而沈老先生深感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没落,特意向校方提出了从每周里抽出一两节书法课,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魅力。
李天冠坐在课室中,听着老师的讲解.
“字如其人,人如其文,首先要写得一手好字,必定心静如水,方能运转自如。”老人第一句话便点出书法的真谛,接着又说,“书道如人道,一然修身养性,去浮存真,二则
心藏乾坤,书意人生。”二句话精准的道尽了书道的内涵底蕴。说完后在讲台上展开宣纸,写了个巨大的“龍”字,只见龙飞凤舞,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时而笔锋逼人,继而又运笔如水,可见沈老先生的书法已经大成了,也可由此观人,他必定是圆滑而不世故,清高而不迂腐,睿智而不失原则,处大体而不拘小节之人,也难怪能纵横驰骋到如今,且已高龄过百,还清风朗骨,给人予老而弥姜的感觉。
在沈老先生的身传言教之下,全班学生也聚精会神地学起了书法,有些人功底不错,写的字自然也看得过去了,当然大体上却不如人意,令沈老先生没想到的是竟然这群作为三河市未来的精英居然大都不懂书法,大失所望,可见现今这种状况已到崩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令人堪忧啊!想到他在读大学的乖巧孙女沈书芸经常抱怨地对他说:“整个中大竟然找不到一个真正会写毛笔字的人!”那时他还不信,只知道如今硬笔书法大行其道,以为那是时代的需要罢了,也不深想,没想到如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竟给人如弃敝履,让人真是扼腕哀叹啊!
他想到这,心痛的同时却没法去作出改变,心里有些气愤.于是,沈老先生巡视了一圈后,站到讲台上气愤大力地用手拍打着讲桌,引起学生的注意,只见他对翘首抬望的学生大声的疾呼道:“未来的精英们,你们知道我写这个繁体的龙字是什么意思吗?”
“我就是告诉你们,你们是流着龙的血液,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就意味着你们,你们要有龙的精神,不能忘本,忘记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

“你们如果连祖宗都有忘记了,你们还是中国人吗?有中国人的本色吗?”他有些声音嘶竭地说,充满着气愤。
“那请你们大声告诉我你们是中国人吗?”
“是中国人吗?”状若喷火。
“是,我们是中国人!永远也是中国人!”班里学生也被他莫名地激起了心中的豪气,齐齐地大声嘶吼。
然而沈老先生这时对这一幕却不为所动,拄着拐杖带着哭腔自言自语地念着稼轩的词道:“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荫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犇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那悲亢凄惨深情的声音令学生心感同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们心里竟有些揪心般地疼痛,有些女生被他的精神感染地都已哭出泪水来了,却不敢出声,怕惊扰到沉浸在忧伤之中的沈老,男生则个个手握拳头,哀情无语,一片沉重,心中却同时想起中华大地遭受外夷近百年的凌辱,眼里一片愤恨,心中暗暗地发誓道,自己将以生命来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沈老先生凄然地念着念着,多年沉稳如山,宠辱不惊的平淡儒雅早已换上了扼腕哀伤的神情,眼里也露出了浑浊的泪水,默默地悲泣着,想起当年与邓公携手抗战的日子,一文一武,配合的默契无比,情比金坚,而今早已物是人非,化作了一泓清水,只留下了他的一片丰功伟绩,供后人瞻仰膜拜。而自己则苟活到现在,心里一阵神伤,他看了看学生们脸上也是神伤的表情,心想民族血性还存啊,方停下来对正在感怀的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道:“作为一个中国人,自信生来有傲骨,不在人前矮三分。你们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好好地报效祖国就足够了,我老了,这个江山迟早是你们的天下,切记莫忘了你们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的本色!切记!切记!”言罢,拄着斑驳的拐杖,迈着蹒跚的步伐,哀凄地走出了教室,只留下了高大而对祖国忠贞的背影深深地镌刻在同学们的心中。
从此以后沈老再也没有出现在这所校园中,听校方说他回到了老家杭州,以近百的高龄闭门著书,怀着想改变国人的思想的目标,继承周树人未竟的遗愿,勤耕不辍。让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一部令国人闻之则叹,触之伤悲,看则发奋的宏伟大作腾空出世,它足足改变了整整一个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这件事情发生过后,学生们也努力地研究起国学来,并为之所用,不丢中国人本色,也为了记住那高大而忠贞的背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