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对业务能力相对好的编采人员,冯仕康要求更严格;对业务能力一般的编采人员或者女同志,要求相对低一些。
冯仕康不仅仅这样要求编采人员,也这样要求各部室的主任们,甚至副台长们。谁都知道,部室的主任们,即中层干部们大多是年龄较大、资历较深的人,有的还有相当的后台和背景,否则就当不上科长。多年来,在花兰市新闻界有一个传统,不管你水平怎么样,只要当上科长,你就不再去采访,不再去写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指挥别人,去指导别人的稿件和节目。有时,编采人员的稿件和节目本来写得、做得完全可以,但遇到想要挑刺的部室主任,你还得听着,尽管你心里很生气,但你知道不是这个领导故意要为难你,而是就这个水平,想到这儿你就不再生气了;如果你平素得罪了这个主任,那你就完了,你就不要想着去完成你的任务,因为这个主任总会找个什么理由说你的稿件、节目不行,让你从来,你心里很生气,因为你知道这是故意在整你,在故意跟你过不去。
冯仕康却不信这个邪,因为花兰日报社的社长徐万春就不信这个邪。徐万春认为,你既然是部室主任,在业务上你就得比别人强,你要指导别人,就得拿出让别人信服的东西,你写的作品、制作的节目就比一般的编采人员要强,否则,你怎么去指导别人,让人家服气?因此,徐万春就硬性规定:报社的部室主任和报社副社长、总编、副总编每月必须撰写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稿件,如果完不成任务照样扣发相应的工资。这个规定虽然一度遭到领导们的反对,但由于徐万春的强力推行,最后还是实施下去了,一部分没有完成任务的领导干部被毫不客气地扣发了工资。
冯仕康认为徐万春的这个做法非常好,就原原本本地拿到电台实施,也给副台长以下的领导们每月规定了写稿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完成,否则就扣发工资。其中,把难度最大的社论就交给业务副台长苏文哲和管后勤的副台长宋道斌去完成。冯仕康说,社论也是电台的旗帜,在各种新闻题材里是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那就交给你们台长们去写,要给广大的编采人员们做一个榜样,让他们看看这就是台长的水平,这就是领导的水平。两个副台长心里虽然不愿意,但还得接受,谁让人家是一把手,谁让人家比自己大一级呢?
但两个副台长却心怀鬼胎,各有各的打算。苏文哲是第一副台长,宋道斌是第二副台长。苏文哲想爬上去当台长,仅仅有一步之遥,只要取代冯仕康就行了。而宋道斌的前面还有一个苏文哲,如果有机会,当台长的首先就是第一副台长苏文哲,然后才能轮到自己。因此,如果有机会,自己如果能够取代苏文哲就好了,当然这要得到冯仕康的大力支持。
抱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对冯仕康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苏文哲有时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宋道斌就不敢了,他对冯仕康更多的是俯首称臣、服服帖帖、唯唯诺诺。其实,冯仕康何尝不知道两人心里所打的小算盘呢?他只不过是不说罢了,而是把这种小算盘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他所用,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当冯仕康说,苏台长,你写的这篇社论还是有点问题,不疼不痒,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太空时,苏文哲就说我感觉还可以啊,社论本来就是比较空洞的,那你说怎么写?冯仕康就说应当怎么怎么去写,苏文哲说是吗?那样的话,那你自己写算了。冯仕康说,我写完全可以,但要你是干什么的?你可是业务台长啊,你看看就你那水平,怎么去指导别人?苏文哲说,台长啊,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是业务副台长不错,但那是组织派来的,我是为电台来服务的,不是来为你服务的,你怎么这个态度?你看看,你作为一个台长你都干了些什么,你不干大事,一天就是改改稿子,大小事情一竿子插到底,哪有这么当台长的?再说了,文无定法,谁有谁的观点,谁有谁的认识和写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人一个脑袋?冯仕康说,我不改稿子你看行吗?就你改的稿子,那还叫稿子吗?我不知道轻松,如果你有那个能力就好了,我自己知道该去怎么做!

两个人就这样吵上了。宋道斌在台长办公室门外听见后,心里感觉特别舒服。他停住了脚步,心里说,吵吧,吵吧,好好地吵,最好打起来更好。办公室主任王垒想去劝架,但被宋道斌挡住了。宋道斌说先不要进去,等会儿,我去吧,就推门而入。宋道斌对苏文哲说,苏台长,别吵了,稿子慢慢写嘛,不要着急,何必要发那么大的火。又对冯仕康说,台长,你也别生气,我们就那个水平,你也不要太着急,让我们慢慢提高吧!
就这样,苏文哲跟冯仕康公开撕破了面皮,彻底闹翻了,而宋道斌和冯仕康的关系又进一步拉近了。苏文哲一天干脆坐在办公室,既不审阅稿子,也不再写冯仕康布置的所谓的社论。冯仕康催他他也不写,他心想反正冯仕康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自己是组织部门派来的,大不了一个月被扣上一百多元嘛,就让冯仕康扣去算了,自己也免得心烦。这时的苏文哲已经有了离开电台的想法,他就开始四处活动,找熟人想调离电台。
在花兰市新闻界,这几年媒体的竞争越来越厉害。说白了,媒体的竞争主要是广告的竞争。经过这两年反复的较量,过去旧的格局虽然被打破了,但新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的变化。花兰日报社依然是老大,每年广告收入达到八百万元;花兰电视台六百万元,花兰晚报社四百万元;花兰人民广播电台最少,每年只有八十万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