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的确定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言的确定性
Sunline
2008年1月19日星期六我突发灵感写一篇《孵小鸡》,但是写完这篇以后,我还不知道这与现状有什么关系,真实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告诉我这个?究竟有什么意义?接着会发生什么呢?
今天是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回顾本周上海证券市场行情,我好像知道一点了。
本周一、二上证连续大跌,之后形式仍然不确定,尚在观望中,看来我该改行去作预言师了,笑,虽然我现在没买过股票。
像文中隐喻的那样,绝大部分孵小鸡者的后果可想而知,似乎这个预言现在还没有结束,以后仍然存在着往复出现的可能。
科学中有一条“不确定原理”,意思是,对同一事物的一些因素把握的确定程度越大,那么同时对另一些因素把握的确定程度就越小,这两部分因素互斥,但是不一定构成一个全体。

预言当然固定了什么,那么有其他的什么就无法被固定了呢?
什么看到得越清醒,那么其他的什么就看不到了呢?
看到了一个可能的发生,但是发生的时间不能被同时看到的!当然不能同时看不到或看得模糊得不仅仅只是时间!
学者和诗人之间有一块绿地;
如果学者跨过去,他将成为智者;
如果诗人跨过去,他将成为先知。
纪伯伦的《沙与泡沫》
我发现学者就像是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就是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部分),而诗人呢?可以理解为神秘主义者,这里的诗人不是指所有创作诗歌的人,否则,根本看不到“绿地”,也不可能跨过去?很难想象不具备相应的基础却能跨过去,否则倒是十分希奇的了?值得研究一下。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