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风雨欲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挥师南下,争夺帝位。史称“靖难之役”。
这日天宝刚刚从入定中醒来,就听到东面有人急匆匆的向这里跑,一刻钟后才来到他面前,足见其现在的功力之深。
“皇上,快,快……快去议政殿,有人造反啦!”说完一头栽倒在地。天宝这时也顾不得惊世骇俗,展开鬼魅的身法如一道清烟般向议政殿掠去,隐隐还听到殿中慌乱争吵声。
“肃静!肃静!皇上驾到!”等天宝突然显出身影着实将单公公等人下一跳,不过单公公不愧是服侍朱元璋多年的老太监,很快镇定下来的他立刻宣驾以制止众人喧哗。
“众爱卿平身,谁能告诉朕究竟所谓何事,致使众爱卿如此失态?”
众人左右相望,最后由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进言“皇上,众藩王拥兵自重,有违皇上圣威。颁布“三削”(严禁藩王随意进出封地,削减私兵数量,削减朝廷俸禄,削减封地人口)为防他们造反,以求从根本上解决祸患。可是众王爷阴奉阳违,暗中秘密派人招兵买马,训练数十万精锐士兵。现在已经以燕王为首,结成叛军联盟向京城袭来。请皇上明察啊!”
面容严肃的天宝缓缓点头说道:“四叔父,他是被奸人给蛊惑了,所以才会做下如许犯上作乱的事情来。不过,朕也有稍许不是,早知四叔父脾气刚烈,就不该用削藩之计去对付他,而是应该用怀柔之策,则天下太平了。”
长叹了一声,天宝连连摇头的说到:“如今我们叔侄操戈,只会引外人嘲笑,让四方属王,感觉我中华天朝实在荒唐……尤其是子民涂炭,让朕心里好不难受。”
方孝儒出班,躬身长声说到:“陛下宅心仁厚,上天定有厚报。燕王朱棣倒行逆施,图谋不轨,犯上作是早晚之事,和陛下何干?如今他兴师造反,号称靖难,实在是自取灭亡,待得征讨天军一到,叛军定当望风而逃,陛下实在不用担心。”
天宝沉默了好一阵子,这才说到:“罢了,宁可他不仁,不能我不义。司礼太监下诏:燕王朱棣,乃皇室宗亲,刀兵不可加害,如有犯者,定当严惩不怠……切切,不可让朕担负上弑叔之名。耿卿家可知晓了?”
朝中的大将军们顿时就呆住了,这是什么狗屁诏书?不许杀朱棣?那,那,乱军之中,谁能保证朱棣自己不从马上摔下来?这叫什么事啊?不许杀了朱棣,甚至不许伤他,那这仗还怎么打啊?

而对于行军打仗一窍不通的太常卿黄子澄却出班大声赞叹:“皇上仁德,天下人定当交口传颂。”他此刻心里很舒服:“没错,皇帝是不能弑叔,可是等你朱棣被抓到了京师,到时候我黄子澄怎么惩治你,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么?”
其实他们不知道天宝心里也挺慌的,原本他就是个冒牌货。别看天宝满口的仁义道德,其实别人哪里知道天宝是早就被张三丰告知他的帝皇命不长,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就是不服气,可也不敢任意妄为,篡改命数。因为修武道飞升前也是要经历劫难的,平时种的因果就会在那时还,如果因果太重,天劫之下就会灰飞烟灭,所以不得已之下他才有如此矛盾的命令。
再说我们的主角天宝,自从登基以后就没过上舒心日子。这么长时间为了朝中的大小事务忙的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有点建树,本以为行新政之后,可以过舒坦日子了,没想到这时大明王朝却祸起萧墙。天宝实在再也没有兴趣再管了,还不如将江山还给朱家。到时候只要他能带着碧兰儿去找惠宁和奶奶就行了!
将此事交给底下的群臣拿主意后,天宝又回到寝宫继续练功。
燕京,王爷府
“父王,京城密谍来报。”朱棣长子朱禧屏避左右后说。
“念”朱棣说。
“京城已经派遣大将李景隆率二十万大军向北阻拦我军南下。另:南朝皇帝命司礼太监下诏:燕王乃皇室宗亲,刀兵不可加害,如有犯者,定当严惩不怠……切切,不可让朕担负上弑叔之名!”
一身黄袍的朱棣讥笑说:“允玟侄儿你自作多情,我可不会……”
朝廷积极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不过由于大将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尽管燕军气势汹汹,并曾攻下城邑,但却旋得旋失,所以鏖战三年,燕军仅据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战争出现僵持局面。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燕王朱棣的大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时一些被天宝处罚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师空虚的情报,并表示愿充当燕军内应,朱棣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有朱允炆在的一天,地方军队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永远都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南京,成为一国之君后,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于是朱棣改变以往攻城夺地的战略,率军直捣南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