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科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备进成都之后当天一面派快马传信于荆襄一面命 州牧大印的文书去益州未归顺之地招降随后又安抚刘璋及其一干旧臣及城中百姓接手城中军兵暂时分派手下人等职责晚上又大宴庆 祝实是忙了个不亦乐乎。书.书.网
第二日一早本以为刘备这新任的益州之主有诸多大事要做定是异常忙碌谁知他却带着庞统前来见我实另我很是惊讶。
想来手握荆襄如今又得益州刘备当是美得做梦都笑但如今看他的笑容中却带着几分苦色我不由甚为奇怪暗中用目光询问了一下庞统而这家伙却也只是苦笑。
请两人进到厅中待仆人奉茶过后彼此客气问候了几句只听刘备感叹一声脸上带着亦喜亦愁的神色道:“当子翼之面备也不需隐瞒如今得了益州之地虽乃大喜之事但益州初定需为之事繁杂万絮千头曹操围困襄阳张鲁蠢蠢欲动备实感可用之才不足而知刘子初人在成都便去相请谁知却无功而返也。”
“黄权等刘璋旧部几已归顺怎么会人手不足?”我听了后心中不解的想但随之却也明白了刘备言中的隐晦之意其实应非是什么人才不足乃是自古以来统治者的驾驭权谋中最重平衡之术但眼下无疑是原益州士绅阶层实力占了上风这对刘备来说绝对不是个好现象因此他不得不开始逐步扶持荆襄之士以削弱西蜀的老旧势力。从而达到微妙的平衡。虽然我知道日后此法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荆襄士人集团在蜀中一家独大可谓是利弊参半但由于历史地局限性。怕是如今刘备也没有更好地办法。
不过眼下历史上的蜀国“四英”之中除了诸葛孔明外蒋琬、费祎、薰允都还未露头角廖立及马氏兄弟都远在荆襄不得脱身虽已调简雍、孙乾、伊籍而来却一时难解近渴如今政务之上仅有庞统、  竺、薰和几个祖籍荆襄之人。确实是单薄了些难怪不得不去请刘巴那“非常”之人了。
想到这里张了张嘴想要说话但那“玄德”两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刘备见我欲言又止的样子面露喜色道:“子翼若有言尽可道 来。”
我苦笑着道:“使君以友待干之心干心中甚明然使君还是允干以使君相称为好。书.书.网干实不惯以使君之字称呼使君也。”
这如同绕口令一般地话说出刘备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道:“如此备便不勉强。子翼既知我心便以使君相称又有何不可?”一边的庞统见了我的窘状。也嘿嘿坏笑着。
得刘备此言我才稍微轻松的道:“先时使君寄于刘表之下兵微将寡无所辖之地子初先生不从尚有情可原如今使君坐拥荆、益二 州绝不弱于曹操、孙权天下隐已成三分之势其又因何相拒乎?”
庞统闻言苦笑道:“子初妄言曹操有‘征贤令’召集天下有才之 士又有中原、北地雄兵若我主无胜其之处便死不相从统与主公苦思却不得良策解之故不得不求助于子翼也。”
我知汉代选官有察举、征召、辟除、任子等法但到了如今却多重士人名声少察其实际才干因此求名而无能者越来越多更使得众多真正大才之人埋没而难出所以曹操才有了那个只重实才不重名望就算是做贼做恶不孝之人也可来做官的“征贤令”。
其实对于我来说自然知道有更好的方法那便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唐朝考诗赋文学;宋朝考议论时政;明清时期考八股。目地是以“求才为本”考题没有标准答案都以文章来创造性地阐主题只不过后来明清时期的“八股文”之所以名声不好主要是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写作偏离了其本来的目的所以虽然这方法演变到后来如同“鸡肋”甚至说严重点阻碍了社会的展但现在相比起察举制来说则要进步了许多也更符合历史的展而且应该客观的说正是由于中国自隋开始地科举制度从而保证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定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延续性使得更多的普通百姓和有才志之人有了努力地方向有了跨越原本阶级的途径从而缓和了各阶级之间地矛盾而且中国能够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大都保持着一个整体的形象不像欧洲一般四分五裂也未尝不有科举制的功劳在内其实就算到了我那个时代的考试不也有很多是借鉴科举制之中优点的么?当然科举也有它的弱点比如科举制度的基础是精英教育是为选拔官吏而设若要进行国民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显然是不现实的眼下刘备所需要的就是能吏是精英至于国民教育那也要等三国一统百姓得安后循序而为才可。书.书.网
刘备见我沉思不敢打扰片刻之后我微微一笑道:“曹操既有 ‘征贤令’使君何不以科举之法召天下之才?”
刘备、庞统听了这新鲜的名字都面露不解刘备问:“何为科举之法?”
我从容道:“设科而考以优取士便为科举也察举之法虽用百 年然其皆凭推举者个人之才而辨难免高低参差不齐甚有悬殊且天下之大无名而有大才者众多有名而无实才者亦众譬如当年孔明往东吴其处擅高谈、引史据典者何其多也然却不见能保境安民造福一方此等之才不要也罢。而科举之法则不以贵贱尊卑而分凡身家清白。无作奸犯科者均可考之。使君可以经学、诗文、时务、律 令、算经、史学、格物等等分而设题数年一考取其优者按其所长为用。此外再以征召为辅何愁天下英才不尽归使君麾下?”
刘备闻听我所说科举之法不由眼中一亮面露惊喜之色要知以往的举士之法确是选择面小而且选拔

权利下放。时间一长便使得越是有名望地大族则  渐形成了士族集团倘若改为科举之法则选才之权如同归入己手如此一来自己不但有了固定地人才之源更可解士族割据之忧。豪门大族必也受到遏制实是绝妙之法也于是连连赞叹道:“子翼真乃奇人也竟有如此妙想奇思。备得子翼为友乃是何等之幸事也?!”
一旁的庞统也是眼中放光。盯着我看了又看随后感叹不停的道:“子翼之头莫非与众不同否?此科举之法确是可改以往众多弊端若可细思而为必可大行于世也。”之后又微微皱了皱眉道:“只是若将之宣于天下曹操、孙权处派间而来又当如何以防?此举若行则百姓、士子必喜而豪门大族则当忧又当如何以对?真到科举之期欲试之人众多又怎相解?”
我本以为庞士元这荆州大族地代表人物听了科举之法纵然不反 对也要暗自琢磨犹豫谁知他却先是赞赏不已随后又在一串问题中毫不忌讳的说了出来真令我不得不挂目相看。
刘备听了他的这些问题也很是关注的望着我一脸的殷切表情。
我微微一笑道:“此法使君可在荆、益二州而为至于是否宣于天下则是各有利弊此还需使君裁定;如今察举弊端已越来越重为日后绸缪当行科举之事况且此举有利于百姓而天下以民为重需知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至于豪门之忧此时益州初定万象更新本地大族惶恐不安使君正可细化科举之法后推而行之以其为主而察举为 辅日后逐渐改为以征召相辅。而荆襄之地孔明及士元皆可为表率先将科举与察举并行后逐渐改之即可。”
我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仔细倾听的两人接着道:“干所思此法仅是粗略而已其中如怎样防题目泄露怎样防审阅官员徇私怎样防来考之士夹带相关书籍纸张等等皆需详思也至于士元所言人数众多之难干此时到有解决之法科举之前需令应考之人在规定之期内往所居各县备案非居于使君辖地者则需他人为保到期之后则报于使君 处若欲考人数众多可分县、郡、州三级而试若尚可则免去县 级若再少则在各州府相试如此一来亦可令科举之士少受往来奔波之苦也。”
其实我对于科举制度本来就只知大概所说地也不过是个框架其中还夹杂着自己的想法如今勉强答了这三个问题后便打算把胜下的难题交给庞统他们去烦毕竟我已出了主意倘若都让我解决了还要其他人何用?
庞统如此聪明之人自是知我言外之意于是笑着点头道:“子翼既提此妙法如何使之成行自可交于统与孔明不过其间若有难解之 处尚需子翼相助。”
能把包袱扔出去我自然乐意因此捋着胡子道:“士元尽管放 心干到时必不推辞也。”

眼下既然科举已经说了出去自然我也顺便说了武举之事当然这个或许要简单一些无非是考弓马军事而已此外我还提出建立军校既然刘巴说曹操兵马彪悍但缺少指挥组织的军队纵然个个都是勇猛过人那也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而若要一支军队如己臂膀般曲直自 如绝非只靠一员出众的大将便可成型的中下级的指挥官素质的高低才是关键因此当我说出这个想法之后长年领兵做战地刘备更是欢喜得眉开眼笑高举双手赞同就差挥舞“红宝书”了。
重士农轻工商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贯弊端要说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绝对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没落下去其中受到鄙视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我见到刘备心情大好突然起了改变工匠地位地念头于是便有些突兀的问道:“使君觉以铜所铸兵刃为 好还是以铁为利器更佳?”
“自是铁器更佳。”
“若要攻城云梯与投石机、井阑何者更强?”
“当然乃是后二者为强。”
“耕种之时锄、犁何者为好?”
“自是以犁为好。”
刘备与庞统回答着我这些简单地问题不由一脸迷茫我呵呵笑 道:“自古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铜何以成铁?投石、井阑二物如何而生?皆乃源于工匠也使君可曾 想若是使君之兵以铁为刃曹操之军以铜为刃则两军交锋胜负如 何?若是使君之民皆以犁耕而曹操之民则用锄种则相同之地谁粮更丰?若有更为便捷、准确、威力之投石机又有何坚城不可下?若有更强之弓弩又有何坚甲不可破?若有更轻便多载之车马又何愁军粮难运?故使君欲使军兵强于曹操亦当召集天下能工巧匠研革兵刃、器械制造之法于其有功者重赏或赐予虚职使众工匠更起效命之心如此既有能争贯战之军又有坚甲利刃何愁不能纵横天下乎?!”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儒家学说虽占了上风但还没到一家独大的地步各种学术的撞击之下世人对工匠的歧视也未如后来那么严重同时在这个征伐天下的年代里锋利的兵刃、强大兵器、丰沛的粮草无疑是充满极大诱惑力的但我之不幸则是在这个世界之上改变人的思想乃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刘备和庞统听了我的描述虽然很感兴趣的点着头但刘备却道:“工者粗鄙虽可赏其钱财然若为官却是不妥。”
庞统听了很以为然的点着头我见了也只有暗自苦笑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那也要草枯无雨才好只希望我今天头脑一热所做的些许努力能带来一丝的改变吧。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