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在大臣后面,许仙走进了空荡荡的朝堂。
原本以他的官职是不用来上朝的,可昨日皇帝传旨过来,让他今日一定要来早朝。君命难违,无奈之下,他只好一大早爬了起来,在天没亮的时候来到皇宫里候着,几个时辰后才得以进入朝堂。
看到皇帝还没来,他公然打了个哈欠,一脸的困倦。自己很难得地睡了个觉,皇帝居然这么不配合。
刚才在外面,很多人过来搭讪,想趁机站着睡一觉都不行,他的脾气自然就特别的大,搞得人人都以为他是个火暴性子,离他远远的。
张定和陈泰来得比较迟,看到许仙,却没有感到意外。两人过来打了个招呼,说了几句无聊的话,也是一脸的困意。
“两位大人没睡好么?”许仙觉得很奇怪。
张定一脸的尴尬:“呃……这个……”
“他昨天定是在品翠楼喝多了。”陈泰打趣道。
“哼,陈大人不久前才娶了第八房的姨太太,昨个儿只怕也辛苦了一夜吧。”张定毫不客气地回击。
“呵呵,两位大人真是人不风流枉那个……中年啊。”许仙听得直流汗。
两人听他说得有趣,都大笑起来:“许大人为何也一脸的倦态?莫非……”
“听说许大人的夫人乃是倾国倾城的美女,许大人昨日自然也不会闲着了。”陈泰怪笑道。
许仙打着“哈哈”:“两位说笑了。”
张定知他不愿在此话题上纠缠下去,于是用胳膊肘撞了撞他:“老哥我今晚在品翠楼设宴,你可一定要来啊。”
“这个……”许仙大为犹豫,公然出入青楼,自己非被老婆给剐了不可。
“许大人一定要去,难得张大人肯做东,在下也要去凑个热闹。”陈泰倒是不客气。
“去去去,你就会瞎搅和。我请的是许大人,你凑和个什么劲儿。”张定瞪了他一眼:“许大人若是不来,便是看不起我。”
“呃……哎,我去就是了。”许仙实在想不到张定的脾气这么牛,自己如果不去,恐怕会得罪他的。
“张大人哦,你这么说别人会认为你是横行霸道的山大王。”陈泰大笑道。
“陈泰!你今天定要跟我过不去是不是?!”张定怒道。
陈泰见他生气,伸了伸舌头,不敢再说什么。
“陛下临朝啦——”宦官尖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所有说笑着的人们同时缩了缩脖子,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许仙不知道自己该站哪里,只好在武官的最末处立着。
只见皇帝精神抖擞地从后堂中走了过来,向众人扫了一眼,这才坐在了龙椅之上。他眯起了眼,享受着被人山呼万岁的滋味,面上却看不出喜怒之色。
“颖王和成王怎么了?”皇帝发现了什么,沉着脸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所指何事。
许仙抬眼望去,这才发现颖王和成王的班位全都空着,两人均未前来上朝。
旁边张公公递上两份奏折,在皇帝耳边说了一番话,只见皇帝点了点头,脸色这才好看了些:“嘿,病了?兄弟两个一起生病,他们什么时候这么齐心过?”他说着挥了挥手:“卫卿,那些黄河水灾的折子你可看了?”
文官班中应声走出一个中年大臣,躬身道:“回陛下,臣不敢怠慢,已连夜阅过。”
“哦,你有何意见?”皇帝不紧不慢地问道。
“黄河决堤,中原一带生灵涂炭,臣请陛下恩准,拨款赈灾。”他连连磕头。
“卫临你是户部尚书,赈灾一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皇帝挥了挥手。
“谢主隆恩。”卫临站了起来,退回班内。
许仙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心想:原来他就是颖王的另一心腹卫临,听说他并不支持新法,却又如何会成为颖王一党?
皇帝又陆续处理了一些琐事,这才咳嗽一声。众人皆在官场上打滚已久,立刻就知道皇帝真正想说的话来了,一个个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朕登基已有数年,立太子之事不宜再拖,朕……想听听各位卿家的意见。”皇帝仿佛撒下了一张大网,只等收网捕鱼了。
朝堂之上陡然静了已经,众人摸不透皇帝的心思,生怕成为众矢之的。
文官班中扑出一人,持笏叩首道:“陛下,臣以为颖王殿下德才兼备,处世方正,是太子的不二之选。”正是王安石。
靶子出来了,各矢也纷纷离弦,陈泰张口就反对道:“王大人此言差矣!”
皇帝看了他一眼,他连忙出班,跪在王安石之前奏道:“治理国家靠的乃是能力而非德才,陛下明鉴,太子之职,成王定可胜任。”
张定看了两人一眼,也出班道:“陈兵部所言甚是,成王殿下年少高才,将来定是一国明君。”
“哦?”皇帝望向一直沉默着的司马光:“司马卿有什么话要说吗?”

司马光眯起眼,一道不易察觉的寒光自眼缝中闪过,他恭声道:“臣以为,无论哪位王子,都是太子的上上之选。”他顿了一顿,道:“我大宋处于夏、辽两国合围之中,国势动摇。为国君者,必要能定国安邦,保我大宋万万年。然而颖王殿下心系新法,此时此刻,擅自进行改革,之会动摇国之根基,令敌国之狼虎又可趁之机。臣窃以为,两位王子的德才于聪慧皆不相上下,然可立国者,非成王殿下莫属。”
王安石一听之下,气得发抖:“一派胡言!你怎知新法会动摇国基。不改革求新,大宋如何强大起来,你这么说,简直是将我朝往绝路上送!”
他说得如此直白,皇帝不由得脸色一沉,闷哼一声。
王安石自知失言,唯唯诺诺低下头,不敢直视皇帝。
卫临慢慢走了出来,一副落井下石的样子:“陛下,我大宋立国不过一百多年,正是繁荣鼎盛的时期,王大人所谓的变法实在不合时宜。”看到王安石气白的脸,他不由得笑了一下,继续道:“然而新法一事,不是说进行便可进行。相信以颖王殿下的贤明,必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宋的事情。所以光凭变法一事,不足以成为评定太子人选的标准。陛下圣明,两位皇子的确各有千秋,成王殿下的文采臣也是很景仰的。”看到颖王党的脸色缓和下去,他又道:“然而治国凭的并非只是文采,还需要过人的智慧,宽广的胸襟和坚毅的谋断。”
皇帝抚掌大笑道:“好一个过人的智慧,宽广的胸襟和坚毅的谋断,卫卿的心中想必早已有了人选。”
成王一党顿时暗叫不妙,这不是摆明了支持颖王么?
果然卫临道:“现在有一个人,文可以断国策,武可以安四方,是太子的不二之选。”
许仙一直盯着皇帝,连他最细微的表情都没有放过,可他不得不佩服政治家的表演功夫,他实在无法从表面上看出皇帝的意图——他究竟想让谁当太子?
皇帝微微一笑,问道:“欧阳卿,你可知卫卿所说的是谁?”
文官班中走出一个老人,微微颔首道:“臣虽愚昧,却也知朝中有这等出色的人物,太子之位,实在非他莫属。”
欧阳修,那个老狐狸!
许仙发现自己今天头一次上朝就遇到了这么精彩的辩论赛,还能见到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的发言,实在不虚此行啊。
欧阳修作为三朝老臣,是最大的中立派,皇帝的心腹。他虽然位不及宰相,官不到二品,说出来的话却连两位皇子都要仔细想上一想。
皇帝与欧阳修一唱一和:“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成王党的人狠狠地瞪着欧阳修,想不到这个中立派也开始见风使舵了,看来今天的形式对自己这一方大大的不利。
颖王党,尤其是卫临则是感到万分的诧异——欧阳修这条老狐狸为什么要帮他们说话?吃错药了?还是得了老年痴呆症?
然而欧阳修的答案却令所有人说不出话来,只听得他拉长了声音,缓缓地道:“靖北王殿下文韬武略,气度可比颖王,文才可比成王,谋断可比陛下,武功更是朝野上下无人能及的。臣以为靖北王殿下才是太子的最好人选。”
朝堂之上突然一静,所有人呆瞪着他,却找不出反驳的话语。
许仙偷偷打了个哈欠,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哪那么容易改变立场。他提出支持靖北王,朝野上下都反对不得,但人人却又都知道靖北王无意太子之位。这样即堵了他们的嘴,又保持了自己的立场,真是绝了。
卫临被憋得满面通红,踌躇好半晌,才挤出这么一句:“陛下,大宋边关不可无靖北王,所以……”
皇帝打了个“哈哈”,像是一只得了食的老虎,懒洋洋却又不怀好意:“卫卿对欧阳卿的话有异议?”
“臣不敢,臣只是……”
“没有就好。”皇帝果断地挥了挥手,令他不得不把话咽了回去:“朕也以为靖北王是太子的最佳人选。然而边关危机,靖北王无法立即回京,册封太子一事,便延后到他回来再行决定吧。”他说着,嘴角边浮起一丝隐秘的微笑,他的目的达到了,这些大臣究竟是什么立场,他已然一清二楚。接下来要做的,只是为他心中的太子铺一条路罢了。
“今晚在相国寺为法海禅师设宴接风,众卿可随我去。”皇帝淡淡地道。
“诺!”所有人跪了下来。
许仙心中正不愉快着,皇帝突然点了他的名:“许卿,你留下。众卿家还有何事要奏?”
见无人出班,皇帝挥了挥衣袖,一旁的张公公高声道:“退朝!”
“你跟朕来。”皇帝瞥了许仙一眼,向后走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