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海外征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五章,〈海外征战喀喀喀喀喀喀喀……台湾海峡的一个冬日,原本晴朗的天际间忽然隐现出一线黑云、随即由远而近传来阵阵今人心灵震撼的金属震动般轰鸣,当所有人还未完全意识到是怎么回事情,一架接一架的陆航直升机夹带狂风般的呼啸,已由远处黄色大陆扑到了这镶嵌在兰色海洋中弹丸小岛的上空。这些钢铁大鸟那旋转着的金属翅膀搅翻了海岛上空平静的苍穹,掀起一股股让人恐怖的飓风,顷刻之间小岛狂风大着、飞沙走石。紧接着这群大鸟降落在海滩,象蚂蚁般从它的肚中吐出身穿各色迷彩军服的无数士兵。就好似一罐倾倒下来的油彩向四周蔓延开来……
本记者也是跟随着这批“天兵”降落到岛上的。当机仓一打开:一阵让人神经不由得马上紧绷的音乐突然飘忽而来——这是一段在弦乐颤音和军鼓敲击伴奏下、由木管与铜管共同奏出的极不稳定的小三和旋乐曲。在这扣人心弦的音乐背景中“啪——啪——”的枪声伴随它在山谷里的共鸣清晰可闻。即而夹杂在枪声中还不断传来战斗指挥员急切而短促的喊叫声:GO!GO!GO!……。(注:进入《生存》游戏,只要没关闭背景音乐都能听到这段乐曲)。根据多年战地记者的采访经验,记者知道登陆突击成功了。野战着陆场已经建立,战斗正在向纵深展开。战役的第一阶已段基本结束。接下来的将是自己这次采访报道的重点——《海外救援》的战斗实况。于是记者下意识的看了看表,记下了这重要的时间:2008年、12月2日、10点24分。……
故事当然还得从头说起:《生存》游戏正式运营已经半年多了,官方又陆续开通了几个新的地图。同时也联网了《台湾》《马来》《韩国》〈香港〉〈日本〉五地的服务器。正在向全球联网努力。在新的地图里“竹岛”与“鱼岛”是两个相邻的美丽海岛,〈生存〉世界里只有在这两个小岛上出产一种稀有金属——“碳12”。它是增加武器射程、和增强装备防御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由于在<生存>游戏世界里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军备竟赛的呼声一直很高。官方把合成武器的杀伤力控制得十分严格。因此玩家只能把增加装备的防御及合成武器的射程作为提高战斗力的主要途径。由此“碳12”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竹岛”与“鱼岛”上生活的土著居民(NBC)仇视一切外来的入侵者。而只有征服了他们才能开采到“碳12”。这样一来各个服务器的《生存》战士都忙于轮番征战自己所属服务器的这两个小岛,以获取“碳12”。要知道因为区域连网后,大家都在为提高本联盟战斗力、防御海外入侵而忙碌着,古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世界变小了,压力就更大了哦。
就在这时一份急报从海峡对面飞来——<……SOS、SOS……我们台湾地区三个联盟向《生存》所有华人公会请求援助。我们的服务器遭到来自海外不明公会的入侵。“竹岛”和“鱼岛”被占领……SOS、SOS……>这封求援贴在大陆服务器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激起大陆玩家的广泛关注。更多的消息也不断传来:原来日服里一个名为《大和帝国自卫队》的组织与台服里的同伙勾结,里应外合占领控制了台服的“竹”“鱼”两岛。让人疑心的还在于他们是日服“安卡”联盟的团队,但对台服同联盟“安卡”的团队,也同样排斥,只要不是日本人的军团来岛上打“碳12”也会被枪夺和干扰。大有非日本人不能入内的架势。这个《大和帝国自卫队》不但对台湾各个联盟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他们对“碳12”的需求量之大让人万分不安——他们要准备干什么???
看到同胞兄弟被人欺负,而且是被日本人欺负,大陆服务器所有联盟一致要求出手援助。这既出于对同胞的情谊、也是考虑到对日服扩张野心的防备啊。于是在大陆同胞同仇敌忾的激愤中《海外救援》计划在大陆的三个联盟中很快组织实施起来:由《拂伦》联盟的《心海》;《科恩》联盟的《乌狮》;《安卡》联盟的《厄尔尼诺》组成的联合作战指挥部成立了,在它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大陆“三国联军”也组建完毕。介于对手属于“日服”的“安卡”联盟,“大陆赴海外援军”的战斗部队由《拂伦》和《科恩》两国组成。《安卡》则担负情报收集、后勤供应、和战斗中炮火指示的任务。为了打好出国的第一战,黄、绿两国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黄国的统一性团队《拂伦联盟军团》这时在调配装备、武器和人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FRON《荣誉军团》、《八路军D9纵队》也派其精锐参加。《科恩》联盟则由《乌狮军团1》的主力部队组成。所有人员都配备了S2(成功合成了2次增加射程)以上的枪;服装防御至少在45以上。红、黄、绿三国合并了原来分别的TS指挥系统,制定了统一的密码。于是有了本文开头那激烈的战斗场景,《海外救援》战的序幕揭开了……
登陆后记者在临时指挥部见到了台服红、黄、绿三国的代表:《罗巴弥》将军和他的部队。这个儒气十足的将军带领的部队也是依仗队式的部队——装备豪华而杀气不足。与大陆联军相比就是秀才遇到兵哦,呵呵呵。从《罗巴弥》将军口中得知:日服《大和帝国自卫队》占领他们的“竹”、“鱼”两岛后对岛上的土著居民进行了奴化教育。岛上的土著都成为他们的卫兵。只有占领他们的大本营,才能消除土著居民的抵抗,不然要驱除《大和帝国自卫队》不太可能。兵贵神速,根据日本《大和帝国自卫队》现在还没来得及增援的情况,联合指挥部于是马上调整部署。一定要在日本人增援前拿下《NBC的大本营》,为最后驱除《大和帝国自卫队》的战斗扫请障碍。

“所有人员不要纠缠NBC,突击他们基地”。联合指挥部向各参战军团下达了具体的战斗部署。
命令一下达,各参战团队立即回应:“OK”、“收到”、“GO、GO”,各路大军立刻脱离与NBC的纠缠转向设在半山腰的NBC大本营突击前进……
坐落在半山腰的NBC营地外形与其他联盟的营地没有什么不同。但在里面却有一座活动炮台。装备了红外瞄准仪,当有人走近它的射程范围,立即就会发射杀伤力极强的火炮,防御45以上的将军也会掉三分之二的血。对校官以下的人物基本就是秒杀。《大和帝国自卫队》的残余就龟缩在这里借助NBC的炮火等待他们的援助军到来。
我大陆联军初战告捷,士气高昂,冲在前面的士兵等不及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就一窝蜂向NBC营地发起冲锋。刚进大门,还没有看清楚里面的状况就被炮塔的火炮炸了个七零八落,日本人趁机反扑出来。一经交手这才发现日本人的枪太快。在人数上占优势的我军未经几回合第一次突击就失败了。我军的轻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死伤颇多。
“排炮封锁大门。狙击手打掉冲在前面的小鬼子。其他人员集合。”《大陆联军指挥部》马上下达命令,及时纠正了这混乱的局面。很快分散的部队统一积聚起来了。记者发现队伍中出现不少佩带“韩国”“马来”等文字的军团,这些海外华人军团不论用的什么文字,无一例外的在后面都缀有“CN”标志。这样他们凭借我们头上的中文方块字、我们凭借他们后缀“CN”标记相互识别敌我。华夏民族的亲情在这里就这样自然而然融合成为一体了。
由于日服侵略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攻克NBC基地的战斗一时陷入僵持状态。从台服《罗巴弥》将军提供的资料得知,日服《大和帝国自卫队》的配置基本都是“酷睿2双核的操作系统,比我方高很多。他们的射击速度快,**灵活。看来要战胜他们硬拼不是明智之举。要利用战术。这时《安卡》派往出的情报员又从《大和帝国自卫队》所在的NBC基地传来情报:日服的援军先头部队已开到。后续大部队可能就要到了。时间紧迫,战机稍纵即失……
“《罗巴弥》将军带领你的部队进攻南门,主要任务是吸引炮塔的火力,配合我们进攻北门。”联军指挥部不敢延迟。马上制定了作战部署:让补给方便的台服军团担任佯攻的任务。用不间断的冲击将活动炮塔的火力吸引住。减少主攻方面的压力。
“让我们先上吧”主攻方面的韩服军团向联合指挥部请战:“我们军团的人员不多,但来的都是最精锐的战士,我们的操作系统不比他们的差,可以消耗掉他们的力量”。
“哦!好吧,我们再派《佛伦联盟第一团》与你们一起组成“突击队。你们要利用速度把他们引到基地后部,我们好进去打掉炮塔”。指挥部同意了韩服军团的请求。
一切部署就绪后。《联军指挥部》一声令下。总攻开始了:台服《罗巴弥》将军带领的部队看上去杀气不足,但他们并不是怕死鬼。他们自杀性的轮番冲击把NBC炮塔的火力完全吸引过去了。“突击队”随即攻击北门。把《大和帝国自卫队》的残余力量纠缠住。《厄尔尼诺》带领的敌后小分队在敌基地里不断指引我军炮火:
“大门右边三个NBC、左边还有两个……,炮火延伸、炮火延伸……”。
“炮手形成排炮打过去”。《乌狮》的经典战术用上了。
“枪手快速补给,准备突击。”由台服三个联盟美眉们组成的后勤队将弹药、血瓶送到前沿阵地。
“倒记时开始:五、四、三、二、一,突击……|”《心海》带领部队发起了冲锋。
“进、进……”;“冲啊!冲啊……”;“杀哦,杀哦……”《大陆联军》的战士纷纷将保存了多年的戒指、耳环等增加战斗力的装备佩带齐全,,在台服美眉面前个个显得精神抖擞,帅呆了。在一片呐喊冲进了防御森严的NBC营地。
“全力攻击炮塔”。
那让人畏惧的炮塔这时在我军的围攻下不停的打转,不知道向何处开炮。它那由计算机控制的程序面临四面受敌的状态下发生了紊乱。显得不知所措。在一阵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倒塌了。随即全岛的NBC停止了作为《大和帝国自卫队》警卫的抵抗。恢复为正常的游戏状态。《大和帝国自卫队》失去了NBC的保护后,在强大的联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从空中支援来的援军还立足未稳就被挂回老家去了。见大势已去。不可一世的《大和帝国自卫队》彻底溃退了……。
战斗结束,台服《》将军与各路援军告别。他代表台服的所有联盟向大家一再表示感谢。大陆联军的代表《心海》说道:
“我们是同胞、兄弟,你们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不用客气。血浓于水啊。我们将会永远在一面旗子下战斗”。
这位中年汉子听后动了感情声音些发梗道:“是的,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记者发现唯一不足的是:联军的战场纪律最后一刻松弛了,不少人与台服的美眉聊天与约会,没有按时返回大本营……。(本记者善解人意,就不公开他们的名字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