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赵河与左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长赵河赵三观,不,现在叫赵掌柜,他其实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他当初是颖川商人,但在被人暗算了一把大火后倾家荡产,无奈之下为逃避债主,举家远走迁进桃源过起置身世外的流民生活,由于比较善于交流懂得行情所以被推选为村长,其实他这个村长又不是官府封的不领俸禄,只是个受人尊重的虚名
自从王戈来到村子定居后,改革创新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把个村子搞的一片前程似锦,大家都传颂王戈是神仙下凡且侠义武勇能保境安民。他心里很不痛快,大家都知道有王戈,眼中哪里还有他这个累死累活的村长,不过后来看到王戈确实比自己有能力而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力帮助他给村里人做了很多大事,使大家都安定下来吃上了饭,自己也跟着得了不少好处,心里那点不快也就释然了。
老百姓最实际,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好处,他们就服谁,再说了,乱世年代还有比能吃上饭活下去更重要的吗?这使得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慕名而来迁进桃源村定居,再加上新进山的流民,使人口达到六百多户近三千人,以桃源村为中心一直延绵五里地直到桃源河边,到处人烟鼎沸,真可谓盛况空前,如此以来桃源村都接近一个小乡镇的规模了。
王戈推行的平等论,把东汉商人的位置由衣服都只能穿白衣的贱民无形中拔高了几个级别,这正中赵河下怀,那可是他赵某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他从来都不服气自己这么精明的人,地位还比不上那些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的酸书生。那王戈义勇无双,而且奇谋多智,这让眼光敏锐的他感觉到自己遇到了贵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所以他放弃那点妒忌的私心,开始极力辅助王戈,争取给自己也创造机会。目前来说,他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辅佐王戈还是给自己创造机会哪个更重要。
不管怎么说,作为商人赵河感觉这次经营造纸作坊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决心抓住它紧跟王戈改变自己的现状。反正那个假村长也是名存实亡,不如就让给那个秦方秦长河,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王戈的未来老岳父呀,再说秦方也确实有能力管理好村子。
就是可惜了阿朵那个漂亮的小丫头,那可是自己早就看上了的儿媳妇人选,不过自己真要和王戈争阿朵,那不是拿头撞墙自己找死吗,再说看秦方夫妻的意思,也是盼着女儿嫁王戈吧,哎,只好作罢。不过只要能赚到银子,有了大家业还怕儿子找不到好女人吗,作为商人首先应该看重利益,儿女情长的事不值一提。
人和人不同,赵掌柜不在乎儿女情长,但阿朵却在乎的不得了。天快黑了,看来哥今天又不回来了,尽管知道他是去做大事,但阿朵还是沮丧的关好门向家里走去,一年多了,哥还从来没远离过村子,这次去了那么久,他现在做什么哪?他会不会想起我?我想他想到要死,他不会做起大事来就忘了阿朵吧?落寞的阿朵步履蹒跚不知所谓的回到家里,一副满怀心事的泄气样。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和泥混在一起就会变浑。女人因感情而美,男人因事业而荣,恋爱中的女人都会十分敏感常常患得患失,智商下滑好似悬崖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王戈可不知别人嘀咕他这么多事,经过多方打探消息,三天以后他来到东莱郡掖县,王戈精心准备一番,依照东汉规矩称呼自己说名,称呼别人都尊称表字,比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孙权字仲谋;所以他也给自己起了个字:不平,就是热血愤青、喜欢打抱不平的意思,王戈王不平新鲜出炉,然后一身书生清爽打扮,只身来到掖县左府投贴拜访,左伯左子邑乃当世名儒、书法大家,自然是不好拒绝青年后进拜见,但也纳闷这个叫王戈王不平的书生单身突兀来访所为何事?
进门落座客套一番,王戈就准备提出改进蔡侯纸的建议。王戈问道:“先生致力于学术和书法,乃是当世大家,不知道先生对蔡侯纸有何看法”?
哦……左伯左子邑立时神情一敛,他研究这个蔡侯纸很久了,自然有看法,但是有好多思路他还没理顺。他脑子瞬间估计转了不下九道弯,不由得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头披肩长发、头扎白玉丝带、两耳垂着小辫打扮怪异与众不同的王戈,这句话确实直捣黄龙正中左伯心事,提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
试想一个大书法家,每天都在垃圾纸上奋笔疾书,甚至无纸可书该是何等感受?更不要说对于著书立说流芳后世的渴望了。这好比一个酒鬼抱着个空酒坛站在酒铺前,百爪挠心却身无分文,徒唤奈何?估计想杀人抢劫的心都有了。
现在的左伯就和这个心态相差无几了,但学者大家的稳重风范还是要保持的,此乃虚荣心作怪圣人也难免。这心理就好比贪官污吏看到了装满金银珠宝的礼箱一样,虽然心里狂喊好大一笔钱呀,但是脸上还要轻描淡写,作出一付视金银如粪土,很是无所谓的正人君子模样。不过这两种心境,形似质不同,是一正一反一阳一阴两番天地,不可同日而语。
见他不说话,王戈也不急着追问,反正现在从心理上是自己占了优势,左伯见他施施然稳坐钓鱼台,只好无奈反问到:“不知道不平怎么看待,可有什么指教的吗”?王戈一看,这是又把球踢回来了,只好直言不讳的说出来访的本意:“因为我对造纸术改良新法有些许心得,但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久闻子邑先生对此有高深的研究,所以今天专程前来登门讨教。”
好啊,原来如此,太好了,这一来我的蔡侯纸改良计划就可能提前成功,左伯暗想着,知道了王戈真正目的,左子邑倒是放开了胸怀,两人一番畅谈,因与王戈王不平有志同道合的嗜好,使得左伯左子邑很有些相见恨晚之意。王戈见左伯既有渊博知识,却又注重实践应用,确实是个人才,不是一般东汉腐儒可比,就有意亲近结交。
两人一番畅谈不免言及时局,王戈想知晓左伯对当今政局的态度,好为未来的合作铺路,就试探说:“当今天下不靖盗贼四起,宦官外戚当权,皆因朝政不当所致,如能按孟子‘民为贵,社稷为轻,君次之’的以民为本的策略治理天下,又何愁会有今日乱局。”
左伯长低头沉思了片刻,叹道:“嗯,不平的这个‘以民为本’精炼哪,了了四字道出了亚圣高论的真髓,我深以为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若再不能以天下万民为念,还怎么能稳固这天下。现在乱世当前,宦官外戚专权,我实在是为天子忧心如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话里话外的意思天下大乱的责任都在别人,没皇帝陛下一点责任,还盼着垃圾皇帝刘宏继续稳坐龙椅。
王戈无奈感慨董仲舒贻害万年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已经搞了三百多年了,看来东汉末期的文化人都是些忠君爱国分子啊,不过他当即适时送上高帽:“先生高论,真无愧当世名儒大家,居家而晓知天下事,忧天下之忧而忧也”。
左伯听了忧而忧的‘经典名句’顿时一愣,对王戈投过颇为赞许的目光,心中不由暗道孺子可教。王戈却暗道,后世那么多溜须拍马的经验,忽悠下你还是可以地,投其所好吗,和武将就要展武勇,和文化人谈心就要调名句。
村长赵河赵三观,不,现在叫赵掌柜,他其实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他当初是颖川商人,但在被人暗算了一把大火后倾家荡产,无奈之下为逃避债主,举家远走迁进桃源过起置身世外的流民生活,由于比较善于交流懂得行情所以被推选为村长,其实他这个村长又不是官府封的不领俸禄,只是个受人尊重的虚名。
自从王戈来到村子定居后,改革创新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把个村子搞的一片前程似锦,大家都传颂王戈是神仙下凡且侠义武勇能保境安民。他心里很不痛快,大家都知道有王戈,眼中哪里还有他这个累死累活的村长,不过后来看到王戈确实比自己有能力而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力帮助他给村里人做了很多大事,使大家都安定下来吃上了饭,自己也跟着得了不少好处,心里那点不快也就释然了。

老百姓最实际,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好处,他们就服谁,再说了,乱世年代还有比能吃上饭活下去更重要的吗?这使得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慕名而来迁进桃源村定居,再加上新进山的流民,使人口达到六百多户近三千人,以桃源村为中心一直延绵五里地直到桃源河边,到处人烟鼎沸,真可谓盛况空前,如此以来桃源村都接近一个小乡镇的规模了。
王戈推行的平等论,把东汉商人的位置由衣服都只能穿白衣的贱民无形中拔高了几个级别,这正中赵河下怀,那可是他赵某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他从来都不服气自己这么精明的人,地位还比不上那些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的酸书生。那王戈义勇无双,而且奇谋多智,这让眼光敏锐的他感觉到自己遇到了贵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所以他放弃那点妒忌的私心,开始极力辅助王戈,争取给自己也创造机会。目前来说,他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辅佐王戈还是给自己创造机会哪个更重要。
不管怎么说,作为商人赵河感觉这次经营造纸作坊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决心抓住它紧跟王戈改变自己的现状。反正那个假村长也是名存实亡,不如就让给那个秦方秦长河,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王戈的未来老岳父呀,再说秦方也确实有能力管理好村子。
就是可惜了阿朵那个漂亮的小丫头,那可是自己早就看上了的儿媳妇人选,不过自己真要和王戈争阿朵,那不是拿头撞墙自己找死吗,再说看秦方夫妻的意思,也是盼着女儿嫁王戈吧,哎,只好作罢。不过只要能赚到银子,有了大家业还怕儿子找不到好女人吗,作为商人首先应该看重利益,儿女情长的事不值一提。
人和人不同,赵掌柜不在乎儿女情长,但阿朵却在乎的不得了。天快黑了,看来哥今天又不回来了,尽管知道他是去做大事,但阿朵还是沮丧的关好门向家里走去,一年多了,哥还从来没远离过村子,这次去了那么久,他现在做什么哪?他会不会想起我?我想他想到要死,他不会做起大事来就忘了阿朵吧?落寞的阿朵步履蹒跚不知所谓的回到家里,一副满怀心事的泄气样。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和泥混在一起就会变浑。女人因感情而美,男人因事业而荣,恋爱中的女人都会十分敏感常常患得患失,智商下滑好似悬崖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王戈可不知别人嘀咕他这么多事,经过多方打探消息,三天以后他来到东莱郡掖县,王戈精心准备一番,依照东汉规矩称呼自己说名,称呼别人都尊称表字,比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孙权字仲谋;所以他也给自己起了个字:不平,就是热血愤青、喜欢打抱不平的意思,王戈王不平新鲜出炉,然后一身书生清爽打扮,只身来到掖县左府投贴拜访,左伯左子邑乃当世名儒、书法大家,自然是不好拒绝青年后进拜见,但也纳闷这个叫王戈王不平的书生单身突兀来访所为何事?
进门落座客套一番,王戈就准备提出改进蔡侯纸的建议。王戈问道:“先生致力于学术和书法,乃是当世大家,不知道先生对蔡侯纸有何看法”?
哦……左伯左子邑立时神情一敛,他研究这个蔡侯纸很久了,自然有看法,但是有好多思路他还没理顺。他脑子瞬间估计转了不下九道弯,不由得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头披肩长发、头扎白玉丝带、两耳垂着小辫打扮怪异与众不同的王戈,这句话确实直捣黄龙正中左伯心事,提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
试想一个大书法家,每天都在垃圾纸上奋笔疾书,甚至无纸可书该是何等感受?更不要说对于著书立说流芳后世的渴望了。这好比一个酒鬼抱着个空酒坛站在酒铺前,百爪挠心却身无分文,徒唤奈何?估计想杀人抢劫的心都有了。
现在的左伯就和这个心态相差无几了,但学者大家的稳重风范还是要保持的,此乃虚荣心作怪圣人也难免。这心理就好比贪官污吏看到了装满金银珠宝的礼箱一样,虽然心里狂喊好大一笔钱呀,但是脸上还要轻描淡写,作出一付视金银如粪土,很是无所谓的正人君子模样。不过这两种心境,形似质不同,是一正一反一阳一阴两番天地,不可同日而语。
见他不说话,王戈也不急着追问,反正现在从心理上是自己占了优势,左伯见他施施然稳坐钓鱼台,只好无奈反问到:“不知道不平怎么看待,可有什么指教的吗”?王戈一看,这是又把球踢回来了,只好直言不讳的说出来访的本意:“因为我对造纸术改良新法有些许心得,但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久闻子邑先生对此有高深的研究,所以今天专程前来登门讨教。”
好啊,原来如此,太好了,这一来我的蔡侯纸改良计划就可能提前成功,左伯暗想着,知道了王戈真正目的,左子邑倒是放开了胸怀,两人一番畅谈,因与王戈王不平有志同道合的嗜好,使得左伯左子邑很有些相见恨晚之意。王戈见左伯既有渊博知识,却又注重实践应用,确实是个人才,不是一般东汉腐儒可比,就有意亲近结交。
两人一番畅谈不免言及时局,王戈想知晓左伯对当今政局的态度,好为未来的合作铺路,就试探说:“当今天下不靖盗贼四起,宦官外戚当权,皆因朝政不当所致,如能按孟子‘民为贵,社稷为轻,君次之’的以民为本的策略治理天下,又何愁会有今日乱局。”
左伯长低头沉思了片刻,叹道:“嗯,不平的这个‘以民为本’精炼哪,了了四字道出了亚圣高论的真髓,我深以为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若再不能以天下万民为念,还怎么能稳固这天下。现在乱世当前,宦官外戚专权,我实在是为天子忧心如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话里话外的意思天下大乱的责任都在别人,没皇帝陛下一点责任,还盼着垃圾皇帝刘宏继续稳坐龙椅。
王戈无奈感慨董仲舒贻害万年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已经搞了三百多年了,看来东汉末期的文化人都是些忠君爱国分子啊,不过他当即适时送上高帽:“先生高论,真无愧当世名儒大家,居家而晓知天下事,忧天下之忧而忧也”。
左伯听了忧而忧的‘经典名句’顿时一愣,对王戈投过颇为赞许的目光,心中不由暗道孺子可教。王戈却暗道,后世那么多溜须拍马的经验,忽悠下你还是可以地,投其所好吗,和武将就要展武勇,和文化人谈心就要调名句。
果然,左伯心情大悦,随即慷慨说道:“现今洛阳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就是对当朝的察举弊病、官吏、豪门大阀林立等等恶劣现状的莫大讽刺,即便皇上也受宦官蛊惑买官卖爵,致使贤者不达小人当道,这岂能是圣明之所为。”
王戈心说:你这才知道多大点啊,汉灵帝刘宏干的荒唐淫奢的事多了去了,建裸泳馆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估计这胸怀大才的老先生,多少有点郁郁不得志的心思在里面,看那意思不提他进庙堂,实在是当今朝廷的一大损失;在古代,没有自有民主一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人吗,学了本事韬略,最终还不是期盼着卖给帝王家,借机混个捞钱的官帽子耍耍,这都很好理解。不过王戈很高兴,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现在知道他有这层怀才不遇的意思,将来自己有了实力,他必然来投,何况两人因这造纸的缘故利益已经密不可分。
谈论了半天,王戈巧舌如簧终于说动了左伯邀请好者毛弘毛大雅等人,前去即墨作坊共同研究攻关,争取早日合作把白纸研造出来。王戈当即许诺,如果新纸试制成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新纸就叫左伯纸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