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衣锦还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滔滔成江水,依依故乡情。
L钢厂一行两人在陈继云走后三天把骨灰送回到他乡下老家。那两人均为厂方代表,他们带着领导的嘱托搭乘135次列车上路了。列车上,李玲不止一次地对张建说:“我们怎样把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告诉他的妻子呢?”张建也不止一次的安慰她道:“我们只能坦然的面对现实,人死不能复生。”列车内的气氛较为轻松,认识或不认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交谈正欢。李玲和张建相对而坐,在他们的桌子底下有一个手提的皮箱子,箱子里面就放着陈继云的骨灰盒。两人相对无言,表情凝重。
“张建,假如你是他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李玲打破沉默,最先问道。
张建没有直接回答,他也学着李玲的口吻反问道:“那假如你是她的妻子,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我是他的爱人,我相信我自己会坚强会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把孩子抚养**…..”李玲说着声音哽咽了。张建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他们再度陷入哀伤和沉默之中。李玲张建奔波三天后,几经辗转,终于到达了陈继云所在的村公所。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陈继云的老家如此偏远。想象中的乡村可是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田园风光,可眼前的这一片好歹也算作穷山恶水吧。
在热心人的指引下,他们走到了陈继云的家门前。李玲怯生生的止步不前。“啥的?怕了?”张建拉了她一把。“我们怎么开口向她说啊?”李玲小声耳语了几句。“不管那么多了,进去是迟早的事情,至于怎样开口随机应变吧。”张建用手搭着她的肩膀说道。两人在门前磨蹭许久。
陈继云入厂后,把每月的工资全部寄回家里。田桂英除供三个孩子读书外,还省吃俭用积累资金来做房子。不到半年她就盖起一栋100多平米的小洋楼。虽不华丽但干净古朴。楼前是一座五尺见方的大院。
李玲和张建几经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鼓足勇气走进了院子。那三个孩子都不在家。此时田桂英坐在矮凳子上弯着腰专心致志地搓洗衣服。“你是陈大嫂吗?”李玲怯生生的问道。张建提着箱子,阴沉着脸。田桂英抬起头惊讶的说道:“是啊,你们是?”“我们是陈继云先生的同事。今天是厂里派我们来的。”张建抢先说道。“哦,辛苦你们大老远的来。先进屋坐吧!”田桂英连忙擦了擦手,把二人让进屋里。屋内正门左侧靠墙有一沙发,沙发前面摆着一小方桌。正门左侧有一立柜,柜里装着碗筷瓷器。正中靠墙有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套茶具。屋内摆设及其简单古朴。“你们随便坐坐吧,我去沏茶。”田桂英走进里屋。两人入座,李玲有些拘谨,张建把箱子放在沙发上。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一会功夫,田桂英就端上了两杯热气腾腾的杜仲茶送到二人前面的小方桌上,说道:“你们远道而来,也累了先歇会喝杯茶吧。我家先生他不跟你们一起回来吗?”“陈先生他…..我们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李玲欲言又止。“难道陈先生他出了什么事情?”田桂英感到有些不妙,疑惑的问道,她的脸色开始变得凝重起来。“都到这份上了,我们也就不瞒着你了。陈大嫂,陈先生他已经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把他的骨灰给您带回来了。”张建用颤抖的双手从箱子里捧出骨灰盒,田桂英见到丈夫的骨灰,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眼泪扑簌簌的留下来,双脚一软,怀里紧紧地抱着骨灰盒瘫坐在地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更何况陈继云死得那么突然,她做梦都想不到。而最后一面见到的竟然是他的骨灰。

“陈大嫂,由于交通不变和信息闭塞的原因,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请您原谅。”李玲哽咽着说道。田桂英此时已经昏了过去。张建他们二人也慌了手脚,当下手忙脚乱地把她抬进里屋的沙发上。两人心急如焚,只好向邻居求救。好心的邻居赶来了,使尽浑身解数,田桂英才慢悠悠的醒过来。邻居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好生安慰了她一番:事已如此,不必难过,你节哀顺变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