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路怎么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师范毕业的那一年,国家原计划招收的毕业生工作包分配的政策已经宣布无效。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子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凭着一身的本事出去打工赚钱,要么仗着自家的老本在家自谋生路。而一无资金二无专业的本领的我们别无选择。话虽如此大部分的同学还是选择了外出,出去闯一闯看一看,开开眼界,见见世面,长长见识。杨平只身一人出去了,辗转于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地,干过推销传销促销直销代销,进过鞋厂制衣厂电子厂电镀厂玻璃厂,当过员工技工杂工仓管主管,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工作都尝试过了。工资最高的每月领到2500块,最低的每月领到700块,可谓吃尽了苦头。而林苑则比较幸运得多。她的家庭条件比较宽裕,师范毕业后她没有直接出去打工而是趁着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之前继续留在学校攻读大专学业。由于道不同不相为谋,杨平和林苑从此天各一方。两人见面的机会大大的减少了。哪知无独有偶,2004年3月中旬全县开始招聘小学教师到各村点一线工作,招聘的方式是考试,考试分两种:笔试和面试。只有两项合格才能进入录取的名额范围。就是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又把他们两人聚在了一起。杨平回来报名应聘的时候,林苑也应父亲的再三要求暂时搁下学业回来参加应聘考试,先找到一分工作再去读书也不迟。于是他们又开始两人旧情复燃。在复习备考的日子里他们两人一起走过了又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谁知老天的造化弄人,微笑到最后的只有林苑一个人,她考上了自己报名应聘的学校。而可怜的杨平连连失利而败北,无奈无助彷徨如影随形。他独自饮下自己悲伤的眼泪悄悄的离开林苑义无反顾的南下打工。在外打工的日子,给林苑打电话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2005年7月全县又开始大面积的招聘小学教师。闻讯赶回的杨平情不自禁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大有考不上誓不罢休的派头。而此时林苑已经在本地的一所距离她家6公里的村小任教。从总体上来说,杨平这次的机会非常的好,因为他有林苑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就看杨平自己肯不肯努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又是漫长的复习备考,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两人之间的一些情事。可是就是这次难得机会杨平自己还是错过了。他开始有点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他不解,愤恨继而有些自暴自弃。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置于死地而后生。杨平对小学教师的应聘彻底的绝望了。如果再有许多的机会他可能不会再去参加,还是老老实实的出去打工吧。如此又过了一年,来年春天人们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过春节,杨平打算提着聘礼到林苑家中提亲。林苑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极力反对这门亲事。并扬言如果林苑私自答应了这门亲事,我们就坚决不认她这个女儿。因为在林苑的父亲看来,他自己辛辛苦苦抚养女儿长大**并且不遗余力的送去读书直到又分工作实属不易。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几次三番考不上的无业游民。就冲着杨平和林苑的身份和地位悬殊,这门亲事他们宁死也不答应。这也难怪他们。毕竟林苑从小到大所处的都是优裕的家庭环境,而他爸爸好歹也是一个国家干部,是要讲究点门当户对的。可怜杨平找不到自己的工作,他不是干部也不是吃皇粮的,怎么说他也仅仅算是一个无业游民,一个无固定资产者。身份地位条件如此悬殊,杨平提亲简直痴人说梦。没有家人的点头同意,林苑哪敢胡来。最后杨平来提亲不成,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件在人们看来相当离奇的事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杨平和林苑这对鸳鸯成了龙山一带家喻户晓的人物。

林苑的父亲为了防止两人在互相往来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严令禁止女儿晚上外出。林苑母亲和外婆对她的交友不慎深表同情,继而苦口婆心的教育自己的女儿要怎样那样如何如何,可谓煞费苦心。林苑有段时间为此深居简出形同软禁。而杨平自从上次还未动身上门说事就被人勒令停止后也苦恼了一段时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