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月光,一定很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你看,我都成了这副样子了,你还来找我干啥!”
……
我说:“让我再坐一会儿,想一想。”
她说:“那就把蜡烛吹灭,别浪费了。”
我说:“好的。”
一支、两支、三支,我依次吹灭蜡烛,高山上的月光顿时从窗外泻进来。
月光,又见到月光。
我盘腿坐在炕上,闭起眼睛。我陡然看见她在月光下非常美丽和年轻。
《习惯死亡》的结局竟给人这样的美感。很多年前,当我在灯下读完张贤亮的这部小说,抬头看到窗外的月光透着隐隐的白光,一下被震撼了。不是因为小说的结局,而是惨淡的月光下,我同样看见了“她”。我不知道“她”长得什么样,但“她”确实已不年轻了,皮肤已松弛,谈话中依然是那种纯朴得无知的语气,可是“她”在月光下非常美丽和年轻。
很多年很快就已过去,这么多年,小说中的情节大多都已淡忘,只有结局里高山上的那一束月光依稀还在眼前,仿似昨日。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月光,但我知道那是同一种月光。每当我散步、每当我遐想、每当我靠着窗户思索,那种惨淡的月光就不知不觉地和我融为一体。惨淡的月光,是一种流动的温暖,亲切而安详,它可以在我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它可以是柔情也可以是幻想。总之,它是我孤独时的月光。很多次,在惨淡月光的笼罩下,我想象着“她”的模样,想着“她”为什么非常美丽和年轻。很多次,我想象着自己的她,尽管那时候,我的她还非常遥远。我想象着她未来的模样,是否会和“她”一样,非常美丽和年轻。很多年以后,我的非常遥远的她没有从月光里走来,迎接我的,是平静、负有责任的日子。惨淡月光下的我依然,月亮的白光依然透过窗户罩在我的身上,我的身旁,是一个完整的家,我的归宿和责任。我常常想,我的这种月光一定和高山上的那种月光一样,只有在看不真切的时候,才透出一种美。它是一层薄薄的纱雾,笼罩世界,使一切人和事物都模糊而不真切,唯有此时,我才感觉活着的美好。

那月光,一定很美,甚至比我的月光更美,否则,“她”不会在月光下非常美丽和年轻。一种回归之后的宿命,美感产生于回归之后的茫然中,人的一生不会每时每刻都沐浴在月光里,于是在月光早就存在之后,会产生重新发现月光的欣喜。这是痛苦、沉沦之后的回归。谁能否认衰老的“她”不比任何一个年轻姑娘更美呢。这种美从“她”整体的蕴涵中散发出来,它不通过外表,而是透过灵魂传达至灵魂,使你颤栗,使你在失去或者得到之后永久地怀念。
一种回归的美,一种传统的美,一种冲破理性羁绊的美之实在。
这么多年,我经历过无数的月光,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被感受。月光是同一的,千年不变,但正因为是我,月光才每次各不相同。谁知道呢,究竟是我拥有了月光,还是月光拥有着我,无论如何,每一次的月光都很美。有凄楚的美、痛苦的美、温柔的美、清新的美,无数次美的产生,都是一次心的回归过程。
人毕竟只能活一生,而月光目睹了多少个一生呢?谁也无法数清。人们在一生中,多少次告别月光,又多少次回归月光,最终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和经验呢。不,不必去总结和淘洗。当你发现月光很美,月光下的一切都非常美丽和年轻,这就足够了。因为你的心不属于外部的世界,它只属于你,属于你自己,你拥有自己的心也就拥有了自己的月光。回归也是一颗心的回归,心回到你自己胸口,无论你是否真已付出,它终究属于你自己。
月光,又见到月光。
那月光当然很美,月光下的一切一定更美。
否则,发现月光的就不会是“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