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政经八部尚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东西搞的差不多之后,杨天化才想起郝瑷等人还没有正式住房。 而且原先那些旧隋的官员也不知道郝瑷怎么安排了。
于是问道:“郝爱卿,不知那些旧隋遗留官员,安排的如何了?”
郝瑷听到后,从怀里掏出一本奏折,道:“回圣上,微臣都写在奏折上面了,本想一会送进宫来的,没想到皇上这么早就召见微臣等人。”
杨天化接过奏折,大感头疼。这上面密密麻麻的繁体字,看得杨天化郁闷不已。虽然以前常去喝卡拉OK,对于繁体字也不算陌生,但毕竟没有正式学过,认识的也有限,很多字都要连猜带蒙。看样子,汉字简化得加快速度进行了。
因为奏折上的内容太多,杨天化也没心思细看,只不过是瞄了个大概,把主要几个部长级人物的名字看了一下:
民部尚书(即户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户部):徐孝肃。(没听说过。)
礼部尚书:虞世南。(这家伙不是大家吗?老郝怎么让他当起礼部尚书来了。)
邢部尚书:薛濬。(这什么字?不认识。)
农部尚书:华秋。(这农部尚书还是我专门立出来的,这位华大人,你可得谢谢我呀,不然你哪有尚书做?)
医部尚书:孙思邈。(我靠,这位牛人都被郝瑷请来了?郝爱卿果然有本事。记得以前看小说时都说孙道长不喜欢当官的说。)
接下来就是各部的侍郎啊,郎中啊,各级主事什么的,名字太多,也没什么名气,杨天化也就懒得看了,倒是专门注意了一下宇文恺,毕竟此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再现被安排在了张远山手下当工部侍郎。本来以宇文恺的业务能力,应该是当尚书的,可惜谁叫他命不好呢。和宇文恺并列的还有两人,一个叫李春,一个叫何稠。
一般来说,尚书下面只设两个侍郎的,但这次专门按排了三个,看样子是这三个人都比较有本事,让郝瑷、张远山特意增加了一个侍郎职位。
这种芝麻小事,杨天化自然不会去过问,反正他又不用担心会有人背叛,脖子里的王霸项链可不是吃素的,一万两神币呢!再说了,就算是没有王霸项链,有人敢造他的反吗?
他对于隋朝的熟悉,除开隋唐演义中写的那些个牛人之外,也就这么点人了,看到几个名人都在这奏折上了,杨天化就放心了。
抬头问郝瑷道:“那宇文化及以及杨广的儿子女儿什么的,都怎么样了?”
郝瑷回道:“宇文化及还在关押在牢里,只是宇文成都,因皇上特意吩咐,只不过是被人看押在宇文府里,倒也没有去为难他。至于杨广的后人……都按皇上吩咐,赐他们自尽了。”
“很好!那宇文化及也不用为难他了,放他回家吧,只不过此人终生不得入仕。”要不是怕杀了宇文化及后,那宇文成都不肯效死力,杨天化还真不想放过这宇文化及。
顿了顿后,杨天化转头对张远山道:“张爱卿,你那三个新手下觉得怎么样?”
张远山脸色有点尴尬,道:“回皇上,这三人……确有大才,微臣不能及之万一,微臣无能,愿让出这尚书一职。”
“唉~”杨天化挥手打断道,“爱卿千万这可这么说,论专业能力,你或许不如他们,但是这尚书一职又不是让你亲自上阵,你只要把他们调节好就行了。爱卿今天能退位让贤,足见爱卿心胸之广阔,朕要的便是爱卿这样的人才。爱卿以后的主要任务,便是为朕找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来,郝爱卿和房爱卿也是一样。今天这里没有外人,朕便把话挑明了说,你们都是朕的开国元勋,这尚书职位便如同铁打一般,没有人能抢的去,但是有一点你们一定要知道,水平差没关系,但是心胸一定要开阔,如果让我知道你们有打压底下人才的话,那朕可要把丑话说前头了,便是开国元勋,朕也绝不心软!”
三位尚书连忙高呼不敢。
杨天化笑道:“我当然知道你们不会是心胸狭窄的人,这也不过是给你们打个预防针。”
“对了,既然几位尚书都选出来了,让便把他们都叫上来,让朕见上一见吧。”说完转过头,对着竖立在边上的李其和叫道,“李公公,就麻烦你跑一躺了。”
李其和差点吓得跪倒在地上,太监当了这么久,头一次听到皇上这么客气,当下受宠若惊,即想着要磕头谢恩,又想着要去门下省叫人,在大脑两种思想的调动下,整个身体都失去了平衡,左脚绊在右脚上,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只是这一摔也没上李其和回过神来,嘴里还不停的叫着“皇上隆恩皇上隆恩”,身体却是四肢并用,飞快的爬到门口去了,他还记得要尽快完成皇上吩咐的任务呢。

这把杨天化搞得郁闷不已,没想到后世一句很平常的不算客气的客气话,就让这李公公神经错乱,语无伦次起来。明明只是叫他去叫人,这又不是什么建功立业的大事,竟然还谢起恩来。嘿嘿,这古人还真搞笑。
李其和的表现让在场几人不由得破口大笑起来,郝瑷几人本想竭力忍住的,毕竟在皇上面前破口大笑很没礼貌,但看到杨天化笑的很没形象,加上这么多天下来,也算是有点清楚杨天化的为人不是那么在意礼教。于是也都放声狂笑起来。
李公公的事毕竟只是一个插曲,等几位新任的尚书大人都进殿之后,八部尚书算是全部都到齐了,杨天化也就把心思转移到正事上了。
以前只有六部尚书,现在却有八部,而且这八部都是政经部的,另外还有军事部,科技部和教育部。各种职位的职能也是大有变化了。
这八部的分类,先前杨天化只不过是根据后世的印象大致分的,具体的部门职能却没有定下来,今天趁着八位尚书大人都在,是时候约定各自的管辖范围了。
或许是新降的缘故,又或许是古人本来就如此,几位新来的尚书大人,除了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道士之外,其他几位都还有点缩手缩脚,不敢放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杨天化自然知道那位道士便是孙思邈了,这可是大名鼎鼎的药王啊。他所写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中国百姓,便是朝鲜和日本也是获益良多。据闻孙思邈不喜做官,而是四处游走。说起来也对,要不是四处流浪,哪有可能写成《千金药方》啊,想那神农尝百药,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不也是四处游走的吗?
也不知道郝瑷是怎么把这孙思邈招进来做官的,会不会是强迫?如果是强迫,自己要不要放他走?也不知道他现在写成了《千金要方》没有,如果没写,那自己强留他做官,这书说不定就从此消失了。唉,头疼,顺其自然吧,神之领域里的医学比起二十一世纪的地球来都不知道先进了多少,一本《千金要方》消失就消失吧,反正它最大的好处也就是古董而已。
余下四人之中,虞世南是几人中最帅的,虽然都快五十岁的人了,但是男人嘛,四十来岁正是有品的时候,几绺长须在胸前飘啊飘的,再配上那标准的国字脸,一看就知道是忠臣,因为以前电视上演的忠臣都是这样的。
其他三位也都不赖,除了薛濬是络腮胡子,徐孝肃和华秋也都是飘飘美须男。
为了让几人能更好的放开心怀,杨天化干脆招呼几人都盘脚坐了下来。因为大兴殿本来就是上早朝的地方,看过古装剧的书友都知道,这殿肯定不小,先前杨天化便没有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而是站在下面和郝瑷、房德几人聊天的,此刻干脆把几人围成一个圈,盘脚坐了下来,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亲民,喔不,是亲官的形象。
新的几位尚书一开始哪敢和皇帝平起平坐啊,直到郝瑷三人率先坐了下去,反过来招呼他们也坐下的时候,五人才期期艾艾的坐了下来。
在杨天化的客意营造下,另五位尚书,特别是除孙思邈外的四位尚书,也终于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到了后来,差点没脸红脖子粗,因为谁都想多争取几个方面归划入自己的部门。
争吵了一两个时辰,总算是把大致的部门给划分好了。
八大部门职能分别如下:
吏部:职能如同原六部之吏部,主管政经部各部门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没说的,八大部门的老大。
工部:职能如同原六部之工部,主管帝国工程事项的部门,包括各种土木建筑,桥梁水利,大型制造等等。
商部:新的部门。主管帝国财政,国有企业,包括银行。
民部:主管帝国公民档案。如户籍、生育、住房、迁徙等等。
礼部:主管帝国外交、风俗礼仪、传统节日、、书籍出版等等。(将要出现的电视、电影、游戏等也由该部门负责。)
邢部:既检查院和法院及公安部门的集合。
农部:主管帝国一切农业方面的事物。
医部:主管帝国一切医学方面的事物。
其实这八个部门和后世的二三十个部门比起来还是太过粗略了,但是杨天化对于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研究,况且帝国现在也才刚刚起部,很多新兴职业、部门还没有出现,这八个部门,至少目前来说还算是够用,至于更详细的划分,就随着帝国的发展,一步一步来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