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趁着还有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杨天化在五百间房子的基础上又多盖了五百间。 因为他忽然发现这个时代的脱壳技术非常落后,很多人都是用木棒或是石棒敲打谷物,另其去壳的。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现在才是隋朝啊,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还有不少地方还是用这方法的呢。怪只怪杨天化缺少生活经验,以前一直没有注意到而已。
因此杨天化决定自己开一个舂米加工厂,好在这里是黄河边,还可以建造几台水车来做动力。不过水车建成之后,杨天化发现这东西其实效率也不高,每台水车也就装个十台舂米机,说是舂米机,那也是杨天化自己说说而已,舂米机其他就是一石杵加一石臼,那石杵上棒一根木棒,再在这根木棒加下垫一根横杆,然后就是利用杠杆原理用水车来带动石杵,去砸那些放在石臼里的谷物。
杨天化估计,这样一台水车,一天最多也就舂个十来吨而已。可是以后每天收割的稻谷可是数十万吨的!
但是,在这黄河边上装上一百辆水车已经是极限了,再多的话,搬运起粮食来就不方便了。因此,最主要的“战斗力”还是人。舂米机还是一样,只不过动力换成了人用脚踩而已。
如果是按每台舂米机的单位时间内的效率算的话,其实用人踩还比水车来的快上一些,只不过人是活的,容易累,因此算下来,一台舂米机一天也就一吨左右而已。
杨天化干脆一下子订做了5000台舂米机,其中一千台是给水车配的,还有四千台便全部用人了。
除了水车那一千台舂米机只需配制一个人外,其他几台舂米机最少都得配两人,一人踩木棒,一人倒谷倒米。这样一来,光是舂米厂便有9000个工作岗位了。
而割稻、打稻那边,还有种稻(这个基本可以忽略),基本上也需要一万人左右。还有两地之间运输的人怕是也不能少。这样全部加起来,差不多就得三万人了。
如果杨天化再要办个养殖厂的话,乖乖,把全金城的人都招来还差不多。杨天化摸着下巴得意的笑了一声:看来是时候到外面去打打广告了,让那些难民全部跑到金城来吧。
杨天化把这些思考的东西全部写了下来,这次倒是学乖了,没有自己亲自动手,而是让房德代劳的。把一些注意事项也记下来后,交给了张远山。这些事情还是交给有经验的人去做吧。
自己则是抽空去看了一下常仲兴的部队。这半个月来,常仲兴不负所望,竟然已经招了两千多人了,比薛举多了将近一半。这让杨天化很是开心,当场就封了常仲兴为第一军连长,下辖两个排长,而薛举只是被他封为第二军排长。谁叫他才招了一千来人呢。
更让杨天化开心的是薛举也接受了他的军衔军职构架,因此杨天化便授予常仲兴为少慰,而薛举则被授予上士军衔。那代表军衔的胸章也被制作出来了,常仲兴是在护胸镜上印上了一颗星星,而薛举的则是三根蜡烛。同时,常仲兴手下的那两名排长也被杨天化授予上士军衔,这样,至少在明面上,薛举是被杨天化给死死的压住了。

临走时,又叮嘱了常仲兴一番,要他时刻注意薛举的动态。这才兴冲冲的回到了马车上,继续赶起路来。
至少在这后面的半个月里,应该是没什么大事了,杨天化终于可以安心赶路。
半个月后,杨氏旱稻终于成熟。
这天,杨天化特意早早的就传送了回来。此刻,已经成熟的杨氏旱稻在初阳的照射下,散发着闪闪金光,那原本挺直的稻杆也在过于饱满的谷粒的拉扯下弯下了脑袋。
杨天化目测了一下,此刻的稻杆高度应该在二米五左右了。每一根稻杆都有手臂般粗,看起来想用一般的镰刀来收割杨氏旱稻还真有点麻烦。好在不久前,杨天化就已经注意到了,因此特意订做了一万把大型镰刀。
不多久,常仲兴、薛举、张远山便各自带着一批人赶到这边来了,半个月来,常仲兴和薛举又各自招了一千多了,两军加起来现在都有五千多人了。张远山手下的那批“民工”数量也是不少,估计有三千来人。总共合起来已经有近9000人了。杨天化看看人都到齐了,便一声令下,“开工!”
九千多人同时喊了起来,“开工~~~~~~”边吼边拿着把镰刀便冲了上去。
常仲兴、薛举和他手下的那些兵都是第一次看到杨氏旱稻,便是张远山手下的那批“民工”,虽然就住在离这不远处,但杨天化也从来没让他们来过。
因此,可以说这近九千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雄伟”的“水稻”,怪不得会如此兴奋。一百亩土地的周边,还不足以让9000人都抢到位置,因此还有很多人没有第一时间赶到杨氏旱稻边上,只好等着前面的人把一“棵”杨氏旱稻割下扛出来后,才能抢到一个位置。嘴里还不停的催促前面那人加快动作。
也怪不得他们如此积极,因为杨天化早就放出话了,如果能在一天内便把所有杨氏旱稻收割完毕的话,便每人奖励——一次性能扛动多少便扛走多少杨氏旱稻。
虽然杨天化给的工资已经是非常高了,但是因为战乱的加剧,物价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涨,特别是粮价,从开皇盛世时的一斗米十文钱,到现在已经涨到了一斗米100多文了,而且因为杨天化的大肆购买(原先是房德,后来是张远山,并非那两批招的人。)粮价更是一天以一文的价格住上升。
而这些人大多都是精壮汉子(至少自认为是),一次至少能背二石。(隋时一石约为50公斤)一石为十斗,也就是说今天能收割完毕的话,他们每人都可搛上2缗多钱。这可是了不得的工钱了。哪里还有不死命收割的道理。
杨天化,薛举等人倒是没有上钱,而是站在一边津津有味的观看。只不过薛举和常仲兴的脸色都有点不大好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