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服(转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汉服
一天,姐姐问我:“咱们是汉族,你知道汉服是什么样的么?”我说:“扭秧歌时穿的服装就是吧?”“不是,那是满族的”我说“长袍马褂?旗袍?那就是唐装?”姐姐说:“都不是,那些都留有满族的遗迹。我国元代,特别是到了清代,为了使汉人屈服,朝庭不许汉人穿汉服。汉服只有在人死时作为寿服才能穿。从此,汉人没了汉服。现在在网上很多网友倡议在节假日等特定场合、时间穿汉服,通过恢复汉服,追寻汉民族的精神。”弟弟在一旁插话道:“穿上汉服就有民族精神了?就有尊严了?”“这不只只是汉服的问题,随之丢失的又何止是汉服,还有汉民族的精神、尊严以及诸多汉文化中的精髓。”侄子正好过来,姐姐说:“小宇来,大姑问你,”姐姐表情严肃:“你是不是汉人”小宇好像受到感染认真地说:“是”“你希望不希望民族强大”“希望”“强大了,小日本就不敢欺负我们了。”小宇做了一个武打动作:“我先把他打成稀巴烂。”“那也不对。我们即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姐姐,拿起书册跟小宇讲:“这是我们汉族人的服装,那时我们很强大,没人敢欺负我们。。。。。。”
以下是来自网上的资料:
——其实,汉族并非原本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从上古时代开始,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创世传说中,她赞颂着先祖炎黄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中,她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演化轨迹。礼仪之邦的教化使她深邃,文明古国的工艺使她华美,的雄威使他庄严,盛唐的光环使她绚丽,她丰富,她悠远,她高洁,她远播四海。然而,就在她绽放比耀眼的光芒的时候,却突然从神州大地上消失了,仅留下一片废墟瓦砾,长伴残阳如血。
一、所谓汉服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
——汉服的理念来自于轩辕皇帝的‘垂衣裳而天下治’,从周朝以后,汉服逐渐稳定成型,一直传续到明朝末年,是为中华民族瑰宝。
——汉服本来就不拒绝现代,因为它不是古装,而是民族服饰。
——对“汉服”的定义存在不同说法,在一些网民的理解中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主要指服装具备明末以前汉族人的穿着特色,比如宽衣交领,袖宽且长,隐扣系带,上衣下裳。2001年10月的上海APEC会议,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为每位领导人准备了改良“唐装”,引发民间的唐装流行。但在汉服爱好者看来,唐装并不属于汉服范畴,同样不属于汉服范畴的还有现代旗袍。
——作为华夏民族的“皮肤”,汉服深刻地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代表了这个古国民族华丽,优雅,博大的气质。和古中国一样,汉服的基本形制为东方世界提供了标准,今天中国及东亚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装,如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都受到了汉服的影响;而韩国韩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汉服发展而来。汉服不仅是汉族的,中国的汉服,更是亚洲的,世界的汉服。
二、汉服在历史的变迁中消失
——清兵入关后“剃发易服”,文明被生生折断,传承几千年的汉服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不见踪影。
——清兵入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剃发”针对的是“束发簪缨冕旒冠笄”;“易服”针对的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汉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汉服,在民族歧视中消失,随之消失还有汉民族的精髓。
三、汉服的悲哀
——今天,绝大多数中国汉族人并不知道这种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在种种展现“中华文明”的场合,也难以见到汉服的踪影。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2003年10月,中国姑娘王珊身着中国唐式服装参加国际小姐选美,并获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的殊荣。然而,时至今日,就是创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我们懂得了民主自由,却常常忘却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很多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一位汉服拥趸这样感叹。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中国56个民族中,藏族、蒙族、维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唯独汉族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19**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俗称“大团结”,票面上的各民族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着中山装。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描绘了中国人口总数在百万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图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唯独10元券上面的汉族和1角券上面的满族,却穿着同样的服装……”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在雅典奥运会上,许多国家运动员以自己的民族服装出场,而中国队的西装却使诸多海外华人感到失落。现在,邱少华和汉友们正在四处呼吁,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式上,中国的运动员都能穿上民族服装入场。
——丁女士和好友共8人身着古装到王府井游览购物。令丁女士和朋友非常气愤的是,10月6日晚,她们竟然在一些国内网站的论坛上看到另一条被伪造的虚假报道,标题为“《寿衣上街?改革开放多年,封建迷信上街》”,上写:“昨晚,8名寿衣打扮的青年惊现在京城闹市王府井…这次身穿寿衣走上王府井,他们希望能够为恢复传统的殡葬业做出贡献。”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穿着汉服上街时,大家不会说‘你们的汉服’,而是说‘咱们中国人的汉服’。”“中国式学位服”设计者之一的“百里奚”对记者说。
——四川一大学文史专家刘洪仁表示,必须总结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样式,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的东西。西方的情人节妇孺皆知,而中国的七夕却稀疏流传于民间,可见,我们应当研究传统节假日的风俗,增添其文化内涵以发扬广大。
——2004年10月,另一位“天涯在小楼”在天津孔庙参加祭祀孔子的活动,他身着汉服,其他人穿的却是清朝官服式样的服装,这个巨大的对比被网友形容为“一个人的祭礼”。
——对此,迟月路说:“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服饰失传的年代久了,而朝鲜和日本的民族服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传自我国汉唐时期,失落年代久了,百姓自然不认识了。”“很多人只把他乡认故乡,这也证明了咱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还不够。”迟月路还说,现在的唐装实际上是由清朝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只是叫唐装有了一些国际化的味道而已。
——“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他们毕生都没见过自己的民族服装。甚至,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汉族从来就没有民族服装,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色。”
——没有民族服装,使汉族人在很多场合陷入尴尬的境地。2004年的56民族金花联欢活动中,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而汉族金花却身着西式黑色晚礼服。
四、今日汉服尚在萌芽状态,已面临着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身穿明代汉服在圆明园举行**加冠仪式,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彭林说,中国人应好好挖掘并保留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否则会有更多的“大长今”风靡全国,产生越来越多的“文化倒灌”。
——中国盛唐时期的服装在日本等国流传,日本曾派出大量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艺术、律令制度,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日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和服主要模仿汉服中的深衣,至今日本仍将和服称“吴服”,意思就是指从中国吴地传来的衣服。日本还有一种盛装礼服叫做“唐衣”。和服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等就是其特色。韩服与日本和服有所不同,它所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但也有变化,即朝鲜服装的裙子束得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后,我市各大影楼推出的“长今”照生意火爆,韩国民族服装风靡一时。“这在严重刺激我们。”汉友邱少华表示。
——能不能从大局考虑啊?中国就应该有中国的特色嘛,我们再不宣扬自己的汉文化,说不定啥时候又成了高丽棒子的汉服了,人家可是也在积极申请汉服的所有权。丢了端午节,难道这也得丢了吗?
——很多网友为了宣传汉服都有过穿汉服上街的“壮举”,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中国人都把这种服饰看成了朝鲜的民族服饰。

——“汉服?我会做和服、唐装,还见过韩服,就是没听说过汉服!”2003年,他们满怀希望找到一个专做和服的裁缝店,店主却这样回答。
五、汉服的能量。
——穿汉服的目的,就是希望以此唤起市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些青年人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又没有忘记中国近代历史的耻辱,他们对现在和将来的情况比较有信心,想跳过这段比较耻辱的过去往前走,期望从中国古代找一些东西来支撑他的民族自尊心。”学者包铭新如此解读。
——“找回逝去的汉服是同道中人的意愿,服装是一种很直观的东西,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以汉服为切入点最能聚拢人气,而服装又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历史价值的,是最容易被网友接受的。”
——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汉服·她的思考包含着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
——强烈建议恢复传统汉服之国服地位!
首先声明的是,本人并非所谓的大汉族主义者,衷心拥护现行宪法,拥护各民族之大团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世界各个层面领域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然而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场合,在需要展示各国传统民族形象的时候,中国却屡屡不及格,要么西服,如在2004雅典奥运会入场式上,要么所谓的唐装旗袍,说实话,尽管其被很多海内外的朋友认为中国的象征,我始终不认为这样两件由中国满族长袍马褂改良而来的所谓中国国服有资格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到它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西洋传教士摄录的纪录片中旧中国一个个愚昧萎缩的阿Q和效忠于标榜“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各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清廷的点头哈腰色厉内荏的琦善李鸿章之流,我实在不能赞同所谓“着唐装以标榜中华一家亲”之类自欺欺人说法,真正的中华盛世之下民族团结绝非*刻意的委曲求全得来,如果那样的话,所谓的民族团结又有多少稳定性可言呢?试问现在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既为“复兴”,那么到底要恢复到哪朝哪代才算是复兴呢?如果偶尔地不好意思地小心翼翼地稍微复兴一下与中华文明同岁的传统汉服算是一种复兴呢,还是一种莫须有的大汉族主义之张扬?当然我们并非提倡时时处处皆着汉服那也不方便不现实,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特殊外交场合等等都可以是传统汉服大放异彩的时地,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也并不提倡56个民族都必须着汉服,像满清入关强迫各族改装换容那样的野蛮之举绝非我们的榜样,在现行宪法保障下,各族皆有保留、发展、创新本族各种文化传统之自由权利,我们乐于见到的是各有特色又统一共荣的真正的56个中华兄弟。在全球化、一体化、同质化日迫的今日背景下,各种自然人文的遗迹遗产的申报保护正方兴未艾,多样性的保护日益成为后现代时代芸芸众生的集体选择。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质疑恢复汉服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之伟大意义!
——它们不止是简单的服饰,而是美学、历史价值和民族文化的统一。
——长春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金海峰说,现在人们提倡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汉服复兴的背后承载着文化,是各项传统文化的一个交汇点,汉服里面包含着国学中的儒家道家精神思想,同时又从审美学中,代表着中华传统的美学视角及艺术价值。对汉服的复兴也将影响传统,甚至是当代的艺术文化;另一方面则可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兴趣。
——有很多日本人(还有韩国人,英国人,美国人,阿拉伯人)人问我这是什么服装?
我很自豪的告诉了他们,这是汉民族的服饰。
他们都说很好
我感觉到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好啊!!
这次穿汉族服装参加毕业式,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日本人的尊敬与赞许的目光,没有一丝的惊讶与鄙夷。
我想我是沾了先人的光了,要感谢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好的文化遗产。
也没有日本人错以为是和服,宽大的下摆与过手的大袖,是华夏正统服饰,他们是很熟悉的,久违的。
正如小钟说的那样,他们所赞叹的“强汉”的中国;他们所敬佩的“三国”的中国;他们所向往的“盛唐”的中国;他们所不能打败的“大明”的中国,又出现了。
六、复兴汉服
——八成网民同意复兴汉服。
——来自郑州某高校的教师网友“天可汗”说:“所谓恢复汉装,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并非为了贬低其他民族。我们并不想鼓吹大汉族主义,形成民族对抗的矛盾。我们要恢复的,是汉族的悠远文化,抗拒‘哈韩’、‘哈日’行为。汉服文化是我们使汉文化重新发扬的一个突破口。”
——2003年11月22日,郑州出现了自清朝以来第一次身着汉服走上街头的“勇士”,他就是“壮志凌云”。当时,路人都以为他是日本人或是演员,每当他解释说这是汉服,是和服的鼻祖时,围观者总是哄笑不已。虽然第一次公开穿着的经历不算很成功,却十分轰动。当天,这件事就在汉服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汉网”上被顶到了有史以来回帖率最高的位置,并被转贴到欧美的华人论坛上。之后,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以前经常在影楼拍摄艺术照片,但穿的多是和服或者洋装,从来没有尝试过穿着汉服的感觉。毕竟和服和西式洋装并不是我们的民族服装,真希望汉服能够得以发展,中国人就应该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王玉同学说。
——有不少人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感到惋惜,为传统文化的没落而担忧,认为“复兴汉服”是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倡导中国要找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要有自己的服饰,穿汉服体现民族特色、民族的精神,在更深层面宣扬民族文化,恢复国学。他们倡导父母带着孩子参加汉服活动、接受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支持把具有强烈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端午、清明、重阳节定为法定假日;把完整的交际礼仪恢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强调汉服应该成为真正中华文明的有力载体,中华文明的复兴符号。
——同样是今天,有一群热爱传统文明的中国人,重新发现了这已经遗失数百年的文化珍宝,并希望将汉服,以及古国随汉服而失去的一切重新带回,传统文化不能丢。
——从去年开始,就有人在网络上倡导“汉服”复兴,按照“汉服”设计“中国式学位服”。这个群体大多是在校大学生和知识青年,有一定的文化水准。除了号召恢复汉服之外,还号召恢复古代的节日和仪式、倡导国学等等。他们不仅在网上发起倡议,还身体力行定制和穿着汉服,并利用各种场合穿着体现,而媒体的介入也让这场人数尚不众多的运动从网络走进大众视野。到今年5月,已经有许多网友了解汉服复兴运动的存在并讨论它。
——东海是中学历史教师,谈到最早关于“汉服”的启示,他说是意识到了现在的年轻人受到日本、韩国文化的影响很大,意识到恢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民族寻根的需要。”他说,汉服的倡导者有知识分子,最多的是大学生,证明了其实每个人对传统文化都是有向往和追求的,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再是“老古董”们的专利。“华夏,有服章之美是为华,有礼仪之大是为夏”,这个传统不能丢。
——应该提倡在学位大典、祭祀这样特定的场合和时间里穿汉服比较合适。东海强调,提倡汉服,不是提倡完全复古,一种穿着不方便的日常服装不利于推广,现代人的短发在现代社会有存在的必要。
——“汉服”回归并不是换掉西服、休闲装,而是像旗袍、唐装一样,只要在特定场合中穿就行了。“汉服”可以改良,让它适合平时穿,比如调整尺寸。但却不能改变它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所包含的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专家:把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著名古文献学家吕绍刚教授表示,迟月路的汉服课题研究虽然略显稚嫩,但是如果坚持,对把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从而为传承文化、净化心灵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复兴汉服你意下如何?
大汉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创造着人间奇迹,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着巨大的贡献。然而历史的变迁汉族人的汉服,在民族歧视中消失,消失的何止是汉服,还有汉民族的诸多精髓——汉文化、汉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等等。目前我国倡导的国学运动,及网友们对汉服的呼唤,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通过各民族的振兴,锻造坚不可摧的全民族凝聚力,以期再展华夏民族雄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