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工商之道(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章节更新如果说整个“大蔡”的破局点在于蔡汴对决的话,那海州的破局点就在于济岛物资的输出了。
会昌二年(842年)李处人的唐舶搭载日本学问僧,从值嘉岛(五岛列岛)出航,越东海以六天时间到达温州乐城县。大中二年(847年)张支信、元净的唐舶,自明州(宁波)望海镇启航,横渡东海,直取日本值嘉岛,只用了三天时间。
“踏浪军”回师,穿越个黄海,要足足十一天。这不是开玩笑吗?在济岛捕到鲸,运回海州怕是烂的只剩骨架了。不然只得没完没了地往济岛运盐腌鲸肉,那得浪费多少人力和食盐?
两相比较,足以让秦隽扬抓狂。风力、气象无法控制,那只有在船只上挖掘潜力了。
海州的那支海军“联合舰队”在那些蛮夷眼里是“级舰队”了。可秦隽扬第一次勘视后,觉得实在堵心。那些淮商的沙船看上去很威风,可这种平底船稳定性太差,特别是楼船,楼层越高,遇上风暴越是容易倾覆。所以在向扬州买楼船之时,只选了三层的楼船。
这也是秦隽扬吸取了郑和宝船的经验。郑和的船队未能绕过非州,固然有舰队规模太大拖慢了航,使得补给困难的原因。但船形也有很大的问题。郑和船队都是高桅平底沙船,重心不稳,导致抵抗风浪的能力远不如福船、广船和西方船只。
还有个例子就是蒙元征日,多用江北的高桅平底沙船沙船和高丽的那些舢板,最终落得个雨打风吹去。
广船和福船的远洋适航性特别优秀,但目前“踏浪军”所拥有的广船和福船都太小了。装载量实在不能满足要求。至于排浆船,或许在罗马人和伽太基人时期用于近海作战,五层、六层的排桨以它的机动性称得上是优秀的船型吧。而大食人改成二层排桨用于远洋,桨手能连续划桨一个时辰吗?实在是笑话了。
除了排桨连动杆设置,排浆船再无技术可言。多层排桨在无风时,度是比帆船快,可不能持久,在中国那是早已淘汰的技术。
中国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认为花同样的人力,橹的效率可以达到桨的三倍以上,从桨到橹的变化,就是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划水。早在汉代,中国人就弃桨用橹。
橹一般支在船尾或船侧的橹檐上,入水一端的剖面呈弓形,另一端则系在船上。用手摇动橹檐绳,使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时,船跟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会产生压力差,形成推力,推动船只前进,就像鱼儿摆尾前进。橹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推进工具,而且具有操纵船舶回转的功能。如果大食人能够到江南水乡,看到一老翁轻摇船橹,驱动载十余人的船只前进,是不是会眼珠子都瞪出来?
事实上在人力驱动上,橹船也算不上牛叉。南齐时,大科学家祖冲之把改装的水车安到了船的两侧,明了车船。“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南齐书》卷五二)。车船是装有桨轮的船舶,亦可称为“明轮船”。
车船的威力,曾经有过地展示。根据秦隽扬的前世记忆,南宋杨么等率领民军据守洞庭湖,兵农相兼,6耕水战,以车船优势屡败官军。前后六年,完胜官兵的七次进攻。后赵构远调名将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趋洞庭湖重兵围剿。
岳飞率所部至鼎州,先对义军诸寨遣间诱降,分化瓦解义军;继以大军压境,示师威胁。旋义军大领杨钦、黄佐等等相继出降,惟杨么、夏诚等仍据寨自固。
可就是岳飞这位名满天下的战神,与杨么、夏诚的车船对垒,也给抽得满地找牙。名将到底是名将,岳飞马上放低身段,纳杨钦献策,打消了胜的念头。遣人开闸泄放湖水,放巨筏堵塞港汊,并于湖面散放柴草,以破民军车船优势。后以杨钦为向导,进围杨么水寨。总算是挽回了面子。
世人都说车船利内河而不宜远洋。秦隽扬认为这话纯粹是放屁,那是腐儒不懂装懂。
螺旋桨推进器,其不间歇作旋转运动的叶片,根本就是受了“明轮”启,只是因为有了更为强大的动力才把多轮改为一轮,把两侧轮改成尾下轮式推进器。车船庞大的身躯受环境诸多的限制,在内河完全是大材小用。只有在无垠的海洋方能让车船一展身手。
秦隽扬费尽心机和财货,从扬州购得大量造船木材。是为了打造车船作为“踏浪军”的主力战舰吗?当然不是!虽说车船航性好,行船犹如奔雷,挡之披靡。但在大洋里行船依靠人力驱动就太疯狂了。
海州不光有淮扬、福广优秀的船匠,还有吕光从赵德?那里拐来的荆襄船匠,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是全世界最顶尖的船匠。
他们的最顶尖不是单指在制造技艺上,是在境界上,荆襄船匠已经掌握了“按图施工”这一最科学的手段。他们在制船前描绘图纸,先缩小比例制作船模来进行各项实验,再放大一定的比例制作样船,下水航行来评估各项性能。最后才能确定实船的样式。车船的制造工艺对他们来说,很是熟悉。
淮扬船匠的制帆、驭帆、气象经验、航道的判断方面的技艺天下无双。淮扬船匠明的被称为“转轴”的桅杆,居然还能利用顶头风进行航行,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福广船匠在船尾舵、推进橹、船体的研究上那是独占鳌头。更狠的是,因为福船、广船船底为V字型难以坐滩,他们已经开始创造性地使用“船坞”来造船和维修船只了。
有了“按图施工”、“转轴桅”、“船坞”这三大技术。使海州的造船技术可以具有颠覆性的革命。
秦隽扬要制造的是“轮帆船”!
“轮帆船”!呼之欲出!愚昧的蒙元扼杀了轮帆船,这是世界造船史上的悲哀。现在它即将在海州出世了,照秦隽扬的估计,它至少可以纵横大洋五百年。
为了改善海州的财政状况,当务之急是先要造几艘快捕鲸船,顺便还能运载济岛出产的硫磺。“轮帆船”已经完成制图,船模也有了。但没条件做风洞实验,就更需样船通过实际航行,来验证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这次“踏浪军”去济岛,带去了一个“制船组”,还有各类技师、匠师、长工四百多人,汉民八百余户,还有大量的船用材料和加工金属的铸铁工具。他们将在济岛建造一个简陋的船坞,6续把那三艘缴获的排桨船改造成“轮帆船”。
排桨船虽然垃圾一点,但双层船舱、高而阔的船舷、尖底宽头的船型勉强可以和海州的“轮帆船”技术进行嫁接。高而阔的船舷两侧适合安装大点的明桨轮。双层船舱就可以安排上下两层车手,车手都以仰卧的姿势向上蹬踹明轮的传动竿。这样无论是在力量、效率还是持久上,都不是大食人扳动那笨重的大桨可以比拟的。

排桨船的船体板材缝合问题也容易解决,拖到船坞晾干后重新用油灰捻缝,再用铁钉加固就可以了。
即便工作量稍大的划隔水密舱,可以和修建船坞同步进行。
西方直到7世纪才在地中海出现能转动的三角纵帆,14世纪才出现二桅、三角帆,15世纪才较普遍采用众桅多帆。
所以真正麻烦的是主桅和风帆的改造。排桨船用的是短软帆,风力的利用率较之“唐船”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排桨船只有一根大桅不说,还实在太短了点,不象“唐船”那样动辄十余丈。大桅联在船体龙骨上,重新更换几乎就等于把船拆了,返工的工程实在太浩大了。
虽有人设想在大桅的两侧架“斜桅”,增加帆的宽度来弥补高度的不足以及“死帆”的问题。可如何让“斜桅”既能固定,又能快调整角度,实在让船匠们一筹莫展。
却不料这个难题是兰应隆解决的,兰应隆临时加入“制船组”,只是为船只专用的铁钉形制提供技术支持。他得知了原由,就把为实现床弩和石?快组装而设计的几种紧固件抛了出来,其实就是螺栓、螺帽、弧型铰链和圆槽抱箍。
小小的几种紧固件可是海州高科技的产物。刚完成试制的螺栓、螺帽、螺钉、弧型铰链、圆槽抱箍虽说粗糙了点,螺纹厚度都达到半分,但这已经是这时代铁范浇注的极限了。这还是采用的是先进的翻砂工艺。于传统的铁范铸造略有不同。
铁范铸造是硬模铸造的一种。由于铁范的温度较低,铁水浇入铁范后瞬间,铁范的温度不会上升太高,而之后由于铁水迅冷却,结硬皮并收缩,在凝固的铁水和铁范之间形成一个“间隙”,铁水实际上是在“间隙”中冷却。
翻砂工艺也是兰应隆研究出来的,先用“冶金组”独有的球墨铸铁锉刀把铁范内壁打磨光洁,这样就使铸件的尺寸更为精准。也只有海州偶然所得的球墨铸铁工具经过蘸火后可以打磨生铁范,这时代再没其他金属的硬度比被誉为“刚铁”的生铁更高了。
然后在铁范的内壁涂以鲸脂。受热融化的鲸脂,上浮到铸件表层时能趁势**铁水内的杂质,减少铸件内外的气孔和夹渣。不然螺纹再有气孔和夹渣那可真够瞧得。融化铁水必须用焦炭,以提高紧固件的钢性,纯粹的生铁铸件硬则硬矣,但太脆了。
弧型铰链的作用是连接斜桅的底部和甲板,用螺栓、螺帽锁扣。斜桅身的任意位置要与船舷或支架固定,可移动桅身的圆槽抱箍来**,可用螺栓、螺帽锁扣,也可用皮绳绑扎。只要随着弧型铰链和圆槽抱箍的位置移动,斜桅纵向与甲板可九十度倾斜,横向更是可以一百八十度转动。
一根主桅、两根斜桅支起一张上宽下窄的梯形巨帆,受风时,形如蝠翼。随着两侧斜桅可以任意旋转,以大桅为中心的船帆可以变幻夹角,三百六十度地挂风而行。
相比西班牙大帆船的艏三角帆只能用来快转向,唐船的硬直帆两侧走风。海州设计的“蝠翼帆”夹角兜风,对风力的利用可谓淋漓尽致了。改装后的排桨船两侧将置八个大桨轮,犹如八个级救生圈,可提供巨大的浮力。低矮的大桅、尖底宽头保证重心稳定。使船只在巨风之下也不容易倾覆。
使秦隽扬担心的是,“蝠翼帆”太过霸道,万一风力过大,船只就不是破浪而行,而是象气垫船那样跳跃而行,那可真成了名副其实的“踏浪军”了,实在是太雷人了。
西班牙大帆船捆扎在船头的斜桅艏三角帆那般,风力一大,往往是随风而去。改装后的排桨船最大危险之处也在于此。
螺栓、螺帽、弧型铰链和圆槽抱箍过于牢固。飓风起时,有很大可能会把甲板都掀掉,大食人的造船技术也实在难以令人恭维,主桅的牢固度谁也无法保证。万一出什么以外,船只象个光溜溜的大澡盆那样在大海里飘荡,那就太恐怖了。所以秦隽扬也露了一小手,顺手“明”出了“螺钉”。
金属和木器最好的连接物还是“螺钉”。弧型铰链与甲板连接分为两种,一种为螺栓、螺帽强连接。在外层用再长“螺钉”拧接甲板。风力过大,“螺钉”被拔起时,螺栓、螺帽应该已经变形,无法拆除,就快用大斧砍断斜桅,保住主桅和甲板。
排桨船的改造,秦隽扬只给了三个月的期限。为此他力排众议,任命兰应隆来主持。还特地在技师之上,设立工程师的头衔授于兰应隆。
兰应隆还不到三十岁,还不是匠户出身,一年前只是个流民。可他取得的一系列的成绩,让秦隽扬很是吃惊。如果说研究出兰碳工艺还有偶然性,那担任技师后的一连串的,不论是不是他职司范围内的技术革新,简直是信手拈来。
他觉得兰应隆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能透过表象看清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只使用最简单、直接的手段。既有散性思维方式,又有严谨、有效的工作方法。
这几个月来,苦于各生产作坊和研究组的效率低下和管理不善。秦隽扬大力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统筹法又称网络计划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最优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的进度和费用,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优选法,是以数学原理为指导,用最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试验的方法。
而真正能掌握其中真髓加以实际运用的,也只有兰应隆。所以兰应隆和他的“冶金组”能取得傲视同侪的成就也就不奇怪了。
秦隽扬觉得兰应隆这样的,不是用“人才”这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人才”遍地都是,只要细心去掘就是了。兰应隆是“天才”,可遇不可求。把他单单限制在一个小小的“冶金组”实在是太屈才的。
第一艘排桨船的改造,期限只有三个月。别人无论如何完不成,只有兰应隆或许可以办到。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海州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待。
济岛之资!海州的命脉所系!
ps:由于回来在日照没买到当天的车票,老金转道济南,耽搁了几天,向各位书友说声抱歉。最新章节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