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石?床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章节更新五天,整整用了五天。才只是把海州的治所朐山县的范围住民梳理了一遍。捕获奸细近百人。那些奸细让秦隽扬很失望,居然没一个是什么技击高手。
按风啸子的说法,都是几把砍刀一围,就能上前捆人的货色。有几个不识样的,由于铁索不容易掌握用力大小,挣扎之下,给勒断了几根肋骨。
对那些人的审讯,也只是口头吓唬几下,丝毫没有用刑。就这样也有一半的人立马就招供了。招供的人里大多是些莫名其妙的商家派来的,只有五个承认是受命于周边势力的指派。
“节帅!人是苦虫,不打不招!那些个不肯开口的,给某三天时间,说什么也要撬开他们的嘴!”风啸子对着端坐在捕盗司正厅里的秦隽扬说道。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如何断定他们所说的真假?”秦隽扬不以为然。
“找些有经验的人来录供就可以了。”风啸子很有信心。
“事情多着呢,即便那些有真身份证的还需仔细甄别。就不用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了。反正这些人也无法为患海州了。全部送到郁州岛上刮硝去。劳动改造!”秦隽扬说道。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方能让他们洗心革面,为吾海州所用。”一起陪同前来的岳星明补充道。
“丁仕亮一直嫌人手不够。这些人反正后,就为军情司效劳吧!”秦隽扬又开口说道。
很显然秦隽扬和岳星明早已商量好了。
“那如何得知,这些人真的能否为我海州所用。”风啸子恶寒。
“隔三差五地派人去问问不就可以了吗?至于真假,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表示诚意吧。如果苯到想不出办法,这种人还是一辈子在郁州岛做苦力的好。至少还能保住性命!”岳星明简单地回了一句。
“节帅仁德,某马上去办!”风啸子恨不得给自己一嘴巴,自己还为这些“苦力”废这么多话。
其实这招也不是秦隽扬或岳星明想出来的。那是丁松年对付吕全真的着数。给改版一下,用在了这些奸细的身上。
吕全真给押到海州,秦隽扬也拿他没辄。杀俘太伤名声,硬是逼降也不合适。大唐连开国名臣猛将给敌人或俘或逼降过的多了去。谁也没把这当回事,只要能跑回去的还是条好汉。魏征、李绩这老哥俩更是给人逮过几回了,照样是光芒万丈。
秦隽扬就问计于丁松年后。就把吕全真整天关在屋里,一天两顿稻米粥加咸菜养着。开始吕全真还不在乎,安心等着齐克让派人赎他回去。不到半个月,吕全真就憔悴的变了形。接下来就是那四大降官轮番去探望这位老上司,再陪他聊上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
吕全真领军打仗还差点火候,可人却半点不傻。几个来回,他也觉出味了。每次聊的一高兴,老部下就会吩咐随从去拿点酒菜来边吃边聊。甚至还会喝退守卫,陪他到屋外走走,看看风景。所谓聊的高兴,也就是吕全真牢骚的时候**几句泰宁军的消息。
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心照不宣吧,只要不挑明,大家都有面子。个把月聊下来吕全真又觉着不对了。一问之下,那几个老部下都没瞒他:齐克让几次派人来赎,都被秦隽扬一句:吕公与旧部相叙正欢,容当后议。
吕全真瞠目之下明白了,他明白秦隽扬是什么人了!不好好地抖点猛料出来,那只有等齐克让亲自带兵来要人了。
把那些奸细扔到郁州岛上刮硝,是因为海州制皮革需要大量的硝。靠向江南购买实在负担不起。正当秦隽扬筹划着刮“茅硝”时。匠户营擅长硝皮革的老方头却献策说海州郁州岛上有不少盐碱地可以刮土硝,只要稍微加工提纯就是芒硝。秦隽扬暴汗!自己怎么也算穿越众呢。居然连这都要人老匠户教。
奸细扔到郁州岛还有个好处是不用怕他们跑。如今的郁州岛戒备很严,岛上的千余户渔家都被编籍分段住户。都在自家的区域内巡防和采集紫菜、淡菜等以供军需。此外还有猎户轮换着登岛在各处潜伏。在岛的中部还有二百名巡防都的军士驻防,他们的职责是保护保护着两个匠户组。
这两个匠户组,一个是石?试制组,另一个是床弩试制组。秦隽扬是制作弓弩的大行家,可对这两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在行。匠户中虽也有几个知道点,可那活实在太糙了点,与武宁军做的更本没什么区别。既笨重,准头又差。用于实战太勉强了。
为此他四处搜集书籍,寻找资料。花了几个月才算有了点头绪,可以进行材料实验了。
床弩又称弩炮或牛弩。战国亦出现过,当时称为“连弩”,取多张弩联合一体之意。韩人是最拿手的。《后汉书•陈球传》记载,,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

唐人称弩炮为“绞车弩”或“车弩”。杜佑《通典》说:“今有纹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还详细描述了其结构:在架了安装“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赋予床弩以机动性是当代,用牛牵拉的车弩提高了部署灵活性和生存机会,更将绞绳与车轴钩连,行进就可上弦,提高了效率。根据资料推算,车弩装置1张拉力12石的巨弩,有7个射槽,最远射程将近66o步(李世民把自己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定为长度单位“步”;还规定步的五分之一为1尺,3oo步为1里。据研究,唐代的一步为1.514米。唐弩十二石可以达到1ooo米?这有点不太靠谱!)
唐代的床弩名声并不响,倒是宋代的床弩很牛叉。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纪录就是宋代的。依稀记得是在千米以上。宋代的床弩箭号称“一枪三剑箭”。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很强。床弩又可射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床弩还可以在弦上装兜,每兜盛箭数十支,同时射出,称“寒鸦箭”。
澶渊之战的时候,宋军在城头安设床子弩。辽军攻城。守弩兵士击牙弩,箭矢雷动而出,远在辽军主阵内的主将萧挞览自以为很安全,却当场毙命。辽人惊慌之下,无心恋战,遂与北宋议和。
后来就再也没听说这么厉害的远程武器了,许是善于骑射的元朝过于武断,竟干净利落的手起刀落,将弩留在了前朝,于是弩从宋代的极盛一跌而至元代的极衰,也就再没机会翻身了。
据秦隽扬分析,宋代的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张力异常强劲。弓弦的张设应该是利用了滑轮。滑轮?这方面的金属工艺应该难不倒海洲。
另一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就是石?。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抛掷石弹的战具。又称为?、云?、飞石、抛石等。而西方古代却称为抛石机。中国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
“?”(简化字为炮),最早见于《文选》所收西晋潘安仁的闲居赋。文中描述炮石射情景为“炮石雷骇”。唐朝人李善注:“炮石,今之抛石也”。
《汉书•甘延寿传》引春秋末期《范蠡兵法》(已佚)中曾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行二百步”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公元前7o7年)周郑?葛之战“?动而鼓”。汉朝贾逵引《范蠡兵法》亦将“?”解释为飞石。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oo年),曹操攻打袁绍时使用的“霹雳车”,是最早出现的可移动石车。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密命护将军田茂广造云?三百具,以机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炮”。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光弼制造了用2oo人挽索射的巨型炮,每能伤数十人。
大唐和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国家之间也很广泛。据说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国家的抛石机炮十分达。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射最重达八百磅重巨石。一般的石车,射的巨石重15o斤,射程达到2oo米,落地时砸深7尺(如果真能达到,太令人满意了!)
这应该就是蒙古人用来攻陷襄阳的回回炮了。回回炮和以前投石车的区别在于“多梢”和可快拆卸。
回回炮以大木为架,可拆卸。结合部用金属件联接。炮架上横置可以转动的炮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起杠杆作用。用一根木杆作稍的称为单稍,用多根木杆缚在一起作梢的称为多稍,稍数越多,抛射的石弹越重、越远。炮梢的一端系皮窝,容纳石弹;另一端系炮索,索长数丈。小型炮有索数条,大型炮多达百条以上。每条炮索由1――2人拉曳。抛掷石弹时,由1人瞄准定放,曳炮人同时猛曳炮索,将另一端甩起,皮窝中的石弹靠惯性抛出,射程可达数百步。
虽然没有回回炮的具体资料和数据。但它的要点也就是“多梢”如何排列合力。“梢”的材料该选什么。至于应该是最困难的“金属件联接结合部”对海州来说是小菜一碟!秦隽扬的绢帛甲都是用“铆接”技术的。在“焊接”明以前,“铆接”绝对是最先进的技术。想他前世,中国最为牢固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全铆接工艺。几乎等于是大锤子敲出来的。
床弩能不能达到宋代的技术,秦隽扬确实没把握。可要越蒙古糙哥们的回回炮,嘿嘿!非整个22o步的石?留着砸他们家帐篷!最新章节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