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海州归心(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过完端午节才二天,海州蔷薇河码头,再次热闹起来。
千余名军士都没携带任何武器,只穿着海州制式的草绿色夹麻衣。他们在码头上肆无忌惮地嬉笑、追逐。时而又驻足,向着蔷薇河上游远眺。
他们的举止与民众往日所见大不相同,海州军令森严。将士进城需二人成行,三人成列,抬头挺胸。所以给百姓笑称“呆头鹅”。
再加上那几十个蹲坐在码头边的锣鼓手,时不时地敲几下锣鼓。引起了一些闲着无事的妇人、孩子的好奇。都聚在远处的墙脚下,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一些顽皮些男孩在那些士兵的逗引下,不断地试图着推开母亲的拦阻。使得那些士兵不时地传出哄笑声
随着那些好奇者的不断增加,一些嗅觉灵敏的流动小贩迅速赶了过来,摆开架势。大声地向众人兜售自己采摘来的瓜果或自家制作的零嘴。
过一会儿,离着不远的市场里,摆摊商人也觉察到了商机。匆匆地带着伙计提着大包小包地赶来了。他们不断地驱赶着那些小贩,企图占据有利的位置。
秦隽扬站在城头静静地看着。原本散在他四周的几个内卫,见商人和小贩的争执使得码头上有些混乱。就跑到跟前,用目光询问。
秦隽扬摇了摇头。
想了想,最终还是淡淡地说道:“以后民事倘若没有诉告,内卫不得插手。那是参政府的事。某等花了多大的气力,才使此地的百姓不在畏惧蔡州的儿郎啊。”
他满意地看了看那几个内卫若有所思的神情。平日里他习惯把那些菜鸟带在身边,时时敲打。回到海州后,让王俊挑了十几个比较成熟的放到部队里去。各部也按条令推荐了二十多个新晋的军官补充进了内卫镇。
各营的都将也发现,推荐的权力居然大大地增强了自己对部下的管辖力(某队正腹诽:进了内卫镇,那至少是连升两级,战场上,那得少冒多少风险啊?不然老子这么听话,当某跟你是亲戚吗?)
秦隽扬继续很享受地眺望着码头,五月初五那天,海州码头举办划龙舟比赛,聚集的人远较今日为多。还有“巡防都”维持秩序。可那是参政府组织的,谁都能看出来那是在粉饰太平。哪象此时码头上正在发生的一幕幕是那么真实、自然。
似乎整个大唐疆域此起彼伏的战火与海州再无相干。那些百姓的神情不再麻木,举止也不象以前那样拘谨。使他回忆起在许州度过的那段童年。
早在巳时,盐令余其庵、市令贝通颍就带着小吏,去和那些盐船上的商人交涉。要求他们让出码头中间的位置,一些小船更是被赶到盐河里去停靠。好容易哄完了那些盐商,一看码头上那副闹腾样,见那些丘八只是在一旁起哄,才放下心来。又匆忙赶了过去。
码头上那千余士卒都是秦隽扬和岳星明先后从蔡州带来的。平时他们都是训练五天才能休整一天。今天一早,上司就说有蔡州的船队送他们家人来。让他们来接船,算是放假一天,可把他们乐的不轻。
不错,沐水之战时,秦隽扬就苦苦等待的吕光水军总算是要到了。
在昨天中午,吕光水军派出两艘哨船,先行赶到,报告了一个大喜讯。这次的水军带来了蔡州唯一充足的资源。呃!人口,当然是指老弱妇孺。至于海州急需要的精壮青年或年轻妇女嘛,蔡州也不富裕,爱莫能助。

说实话,秦隽扬原本没指望蔡州能运一批百姓过来。从水路过来虽然远比陆程要快捷的多,可也要近一个月。蔡州的百姓都是吃完这一顿愁下一顿,不可能自备路上的干粮。指望秦宗权更是不现实。
这次送来的近千老弱都是海州军士的家眷。上次吕光运回去的粮食,倒有三分之一是海州将士要求托运的饷禄。一袋袋的稻米,让蔡州上上下下,看的两眼瓦蓝,嗓子眼里都快伸出小手来。
可羡慕归羡慕,哪怕是秦宗权也不敢动这批饷禄,全都让军士护送着送到它们主人的手中。这要出点岔子,在外征战的数万子弟兵恐怕就要不认秦宗权这个老大。但蔡州上下也不全是笨人。就有人出主意,能自己自备干粮的军中眷属就分批送往海州。既可以减轻蔡州负担,下次吕光也能多运些粮食回来。
这次申从又跟来了。吕光和他的部下还是象上次一样,连城都没进,只是在码头上和秦隽扬客套、寒暄了几句。补充了点给养,就回到船上歇着去了,连城都没进。接连两次都这样,海州的大小官员觉的吕光有些托大,嘀咕了几句。秦隽扬倒是对他刮目相看,能纵横江淮这么久,确是有几分道道。
申从一路上和岳星明等几个相熟的瞎扯了几句,半句不提自己来的缘故。进了刺使府就跟着秦隽扬直奔书房。等其他人都告退后。他掏出了秦宗权的“密旨”。直接递给了秦隽扬。
885年三月,大唐天子李儇在宦官田令孜扶持下重返长安。可能觉的“中和”时期太那个啥的了。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流离了整整四年。为玄宗之后又一位避难逃往四川的皇帝。皇帝也是好面子的,想有个新气象,改年号为“光启”。不料,蔡州的某人更要“面子”。
光启初年三月十八日,秦宗权祭拜天地,于蔡州称帝。国号“蔡”,大置文武百官。顿时天下哗然,诸藩侧目。
“大蔡天子”的密旨里,自然也有给秦隽扬一番加官进爵。任命他为静淮节度使,授云麾将军衔。“大蔡”朝廷只能算是个野鸡班子,一切官制还是照搬大唐的。“本品”与“职事官”判然两分。
“云麾将军”是秦隽扬的“本品”,武散阶序列的从三品。“本品”依“劳考”而稳步上升。这个起步是很高的了,但在他眼里一钱不值。
职事官则由君主量才使用。秦隽扬的“职事官”任命是静淮节度使。“节”就是节制地方军队和地方官员,“度”是可以掌握地方财政。节度使就是军权和行政督察权彻底合而为一。特别是在晚唐,可以说是一方的土皇帝了。
任命秦隽扬为节度使,那是秦宗权对他与尚让一战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海州军实力的肯定。一跃成为和孙儒、秦彦、赵德諲并列的四大节度使。
孙儒一直是蔡州军第一名将。秦彦原本是黄巢部下大将,后投降高骈。手握宣、歙两州向秦宗权输诚。赵德諲在秦宗权到来前就是蔡州的实力派,现在又掌控山南东道。秦隽扬的资历、功绩和他们哥仨比,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秦宗权的用意,他不能不感激,那是公然地栽培、鼓励他培养自己的势力。这后面可是大有文章的。恐怕连秦宗言、秦宗衡知道都要妒忌不已。
每每想到这些,秦隽扬都有点亢奋不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