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滴血还魂鸳鸯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丰年间,有个齐州的江郎,他乡贩货途中,不幸货银都被强盗劫掠,落得身无分文,又羞于乞讨,只得忍饥返回乡里。这日他走到日落时分,只觉两腿发软,眼前金花飞舞,恍惚之中看到路旁有户人家,细细一看竟是自家大门,不免万分高兴。江郎正要推门而入,可门口忽然又变成了不是他家。江郎正在疑惑之间,门却“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个女孩,江郎一下子惊呆了!这女孩竟是“铃儿”铃儿也认出了他,惊喊道:“江郎哥!”二人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哭得泪人一般。
这铃儿,姓李,叫李铃儿,可江郎就叫他铃儿。铃儿小江郎两岁,他们原是邻居,一墙相隔。江郎和铃儿自小一起玩耍,情趣相投,心心相印,长大以后又互生爱慕。江郎17岁,铃儿15岁那年,二人就私定了终身。铃儿的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骂她败坏了门风,辱没了祖宗,不仅拆散了他们的姻缘,还给她在三百里之外,找了个40多岁的老男人做妾,还声言永不许回家。铃儿被接走以后,江郎痛不欲生,大病一场。没想到四年过后,竟在这儿见到了她。
二人哭了一回,又笑了一回,铃儿就拉着江郎进了屋子,端上茶饭。江郎吃喝一毕,铃儿才问道:“江郎哥为何来到此地?”江郎就把路遇之事说了一遍,铃儿听的只是掉泪。江郎也问铃儿怎么会住在这里?铃儿叹息一声说:“一言难尽。四年前,那人把我接走,北渡黄河时我就跳进了滔滔黄水……”“啊!”江郎闻听此言吃了一惊。又急急地问道:“你就没淹着吗?”铃儿苦苦一笑说:“怎么可能,我早已葬身鱼腹了。”“那、你怎么还、还在这儿呢?”江郎疑惑的问。铃儿就说:“江郎哥,我说出来你也不用害怕。我不再是人了,如今我是一女鬼呀!”“啊!”江郎还是大吃了一惊。铃儿一看说:“江郎哥,你不用害怕,我还是你的铃儿呀。”江郎想想也是,管她是人是鬼,她就是自己的铃儿,不免有些惭愧。江郎也叹口气说:“铃儿,不瞒你说,自从四年前,你被人家接走以后,我就立下了誓愿:终身不再娶亲。今天与你相见,说明阳世无姻,我们阴世有缘。我也愿做一鬼,重续你我的缘分。”铃儿一听就乐了,说:“看你,四年不见竟变傻了。阴世间可不是个好玩的地方,阴冷寂寞,那比得阳世人间热火朝天呢。”“可是你已经不在阳世人间了呀?”江郎睁大了眼睛说。“其实,你不知道,这些年我就是在等待机会。”“哦”江郎有些不明白,愣愣地看着铃儿。
铃儿又说:“我死以后,本想到阴司衙门登个记,再托生人间,可他们说我今生还有60余年阳寿,就把我撵了出来。回来后,我看了看自己的身子,早已血肉不存,无法附体了。再说,我已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出嫁之人,既是附了体,我们也不可能在一起呀,所以我就想做个孤魂野鬼了。可我知道了你要终身不娶的心思后,改变了主意,来到此地等待机会,今天这个机会总算来了。”“什么机会?”江郎仍是不明白。铃儿就说:“离此往西二十里,有个枣王庄,庄里有一户人家姓王,他家有一女儿,与我同龄,名字也叫铃儿。可她生了红崩绝症,眼下只有一丝气息,魂魄早已离体,我已经见到她了,而且她已在阴司衙门登了记,不久就要托生人家。我可借她遗下的身子重还阳世。”江郎听了万分高兴。可铃儿又有些担心地说:“只是我俩的容貌有些差异,不知你是否喜欢?”“那又何妨,我们俩本来就是心心相印呀!”江郎说。铃儿一听也很高兴,就又说了如何如何去做才能成功。江郎听罢,都一一记在心里。可话音一落,铃儿就落下泪来。江郎有些不解地问:“铃儿,你就要重返人间,我们就要在一起了,为何还落泪呢?”铃儿叹了口气,心疼的说:“你有所不知,要我重返人间,并非一蹴而成,你还得呕心沥血,吃尽苦头,大……哎呀!”话没说完,铃儿突然叫了一声,还说:“快走!”又猛推他一把,江郎一下跌下炕来,摔得“哎哟!”一声,叫了出来。
“啊!他、他、他活了?!”江郎就听有人叫嚷,睁开眼睛一看,有几个人围着他,手里举着铁锨,个个一副惊恐欲打的样子。江郎左看看右看看,一个都不认识,就疑惑地问道:“你们要干什么呀?”说完就坐了起来。那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开口,看上去还是十分惊惧。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伯凑上来说:“孩子,看来你是活了。不瞒你说,你倒卧路边已三日了,又无亲人认领,我们怕你的身子让野狗啃了,这不,我们是要把你埋了,可往坑里一扔你,把你摔活了。”江郎这才觉得**有些疼痛,再看看自己果然坐在一个坑里,知道这是要埋了他,也明白了铃儿为什么着急地往外推他。江郎又忽然想起来,他几日不食,走到这儿定是饿昏了,才倒下的。幸亏铃儿及时推他,否则他也回不了人间了,铃儿也就更回不了人间了。他这就往上爬,几个年轻的都往后躲。老伯就说:“怕什么呀,他是人,不是鬼,拉上来呀?”几个年轻的这才战战兢兢伸手把他拉了上来。一上来江郎就赶紧给老伯及他人打躬致谢。老伯就说:“孩子,你就别谢了,幸亏你醒的是时候呀,再迟一点儿我们就把你埋了,想活也活不成了!活了就好,活了就好啊。”然后又对几个年轻的说:“还不赶快把坑填了,愣着干什么呀?”几个年轻人听了慌慌地去填坑。
江郎再次谢过了众人,按照铃儿说的方向,奔西走去。果然二十里外有个枣王庄,庄内果然有一株高数丈的大枣树。江郎就来到这户人家门前,一看那大枣树粗有二围,冠影满院,郁郁葱葱,真不愧千年枣王。又一问这户人家果然姓王,果然有一女儿病入膏肓。江郎就照铃儿说的,在门前高呼:“专医红崩血症……”不大一会儿门就开了,出来一个家人,问过之后,就把他带了进来。王老汉一看这郎中也就20岁上下,能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医术,就要把人打发走。可老夫人为女儿医病心切,硬是把人叫住了。王老汉无奈,就让郎中开方,江郎说不用,只说如何如何医治。王老汉一听这郎中要嘴对嘴的给女儿“医病”顿觉是奇耻大辱,就发了大怒,要把他乱棒打出。江郎就说:“你是想医好你女儿的病,还是只顾及你的面子呢?”老夫人一听就说:“老头子,救女儿命要紧啊!”王老汉想想又问江郎:“你能医好我女儿的病吗?”“这您放心,我说得到,就做得到。”江郎认真地说。王老汉看看江郎的表情,不像是沾色行歹之人,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事不宜迟,老夫妻俩立刻把江郎领进了女儿的卧房。江郎看看王铃儿平卧榻上,白纸一般,气如游丝,就把手指搭在王铃儿的弱腕上,顿觉凉冰冰的,如同亡人一般。江郎看似把脉,其实,是观看王铃儿的模样。这王铃儿模样虽不及李铃儿,倒也有相似之处,看来铃儿找到此女是用了心的。看罢,江郎就把屋内之人都撵了出去,而后坐到塌上,双手抱起了王铃儿的身子,面对面,嘴对嘴,并把舌尖伸入王铃儿口中。王老汉在帘缝一窥,脸上顿觉火烧一般,回头把想看稀奇的人都撵的远远的,自己也摇着头走开了。
江郎每日分午时和子夜两次给王铃儿医病,每次一柱香的时辰,每柱香从舌尖上往王铃儿口中滴入七滴热血。这种闻所未闻地医病之法,白日倒还好说,可夜里呢,还不得点灯,黑灯瞎火地谁知他在干些什么呀?王老汉还是忍无可忍,又几次想把江郎赶走,但都被老夫人拦住了。
渐渐地,王铃儿的下身停止了走红,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体温也在渐渐升高,气息也在渐渐增大。老夫人高兴的不得了,说:“老头子,这郎中肯定能医好女儿的病!”王老汉却气哼哼地说:“你见过这样医病的吗?如何对人说呀!”老夫人听后想了想,说:“哎,老头子,我看这郎中也就是20来岁,看样子也不象有了家室,模样也还端正,等女儿的病好了,就许配他得了?”“哼、哼!”王老汉哼哼了两声,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
七七日已满,686滴热血融入了铃儿的血脉里,铃儿突然睁大了眼睛,众目睽睽之下,就一把抱住了江郎,象久别重逢一样。在场的人无不脸红心跳。王老汉更是满脸生火。要说以前,那是郎中医病,可现在是女儿“主动”实在看不过去,赶紧逃之夭夭。老夫人也觉得有点不雅,虽说有意把女儿许配给郎中,可还不知他是否答应,就上去拍了拍女儿。铃儿这才扭过头来,冲老夫人嫣然一笑,甜甜地喊了一声“妈”老夫人闻声吃了一惊,女儿的声音就象变了一个人。以后又知,铃儿的脾气性格也完全变了,由过去的少言寡语,不苟言笑,变的快人快语,逢人就笑。一家人自认为,大病之后变了脾气秉性的并不少见,只是大都变得沉默寡语,可女儿恰恰相反,让他们觉得意外。
这一切江郎自然明白,这王铃儿早已不是王铃儿,而是李铃儿。李铃儿自然更明白,可他俩早已说好了,谁也不能说出来。老夫人就说:“铃儿,你变样了?”“我变丑了呗!”李铃儿就说。其实,李铃儿说的是实话,王铃儿的容貌确实不如李铃儿美丽。老夫人不知这其中的原委,就赶紧乐着说“不不不,你变的更讨人喜欢了。”老夫人说的也是实话,她也喜欢一个爱说爱笑的女儿呀。
女儿的起死回生,让王家喜气洋洋,大请了宾客。王老汉早就打听好了,江郎的确还没婚配,就拉下脸面,亲自与江郎说明要把女儿许配给他,江郎自然满口应允,王老汉及其一家人都万分地高兴,一派喜气洋洋。
可正在一家人准备给他们办理喜事的时候,江郎突然病倒了,而且一病就不醒人事,一家人又陷于惊慌之中。
王老汉夫妇要差人去请大夫,可被铃儿拦住了。铃儿说:“没用,他这病是‘空心病’大夫治不了。”“那、那、那怎么办呢?!”王老汉夫妇急得手足无措。铃儿就说:“父亲母亲也不用惊慌,大家也不要怕,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他这病是因为呕心沥血救女儿所得,所以只有女儿能医。”王老汉和老夫人几乎同时说:“怎么医,你快说呀?”“哦,说起来也不难,就是用咱家院中树上的金丝小枣,女儿嚼为浆汁,每日分午时子夜两次喂他,每次七枚,七七日满即可康复。”
正是金秋时节,树上缀满了金丝小枣,颗颗象红玛瑙一样晶莹鲜艳。王老汉赶紧命人上树摘枣,铃儿又亲手挑拣了686枚,端入江郎房间,用心把金丝小枣嚼为浆汁,然后嘴对嘴,用舌尖慢慢喂入江郎口中。七七日满,小枣的金丝补好了江郎破损的心壁,红色的枣汁和着铃儿的津液化作血浆,填满了江郎空洞的心室。于是,江郎康复,健壮如初。
王家大院红灯高悬,彩绸结花,鞭炮齐鸣,吹吹打打,一桩奇事姻缘,一对鸳鸯,走过了生死大劫,终于圆了鸳鸯梦。
作者感叹:世间的生生万物,有阴有阳,只有阴阳互携,才会万古不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