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口与经济(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变通,变通成什么样子,这是个不易解决的大问题。这回面对的是传统家族观念,而要对阵的则是靠着家族这杆大旗行私心的那些墨吏。朝廷以前恩准官吏家族不必纳税纳粮,虽然是一种笼络了人心的政策,但却从根本上造成了误国的极端错误。然而这种政策经过千百年的实施,已经成了人们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正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句话的实质是家族里的一个人当了官,全家族都跟着得实惠一样。要不然就不会出现每到科举之时,应试者如过江之鲫的场面了。统治者通过这种所谓的“实惠”愚民,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愚了自己。
“皇上,此事尾大不掉啊!”方明德有些痛心疾首,但又不能不说潜意识里有几分对这种传统的维护。
陈鑫看在眼里,早已明白了根源在哪里,但却又不能点破,这回要解决的事与处理李栋杀人案有几分相似,但牵涉的面更大,经过那次打击,陈鑫学乖了许多,那就是在没有实力可以完全压过对方的情况下,绝不能硬来:“方大人,周朝实行分封,最后有了春秋战国之乱;前汉分封同姓诸侯王,最后有了七国之乱;唐朝有藩镇割据,最后落了个五代十国,这是为何?”陈鑫还是在绕弯子。要想做成事,首先得让具体操作者站到自己一边。
“皆是因为分权,皇统渐弱。地方势力坐大。”方明德认真的回答道。
方明德是明白人,陈鑫也就放心了:“这就对了,那么他们为何坐大?”
“有人有权有钱,各霸一方,而朝廷势弱,无法加以控制。”方明德恭顺地答道,他瞬间已经明白皇上为什么莫名其妙的与他谈论起了古史。
方明德想说现在的这种制度只是朝廷给官员的优惠。不会形成周汉唐那样的局面,然而前朝哪一个在开国和强盛时把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看在眼里?但最后却都实实在在的毁在了这上面。想到这里,方明德不觉心惊,“皇上,臣明白了,可此事牵涉甚广,甚至关乎所有亲贵官员,只怕……”
“你明白就好。朕也不会让你去做得罪人地事。”陈鑫不觉想笑,这些年他已经把朝里大臣和京外大员摸了个底儿透,方明德是那种传统士大夫,忠君之心可嘉,所以陈鑫才会放心的和他商量这件事,不过方明德很早之前就说他家里人多,陈鑫当时还以为他妻妾子女多,后来才弄明白。原来是他地同族多,这样一来,方明德本人反倒成了该整治的对象了,“家国,家国,我天朝讲究的就是一个‘家’字。天朝自轩辕黄帝传下,即是一家,朕怎会做数典忘祖的事?如此说不过是希望天下都能明白朕的一片体国之心,使天下人能与朕一心而已。”
陈鑫的话是典型的混淆概念,把家地范围无限放大了,但方明德听着受用,难免与皇上一起忧“国”忧“家”了:“圣上的苦衷臣体会得。”方明德一“激动”,连“皇上”也不说了,直接称“圣上”,“要说天下士绅受圣学教诲。体国之心人人皆有。不过既是亲族,难免照顾一二。这也是人之常情。”方明德这回耍起心眼了,他把“亲族”单提出来,就把自己和那些广占私属的人区分开来了。
陈鑫明白方明德肯定先要撇清自己,所以没吭声,看方明德提出什么解决办法来。
方明德见陈鑫并不指责自己,多多少少放下了点心,接着说道:“皇上刚才说一步一步来,倒让臣想到了一个法子。既然是家国一体,我大汉最重的就是这个‘家’字,一脉相承,最怕的就是外姓玷污了血统,所以家家都有家谱,目的就是区分亲疏,普通家族尚且如此,世宦大家就更不用说了。既然朝廷以前就有恩赏官族不必纳粮的政令,朝廷完全可以依次行事。皇上,朝廷统计人口可以与续修家谱合在一起办,开国之初,太祖爷曾定下一等世宦大家二十四家,二等五十一家,三等一百七十六家,这是一个大恩赏,世家们很是看重,而且也由朝廷亲自办,为维护血统纯正,向来管的严,这次稍加统计,就能把他们单摘出来,谁要想靠这事私藏人口恐怕是不可能了。”
方明德这个办法不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算是打准要害了,陈鑫点了点头,鼓励方明德继续讲下去。
方明德见对了皇上地意思,劲头更大:“私属问题主要在世宦大家,把世宦单列出来,他们就没理由也不愿把非亲族的私属列在家族名下,这样一来,他们必然想其他办法来抵制,朝廷可以只统计人口,不管他们的统属,他们就说不出什么了。至于那些新起的大族,其实和世宦是一个道理,也可以用这个法子来办。踢开这两种有私属的家族,其他人就好统计了。只要按嘉乐朝的法子办即可。朝廷把官籍和民籍地人单独统计出来分别予以确定,这样一来,那些隐藏起来的私属弄了个非官非民的尴尬地位,自然要自己思量,与此同时,朝廷可下严厉政令命令未被统计者一概算为贱籍,他们还有不慌着报名姓的道理?”

陈鑫略微思考道:“这样可以是可以,不过要是不用些手段强制,让不听令的人知道厉害,只怕私属们想办法脱过这事,反倒适得其反了。”
“皇上圣明。臣说的关窍就在这里。”方明德一副得意洋洋的说道。在整个大汉朝,论起经济手段,谁能比他更有办法,“臣刚才按皇上说的一步步来说的就是这事,既然是计算人口,那就单算人口,不和土地连在一起,那就没有什么利益不利益的问题了。单算人口地同时,朝廷再令各地方统计土地,并说明不会改变土地地归属,是谁家的还是谁家地,但要是瞒报,却要重重惩治。皇上金口玉言,从未食言过,而且又没夺他们的田产,谁还敢不听?”
方明德说的这是保护私有财产,虽然也有保护他自己利益的意思,但陈鑫完全可以接受,反正又不是像王莽那样把土地全部收归皇家,有什么不行的呢?
“好,方爱卿说的甚合朕意。土地如何统计?”
“这是一样的法子,朝廷只确定有多少土地,但并不改变归属,不改变权利。然后令各地官府进行统计,并多层交叉复核,有隐瞒者皆按原先定下的惩治墨吏的方法惩处。这事又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谁还会跟朝廷对着干?这样一来便绕开阻挠了。土地的事这样做,其他商贾之类也可让商部按这个方法处理,只要做好了,天下有多少财产便一目了然了。臣暂时想到这些,当与不当,还请皇上圣裁。”
还有什么当与不当的,陈鑫现在做事也是一步步来,循序渐进,自然同意这样做。
统计土地、人口和财产的政令发出以后,预料中的震动难免出现了,但经过朝廷各项安抚措施的执行,异议渐渐被压了下去,朝廷用恩威两手进行调控,几个月内大体情况已经摸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遗漏,已经不影响大局。
结果是出来了,可这个结果却让一直不了解具体情况的陈鑫大吃一惊。单算长期以来控制的地域(关外处于政权新建阶段,搞统计显然过早,只能按女真人呈上来的数字,这里暂且不算在内;蒙古地区的草原也暂不计算),大汉朝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九千八百四十五万多人,光被官僚世家控制的就达到三百万,而原来漏记的人口也高达五百多万,这还是在没出现大战乱的情况下统计出来的结果,如果出现全国性的战乱,那被漏记的人口又会有多少?而这些漏记的人大多是完全无地的流民,如此众多的流民生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是国家混乱的一个巨大根源。
人口数统计清楚也就是了,毕竟相对于人口总数来说,流民数还是比较少的,只要国家强大,先震伏住不出大乱子,像关外这样的地方开发好了都可以容纳流民。可是除去完全没有土地的流民不算,其他人也并不那么富裕。经过统计,大汉全国的可耕地面积达到七百九十多万倾,虽然陈鑫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但也知道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然而这么多的土地在分配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公平性,占全部人口仅仅二十分之一的地主或者地主兼富商阶层占有了所有土地的六成以上,另外再除去城市里已经完全脱离土地的市民阶层,剩下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还多的农民所占有的土地仅仅占了可耕地总数的三成多。
这是什么概念?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态下,土地的高度集中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贫穷,而贫穷达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造反,就意味着奋起反抗,就意味着推翻现有政权。陈鑫本来不喜欢骂人,但看到这个结果,他却忍不住骂娘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