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武术的起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术的起源
国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自第一个部族出现后,便不时发生战争和打斗,像内乱和外敌入侵等。因此,打斗的技巧,或者称为武术,遂自然地产生了。实际上,中国字的「武」字,(字面上是解战斗),其实是由「止」字(表示「停止」)和「戈」字(意指「矛」)组成的。所谓止戈为武。意思是:若要「停止战争」或者「维护和平」,自不然就要有战斗的能力。历史上有关战争的有系统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纪黄帝时期。当时的人已经懂得运用工具和武器。然而,所掘出的最早的金属匕首是夏朝(2205-1766B.C)的产物。
大多数出土的古代铜和青铜武器,例如:戟、斧和剑,大都是商朝(1766-1122B.C.)和周朝(1122-771B.C.)之间的产物,这段时期亦被称之为中国的青铜器时代。考古学家已证实:这些铜制的武器与青铜工具都是高科技的制成品。最早的剑是在西周铸造的,到了战国中期方(403-221B.C.)流行。中国人炼铁和炼铜的技术都很极之先进,一些传说中的名剑都是在那段时期产生的。部份的剑现在仍在中国中的博物馆保存,其中一些甚至还可以轻易地割开一堆厚纸,可谓锋利得惊人。
军事哲学的时期
春秋(770-476B.C.)和战国(475-221B.C.)都是动荡的时期。那时很多学者和政治说都奔走各国,竞相以他们的学说向诸侯游说,帮助政府建立军力。当中有一派别特别注重兵法的,历史学家称为「兵家」。汉初记载有关这段时期的军事学家所著的书籍就有数百本。其中最重要、最具影响的两本兵书,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其后合称为「孙、吴兵法」。这两本兵书包含了关于战争的最全面的策略,还有资源调配的方法和训练士兵的技巧。据说许多中、外的大将军、军事家、政治家和商人,都很认真地研读它,并将其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战争、政治和商业活动中。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很高的打仗的智慧。
武器的演变——从戟到剑
「戈」,是一种外形介乎匕首和斧头之间的长柄类武器,曾经一度是中国人在战斗中使用最多的主要的武器。然而随著时间的推移,这种武器已逐渐成为典礼中的装饰展品了。在西周时代,中国的军队便开始在战场上使用尖刃、两边锐利、有长柄的「矛」,而「戈」就渐渐被淘汰了。同时,另一种新型的长柄武器(明显地改良自原来的铁锹,但比之尖锐两三倍),称之为戟,亦开始流行了。
出土的周朝青铜「戟」头在这段时期,贵族和士人都喜欢配带两面利刃的剑作武器。这是中国最初使用的长剑,直至秦朝末年(公元前221-207年)腰刀才出现。自此之后,双刃剑和腰刀便成为中国习武者最常用的武器。关于使用这两类武器的搏击技术的研究大量地发展开来了,这些研究理论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武人,更影响到现在。
拳脚功夫
锻炼身体四肢与使用武器都是那么重要,因为体格强壮的武士在打斗中通常都较能够轻易地挫败敌人。最早提到武功的书籍是春秋时期的一本古老的政治书。书中有人问道:「有哪一位是孔武有力、能以拳脚取胜的人?乡人应该把他推荐给君主」。第一本正式纪录拳脚功夫的书籍直至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时才出现。当时的「白打」(「赤手空拳」的意思);「手搏」(意指「拳斗」);及「角抵」(指「摔跤」)在当时的典籍中时有出现。
各门各派武术体系及其技巧的演进是一个缓慢的历程。长期以来,学习武术是贵族的特权。奴隶或者低阶层的人是不允许参予这类活动的。那些贵族,为了保护他们的领土或者与其它诸侯战斗,通常都会治养私人的军队,且不惜采用先进、致命的武器来训练他们的步兵和骑兵。徒手搏击类的练习(例如锻炼体格和身手)就更多,是作为辅助训练的。事实上,全面的拳脚搏击技巧的发展和体系直到清朝才出现。
达摩与少林的传说
南北朝时(公元503-557年),一位名为布达达玛的印度僧侣来到中国。此即著名的达摩。他来的目的是宣扬大乘佛教的教义。公元520年,他从印度乘船到中国,在梁国的南部著陆。他曾向当时梁朝的皇帝—梁武帝—传扬他的宗教信仰,但被拒绝了。达摩于是北行,最后在福建省的嵩山少林寺安顿下来,并开始传道。少林寺大约在公元495年建成,比达摩到时约早25年。
达摩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信徒。除了宣扬宗教的教义外,据说他也将他的武功教授给门徒。传说中,达摩几乎是一位有超自然能力的武术家。他被描形容为能够踏在一片芦苇叶上渡过江河,并且面壁九年来冥想及修练高深的内功。他也被说成是《易筋经》和《洗髓经》的作者,两本书都是练习气功方面最受重视的经典著作。事实上,达摩被许多人推崇为中国武术的创始人,而少林寺就被视为绝大多部份中国武术门派数的发源地。这个论调曾引起过不少的争议:因为很多关于达摩的传闻都只是口耳相传的,并无文献可据。如果相信达摩能够施行那么多传说中神迹,且开创了日后绝大部份中国人所练的武术的话,那就未免太天真了。但是,我们可以假定达摩除了是一位佛教的圣僧外,恰好也是一位练武的人。他在少林寺传播佛法之余,同时也传授他的武功给门徒,主要是一些体操类的练习,用以强身健体。明显地,这些训练很凑效,于是乎,练习武术便成为少林僧侣的日常功课之一了。
达摩之后,少林寺的确出现了有相当数量武功高强的门徒,而少林寺亦逐渐被习武的人视为高水准的武术训练机构。在唐朝初期,少林寺从皇帝口中得到最高的荣誉。历史记载,李世民(公元626-649)未为皇帝前,曾一度被敌对的军队追杀。在危急关头,李碰巧跑到少林寺附近,被一班僧人救了。其后,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明君之一),赐封少林寺为「武僧寺」
有幅古画是描述13位少林棍僧保护年青时的李世民的故事。这幅画就绘在少林寺的其中一块墙壁上。
此后,上少林寺学武便成为武术爱好者的共同目标。不过,那时候,能够学习少林武功的只限于寺院里的和尚。但在广大利益的驱使下,他们终于打开大门,接受俗家弟子。于是,少林武功开始越传越远、越传越广了。
传说中,少林寺有两位杰出的俗家弟子,对发扬及推动少林武功方面曾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他们就是「赵匡胤」和「岳飞」。
赵匡胤(公元960-976年)是宋朝的开国君主。据说他的少林拳技已练到最高的境界,并将之进一步改良。他还创立了著名的「太祖长拳」,在中国北方有很多人都练这套拳法。这套拳是以赵氏的谥号「太祖」命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建国者。
岳飞(公元1103-1141年)是中国最伟大将军和民族英雄之一。大约公元1126年左右,中国宋朝北部的地域被「金」族占领了。宋朝两位君主,皇帝和太上皇都被金族囚禁。太上皇的另一位王子带领一班朝臣退到中国的南方重建国家,史称为「南宋」。岳飞奉令统领南方的军队抵抗金兵入侵。稍后,他攻上北方收复了大片失地。岳飞几乎就能将金兵完全驱逐出中国的北部了,但很遗憾,中央政府的最高层——秦桧——南宋的承相,非常妒忌岳飞,竟然向金兵订和约。金兵成功地说服了南宋的君主,将岳飞从边界召回来囚禁,不久更将他杀害!岳飞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也是极有成就的少林门徒。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却没有架子的指挥官。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军人。他差不多精通所的武器,尤其擅于使用长矛(又称为长枪),他使用长枪的风格又称为「岳家枪法」,为他赢得很多的美誉。他的摔角技术也很精湛,在前人所学的基础上,他更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系统来训练他的军队。据说,岳飞的训练体系有不同的范畴,包括:刁拿、锁扣、绵软巧、闪转、腾挪、跳跃、躲避、分筋、错骨、点**、?挂连环、穿、闪、滚、翻,等等。在岳飞这些一流的训练底下,他的岳家军堪称为史上最精锐、最擅战的军队之一。

武艺卓绝的出家人
除了少林之外,在中国史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宗教地方(像佛教的寺院、庙堂和道教的道观等),也曾培育出一些闻名的武术家。事实上是,每当政府的政权因任原因易手之时,总会有新任政权的军兵到寺院、庙堂和道观这些地方来搜寻前朝的逃犯,以免他们伺机危害新任君主。在中国古代,假如有人舍弃红尘,出家为僧为道的话,只要他们不再谋反,新政府一般都会对他们特别宽容。在古时,这些晓功夫的出家人散布在中国各地,尤其是深山野岭的偏远地方。他们当中大部份人从此就成为了真正的和尚或道士,但是,正如你所想像的,却没一个人会舍弃他们学了多年的武艺。而事实上,他们新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和心情在练习及改良他们的武艺,他们的武功自然就比以前更加高强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单成为享负盛名的武学大师,更加发扬武学,将他们所学,传授给门下的僧侣和前来拜师的俗家弟子。日子一久,这些寺院、庙堂和道观便就好像少林寺一样,俨然成为超级的武术训练学院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山西省「五台山」、四川省的「峨嵋山」及湖北省的「武当山」。据说,武当还是闻名的「太极拳」和「八段锦」的发源地。
福建少林的故事
少林毕竟是中国武术的主流及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有证据显示:曾经一度有六、七间寺院称为少林寺,但只有河南省的那间仍然存在(虽然部份已成废墟)。其他的已或遭破坏或被移毁了。那些消失了的相信是河南少林寺的分寺,是在四方云游及栖身的少林僧侣所建的。
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位于福建省蒲田的少林寺,但最终被大火烧毁了。这间称之为「南少林」(这是相于对河南的北少林而言的),它被形容为出产大量武学宗师的地方。这些武学大师创立了大部份在南方流行的武术门派,包括著名的「洪拳」,相传是洪熙官所创的。福建少林寺的故事被写成通俗小说,内容是说少林寺在清朝初期,秘密收容及训练了一批明朝遗民,计划推翻满清政府。然而,其中一个叛僧向满清政府告密,并带领清兵围攻寺院。经过一场大战,寺院被烧毁了,许多僧侣和门徒都被杀死。只有少林五位长老及他们的几个门徒逃了出来。这些人包括「至善禅师」(据说创下六半点半棍法)、五枚师太(传说是咏春拳的创始人)、洪熙官(洪拳的创立人),陆亚彩、方世玉及数位其他人士。这些幸存者四散到中国的南方,然后各自成立他们的秘密组织,继续策划反清复明的大计。
最近,历史学家曾经质疑过这些故事的真确性。考古学家亦不能找出被破坏的寺院的原址。因此,有人提出争议:究竟少林寺有否在福建出现过?故事中唯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关秘密组织的活动。在清朝统治时期的确有几个类似的秘密组织存在。包括「红花会」、「哥老会」、「白莲教」、「天地会」及其他组织。当中,两个最大的组织是「青帮」,活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而「洪门」(洪熙官的秘密组织)则在南部。「洪门」又称为「三合会」,在中国南方极有势力(据说至善、五枚和洪熙官都是三合会的成员)。这些秘密组织的活动散布在全国各地,尤其以在中国南方由洪门带动的活动最为激烈。大部分洪门中人都自称是少林寺出身。绝大部份三合会的成员都是社会的底下层,由学功夫的人、剧班中人、剃头师、街头杂耍、农民、苦力,甚至流浪汉等组成。在缺乏有力证据证明少林寺确曾在福建出现的情况下,现在普遍人都只有相信洪门及其他组织初期的委员可能真的是少林的弟子,或与少林有某些关系。在推翻满清政府的使命下,他们经常急于招募新血。由于练习武功是组织提供给会员最基本的活动,领导人遂强调其「少林」——中国最受尊崇的武术名校的身份,作为名牌效应及其标志。描述这些秘密组织如何达成他们目的、他们与少林的渊源、及福建少林寺被清庭摧毁的故事不知怎麼就出现了,还广泛地流传开来。到底少林寺有否在福建存在过?这些秘密组织是否真的由少林寺大火的生还者成立的?究竟至善、五枚和洪熙官他们和洪门的成立有没有关系?没有人知道。不消说,小说家通常都会挑一些真人、真时、真地,再加上他们丰富的想像力来塑造故事。所谓的真实故事最终会变成是半真实、半想像的了。
派别与体系
相信清朝年间秘密组织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中国武术迅速散布到社会上各个阶层。尤其在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大批武术门派、武馆和帮派涌现。有些自称是正宗少林、武当的传人,其他的就说自己创立了某门某派。保守估计,当时同时出现了二百多个武馆和帮派,其中有一半现时已经烟没了。这些门派的名称很多都是以地方和家族命名的,有的就因应他们拳术的某些特徵或者技巧,有的则根据传说、历史人物或事件而取名。有些门派本来同源,后因门人的理解和能力的不同,分裂成不同的支派。有时,甚至连同源门派的名字也改了。有些武学大师会学好几派的武功,将他们合而为一,重改新名,因而就创立了他们自己的门派。
在中国的武术界里,大致可以根据地方的源流分成两大派:「北派」和「南派」。又可以再划分为「刚」和「柔」两类功夫。大体而言,「刚」的功夫?重「长桥」(即是长桥手、阔马步),通常南派都要求构桥手和上身都强而有力;而北派就强调稳固的下盘和有劲力的腿法「柔」的功夫侧重近身搏击的技巧和窄马步,这在南北两派中都颇常见。
功夫、武术和国术
「功夫」是广东话,字面的意思是达到某种技术水平,无论是指武功、绘画、书法或者园艺。现已成为中国武术的通称。另一个更为正规的名词是「国术」意思是「国家的艺术」,这里的「国家」,当然是指中国;而「术」就是指武术。
「武术」字面的意思是搏斗的艺术。对于中国人而言,所有搏斗的艺术都叫「武术」,包括西方的拳击、剑击、空手道、柔道、跆拳道等等。当然也包括中国功夫在内。
李小龙,已故咏春拳的叶问宗师的学生,可能是最早使用「功夫」一词来代表中国武术,及令到此词在美国及稍后在其他西方国家流行的人。
展望未来
中国武术已有很悠久的历史。由早期武术只限于是贵族、富豪和军人的活动,到最后传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在门派的数目、技巧的分野、参与的人数的增长都在晚清时期(约100至150年前)达到顶峰。自此武术的发展便开始向下滑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国断断续续地经历了很长的动荡时期——百日维新、军阀混战、日本侵华……,总之就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让人去学习像武术这一类的文化艺术。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了,国家的动乱仍然继续。直至大约三十年前,国家才真正稳定下来重建经济民生。有了西方的投资、技术和管理的流入,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生活的节奏越来越紧张、繁忙,甚少人可以付出时间来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更不用说中国武术了。因为中国武术需要练习者较认真的承诺和投入。学功夫遂日渐过时了。
不过,最近的形势又展开了新的一页。通在一些中国和香港的武术家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功夫成功地被传到外国去。上万间武馆在西方的国家建立了,吸引大量的追随者。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强界已被打破,又再激起了新的风格和改进。中国功夫在世界其它的国家那麼兴盛,又再一次已反过来推动祖国人民学功夫的兴趣,也令到很多现存的武术家加强他们的技巧,重新激发起他们将生平所学发扬到中外其他地方的决心。希望这个现象会持续下去,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武术再放异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