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权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周镇东大将军、齐王周元正安坐在骏马之上,悠然而充满自信地望着他的大军,此时正进行着壮大的作业:水陆十八万大军在淮河北岸一字展开,开始构筑起阵营来。
面对着东吴的钟离城,就必须在淮河中进行渡河之战!如把阵营设置在南岸,那东吴势必将攻击面全部对准南岸。这样的话,隔着宽广的淮河补救就成问题了。而水军恰恰正是东吴的强项。毕竟古来就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在军事上亦是如此,北方以彪悍的骑兵为主力,而南方则自恃水军强大而横行。这就是他在淮河北岸构筑阵营的目的。
周元,字性成,是大周的第三代天子——明帝三子德之孙,就从现在圣上的角度来看,是父亲那辈的从兄弟,享受着皇族的厚遇。这一年,他三十九岁,正值少壮气盛的年龄。
他也是北周王族中少有的能征善战之人,在他接任镇东大将军之位,成为对南朝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之后,连续数次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彭城先克,再定汝阴,一举将东吴淮上之地完全纳入北周的版图。这次,他决定出征,是想一举攻克钟离,尽收江北之地,既而直指建康。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就在众人胡乱猜测之中,周元开口了:
“在淮河之上,架起二座浮桥,连接起南北两岸的阵营!”
这种事可能吗?梁义直、冯云诸将都瞪大了眼睛。
“传令!沿淮河一线征调所有的船只!”周元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发出了命令。
……
约一个多时辰后,去征调船只的人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大帐。
“什么?一艘船都没有!”周元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些将校吓得忙跪倒在地,直呼饶命。其中有一个壮了壮胆子,胆战心惊地回答道:“就在我军前去各处征调船只之前半个时辰,东吴的两淮军已经偷偷渡河过来,抢先把所有可以用的船只,包括竹筏都全部征走了!”
周元一听,指着他们几个说道:“难道那些百姓就这么甘愿被他们拿走了船?”
那人怯懦地低声说道:“那些沿江的百姓见我军过去,各个躲躲闪闪,目光中带着仇视。哪里像是我们的子民啊!”
“哎!”周元深叹一口气,重重地坐了下去,脸上透出了无奈。想到,是啊,虽然淮上之地归入大周版图已有数年,但当地的百姓还是心存故国。看来要消除这些隔膜还有待时日啊!
这时坐在下首的冯云开口说道:“王爷,请准末将率军前去,将这些资敌的叛民抓起来!”
周元闻言苦笑连连,如果真将那些百姓抓起来的话,估计还没等大军攻下钟离,背后已经叛乱丛生了。“冯将军,当务之急乃是船只,些许百姓就随他去吧!”
这时有一将站出来,大声说道:“末将愿意去后方征调船只!”周元一看,原来是典军校尉董冲,他欣然一笑:“如果是文炳的话,我就放心了。你去吧!带着我的令箭!”
等董冲走出营帐,周元想到自己的计策还没有实施,就已经被对方识破,感到不可思议。究竟是哪出了纰漏了吗?
就在周元思绪万千的同时,对岸的钟离城则是一片欢呼之声。
当探子说完那些北周军没有征集到船只灰溜溜地滚回大营的时候,围观的众人纷纷哈哈大笑。
“必须马上召集各营主将前来议事!”尹尚好像丝毫没有半点激动的样子,依然是那么的认真。
韦放顿时省悟,止住了笑声,连连点头:“是啊!虽然北周一时没有船只,但以其实力不出十余日浮桥就可以造好了!在这之前必须想好对策才行啊!”
……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议事堂却在展开一场激烈的大辩论。
“丞相,本督以为应当立刻整军救援钟离?”说此话,正是东吴都督,冷俊的面庞上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
李世杰,刚及而立之年,身材魁梧,英姿勃发。身为东吴王族,东吴军中的宿将,一直战斗在第一线。
“丞相,下官以为周都督此言差矣!”才说完,就有人站起来反驳。
“噢!”李世杰回转身子望着该人,轻蔑地撇了撇嘴坐回软榻上,说道:“不知张侍郎有何高见啊?”
张侍郎,张千,年约五十余岁,中等身材,脊背略微有些佝偻,尖尖的下巴上长着一缕稀疏的胡须,活像个老羊倌。他从小熟读诗书,出口成章,在江南的文坛上小有名气。凭着这名气,他进京求官觅爵,被先帝任用为东宫洗马(注)。因能写一手好文章,叉善于察言观色,等太子登基后,一日数升,做到了尚书侍郎。(东宫的辅佐官,原为太子的侍从官。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
就见他颤巍巍地走到堂中间,李世杰鄙夷地哼了下,低声暗骂一句:腐儒!转头望向他处。张千也不以为仵,开口说道:“想我东吴立国已五世,向以信义治国。天宁五年我国向北周称臣后,两国已十余年没有爆发过战争。此次北周大兴刀兵,定是有人挑拨,才会妄开战隙。下官以为应当先派使者去洛阳探明原委,再做定夺!”
李世杰闻言,不冷不热地说了句:“恐怕等从洛阳回来,钟离早已非我东吴所有了!”
没等张千说话,一个人就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道:“非我所有亦无不可!”李世杰怒视着他,他却视若无睹,接着说着,“即使淮河被突破,还有长江!自古以来,宽广辽阔的长江比其淮河何止三、四倍,自古以来足与百万大军相匹敌的说法,若是在长江南岸集结大军、构筑坚固的阵地,再配已强大的水军。这样不是比起死守淮河更有效吗?”
李世杰再也按奈不住了,拍案而起,大步走到那人面前,双眼圆瞪,一把抓住他的胸脯,高声说道:“照李大人这么说,就是想要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这片土地咯!”那名李大人、李安直吓得哆嗦发抖,颤声说道:“是!是!”
“你这匹夫!”李世杰一把把他推倒在地,一按腰间的佩剑,“呛”的一声拔了出来,寒光湛湛的剑锋上倒影出李安因恐惧而变形的面庞,“你可知道如此一来就等于放弃了居住在长江以北的数百万百姓!如此一来,国家的脸面何存!国家的威信何在!今天我就代江北数百万百姓将你结果以儆效尤!”
李安躺在地上,惊恐地往上面爬着,口中直喊着:“恩相、恩相!快救救下官啊!”
看到自己的门生如此境地,聂士成的脸也挂不住了,他站起身来,走到李世杰的面前,挡住了他,笑着说道:“周都督,看在本相的面上,就饶过李大人吧!现在列位大人相聚在此,不就是集思广益,商量着对策吗!言者无罪、言者无罪嘛!”
李世杰怒视着慢慢爬起来的李安,又看了看在座的那些人,把剑**剑鞘,愤愤地说道:“和你们相商退敌之策有如对牛弹琴,枉费口舌!”说着,一顿脚,转身就走,临走还说了句,“腐儒误国!腐儒误国!”

听到这话,那些士大夫纷纷站起来,脸都涨得红红。
而那李安则爬起来,站在聂士成后面,说道:“恩相,怎么办?”此时的聂士成也被李世杰不辞而别,弄的是羞赧无颜,面红耳赤。因而话也不说,拂袖而去。
……
是夜,丞相府书房。
“恩相,您也看见了今天的情景!李世杰是如何地骄横跋扈!”李安站在一旁,狠狠地说道。
而张千则在一旁帮腔道:“是啊,丞相。李世杰一向与您平起平坐、并列朝堂之上。如今丞相您得圣上信赖而总领朝政,压他一头,他如何能服气啊?”
聂士成来回踱着步子,虽然没发表什么意见,但对于白天在议事堂李世杰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给他面子,甚感到恼火。
张千察言观色,火上添油地说道:“今日,在议事堂他能如此对待丞相。要是这次他带兵前去解钟离之围,如若大胜而归,越发气焰滔天。恐怕到时祸事就到了啊!”
聂士成停住脚步,狐疑地看着张千,问道:“什么祸事?”
张千呐呐地说道:“难道丞相忘记了建元九年之事了吗?”
“这!”聂士成当然不会忘记那件事,当年也是北周兵犯国境,大将军萧贵率军在彭城将其大败,然后掉转枪头将朝中一切反对势力一举清除,废立新帝。把持国政达十年之久。幸亏先帝英武,在得到聂家等几个豪族的帮助,趁其不备才将其铲除了。
李安不无感慨地说:“前车之鉴,恩相不可不防啊!”
但是,如果不派兵去应战,这对朝局总是不利啊!就在聂士成迟疑不决的时候。张千好像猜出了他心里想些什么,微微一笑:“丞相,我看可以这么办!”
聂士成坐在上首的檀木靠椅上,端起一杯香茶,轻呷一口,说道:“说来听听?”
“首先派人暗地出使北周,商谈议和之事。必要的时候可以割让江北之地!”
聂士成不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因为他本来就对江北之地没感什么兴趣。
“其次派心腹为将,然后率军北渡长江,奔援钟离!此举不就可以夺掉李世杰的兵权?”
“那不是要与北周军作战吗!”聂士成说出自己的忧虑。
“非也!非也!等过了长江以后,就兵屯江都按兵不动!”张千回答道。
(江都就是如今的扬州)
李安说道:“要是朝中御史弹劾呢?”
“只需说驻防江北,拱卫京师。况且现在丞相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只要丞相不追究,还有谁会追究呢?”张千洋洋得意地说着。
“只要和谈成功,北周大军退兵而回!那时,丞相大人的威仪如日中天!区区李世杰还在您眼中吗?”
聂士成听完之呼:“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说完,哈哈大笑。其余两人也跟着大笑。
在这漆黑清冷的夜晚,在建康城的一个黑暗角落传出了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奸笑声。
……
“你说什么!”李世杰从帅座上跳了起来,紧紧抓住了报信人的肩膀。那人显然被他抓疼了,龇着牙,唉声连连:“都督,快放了我吧!”
而此时,从堂外跑进来两人,因为跑得太急,两人头上冒出了汗珠。
“都督,这是怎么回事啊?”车骑将军钟济高声嚷道,钟济比李世杰年长4岁,身材不高,却很敦实,乌黑的眉毛下的那双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他原是北周南镇大将,先帝由襄阳进兵南镇时,其率部归降,很受先帝赏识,不久就将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他与李世杰乃是郎舅关系。
“是啊!都督,这聂士成是怎么搞的啊!”羽林监许峻也问道。许峻是当年跟随李世杰南征北战的老将,年约五十左右,武艺高强,尤其擅舞大刀,因屡建奇功,后擢升为拱卫京城的羽林监。
“你们都来了啊!本督也是才知道此事啊!”说着,他放下了传信之人。将二人引到上座。
等坐下后,钟济就开口了,“朝廷让谁带兵去救钟离不好,非要让袁硕这厮去!”
而许峻则说道:“袁硕若为前军先锋,却能斩阵杀敌。但若其自率一军,此人志大才疏,且贪财好色,见利忘义,非主将之材啊!”
“况且此人乃聂士成的心腹,而聂士成乃一心只想求和之人。他推举此人为将,其中定有蹊跷啊!”
“是啊,都督,此事定有蹊跷!”钟济也同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嗯!本督这就进宫找聂士成理论!二位少待!”说完,他就站起身子朝着门外走去。
等到了议事堂,就见硕大的议事堂却只有张千一个人坐在堂上,悠然自得地品着茶。见到他气冲冲地走进议事堂,张千心中暗暗窃喜,表面还是很平静地站起来,欠身行礼,说道:“不知都督来这有何事?”
李世杰爱理不理地问道:“丞相呢?他在哪?”
张千微微一笑:“丞相因派兵之事,去宫内找圣上裁断去了!”说完,坐下来继续喝着香茶。
李世杰忙说道:“哼!怎么不与本督商议,丞相就擅作决定!”转身就要走。
张千冷笑连连道:“如今丞相参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为何要来请示都督您呢?都督须防御史之口啊!”
李世杰丝毫没有理会这些,拂袖就走。
而在去大殿的途中,正巧遇到了手捧圣旨的聂士成与李安两人,就见两人满面春风,自然是所奏已然恩准了。聂士成一见他来了,呵呵一笑,道:“都督此欲何往啊?”
李世杰也不行礼,手指着聂士成说道:“本督问你,为何派袁硕为将去救钟离之围。”
李安说道:“袁将军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足可充当此任!” 突见李世杰脸色微变,忙躲在聂士成身后
“难道丞相不知道袁硕,志大才疏,且贪财好色,见利忘义吗?”
“如此一说,不知道谁可取而代之呢?”
“车骑将军钟济!”
“噢,原来是都督的人!”眼看李世杰走进自己所布下的圈套,聂士成心中暗笑不已,嘴上却说着,“如此恐怕有未避嫌之猜疑吧!”
“为国举材,内举尚不避亲,何况是大敌当前呢!”
“如次说来,倒是本相过虑了!那都督请回府等待,我这就进宫面圣。马上就会有旨意下来的!”
李世杰丝毫没有提防,告罪后就径直回府等待上谕了。
岂料千呼万唤而来的却是一道斥诏:说他身为王族一员,身居都督高位。却不思精忠报国而是招揽党羽,培植势力,意欲谋反,今革去都督之位,圈禁家中,以观后效!
李世杰听完后,大吼一声“气死我也!”,便口吐鲜血,昏厥过去……
^^^^^^^^^^^^^^^^^^^^^^^^^^^^^
由于生病,昨日没有更新,现补上!请大家见谅,还有在这酷暑,希望大家保重身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