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之随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一句流传许久的老古话了,之所以能口口相传,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最近与一位曾经的孝子的一席谈,却让我有了另一种想法。说这位孝子是“曾经”的,是因为他现在的表现已经“不孝”:他开始对去医院看母亲感到厌烦(据他自己所说)。因为与他属于有比较密切关系,他行的孝道我见过许多,并一直用他来教育我家小子:以后你若能象某某孝敬他妈妈那样孝敬我就好了。曾听这位孝子说过,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母亲带大他们不容易,现在自己条件好了,就该回报母亲的恩情。所以平日里,他对他的母亲可谓是千依百顺,他的其他兄弟姐妹也一样。这回他母亲病倒了,子女们都心疼的不得了,侍候得也是尽心尽力,却难得到她老人家的点头认可,她怨气不断,不仅是无休止地指责子女照顾的不周,哭诉自己带大他们是怎样的不易,连以前有点病痛时明明是自己不肯去看这次也一并变成是子女平常不关心自己,不带她去看病云云,几天下来,让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有些无所适从,暗地里更是怨声载道,为母亲的不知足与不理解。
想起了我自己的父亲,我那至亲至爱的老父。不说我们这群孩子(五个,说“群”不夸张吧)小时候父母的不易了,就是在我们都已长大**后,一个个的仍然时不时地给父母带去些缺憾或伤害,但父母毫无怨言地付出着。父亲离休了,父亲老了,在家过着他孤寂的老年生活,对离家在外的子女从无别的要求,他希望我们常常回家,但他从来不说,他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每次我们回家,不管是哪个子女,他都象招待贵宾似的招待我们,为我们买来他认为好吃的东西,甚至,从不当家的父亲会在拿到母亲给他的零花钱时问工资跟他差不多的我缺不缺钱用,而我们买点什么回家给他吃,他也总是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一定要我们和他一同分享。每次到了吃饭时间,他还要让我们先吃,要他上桌来得叫上好几次,为此,妈妈戏称他为“老客人”。
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在医院度过的,他生病了,身体上各个脏器的衰竭让医生都回天乏术。他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月,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轮流在医院照顾他。那段日子,让我至今想起仍忍不住涕泪纵横,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父亲体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我们——他的孩子。在他生活尚能自理的时候,他尽可能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对别人替他做的任何事情都心怀感激,连护士为他打针、送药他都要说上声谢谢。渐渐地,他一天天地衰弱下去,这时候,他更是对别人的帮助充满了感激甚至是歉疚,尤其是我们替他换洗因为大小便失禁而弄脏的内裤时,刚开始,他甚至拒绝我和妹妹为他做这些事,因为他说我们是女孩子,不能做这种事。(其实这时我们两姐妹的儿子都是大小伙子了,而在父亲的眼里心中,我们永远是单纯的需要保护呵护的“女孩子”。)而弟弟们侍候他的时候,他同样永远是那么的过意不去,他总是不住地在说:我的孩子对我实在太好了,你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呀?他的表现,让我们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在这样的心境下,是不是想不孝也很难?!

家中有病人,家里人的压力是很大的,不管是经济上的精神上的还是体力上的。象跟我谈话的那个孝子(我还是认为他是个孝子),就是如此,家里几个兄弟姐妹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但都能尽心尽力地哪怕是出去借钱来为母亲看病,住院费再贵也不含糊,只要母亲的病能看好。但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整天从单位一下班就跑到医院,大夏天三十几度的高温下,吃不好睡不好不说,常常是忙得连回家洗个澡的时间都没有,结果换来的却还是母亲的绵绵不断的怨言,你怎么能让他的孝心更加发扬壮大?
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做父母的说,说孩子不是属于你自己的,是国家的,这话有点夸张,但如果你内心里认定他(她)是你的私有财产,那肯定不行,是的,对于他们,你的确付出过,但你若是真的想要在他们身上得到存银行式的利息回报,那最终,很可能会是两败俱伤——你自己不可能得到满足,因为这样的你是不会满足的;你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得到安慰,因为他们的母亲是在抱怨中离去的。
我自己也是做母亲的人,以往的生活经验告诉我,将来我们这一代将要面临的老年生活可能会使我们的孩子更累,换一句话说,“孝子”将更少。因此,有时谈起,我会跟丈夫说,我们以后老了一定要识相,主动地在自己尚能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进养老院去,不要麻烦儿子,更不要抱怨儿子,他一对夫妻要侍候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实在会很苦(尤其是精神上体力上)。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恩的心去看儿子为我们做的一切,就象他感激我们养育了他一样。那样,我相信,我们和孩子的生活都会很幸福,哪怕是病了瘫了也一样,因为我们彼此体谅又依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