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畏 生 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一个人对生活已经没有什么留恋的时候,死对于他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在我看来,一个人活在世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是最最糟糕的。你想呵,对生,他可以说是生不如死,而想死呢,竟然也难以如愿。也许有人会说想活不容易,想死还不容易?人的死法有千千万万种,选一种把自己了结了就是。类似的话我也曾说过,现在,我明了了,这是不懂得死的神圣的人信口雌黄。首先,你得知道你的死在许多时候都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以前(在那个过去的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有句话指责自杀的人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社会。现在这话是没人说了,可人们对自杀的理解依然基本如此。不是吗,你不想活了,也就是说你对生活厌倦了,你对人们失望了,你不再顾及你的死可能给你的家庭,社会带来的种种种种,也许你也想过身后事,想过你的亲朋好友你的家庭,但最终你还是决定离他们而去。这个决定用了你多大的决心可想而知;其次,死从表面上看来,仅仅是生命的结束,但这结束的过程却是可长可短,形形色色,有的时候,死的形式甚至并不是你所能选择的。曾经听一位癌症患者说她等到她的病痛让她难以忍受时,她会选择自己了结生命,但最终她没有,她死在了为她竭尽全力的医生和亲人面前,样子很可怕,一位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曾去探望的友人用“苟延残喘”来形容那情景,语气十分的伤感无奈。我不知这患者最终为什么没能如她当初所说的自行了结,让自己也让别人少些痛苦,但我相信她一定有她自己的苦衷。
想起父亲病重时,已是严重的肾衰心衰,人事不省,最后的几天,不说是在接受治疗,可以说他甚至是在接受折磨:他几天不能排尿,一天十几小时的输液已不能正常进入他的体内挽救他的生命,反倒使他的全身肿得几近透明,(在他去世后,为他火化的师傅都知道:“这个人生前肯定打了许多点滴,全身的水,特别难烧。”)医生也承认说这种输液对他毫无益处,但出于人道,这可怕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人道,他们不能在他的呼吸尚未停止前停止输液,为了这,曾哭着去求医生尽力抢救父亲的我和弟弟又都不约而同地去哭着求医生:“让他死吧!”也曾想亲手拔下他的输液器,也曾和母亲商量让父亲强行出院,以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少受些折磨,但最终我们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挂着吊针的他在我们面前艰难地呼出最后一口气。

写到这里,我停顿了好一阵,以让我的心平静下来。一年多了,我不敢回忆这当时发生在医院的场景,这铭心刻骨的痛呵!
还有一桩最近在我所在的小县城的公交车站发生的关于死的事,一位少妇带着她年仅六岁的儿子坐车回家,到站下车时她先把儿子抱下车,然后去车上拿东西。站在车边的儿子手中拿的一个玩具滚进了车下,小孩子便钻进车下去捡,几乎同时间地,他的母亲下了车,而车上的司机见车上乘客都已下完,便开动了车子!我无法描述孩子死亡时的场景,也不知该用什么句子来形容当时当地人们尤其是那位母亲的震惊,我只知道孩子当场死了,骑着摩托车来接这母子俩的年轻父亲冲动之下把他的妻子打了一顿,回家没几天,趁家人一没注意,年轻的母亲自杀身亡!
两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骤然消失了!死,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我理解那位年轻的母亲的心。当丈夫回家对我说起这件事时,我没有象以往一样习惯于对事件中的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加以评价,无论是打老婆的丈夫还是粗心的司机,我相信他们今后的心路历程将是无比的艰辛。我只是说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也只有一死,怎么还能活下去呀?!可是我却再不肯说要死还不容易这类在现在的我看起来是那么残忍的话,一如既往地,我敬重生命,我也开始敬重死亡。
丈夫的爷爷去世了,他去奔丧,回来对我说那哪象办丧事呵,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很不解,他们家的人对老爷爷可一直都是尊重有加的呀。说给同事朋友听,却都觉得很正常:活了八十多了,死了本是就是当喜事办的么。原来如此,难怪有红白喜事一说呢,我恍然。可我还是有些想不通,红喜事自然是喜,可白喜事呢,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亲人离去了吧,就算是寻常的离别也会触动人的那么一丝情义吧,更不要说是永远都见不到了,我有些难以接受。但一个同事的一句话让我动了心。她问我,老人死得难受么,我说不难受,挺安详的。她说那就好了,活了这么大岁数,临死还能毫无痛苦地,算是有福的了。就开始联想到自己,想到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这么因老而死,实在也是可喜可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