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鸿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羡慕信多的人,不论是家信、情书还是一般亲朋的来鸿。现在,肯静下心来写写信的人太少了。人类天生的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增长,快捷方便的通讯技术给人们的相互交流、联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人们更加行色匆匆,我们不写信的借口太多了,即便是我自己——一向以为笔头还勤的我自己,除了遵从母命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例行公事式的报平安致问候的信外,与所有的同学、亲友都断了书信来往。但是,我保存着一抽屉从前的书信,那里面除了我们夫妇的两地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亲朋好友的来信。细细地收藏着,就连调迁时我也不远千里地带上它们。每次翻阅,都会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与温情袭上心头,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在我的眼中心中都显得愈来愈珍贵,真庆幸我们当初没用电话来表达这些信中的内容,否则其中那絮絮琐事、盈盈情意到了今天恐怕早已被淡忘了。
真怀念那些写信、等信、收信的日子。如果说写信是一种思考和倾诉,收信是一份喜悦和欢欣,那么,等信则是一种希翼和期盼。而如今,这一切都被我们自觉自愿地放弃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电话,习惯于借助电话来替代写信,如果说古人的“家书抵万金”是因为“烽火连三月”,而今的我们则是因为“电波连四海”。
最近,一位远方的朋友打来长途,东拉西扯一番以后她心烦似地说:“唉,许多话是电话里没办法讲的,我们还是聚一聚吧?”于是我俩就商量聚一聚的时间、地点。巧合的是,直到互道“再见”,我们都没提起写信。我们已经遗忘了信,或者说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懒得写信。我们相互想念着,都觉得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给对方,电话不能满足我们,所以我们就期待着见面,而在这段不能见面的时间,我们照样可以不通信,这份懒散或“定力”是我们以前怎么也没想到的,曾经,我们的信写得多勤呵!细想想,实在可叹。

让我们把写信的习惯恢复起来吧,还有什么能比它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呢?它将是我们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不信吗,去试试。反正我在结束这篇小文之后就去写信,给父母、给兄妹、给同学、给朋友……甚至给自己,静静的去写,用心的去写,我相信我也会收到他们用心写来的信,我们一起分担痛苦,分享幸福。也许,我们永远也写不出象《傅雷家书》这样的传世之作,但我们平凡的笔墨照样能渲染自己的喜怒哀乐,流溢自己的至情深爱,它,同样是无价的。
呼唤鸿雁,请它串起亲情、友情和爱情,让它驱散孤独、寂寞及冷漠,托它传递幸福、快乐和温馨。倾诉着,倾听着,回味着,即使在雨季,仍能感受到阳光的从容与和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