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班读过《狂人日记》的同学,不久,几乎都“疯”了。。
老师讲,鲁迅先生1902年去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看了一部中国人被外国侵略者残酷砍头杀戮的电影,感悟到当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躯体,无法拯救中国国民的意识,于是弃医从文;决定以笔为刀枪,医治人们的思想,拯救人的灵魂,救中国。鲁迅选择了文化工作,以期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中国说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现代的旗帜,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精神。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的第一杰作。鲁迅自己说,《狂人日记》“显示了‘革命’的实绩……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的确,《狂人日记》也激动了我们这些高中生的心。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有意义的真言。《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所谓的“弊害”就是“吃人”。这是鲁迅发出的震撼环宇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对此,我们好像是理解了,其实未必真的理解了;因为,我们并没有体验到“家族制度”和“礼教”是怎么回事!鲁迅写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针对的是封建主义。而我们出生在伪满的这一代人,幼年是生活在殖民地,是亡国奴。解放后,封建主义作为一座大山,已经被推翻;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事情,只是书本上的教条。鲁迅不把它写出来,我们没有阅读,还真的不知道。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疯”?说些《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的疯话?这可能是同学们把狂人的狂言作为释放青年人生命内涵中的另一面:发疯发傻,倒行逆施,放荡无忌等等反叛的隐蔽的思绪。鲁迅恰恰在他的文章中,给与我们施用了营养剂,使那些休眠的思想孢子有所萌动。现在回忆起来,鲁迅的文字实在是太厉害!
在我们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狂人的狂言经常出现在同学们的对话之中。班干部开会,就会有同学怪声怪气地说道:“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有的同学挨了批评,不服气,发牢骚,就会有人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某个同学犯了错误,就会有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有的同学遇到烦心的事情,就会有人说道:“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之类的言辞常常成为同学之间相互调侃、讥讽、咒骂的口头禅。
我们班的班长家住密山街里,不在学校住宿,不在食堂吃饭。一次学校劳动,午饭要求所有同学都在食堂吃饭。按着常规,值日生先把菜分给每一个同学。分罢菜之后,班长端起菜碗,吃了起来。有人问:“饭还没有盛呢,怎么先吃菜了?”班长:“我在家一直是有菜先吃菜,有饭先吃饭,从来如此!”一个很少说闲话的女同学不紧不慢地说道:“从来如此,便对么?”班长撂下菜碗,嘴里含着一口菜,想咽没咽……另一个同学说道:“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班长脸憋得通红,喷出口中的菜来,笑得淌出泪水。说“从来如此,便对么?”那个女同学笑得蹲在桌子下面,不敢直腰。笑声蔓延,离我们远一些的饭桌上的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像得了传染病似的,跟着笑了起来。孟庆之又加了一句:“救救孩子!”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有两个精神病患者,是我终生难忘的。黑台的汪疯子,伪满时,因为我们几个同学跟他一起在围子的水沟里玩,第二天,让黑眼睛教导主任打了我一个嘴巴子。六舅,土改参军后,患精神病,害死了六舅母,1950年镇反时被县里镇压。读了《狂人日记》之后,闲暇时,我把他俩的情况当做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引起了同学们对精神病人的兴趣。
星期天,同学们去西山玩,边走边讨论精神病问题。一个父亲是中医的同学说:“凡是精神病人,都是痰迷心窍、气血凝滞、阴阳失和所致。究其缘由是六欲内伤,乃至七情变态。”
“什么是六欲七情?”一个同学问道。
“六欲是人的生理需求,是人的内在要求。七情是人的生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是内在需求得到满足程度的生理反应。”曾经当过人体生理解剖课科代表的同学解释。
“念课文呀!太抽象了。”
“还是我给你们说吧。所谓六欲,最基本的就是长生不老,就是要活着,怕死。秦始皇派四百童男童女到东海去采灵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就是人的求生的典型例证。”于佩涛说。

“人的最大是要吃要喝,要吃饱喝足,还要吃香的、喝辣的。活着,就得吃,就得喝,不然就会渴死、饿死!”
“知道不!做梦娶媳妇!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什么意思?想好事嘛。什么是好事?娶妻生子呀!这才是人生的最基本的欲求,人的最本质的欲求就是之心、男女之事。人能够不死吗!不能!怎么样才能够长生不老,那就是传宗接代,生生不息。”
“其实,人的就是想吃,想看,想听,吃不到、看不着、听不见,就失望,心里就难受;鼻子要闻气味,舌头要舔、要尝滋味;遇见新鲜东西要摸一摸、碰一碰;遇到新鲜事物、搞不懂的事物,要想一想,寻思寻思……这就是人的生理需求,内在需求。也就是,有尝欲、看欲、听欲、闻欲、摸欲、想欲;这些,是由嘴、舌头、眼睛、鼻子、耳朵、手、皮肤、脑袋来实现的。”
“所谓六欲,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贵生》。汉朝有人注解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信佛的人认为六欲是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括异性的气色、相貌、体态、语言声音、肌肤、思念等。我们现在所说的六欲是套用了佛典中的‘六欲’”。还是于佩涛说。
“人有喜怒哀乐,这就是欲求实现或未实现的外在表现,就是七情。”
“你说的只有四情,其中喜乐意思差不多,也只有三情。说简单一点,人的实现不实现,满足不满足,最强烈的反应就是哭、笑。哭、笑是反映人的多种实现与否的极端表现。比如小孩饿了没有奶吃哭、疼痛时哭、悲伤时哭、恐惧时哭、思念时哭、久别重逢哭、喜出望外哭……;笑嘛,听到可笑的故事笑,看到可笑的情景笑,打打闹闹时遭到对方胳肢痒痒得受不了了笑,自己的雕虫小技瞒过了他人偷着笑,战胜了对手骄傲地笑,心里想着美事时,娶了个可心的小媳妇儿笑……。总而言之,哭、笑的发生缘自于六欲,体现了七情。”
“经典!此说概括的很精彩。”
“停!不要扯得太远。还是讨论人为什么会疯?”
一个同学指着我说道:“他讲的汪疯子,还有他六舅,为什么疯?”
“是痰迷心窍、气血凝滞、阴阳失和;六欲内伤,七情变态!”
“中医的理论,太深奥,太抽象。”
“得了精神病,是由于祈求未能如愿、失望、怨恨、不满、焦虑、愤怒,情绪不能自已,失去控制,以致精神失常。”
“关键在于为什么他会失望、怨恨、愤怒?那是因为他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影响,超过了他心里能够承受的正常限度;突然刺激,长时间的刺激,对一些心理脆弱,死犟眼子、好钻牛角尖、缺乏应变能力的人就比较容易得精神病。”
“是精神病患者自身状况,还是外界刺激是得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呢?”
“谁也不是天生就是疯子,还是受了刺激,才会得精神病。像他的六舅。”
“不一定!同样土改被分被斗,他姥爷、他四舅怎么没有疯?还是他怨恨、焦虑过度,无法开释,憋疯了。”
一个同学问我:“汪疯子是怎么疯的?”
“不知道。从他的病情看,是不愿意当亡国奴,反满抗日的一种精神表现。”
“解放后,他好了吗?”
“不知道。最后一次看到他,是一天早晨,他肩上扛了厚厚的一摞干豆腐,让老杨家三婶给炒了。老杨家三婶炒了半锅干豆腐,从晌午等到天黑,等到第二天、第三天……半个月过去了,也没见他的人影。”
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同学们常常说些疯话,在那次午饭大笑风波之后,上语文课的时候他说:“我借用文化界名人的高见,跟你们谈一谈《狂人日记》。”
他说,鲁迅是以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并不是一个人,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那些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以世俗的眼光都被看成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他们则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在社会上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和评价,是革命时代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笔下的狂人正是‘赵老爷们’眼里的疯子,对于革命者,却是先知先觉。
李老师说道:“看课外书,一要看思想性,吸收作者的先进思想,陶冶情操;二要看艺术性,提高自己的美育水平;三要学习作者的修养,提高写作水平。记一些书中的名言语录,是应该的;可是,狂人的疯话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我听说精神病也会传染,希望同学们不要学疯子。”
(2009年10月22日15:37:34)
(2009年12月24日15:43:09修改)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